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五运六气预测:顾植山谈中医运气疫病预测

五运六气预测:顾植山谈中医运气疫病预测

 


五运六气预测:顾植山谈中医运气疫病预测



中国中医药报  2009年12月22日


 


●五运六气预测,就是根据天气运行变化的象态,判断其有否乖戾及乖戾程度,预测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变化趋势。对疫病预测来说,分析不正常运气的状态比六十年常规时位的推算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把握好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在与致病微生物的斗争中,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中医天、人、邪三因致疫学说,将是对西方医学流行性传染病病因学的必要补充和重大突破。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中被误解最深、传承最为薄弱的部分。不懂五运六气,就不会真正懂中医理论。五运六气研究关系到对整个中医理论的阐述和评价,已不容回避。


“五运六气疫病预测绝不是坐在房间里捏指掐算这么简单,但也没那么玄!”多年从事中医五运六气研究的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向记者强调。


SARS暴发以后,顾植山曾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特别专项课题,现负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研究”。


顾植山从预测SARS到禽流感、**,到现今的甲流,屡测屡验,而且许多结论不同于现代流行病学的预测。


屡测屡验


顾植山公开预测,始自6年前的SARS流行时期。


2003年6月SARS疫情消退以后,有专家认为:“SARS病毒可能在10℃~20℃时最活跃”,预测“下半年非典还将卷土重来”,世卫组织有关负责人也表示SARS疫情随时可能再次暴发流行,故入秋后防控气氛非常紧张,当年9月份卫生部又恢复了对疫情的日报制度。


但运气理论不支持疫病在下半年再次暴发流行。顾植山在该年8月中旬完成的著作《疫病钩沉》中的预测:2003年秋季“完全不具备运气致疫条件”,下半年“像上半年那样的大规模流行不会再出现。”后来的情况也恰如其言。


2004年12月21日,顾植山作出了“对2005年疫情的五运六气分析报告”。他指出:“2005年是疫情多发年,会有疫情出现;疫情规模不大,但可能死亡率较高。”验证结果是,卫生部发布的2005年7月份疫情报告:霍乱67例,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5倍;流行性乙型脑炎1690例,较去年同期上升28.32%。并且还发生了猪链球菌病和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部分地区出现了少见的鼠间及人间鼠疫疫情。


2005年针对禽流感,世卫组织于2005年9月29日发出警告说:500万到1.5亿人将会丧生。顾植山11月12日书面预测报告:“今冬明春属疫情多发期,发生小疫情可能性极大,但不必担心有大疫情。至明年二之气后(3~5月份)可较乐观。”实际情况证实了顾植山所言。


2008年要开奥运,世卫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各国必须做好应对新的一波大流感的准备。4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征询顾植山,他说:“奥运会期间无疫情,可放心开。”


对于今年的甲流预测,顾植山在2009年3月24日的预测预警报告中指出:“今年发生疫情的可能性极大,规模可达中等”。认为“疫情的强度应比2003年轻”,但“在下半年还将延续。”


……


以上仅是顾植山准确预测中的几个例子。


既然是预测,话就要先说出来,这非常考验人。朋友们都开玩笑地说:“顾教授的预测,到现在还从未失过手呢!”


运气是中医最艰深难懂的部分,大家对其预测和临床诊治的作用多持观望态度,甚至一度被长期搁置和否定。**上亦常有人用运气进行疫病预测,但准确性似乎并不高,有时还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


五运六气“常位”只是做参照


“五运六气不就是用天干地支进行推算吗?”记者问。


“天干地支推算的是五运六气的常位,但运气有常有变,不是都按常位走的。‘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顾教授引用《内经》的**解释。


顾植山强调:“五运六气学说的精华是看动态变化。运气不是固定、封闭、机械的循环周期。假如仅凭天干地支就可推算预测,做个运算软件就可搞定,岂不是人人都能预测了!当然,常位推算的方法还是要掌握的,知常才能达变嘛!”是啊,丢掉时间的概念,丢掉气候的参数,那就使运气学说机械化、简单化、神秘化。


“我不同意以运气学说比拟西方的医学气象学。”顾植山向我们解释预测原理。例如,医学气象学认为22℃左右最适宜人体,但把已适应四季交替的人放入这种恒温的环境中,要不了多长时间,免疫力和体质就会下降。运气学说强调的是“当其时则正,非其时则邪”,22℃在春秋天也许是最舒服的,但在我们温带地区,若夏天老是22℃,庄稼就不行了,五谷不结。若冬天老是22℃,太暖和了,第二年庄稼要闹虫灾,人间要发瘟疫,老百姓都知道!


