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活在喜悦中

活在喜悦中

 


活在喜悦中



 


一个人


一句话


一个思索


一朵花


一只小鸟


一杯茶


都有喜悦在其中


 


在此,我将分享那些给我带来喜悦与智慧的文字,透过文字,我或多或少有些领悟,那么也希望你能。

TOP

 


关于心的力量



 


      道长:“一个世俗中的人确定了一个目标,他想要干什么事,是相信加倍的努力,以至于有时会不择手段,于是他觉得就在朝这个目标前进了,他努力了,甚至拼命了,他广开思路用了很多很多的办法,竭尽所能朝他希望的这个方向一步一步去推进它。”


    “而我们修行的人,一个有修为的人,或者说一个宗教人士,如果我们有一个什么愿望希望实现,我们是用一个最虔诚的心去许愿,去上香……”
    。。。


    道长:“确实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用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这颗心,来达成我们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伟大的心。心的力量无边无际。这是西方科学应该努力靠拢,努力探索的对象。因为心与思维,情感,‘心、灵’,与我们的整个世界,关系都是最大,最紧密的。”


    “中国文化一直探索心的力量。西方文化一直探索身体、四肢,物理层面的力量。一个是否虔诚的心愿,主导了成就人愿望的成败。比如对于一个我这样在修行中的道长,或者是佛教里面修行的和尚,或者是基督教、天主教的神父,牧师,我们都是修行之中的人,如果我们希望做成一件什么事,我们虔诚地许愿,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我们愿望去成就的某个事情的70%了。”


    “我们发了愿之后就是等着事情的缘起。这个缘起,从表象上来看,就是我们会发现某一天突然来了一个什么人,然后来了一件什么事情,正好把这个事情解决完了……而大部分时候,这样的‘表象’,往往被我们误认为‘幸运’,‘意外’,‘中彩了’,却忽略了我们发念时候心的力量了……



    问:“肯定是这样吗?”


    道长点头:“肯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的。我们的很多事情都是因为缘分,这个的因果关系,有一天科学的发展也会得到证明,无非比较遥远罢了。当你发了愿以后,一切的东西,乃至整个宇宙,都会帮你朝这个方向缘起,所有和这个信号同频的人,他自觉、不自觉的都会创造很多条件向这个方向靠拢。”


    问:“仅仅就是一个心愿?一个念头?”


    道长:“只要一个虔诚的心愿,一个单纯的念头。这是成就一件事情的开始。我们发出的信号会影响到很多人的潜意识。发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端。”


    问:“怎么才叫发愿?就是想一下吗?”


    道长:“用现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发愿就像一个发射塔一样,把我们心里的愿望向全宇宙发布。所以不要小看我们自己,我们,你,是功力,功率很大的。你们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话,你们没有感觉到过吗?你想的事情它慢慢的,逐渐的,都会出现在眼前,比如你多半年不见的人,因为你真心的在想他,他就会突然的和你联系,或者遇到了。你们没有在意过这样的经历吗?”


    有的,确实大家都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


    道长:“一件事情它如果能够成的话,我们都以为是我们自己每天做很多事情做成的,不是的。很多事情,在这个念头和那个念头之间,有很多缝隙,我们的生活就像断片。我们看似做出的努力好象有了回报,不是的,一直是我们的潜意识在帮我们成事。为什么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这一生的经历,都是童年的时候决定的呢?我们的童年可以影响一生哪,因为八岁以前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形成的状态。这个年龄接受的东西非常重要,会影响一生。回到我们成年,在我们成人以后,如果我们非常虔诚地去想一个问题,那全宇宙的力量都会来帮助我们……”


 


选摘樊馨蔓 〈生命不仅仅如此〉

TOP

获得平衡、稳定和安全感



 


 


要想创造稳定的心情,你可以先镇静下来,并在采取行动之前,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持续而没有中断的行动,对某些你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很合适的,但如果任何时候,你都这样在做,那将是不太合适的。 


