雅茗居茶叶论坛
 

金刚乘茶道心要略释 吴信如 口授 李慧愿 记

金刚乘茶道心要略释 吴信如 口授 李慧愿 记

一、何为"金刚茶"


金刚乘茶道,即密宗茶道,简称"金刚茶",为唐代佛教密宗圆融世出世法、圆融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之结晶,为中国茶文化之瑰宝,也为一切茶道之顶峰。


 何也?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纵观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史前时代到现代,从中国**本土到韩国、日本及欧美,茶文化遍布世界各地,茶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但简略概括可知,茶的饮用及表现不外四大类。第一类为"生活之茶",饮茶乃日常基本生活之需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开门七事之一,用以止渴、去火、消积、提神,起到内外通利的生理作用,属于茶文化的外层。第二类为"礼仪之茶",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谈心,以茶来传播文明礼仪,欣赏茶艺动作的娴熟典雅,品味茶水沏出的色、香、味等高级感受,乃至将茶艺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此属茶文化的内层。第三类为"禅之茶",修如来禅者以饮茶来助修安那般那息法息道,祖师禅者则直截了当"茶禅一味",以茶来开悟佛性、明心见性,在中国丛林寺庙里延续至今的茶禅,以及在日本发扬光大的茶道,均属茶文化的密层。第四类为"佛果之茶",即唐密曼荼罗中之茶供养法,也即本文所称的金刚茶;此茶表佛法的深般若即诸佛的秘密般若,是于缘起性空之根本理上更显实相不空之事,表如来口、如来味、如来意、如来常乐我净等无尽意味,饮此茶者即表种菩提之因,当来必成佛果,故此为茶文化的密密层。


   笔者虽言金刚茶为一切茶道的顶峰,但绝不排贬其它茶道,因为顶峰必由基础和中间来支持,没有基础和中间,顶峰也无所安立。


  因而茶文化的四层,又可称之为基础层、中间层、高层和无上层,即上述之生活茶、礼仪茶、禅茶和金刚茶。故金刚茶作为茶道的顶峰,是茶文化向高层发展之必然,也是茶叶性相本具之必然。


  金刚茶者,表佛果觉之海,无量方便门、究竟门、醍醐门、甘露门摄于一茶、一味、一道、一壶中。繁则华严重重,富贵庄严,百千本尊,共聚一坛,共享茶味;简则一壶一杯一茶一饮而尽千江水。一茶味能生无量法味,无量法味入一茶味本自无生,犹如阿字本不生故,亦如阿字能生万法。欲解此中味者,须入《华严》大小无碍、一多相容、托事显法生解门。故得密宗茶道根本偈曰:


    小小茶壶容大千,


    甘露净水注其间。


    沏出金刚茶味道,


    菩提佛种入心田。


二、溯本追源话茶缘


茶,本是中国之特产。佛教,原发祥于印度。茶与佛教之结合,由来已久。相传东晋时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助修。据《释道该说续名僧传》上记载,南北朝时法瑶和尚,饭所饮茶,年七十九,礼致上京。茶叶以其提神醒脑、消食去火、益寿延年的天然功效,自然而然地契合于佛教的修行需要。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僧人逐渐认识到饮茶的好处,而大加推广。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淡泊自然,远离执著的"平常心镜"相契相符。百丈禅师有"吃茶、珍重、歇"三诀。《五灯会元》载有所谓饭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风。唐朝时,茶已成为僧伽生活所不可或缺。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禅僧皎然的诗句中。而皎然和尚是茶圣陆羽的好友,于茶道也深有研究,且给予陆羽很多帮助,皎然诗句中有"三饮便得道"之语。茶圣陆羽撰述《茶经》,重在总结、传播 "饮茶之道",皎然和尚则重在发扬"悟道之茶",一者重物,一者重心。茶之与禅,一物一心,两种法数,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宗门将茶禅文化发挥极至,以"茶禅不二""茶禅一味"为宗旨,广行度生化他、利益世道人心的妙用。自唐宋时代,随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茶禅文化在日本生根开花。及至今日,茶道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其经济的崛起而波及影响到世界。