一年四季24节气,该冷就要冷,该热就要热,风调雨顺,人按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会健康。但大自然并不完全按常规出牌,总会出现一些异气。《伤寒论》讲,“非其时而有其气”,就是“疫气”。


前人还观察到,不正常的气候产生的疫病,不一定马上就发生,经常要“潜伏”一段时间,在其后适合的条件下暴发。


SARS应验了“三年化疫”


2003年,可怕的SARS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顾植山说,按照运气理论,SARS居然与三年前的运气有关!


《素问遗篇·刺**》:“假令庚辰,刚柔失守……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素问遗篇·本病论》:“假令庚辰阳年太过……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


也就是说,假若庚辰年先是比较燥,又比较热,然后下半年出现“水复寒刑”(气温偏低),这样的气候叫做“刚柔失守”,此后快到第二年,慢到第三年,很容易流行金疫——肺系烈性传染病


2000年(庚辰年)的气候恰好如此,国家水利部2000年水资源公报:“我国……造成严重干旱,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2000年全国抗旱的情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记忆犹新。


又据涵盖黄河和长江流域的10城市气象资料显示:2000年上半年的气温明显高于建国后47年和近10年的平均值,而11月平均气温又是30年最低。说明2000年的气候完全符合《黄帝内经》描述的“刚柔失守”。


60年中只有一个庚辰年,而且要多个庚辰年才会出现一次刚柔失守,这也是千载难逢。


虽然顾植山在2000年时就曾注意到这些描述,但三年化疫的情况以前没见到过,心里也没有底。2003年SARS出来了,顾植山马上明白过来了。历史上一定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古人不会骗我们,关键是我们要读得懂。追查历史,顾植山又发现,历史上许多重大疫情都和三年化疫有关。但三年时间很长,60年的周期更长,不容易让人持续联想和观察。


预测疫病要用科学的方法


运气学说用于疫病预测是中医界长期争论较多的问题。核心问题有三:能不能预测?预测什么?怎样预测?


方法决定学术的成败,运气预测疫病更是如此。顾植山之所以能预测得较为准确,就是因为他对《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疫病预测的精神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而且重视观察气象,同时综合了天象、历史疫情、物候等各方面因素来判断。


过去对运气学说存在一个极大误区:认为该学说是仅仅根据年干支就可推断该年的气候和疫情。一些公开发表的“预测”都打了五运六气的旗号,但他们没有去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情况,仅仅摘用《黄帝内经》中的片言只语就去搞预测,自然经常会不符合了。**上所谓的五运六气预测,这一类胶柱鼓瑟的多,遭到怀疑和反对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五运六气有常有变,有未至而至,有至而未至,有至而太过,有至而不及,有胜气、复气之异,有升降失常之变,所谓“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若把五运六气看作六十干支的简单循环周期,仅据天干地支就去推算预测某年某时的气候和疾病,这样的机械推算显然是不科学的,是违背《黄帝内经》的精神的。《素问·五运行大论》强调“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若单从天干地支去推算,就是“数推”了。


举例来说,2000年是庚辰年,那年气候燥热,会不会引起疫情?先要看该年的常位是什么。庚辰年的司天之气是太阳寒水司天,正常情况下气温应偏低。实际气温不低反高,不是五运六气的规律不正确,而是表明该年出现的是不正常运气,《素问遗篇》讲这是“升降失常”,上一年的司天阳明燥金未退位,该年的司天太阳寒水未迁正。按照阴阳五行的动态变化规律,下半年易出现“水复寒刑”,果然该年11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为30年最低。也正因为该年的运气属刚柔失守的异气,所以才有“三年化疫”的变化,导致2003年的“金疫”大流行。


过去曾有人致力于寻找运气的对应气象数据。但顾植山认为,气象数据与运气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规律。譬如,同样是夏天湿热,2004年夏天的湿热是正常运气,故不易发生疫情;而2005年夏天的湿热则是不正常运气,就容易发生疫情了。可见,运气学说注重的应是各运气因子间的组合序位及相互关系,而不是单一的气象数据。《黄帝内经》提出的原则是“当其时则正,非其时则邪”,衡量当时不当时的标准,就需要比较五运六气的常位。


大疫多由不正常的异气造成,故对疫病预测来说,分析不正常运气的状态比六十年常规时位的推算更为重要。五运六气预测,就是根据天气运行变化的象态,判断其有否乖戾及乖戾程度,预测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变化趋势。