当你度过一天时,很多人都被持续不断的行动给占满了,当一件一件的事情闪过或抓住你的目光时,你就马不停蹄地这么一件一件的忙下来。如果你想要感受到稳定与平衡,常常在这一天当中让自己“停下来”,然后,将焦点集中在自己此刻在做什么。改变你的观点。静静的坐着,从一个更加静定的觉知层面,来体验自己以及自己的思想。这个过程也涉及到将你的情绪带入一个和平静默的状态。当你改变姿势,坐下来,将双手放在两侧,你就改变了你的呼吸。当你的身体,除了你的思想之外,再没有其它的动作时,你就能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思想。



你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开始体验你与你的大我之间,更伟大的一份联系。当你在每天的活动中暂停片刻,让身体休息,让心灵静默,让情绪安定,你将会找到很多不同的新方式,来看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当你在行动中不停流转,及当你坐下来,让心静默时,你的思想方式其实是不太一样的。让你的身体静下来,特别是当你能变得和平而宁静时,你将能使你的灵性(spirit)进到你的思想里。



当你要采取行动,特别是下一些重要的决策之前,先与你的大我查核一下,将使你获得平衡与稳定感。那也就是说,在你采取行动之前,给自己一个机会,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看事情。它意指允许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好一件工作。只要你在采取行动之前,你都能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其实许多会让你失去平衡的事情,都是可以避免掉的。有句谚语说得好:「在你跳之前,先看一看。」你无需在采取每个行动之前,都停下来想,但是如果你在决定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前,能先停下来想一想,那将会使你的生活更加容易,并让你拥有更多的喜悦。也许这件重要的事是买一辆新车,或签一份合同。当你能以谨慎的思考来观察它们时,所有的改变都将带给你平衡与和平。如果你处在不停流转的行动中,可能你的决定以及你所采取的行动,都将导致危机和问题的发生。



  如果有某件你认为很重要的事,需要你来做决定时,切勿操之过急。当你给自己时间来想这件事,你会在脑海中找到许多可能的未来,而你也会开始看见某个行动将会造成的结果。你们这个世界送给你们的一份礼物就是:这地方是一个行动与反应的所在。任何时候,只要你采取一个行动,你都会使行动化做涟漪,就好像你将一颗石头丢进池塘里一样。而每一个行动都将影响所有你可能的未来,并且会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产生一些改变。 若你愈能预料到,你所采取的行动将会在未来影响那些事,进而能从更伟大的智慧的观点来采取行动,你将愈能设立充满了喜悦与平衡的未来。


 


你的态度


决定你如何经验这个世界


 


态度就是你对某些事反应的方式。一种能创造喜悦的态度,就是对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你都能透过喜悦的滤网,再加以诠释的态度。你的态度和展望就好像是一个滤网。当你有正面、乐观的展望,那自然就会过滤掉那些负面、较浓密的经验。 


你的态度就是,你对自己说话时所运用的文字。最近你也许刚刚成功实现了你一直想达成的目标。喜悦的态度说:「恭喜你圆满达成!」如果你〝喜悦的自己〞对你说一些赞美的话,那将会帮你带来更多相同的事件。态度是很具吸引力的,你花在喜悦中的每一刻,都将吸引来另一刻的喜悦。喜悦,轻快的情绪所拥有的创造力,永远比负面的情绪,还充满更大的力量! 


稳定来自平衡的态度。当事情发生在你身上时,你对它们的响应将会创造你内在的平衡。若你的朋友有难,而你以感到愤怒或伤心的方式来响应,那你就远离了自己的中心,而让你朋友的能量影响你。 


当你开始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平衡和稳定时,你将能观察到自己什么时候是受到了别人的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最明显的就是当那些问题对你的生活并无冲击力,且不会直接对你造成影响,但是你却仍感到沮丧或烦恼。当心中的平衡状态,被别人的缺乏平衡所干扰时,好好的来观察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就是告诉自己:你能保持自己的平衡,你并不需要别人在平衡的状态下对你响应,才能维持在自己的中心与平衡的状态