  然密宗茶道,虽也发源于中国唐代,但并未随唐密传播于日本而完全传播过去,或虽有少分传播但没有被重视和发扬。日本入唐学法的僧人,虽在唐见过很多供养三宝的茶礼,并带回茶种种植,但他们都未能将茶道作为密宗的特殊法门而引起足够的重视。是故,虽当今日本茶道在世界的影响如日如虹,但仍有所缺。密宗茶道即为日本茶道所缺少者,也为我中华茶道可大力宏扬者,同时也是茶道发展欲臻于**的必然。


  当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中国首都长安传播密教时,中国已开始盛行坐禅饮茶的茶道。密教修的是即身成佛的秘密禅,一切修法都可说是修供养法。而茶成为最佳供品之一,从一开始就与密教修供结下了不解之缘。考诸典籍,最早将茶供养引入密宗者,当推一行和尚。《大正藏·别尊杂记·北斗本》有几幅曼荼罗图象,其中就有茶供养,而"北斗七星护摩法"乃一行阿阇黎所创立。广东江门一带传说,一行阿阇黎曾在江门白水暂住,日种茶树,夜观天象,进士陈吾道建茶庵寺,并为一行塑像立碑以纪念。可见唐密从发展初始即将茶道融入密宗。大唐历代皇帝赏赐高僧大德,多用茶供,即以供茶赐茶为供佛施僧的高级礼遇。如金刚智忌辰,举行千僧供,玄宗赐茶(饼)一百一十串,以供斋用。惠果大师常以皇帝所赐之茶,换购丹青原料画曼荼罗。


  若仅凭如上的史实和文献记载,密宗茶道也就几乎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了。然可大庆幸、大欢喜的是,随着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的出土和唐密曼荼罗的全面破译,唐密茶道得以重现于世。因为法门寺地宫供养物中,有唐代系列茶具一套,系唐僖宗自用以供佛和智慧**阿阇黎者,为最珍贵的皇室茶具,也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的茶具。法门寺地宫,乃为供养佛指舍利,聚集了**的金、胎两部曼荼罗的唐密大千世界。这是佛教由小乘、大乘发展到密乘最高阶段,聚集所有佛和菩萨,包含显密全部教相(理论)、事相(实践)的**悉地无上成就。智慧轮等诸大阿阇黎,将完整的一套系列茶具安置于地宫曼荼罗中,显表的是皇帝对佛指舍利及大曼荼罗的尊崇,而密表的是整个茶道即为密教修供的羯磨曼荼罗。此即唐密圆融世出世法、圆融茶道和密宗的无上金刚乘茶道。故笔者有偈赞曰:


    解渴药疗茶艺兴,


    修定参禅一脉承。


    最是唐时密供养,


    常乐我净茶是吽。


(注: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沉睡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的唐代地宫,终于重见天日。一九九四年,当代密教大德、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与中国社科界、佛学界,共同完成了对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的全面破译。一九九八年,吴老著作《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出版问世。)

出身清苦 历史清白http://blog.sina.com.cn/u/1660228794

TOP

三、金刚茶之理念与行法

密教有教相与事相,教相讲理论,事相讲实践修持。金刚茶之理念即如密教教相,行法即如密教事相。密教必受灌顶始可修学教相和事相,而金刚茶乃世出世法圆融之茶道,不必受灌顶而可修学。然仍须由通密教者传授,方不违茶与密非一非异、不二而二、二而不二的圆融之旨;若由不通密者妄造,则乱人耳目,贻害无穷,不利于中华茶道真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茶非密,密非茶,茶即密,密即茶,非茶非密,即密即茶,非一非异,不二而二,此即金刚茶上妙茶滋味也。

若约"二而不二"言,密教之理即金刚茶之理,金刚茶非别有它理可言。若约"不二而二" 言,金刚茶之行法即是在生活中启悟妙智妙理的茶文化活动,不是在寺庙里修行密法的宗教活动。但此二者,也可相辅相成,互摄互入,圆融无碍。故此为金刚茶与宗教式密法的根本区别,也是金刚茶与普通茶艺、茶道的特别不同。读者当切记,切记!