预测让防疫治疫更有准备


顾植山说:中医治病强调“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岁气就是五运六气。预测应验了,五运六气和所发疫病的关系也就大致可以确定了。回顾SARS病情,患者证候复杂,传变不按一般温病的卫气营血或三焦规律,使许多人在辨证时感到迷茫。临床有主温热者,有强调化湿者,也有认为属寒疫者,莫衷一是。如果我们在SARS之初,认识到燥热伏于内,寒湿伤于外的病机,采取针对性更强、更全面的治疗措施,相信中医药治疗SARS的疗效将更为显著。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曾告诫:大疫之年,方药杂投,如能从运气角度认识到病机,大方向就不会错,治疗也所差无几了。古谚云:“不懂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主要是针对疫病讲的。


2009年4月底,国外甲流病例刚见诸报道。顾植山指出,甲流按运气理论,在病机上应重视“湿”和“寒”。


但各地发布的甲流防治方案中,为什么大多讲风热、热毒?顾植山解释:“讲热是从症状分析,讲湿和寒是从病因病机分析,故症状的热和病机的寒是不矛盾的。”


顾植山举四川首例甲流患者的病例:据报道,该病例先“服用银黄颗粒,同时静点痰热清。一天半病人烧退,体温正常;之后咳嗽得很厉害、有痰,给予麻杏石甘汤5服,明显好转”。顾植山解释,用清热解毒药烧退后咳嗽反而加重,是忽略了寒的因素,清了表热而使寒邪郁闭于肺,故用麻杏石甘汤效果就好。清代著名医家尤在泾说:“盖肺中之邪,非麻黄、杏仁不能发,而寒郁之热,非石膏不能除。”


运气学说对中医学有重要意义


顾植山认为,五运六气学说对中医学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在疫病的防治上,可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优势。西医学在应对流行性传染病时,主要针对致病微生物进行防治,但致病微生物会不断变异,新的致病微生物会不断产生。若仅仅盯住致病微生物,就会老是被动地跟在致病微生物后面跑。事实启示我们:人体的抗病能力、致病微生物的传染力和生物学特性,都受制于自然大环境的变化条件。


如果我们把握好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在与致病微生物的斗争中,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中医天、人、邪三因致疫学说,将是对西方医学流行性传染病病因学的必要补充和重大突破!


其次,运气理论也是分析疫病病因病机的重要依据。拿甲流来说,今年五运六气主寒湿,夏天中伏不热,阴雨连绵;入冬寒流时间之早和强度之烈,为历史所罕见。如此明显的天气特征,岂能对疫病无影响?故需要深入探讨一下受寒邪的热病与受温邪的热病在辨证治疗上的差别。


运气学说不仅仅是疫病预测的问题,五运六气思想还渗透到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黄帝内经》的理论基本建立在五运六气基础之上,“五藏六腑”显然源于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其实就是“六气辨证”,十二经络之前先有五六相加的“阴阳十一脉”,故需要用五运六气来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的构架原理和起源问题。中医中的许多疑点难点如“七损八益”、“肝左肺右”、“右肾命门”、六经与卫气营血的关系等等,大多与运气有关。掌握了五运六气,这些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历史上中医各家学说的产生,也跟五运六气有直接关系。如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形成于1232年的壬辰大疫,向前推三年是1229己丑年,按《黄帝内经》“甲己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之论,李东垣碰到的恰应是土疫,才能有脾胃学说的创立。


若谓东垣生于战争年代,人民流离失所,吃不饱肚子而需调补脾胃,则吴有性所处时期为明末战乱加连年灾荒,人民同样吃不饱饭,何以吴氏治疫就不用调补脾胃了呢?吴氏所遇是“崇祯辛巳(公元1641年)大疫”,1641年往前推三年是1638年戊寅,据清代马印麟《瘟疫发源》记载:“崇祯十二年戊寅,刚柔失守,天运失时,其年大旱。”按运气理论戊年刚柔失守,“后三年化疠,名曰火疠也……治之法可寒之泄之。”吴有性擅用大黄苦寒泄热取效,可证当时流行的正是火疫。


又如清代名医王丙(朴庄)喜用温药而少用寒凉,陆九芝多用寒凉而抨击辛温,若不懂五运六气,必谓二人为对立学派。实际上,王丙和陆九芝都信奉五运六气的大司天理论,王丙生于乾隆时期,“公之所治无不以温散温补见长,盖公固明于大司天之六气,而自知其所值为湿寒也。”而陆九芝所处同治光绪年间,按大司天已是阳明燥金、少阴君火用事,陆氏自谓“余于甲子年独以石膏、芩、连清而愈之。……证以我躬亲历,而病之各随司天以变者,弥益显然。”