当周围的人以不稳定或没有安全感的方式对待你时,很多人都会容许自己以相同的方式对他们响应。当某人说你做错了什么,或控诉你什么时,除了感到愤怒之外,你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即使别人无法保持平衡时,你仍然能保持心中平衡的感受。当他的能量进到你的范围里时,你开始感觉它会令你感到不平衡。这时候你要看出自己正在与他不平衡的部份产生共鸣。当你想停止这样的响应方式时,将爱送给他。当你如此做时,你重新确定了你自己的共鸣,送给他爱。当你能这么做之后,你将能重新确定自己的平衡,并进而与你的大我连结在一起。



  平衡就是找到相反两点之间的中点。每一刻你都会涉及到平衡的维持,不论是实际以内耳的机能来维持平衡,或象征性地透过生活中所有事件的巧妙安排。你认为平衡状态是怎么样,它就会是那样。


 


将平衡可视化 并很清楚的知道


那些平衡的画面正是你想要的


你将能够创造平衡


 


有些人将平衡定义为一种了无生趣的感觉,那是因为你们觉得事情最好能失去一些平衡,能制造戏剧效果与强烈的情绪,才能活得很起劲。你们都见过那些长期处在不安之中的人,他们的生活就是从一个危机,再过渡到另一个危机。他们认为平衡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来来去去。



有些人认为平衡与稳定就是没有半点情绪,这听来似乎挺吓人的。事实上,当你达到更高的实相层面,你的情绪将会变得非常的平静,就好像幽静的湖水,如镜般的反映出湖面上的云和树。然而,许多人会害怕自己没有感觉,所以他们宁愿制造一些事物来引起自己的注意,也不愿生活中完全没有任何事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人们常会在生活中制造沮丧和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平静的,那么就不会有人注意这些事了,而这样的感觉会令他们感到害怕。他们宁可让自己对一些事物有负面的关注,也不愿意生活中完全没有任何事情能引起自己的注意。



有些人需要靠着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感觉到自己活着。然而强烈、戏剧性的情绪总会使你远离自己的中心。你们有些人认为当自己内心感到非常的和平,而没什么情绪时,就是自己感到伤心或沮丧的时刻。每当你的内在静默时,你是不是就开始以为一定有什么事不对劲了?你是否耽溺于表达强烈的情绪?当事情平静顺畅的进行时,你是感到愉快呢,还是开始担心下一次不知道会出什么差错?习于平静是需要耐心的。虽然你也许会以为那很容易,但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一个充满了和平的环境,是要比会造成分裂的环境还更难令人适应。如果环境太过平静,许多人将会开始制造骚乱,因为那是他们习以为常的。



人们需要不同的东西来维持其平衡。有人需要安定的工作,有人则需要很多的休闲时间,而另一些人需要很多活动以及经常的变化。进入你内在一会儿,在心中描绘出你这一生中感觉到稳定与平衡的那个时刻。 如果你无法在过去找到这样的一个时刻,你不妨找一个象征来代表你想要在生活中得到的平衡状态。描绘出自己在未来感觉到平衡的画面。运用象征来代表某事,是将某事带给你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方法。象征运作的意识层面,是比语言文字还深的意识层面,它跳过了信念系统。



平衡所谈到的是适度而非极端。在生活中维持平衡指的是每件事都做得恰如其分。你们有些人认为,如果有更多的假日,生活会好得多。然而,当人们退休后,他们却发现空闲过多的问题。在工作和游戏,睡眠和清醒,相聚和分离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而这份平衡将能为你创造最多的和平与喜悦。消灭掉所有的对立,并不会带来平衡状态。做事能适度,累了就停下来休息,而当能量的浪潮进来时,便乘浪而行——它指的是以稳定、均衡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步调。