由如上的说明,我们就可以在此无碍地讲解茶理、佛理了。

密教的根本理论,在《大日经》的《入真言门住心品》。《大日经》凡三十六品,第一品《入真言门住心品》,主要说明密教教相,第二品《具缘品》以下,主要说明密教事相。《住心品》的核心在于"三句义",即"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而"三句义"又可概括为一句话,即"如实知自心,阿字本不生"。密教之全部教相与事相,不离此三句义。密教之事修,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不惟体悟缘起性空的妙理,更显实相不空之事。故金刚茶之行法,完全体现密教的事理。譬如在行金刚茶道时,所用之茶叶,即表"菩提心为因";沏茶所用之水,即表"大悲为根本";茶道之用器具如茶壶、茶杯等,即表"方便为究竟"。这一切的茶道行法,最后归结为品茶,故品茶即是"如实知自心,阿字本不生"。

或有人问:自心是无形无相,品茶是有形有相,此二者如何是一呢?答:究竟来说自心非有相非无相,从空之义上来说,是心了不可得,从不空之事上来说,一切相者具是心之现,有何事不是自心呢?禅宗有"茶禅一味"、"知茶味即知禅味"、"不知茶味即不知禅味"等语。密宗更是即事而真,真空妙有,果地方便,故可曰:知茶味即知如来味,不知茶味即不知如来味。此即生佛一如,世间与涅磐,无有少分别。诸佛果地法,金刚茶所摄。

或有人问:阿字是梵音,属声尘,品茶用舌根,属味尘,云何声味相换?《楞严经》云,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能令六根一时清净,悟圆通根,由是修行,可得六根互用。金刚茶乃果地法门,以诸佛菩萨果地功德,加持行者因地,久久因地也成果地,或有上上根者,由大信愿加持故因果无碍,可顿具果地功德。如是金刚茶法,则与密教"即身成佛"之理一脉相承。

密教讲六大缘起,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在内它的本体都是六大所成,即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所成,前五大表物质,后一识大表精神,精神离不开物质,前五大合起来就是识大,故密宗偈云"六大无碍常瑜伽"。在金刚茶道中六大均有所表,即茶具表地大,沏茶之水表水大,给茶水加温之热力表火大,行茶道之动作云为表风大,融入水中之茶味表空大,行茶道之人表识大。故金刚茶道中,六大圆备,缺一不可,行此茶道即可六大周润法界。又前五大地、水、火、风、空各表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故人行此金刚茶道即可**五智。

密教的法相是以四种曼荼罗为代表,即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密教以四种曼荼罗来体现万事万物的现象,大曼荼罗表事物全体的时空,三昧耶曼荼罗表核心事物的形相,法曼荼罗表事物的名法,羯磨曼荼罗表事物的作用。如法门寺地宫,地宫的场所、器具等全体就组成大曼荼罗,各位佛菩萨手中所持的器物就是三昧耶曼荼罗,地宫捧真身菩萨莲座下所契刻之梵文种子就是法曼荼罗,建造安置曼荼罗及供养佛指舍利的过程就是羯磨曼荼罗。从法相上来说,金刚茶也必须具备此四种曼荼罗才能称为密宗茶道,特别是在茶具的设计上必须依法描绘、塑造密教的曼荼罗图象。绘有密教曼荼罗图象的茶具,就是大曼荼罗。

或有人问:法门寺地宫唐皇所供的茶具,虽有丰富的图象,但并没有密教的图象,云何被视为密宗茶道和密供养呢?这是因为,唐皇所供的茶具乃设置于地宫中,而地宫整个即是金、胎两部大曼荼罗,表法已很充足,可不必在茶具中重复。另外,唐僖宗用自己日常亲用的茶具以供佛,更显崇敬之至。所以,如果简单地仿造唐皇所供的茶具,给现代人使用,虽有其可贵之处,但还没有真正发扬密宗茶道的精神实质。密宗茶道所用的茶具,必须依法绘制密教的曼荼罗图象,才能为修习金刚茶道时所使用。譬如茶壶上应依各种本尊法而绘制各种本尊曼荼罗图象,如是茶水才有各本尊法之作用。因此,在当代宏扬密宗茶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但只要因缘适宜,现代艺术和科技生产都很发达,也不难实现。至于如何造金刚茶道用具,本文边幅有限,当另有论述。总之,要依密教的经轨和传承来做。