故从运气学说入手,可澄清中医学术中大量历史“悬案”。不懂五运六气,就不会真正搞懂中医理论。五运六气研究关系到对整个中医理论的阐述和评价,已不容回避。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中被误解最深、传承最为薄弱的部分。近代在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运气学说被摈斥于中医基本理论之外,新一代中医已大多不知五运六气为何物。当前继承发扬运气学说,并明确运气学说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明年疫情会怎样


今年的甲流来了就躲不过去了,那么作为我们个体,该怎样预防甲流呢?明年疫情会怎样?


顾植山说,今年的五运六气以寒湿为特点,对甲流的预防也应以寒湿为重点。冬季寒气主令,防寒尤为重要。


国外对甲流的流行有三大疑问:一是流感是秋冬季病,为什么在春夏反季节发生?二是为什么不是老幼病弱而是青少年发病最多?三是为什么不是在卫生条件差的国家而是在卫生条件好的美国等国发病最多?


顾植山从中医五运六气的角度认为:“三大疑问的答案都是一个字——寒。过去夏天不易受寒,现在夏天又是空调又是冷饮,受寒毫不奇怪;贪吃雪糕冰激凌的以青少年为多,老幼病弱相对吃得少,所以患甲流青少年多;美国人最爱吃冰块,不注意避寒保暖,美国人得甲流多也就可以理解了。虽然这是猜测,我觉得蛮有道理。”


今年的疫情没有“三年化疫”的影响,故年初我们就判断“疫情的强度应比2003年轻”。现在寒潮较往年来得早、来得强烈,对于今年冬季的疫情虽有增强的影响,但今年的“在泉之气”是太阳寒水,本来就应是寒冬,故这是“当时之气”至而太过,而不是非时之气,故仍不足以演变为像SARS和1918年那样强烈的大疫。


对于明年的疫情,顾植山引《黄帝内经》之语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今年冬季是寒冬,明春疫情仍将延续。通常的情况是,只要今冬的严寒不是特别强烈,或出现气温反而明显偏高、降雨雪偏少的“非时之气”,明春的疫情仍将维持中等强度。对明年全年的预测,则要到年初参看运气的交接变化情况再作判断更为准确。


 


 


相关资料参阅:



五运六气预测-2010年中国气候和疾病流行情况预测报告


 2010年五运六气-庚寅年五运六气推演预测 附件   


TOP

链接


 


什么是五运六气


 


 


五运即五行,“运”和“行”都是运动变化的意思。五行或五运首先是一年中不同时段的五类气息表达,后来衍生为对自然界五种运动变化状态和性质的概括。


“六气”说的形成源于阴阳开、阖、枢运动产生的三阴三阳,代表了阴阳气化运动的六个时空方位。


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五运和六气不仅反映一年的阴阳变化规律,也反映在更长和更短的时间周期内。宇宙存在着节律性周期变化,各种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节律主要表现为五运周期和六气周期。


中医学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联系,在《黄帝内经》中就确立了“天人相应”的思想,强调人的疾病与气候环境的密切相关,并将自然变化的五运六气规律,联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于是产生了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故《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


五运六气的理论模式依据了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天干地支是古人记录天体运动周期变化的符号。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记年、月、日、时。运气学说以古代天文历法的时间周期为基础,自然要应用到天干地支这一记时标志和运算符号。


古代医家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以定“运”,称“十干化运”。配应关系为:甲、己——土运,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壬——木运,戊、癸——火运。与年干相应的运叫“岁运”,又称大运、年运,影响全年的运气。又据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定“气”: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由司天在泉再排列出左右间气。


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观察到,五运六气不是单一的循环周期,“五运”和“六气”之间也不是各自孤立的因子,其运行规律是非常复杂的、多因子综合的、动态变化的。运气理论中不但有对“客主加临”和各种运气同化组合(“天符”、“岁会”、“太乙天符”、“同天符”、“同岁会”、“类岁会”、“天刑”、“顺化”、“小逆”、“不和”等)的论述;更有对动态变化中的太过不及、胜复郁发、正化对化、正邪化度、南政北政、迁正退位、升降失常、刚柔失守等现象的探讨分析,还有对相应气象、天象、物候、病候的记录描述。故五运六气绝不是简单的天干地支机械推算,而是要通过随时观察各种运气因子之间的生克和戾关系和动态变化的常异、强弱、顺逆等象态去作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