有些人在做某件事的能量已然离去之后,还长时间持续在做那件事。做那些会带给你活力的事。在集中精神与作白日梦,理性与直觉、坐着与移动之间,存在着一个能带来喜悦的适当的混合(proper mix)。太多数的人需要变化,而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的成长。平衡就是在各种活动中,找到一份能支持你的活力,并能以最喜悦的方式实现你人生目的的适当混合。



  当心中感到宁静时,有些人会觉得平衡。而有些则会在他们创造出兴奋,及当他们生活的步调很快而将许多事调度得很好时,才会觉得平衡。有些人认为平衡就是事情进行得很顺利,而且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你们经常藉由对自己未来的画面,不断的创造出你在未来将拥有的平衡的程度。


 


当你所有的需要


都能靠自己的力量达成时


你将会得到真正的安全感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要拥有安全感,你一定要从外在世界中找到某件事,或找到能带给你什么而使你感到安全的某个人。事实上,除非你能先给自己,否则没有人能给你任何东西。如果你不能够给你自己,那么也不会有任何人能给你。这也就是说,目前你正在寻找的,使你得到安全感的任何事物-比方说金钱,男朋友或女朋友,婚姻,家庭都不能满足那份需要,除非你能先给自己内在的安全感。



人们以为要感受到安全感,他们所需要的事物是赏识、认可、赞美、爱、名誉与财富。人们经常会以非常特定的方式来要求别人的爱——一个礼拜要打几次电话,要拥抱几次,要别人说几次「我爱你。」对安全感的需要也包括:感觉世界是安全的,感觉你是特别的,感觉你是什么的一份子。很多人都仰仗别人送给你这些,而到头来也经常的感到失望。你自己就能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需要——你能爱自己,赏识并认可自己的成就。最终,只有你自己能够满足这些需要。



很多人在对更高目的的追寻中,选择别人以及他们的生涯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你对他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兴趣,想将他们拉近,要他们聆听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迎合你最微渺的奇想,还有就像他们说的,要令他们为你神魂颠倒。你那想缠入别人的生活,想更加涉入别人的(却非自己的)未来的欲望,将会掩盖掉你实现自己更高目的的需要。在你将自己的成长当作是首要之务之前,若你将别人放进自己的计划中,而想藉以寻得安全感,到头来你将经常的感到失望。至少你会发现,当你将别人的成长当作是自己的终身事业时,你自我成长的需要是无法被满足的。 


  安全感来自于在生活中拥有一些比你自己更大的,一些你在追求的,以及那些在吸引你,拉你,召唤你的东西。它使生活中的那些小伤害与不重要的事件在相形之下,全都变得更加渺小。然而, 许多人不在自己的成长中找寻那更大的东西,却反而在别人的身上寻找。


 


要感受到安全感


你需要感觉自己正在成长 正在扩展


而且正在扩大你世界的范围


 


可能你会以为让事情保持不变,维持社会现状,会使你更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只来自于冒险、开放、而对自己是谁发现更多。有些人发现,当他们借着不去冒险来维持他们世界里的安全时,结果他们却感到更加的害怕与不安全。当你面对恐惧时,内心的恐惧感总是会减低的。你可能曾注意过,当自己尝试做一些新的事情后,你会觉得自己变得更勇敢、也更坚强了,而这在其它的领域里也是一样。



  平衡就是以一种能让自己感到和平、健康的方式,以及一种对你的成长与更高善有益的方式,来处理每天你必需处理的所有事。平衡会让你所做的事具有鼓舞作用,并能帮助你在清晨醒来后,觉得生活是很值得的。就在此刻决定,自己将要成为为周遭的人散发稳定与平衡之光的泉源。给你自己你为了喜悦所需要的事物,而当一个和平的宇宙到来时,要愿意开放你的心来接受。


 


选自《活在喜悦中》

TOP

发愿的概念

发愿的概念

 


    道长:“你们知道发愿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第一,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潜意识是巨大的,发了愿之后,我的潜意识就成了主导意识了;”


 


   “第二,发了愿我们就调动了我们的潜能力,那是八岁之前的功力了;”


 


   “第三,发了愿,这个信号发出去了,实际上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的条件,但是有了这些条件之后还需要具体的一步一步去做,这就有点像战略和战术的问题。


 


   “战略和战术是两个概念,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把愿发了,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再以一个明确的方式去做。”


 


 


    问:“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可以发愿吗?”


