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对联规则浅说《一》

对联规则浅说《一》

按语:许多朋友喜欢对联,又嫌其规则繁复。半闲不才,特“循章摘句”于余德泉先生的相关论述如下。以便于喜爱对联的朋友,得以较便捷的方法学会并掌握对联的基本规则和规则的运用,则无论创作对联还是欣赏对联,都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对联规则浅说《二》


.
对联规则浅说(三)


.对联规则浅说《四》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对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形式,产生于何时,虽暂无确考,但与诗词的格律关系非常密切,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联的许多基本规则,与诗词颇为相似,却由于字数不像诗词般严格限制,而显得更为活泼、生动、谐趣。并因而深得大家喜爱。但也因此形成了对联相对独立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归纳而言,主要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文心雕龙.丽辞》所谓“句句相衔”、“字字相厉”。《史通.叙事篇》所谓“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

要求“对仗工整”,故产生的第一个特点便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是,对联不同于诗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于一副对联的字数可由两个字,乃至由数百字构成,并无特别限制。其次是多用于长短句式,颇类似于词。因此,形成美妙的节奏感。也因此与诗词的“对仗工整”有别。

其句式中还有一特点,喜欢用倒装。倒装句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合某一特定句式或平仄。


例:二十年前此读书,记古寺夕阳,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

一千里外更穷目,数今朝风物,只有月色滩声似旧时。

这副对联题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宫。“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是“常临绝顶看青枫红叶”的倒装。之所以这么倒装,是为了与下联“只有月色滩声似旧时”的句式相合。



此外,还有常将若干结构相同的词语联合起来作一个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例如:

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阴里;

清游自惜,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西湖平湖秋月。“红藕花中”和“绿杨阴里”都是偏正结构,联合起来作介词“在”的宾语;“长天一色”与“朗月当空”都是主谓结构,联合起来作动词“看”的宾语。



对联要求上下联彼此对仗。由于字数并无特定限制(只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全联由两字到数百字均可),故产生了第二个特点是既有“工对与宽对”,也有“自对与借对”,和“正对、反对与串对”,乃至“无情对”。可以说,对联的对仗形式,比诗词丰富多变,也因此极大地扩展了对联的表现力,

对联的第三个特点是:平仄的交替与对立和平仄运用以断句为要。

要能运用平仄,首先必须能分辨平仄。这是许多对联爱好者,比较关心的事。因为,平仄是声律音韵方面的术语,大家平时应用得不多,或拼音不大熟悉者,成了初学者得一个小障碍。


借此文简介一下平仄。供大家参详。据考到了南北朝时,四声系统已经确立了,而“四声”得概念,就是其时得沈约、周颙等人提出来的。

所谓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也许有不少朋友,不熟悉拼音,似乎无从下手。这里可向朋友引用沈约提出的简单记法。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据《南史.沈约传》云:“约撰《四声谱》……自谓入神之作,武帝雅不好焉。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天”是平声字,“子”是上声字,“圣”是去声字,“哲”是入声字。周舍用“天子圣哲”四字说明平、上、去、入。



此外,许多朋友因普通话不大标准,也常犯难。这里,再向朋友们介绍一种运用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适用的平仄分辨办法。应不难掌握分辨平仄的一般规律。试看下表: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声调名称: 阴平 阳平 上声 阴去 阳去 入声

读音高低: 44 13 42 55 21 24

例字: 诗 时 史 试 事 石

衣 移 椅 意 易 益

平 仄

再以四川叙永话为例。叙永话有五个声调。仍用上面的例子表示如下:

声调名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读音高低: 55 21 51 324 24

例字: 诗 时 史 试事 石

衣 移 椅 意易 益

平 仄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在汉语中,各地方言间的平仄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普通话掌握不大好的朋友,大可试用上表的几个代表字的方言读音,分辨平仄声律。



当分辨出平仄声律后,便可开始在创作和欣赏对联时运用了。



对联平仄运用的要点是:平仄交替与对立。



所谓平仄交替,是指在一副对联之内,不能只用平声或只用仄声的字,应当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除了作为特定艺术技巧使用者,概莫能外。



所谓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当是相反的。除了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变通(如可平可仄)而外,也不应违反。也应尽量争取同中有异,若都是平声,则力争一阴一阳;若都是仄声,则力争一上一去,或一上一入,或一去一入。



对联平仄运用有一系列的基本规则,统称为“马蹄韵”。也就是“平顶平”“仄顶仄”。其所以称马蹄韵,在于其规律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开头和末尾,应为单平或单仄(此要点常常为初学者忽略)。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是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平仄安排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变格没有正格铿锵。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任何原理,一旦被认识,都很简单。马蹄韵也是如此。其句脚规则可以用如下一个公式来表示:





————————————————8

——————————————7

————————————6

——————————5

————————4

—————3

———2

—1


这是一个上联句脚公式。从后往前截: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这个省略号意味着,如果有九句,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有十句,则首句句脚平仄又为平,等等。




下联平仄相反。



句中平仄,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下联平仄相反。



按理,五言句之马蹄韵标准式除“仄仄平平仄”外,另一种应为“仄平平仄仄”,因律诗自唐以来已用惯了,于是用“平平平仄仄”取“仄平平仄仄”而代之。这只是一种变通。七言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取代“平仄仄平平仄仄”,亦是如此。被取代后的“仄平平仄仄”与“平仄仄平平仄仄”两式,仍然在用。



就这些。记住这些,就算把握住马蹄韵的精华了。



马蹄韵既用于联句句脚,亦用于联句句中,而以用于联句句脚特征最为明显。可以说使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这是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一点。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嗨,刚刚学习了骄阳姐姐的格律诗对仗,还没消化呢,现在半闲兄又来开坛授课,还这么长,真累人啊!

看来要收藏慢慢消化才行了,不然会消化不良滴喔。

TOP

半闲兄辛苦你了,这么长的文章,打字可累喔?

TOP

对联规则浅说《一》

辛苦啊`
可以推荐几本学对联的书给大家就好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