佛教的修行都可以概括为上供下施,密教的修行又可以概括为发菩提心和修三密(佛的身、口、意被称为三密,凡夫则为三业),而密教是以修三密为主来行上供下施的。佛教修行非常讲究当机和次第,不是一上来就修三密,而是根据程度不同,可单修一个密、两个密,或三密同修。如净土宗,提倡"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以修口密为主,而《观无量寿经》又是以修意密为主。按密宗道理金刚茶道也同样有次第,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叫结缘茶,只要使用如法的密宗茶具,任何人在任何场所均可行此茶道,这是金刚茶道的基础层。结缘茶重在将唐密文化和普通茶艺相结合,虽是基础层但有很多行茶法,因为唐密文化很丰富,中国茶艺也很丰富。第二类叫内修外供茶,这是金刚茶道的核心,须依人传授才可行此茶道,有四个次第:第一、奥义圆明茶;第二、耳根圆通茶;第三、六根互用茶;第四、普利世间茶。

第一、奥义圆明茶,即**明了金刚茶的奥义,也即是在行茶道中体悟六大缘起和五智**的法界奥义,是将密宗的教理贯穿于茶道的行法当中使行茶者开启智慧,这一次第也有很多行茶法。第二、耳根圆通茶,将密宗修声密的法与行茶法相结合,有多少密教陀罗尼既有多少行茶法。第三、六根互用茶,将密宗修三密的法与行茶法相结合,有多少密教本尊法既有多少行茶法。第四、普利世间茶,行修前三次第确有实证,体悟金刚茶事理无碍,可行华严事事无碍法,内修外供,上供下施,广行利益人天事业,与普贤菩萨等。

密宗**住法位,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所谓金刚茶,也实有一种茶叶叫"金刚茶"。其状如佛牙,无有分杈,其母茶品质高贵,源远流长,为唐代贡茶。只是目前条件不成熟,而没有批量生产,待金刚茶道传播时即可面世。金刚茶道所用的茶叶除"金刚茶"外,任何茶叶均可用,但各种茶叶根据其性相差别有不同的用法。密教修供养法,一般有四类: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调伏法。金刚茶道用茶,也是根据具体行茶法中的密意结合茶叶的功效不同而有所选择。例如绿茶适于茶道中的息灾法,乌龙茶和花茶适于茶道中的敬爱法,苦丁茶适于茶道中的调伏法,红茶和在茶中加有其它成分的糖茶、奶茶等适于茶道中的增益法。但由于绿茶的普遍饮用和性质适中,绿茶可通用于息、增、怀、伏四类茶道行法。

若详论金刚茶道事相,则可重重无尽。有意学此道者,当从金刚茶理念入手,学一、两个行法,渐渐圆熟领会,才可修学上层次第。是故,得作金刚茶供养法根本偈曰:

一切曼荼罗,

纳此茶道新。

种种本尊法,

在壶显法精。

大日如来敬,

金刚萨埵请。

金胎两部法,

藉此天下兴。

四、任重道远薪火传

中国的茶叶和瓷器,自古就随路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而传遍世界,茶文化也在东西方各国、各地区生根开花,广结硕果。形式各异的饮茶方法融入到各国家、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中,形成了各国家、各民族自己的茶文化特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曾经对世界的文明发展有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至今也还是茶叶产量和消费的大国。中国应该、也可以在茶文化上对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又善于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而为己用,茶禅文化就是一例。禅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禅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茶是中国本有,茶禅文化传播于日本,而使日本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应该、也可以在茶文化上对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特别是在法门寺地宫出土、唐密文化被破译后,中国已拥有了义理深刻、内涵丰富的上乘茶道。但要使中国的上乘茶道即金刚茶道在世界上大放异彩,还需全体茶人共同努力,深入研究,以宏扬茶文化为己任,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刚茶道是圆融世出世法、圆融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宝贵结晶,金刚茶道的内在追求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是利益人身人心、促进文化建设、净化**风气、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有感于20世纪东密反哺回中国,有感于世纪末唐密得以重现于世,有感于善知识对笔者的教诲和启悟,特作法缘赞以为结束语:

若人问我师何人?

大德吴老功无边。

释经造曼慧深远,

事师十年得印传。

达摩西来无人认,

所谓衣钵不当饭。

乃由九年面壁功,

方得慧可求心安。



密祖无畏与金刚,

皇室尊崇高僧环。

携来经卷了无它,

但使人天得**。



我师为我做印证,

身心安住法身圆。

古来印度皆如是,

身心相应法脉传。



发心兴办茶事业,

光复唐密所遗憾。

众人喫茶传文明,

同圆种智洒人间。



2002年12月20日 岁次壬午 隆冬
出身清苦 历史清白http://blog.sina.com.cn/u/1660228794

TOP

粗茶淡饭随缘过,荣华富贵莫强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