 


    道长:“当然有好的愿,和没有什么意义的愿。这里有三个重要的提示,其一,不管你发的愿大不大,你的愿是什么,是不是合乎道……”


 


    问:“对不起道长,请你先以最简单的话解释一下,究竟什么是道?什么是修道?”


 


    道长:“道就是在每个时代中它的根本的法,是道在每个时代的烙印。修道就是以道来修正自己,打开我们的心界。刚才说的第一,不管我们发的愿大小与否,但是我们要了解,这个愿,它要反映一个什么状态出来?


 


    “其二,要潜心的,虔诚地发愿。这是相当重要的。了解道在这个时代的表象是理,潜心的发愿是法,然后,具体的去做,就是术。如果你背道,你的发展始终不会大,做出事情的效果会反其道而行之。


 


    “其三,我们发了愿之后去做事情,做的时候要知道不仅是这个有限的我在做,我们是和无限的宇宙联系起来的,发大愿,发宏愿,这个愿发出去,就是最根本的法,它会影响冥冥中的很多东西,比方说在非常危急的关头,它会使事情转危为安,在明明不可能的情况下,突然会出现一些人,把这事情给调整好了,很曲折的道路,但是出现了很光明的前景。”


 


 


    问:“发了愿,很多事情难道真的等着就会来了吗?”


 


    道长:“可能更应该这么理解,发了愿之后,你心往的事情已经完成了70%的工作,剩下30%的工作,就是我们应该尽量力所能及要去做的事情了。刚才我话没有说完整,我们在很多时候,控制我们的事情,往往是我们不能够控制的事情。一个偶遇,可能就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你们想一想,你们现在做成的事情,甚至你们的爱情,婚姻,是不是都有偶遇的因素?那么是谁在做事情?这就是我尽力在想要和大家讲明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很晦涩,很难讲清楚……”


 


    道长:“有很多的东西,讲不清楚的话反而会有副作用。所以科学的发展也是必须的。因为它能够让大家简单地相信。我想说什么呢,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如果把我们的前提条件改变了1%的话,我们,就不是我们,你就不是你了。”


 


    “像我们每一个人的形成,精、卵相交是一个很复杂的程序,稍一变就不是我们现在的我了,这样比喻是不是稍稍清晰一点?所以很大的程度上来讲,我们每天在做很多努力的事情,它是有很多的变数的。”


 


    “真正成事的,真正在推进这个事情做成的,是大家俗语中的老天爷,也是冥冥中的规律,是它在推进这个事情,不断的让这些事情过来,形成,完成。所以一件成了的事,我们先不讲发愿,能够成了的话,80%、90%都是老天在运转---老天是指代名词。”


 


    “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是我们人为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而这其中稍微改变一点点因素,我们都不是今天自己的这个样子了,很可能都是另外的一个人,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了,我们也不可能都在这里相遇。人与人之间的分分合合、败败成成,人自己是搞不清楚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有一点,顺应各种各样的法则,这个法则在我们生命开始的时候早就已经决定。”


 


选摘樊馨蔓 〈生命不仅仅如此〉

TOP

你有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问题?



 


选自露薏丝·海原〈生命的重建〉


 


 


    每当我问人:“你有什么问题?”很可能,他会这样回答我:“我年纪老了,身体不好,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痛得我一刻都不得安乐,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清楚,样样机能都在衰退。”


    不错,这些问题的确很普遍,我很同情。



  也有人会这样说:
  “我和别人的关系,总搞不好。他们对我诸多要求,却从不给我支持。他们批评我、诋毁我,一点都没有爱心。他们凡事都针对我,不理会我的困难,甚至从来都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是的,这些问题,的确成问题,我很同情。



  又有人这样回答我:
  “我没有钱,所赚的钱又少,不够用,要付出去的,总比辛苦收入的更多,令我收支不能平衡;仅仅金钱这方面,已使我很傍徨。”
  的确,时常入不敷出,真的很成问题。



  还有人这样说:
  “我从来都没有机会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我究意应该做什么?我没有能力使人家高兴,而且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所有的需要和欲望都不能够实现。没有人关怀我,帮助我能过得较好的生活。我太没有用,几乎做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对。又时常把应该去做的事情,拖延不做。”



  申诉这类问题的人,我真见过不少。



  到我诊所来的病人,各有各的问题,所有他们的问题,大概和以上的几项问题差不多:或是身体有病痛,或是与人难相处,再不就是缺少金钱,精神苦闷……。有些甚至几项问题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并不是一个人只占一项那么简单。



  病人们知道自己有问题,却不知道他们的问题,都来自他们的思想,是因为思想不正确,才产生那些问题的。我常常问这些病人:



  “你生活得好不好?”
  “你的身体怎么样?”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喜欢你的工作吗?”
  “你的钱够不够用?”
  “有关你的爱情方面,是怎么样的?”
  “你曾和多个爱人分手吗?我可以知道你每次分手的原因吗?”
  “请简简单单对我说一说你在孩童时的生活环境。”



  当我的病人回答我以上这些问题时,我留心听着,看他们用什么语气来作答,和他们的身体姿势怎么样、面部表情怎么样。



  因为思想和语言会制造每一个人的将来,所以我对他们的所思所讲十分注意。而每当我仔细聆听他们所说的话后,我总可以知道他们究竟存在有什么问题。“欲知心中事,且听口中言”,我们每个人所说出来的话,都和内心里的思想一致的。假若有人前言不对后语,分明这样却说成那样,用的语气又不对称,很多事都和他们的经历不符合,那么我就可以确定:他们如果不是在说谎,就是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断了联系



  我也会给我的病人一人一本小册子和一枝笔,让他们在纸上写出五句到六句句子,说说他们应该怎么样。



  有些人觉得这样写很困难,有些人则写得不愿停手。然后,我请他们把已经写下的句子读给我听。当他们读出“我应该怎么怎么”时,我会立刻问:



  “为什么你觉得应该这样?”
  “我母亲说我应该这样。”
  “我怕不这样做不好。”
  “因为我要十全十美。”
  “所有人都要这样做嘛!”
  “因为我太懒,高矮肥瘦都不合标准,太蠢、太丑、太没有用。”



  我从他们的这些回答中,能知道他们的概念模式,究竟错在那里。他们读,我只静听,不加批评。直到他们读完六句应该怎么怎么后,我才跟他们谈话,讨论“应该”这两个字。



  我认为“应该”这两个字,是文字中非常有害的两个字。当我们用“应该”这两个字时,其实就是在说我们自己“错了”;我们的过去“错了”,将来也“会错”。



  我们真的不需要这样说自己“错”。我们原来就可以有多种选择,不是一定要怎样。如果我能,我真想把“应该”这两个字永远取消,把它变成“可以”两个字。“可以”这两个字,表示我们有选择的余地,也表示我们从来都没有那种所谓的“错”。



  我叫我的病人作出改变,把“应该”两个字从纸上画掉,改写成“可以”这两个字,并且请他们照这样读出:“我希望我可以怎样怎样……。”这么一来,很多黑暗都立刻变成光明了。



  当他们每读完一句他们希望自己可以怎么样时,我便问他们:



  “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呢?”
   他们的回答,和以前显然不同:



  “因为我不要。”
  “我想我会很害怕。”
  “我不知道怎样去做。”
  “我想我的能力不够。”



   这些回答,都已剔除了“错”的涵义。



  很多很多的病人,多年来都在不必要的严责自己,批评自己没有做某一件事;其实在他们的内心里,根本没有想要做那件事情。那件事往往只是他人说他们应该要做的,一点不合自己的旨趣。如果他们明白自己不必一定要由他人摆布,那他们就可以把那件没有做好的事抛开不理,不必耿耿于怀,洒脱得痛痛快快。



  有些家长认为他们的儿女应该成为一个医生或者律师,就要儿女照着他们的意志去做。如果他们的儿女对学医或做律师一点都不感到兴趣,那么学不好、做不好,就情有可原,大可以不必对父母抱歉,更不必因此责备自己。可以被痛快抛掉的自责,大家不妨立刻抛掉,不必等待日后。



  自从我和我的病人研究取消用“应该”两个字以后,我的病人们就开始重新检讨他们的生命,同时发觉有很多他们一向希望能做到的事,其实并不是真出于自己内心的需求,而只是为了要讨好他人的缘故,那是很愚蠢的。当他们这样一觉悟以后,那些因为心理负担而引出来的疾病,便很快就有了转机,因为他们不再为了讨好他人,去做一些自己不需要做的事,而且把达不到理想,当做是“自己的错误”,加苦于自己;如此,一切压力就此消失,新的生命从此开始。



  我向他们讲解我的哲理,我相信生命是非常简单的,我们送出去的任何东西,转眼之间,将以另一形式重回。佛的正知正见,引导我们的正确思想、正确行为,使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得到一切应有的果报。



  当然,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只会从成年人的启迪中,去学得怎样感受生命,怎样感受自己,怎样产生信念。但是,不论我们小时候学到的是什么,在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就不一定要把那些信念,重复放置在自己的生命之中。要知道,我们所有的过去都已一混而过,真正对我们有用的,是在“当下”。



  我们要向佛学习以改变自己,而且要由“当下”开始改变!


 


喜爱自己



  不论我的病人有着多大的问题,我都以同样的方法帮助他们,这方法就是教他们“喜爱自己”。



  爱是最奇妙的、最有效的医疗力量,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的喜爱自己,生命一定会充满奇迹。



  怎样才算是真正喜爱自己?真正喜爱自己,要离开虚荣、摆脱自大,因为虚荣和自大与喜爱自己之道正好相反。虚荣和自大其实只是一种恐惧,而喜爱自己乃是要我们对自己有极大的尊重心,以及对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心意、身体有深深的感激之意。



  我认为“爱”是在内心中对自己、对人、对生命的热忱赏识,同时也赏识其他很多不同的东西。以我自己来说,使我非常热爱的有:



  生命的种种历程
  能生活在世上的欢欣
  我所见到的美
  另一个人
  知识
  心意的奇妙
  我们的身体
  动物 雀鸟 鱼
  所有的植物
  宇宙的伟大和奥秘
  佛的支持与鼓励



  朋友们,请问你还可以在这些项目上,加多其他一些什么吗?现在,让我们来研究研究有关于自己怎样不喜爱自己的一切:



  我们经常责备和批评自己。
  我们用不当的食物、烈酒、毒品来糟蹋自己的身体。
  我们坚信自己不被他人所爱。
  我们甚至害怕升职。
  我们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疾病和痛苦。
  对我们有益的事情,拖延不做。
  我们在混乱和没有规律的环境中生活
  我们欠人金钱。
  我们接近不爱护我们的人。
  请试想一想,你有无如此的不喜爱你自己?



  记得有一位我的病人,她是配戴隐形眼镜的。有一天,我和她一起发现了她童年的恐惧,那恐惧对她后来的日子影响很大,而她却浑然不知。经我向她讲解开导后,第二天她便感到戴着的隐形眼镜不舒适。她把它们除了下来,结果发觉,自己的视力竟然比戴眼镜时更好,根本没有再戴眼镜的需要。



  但即使如此,她还是对自己的眼睛毫无信心。一整天,她都在对自己说:“我不相信,我真不相信,我真不相信,我完全无法相信。”她这样想了一整天以后,第二天她又把眼镜戴上了,觉得自己一定要戴眼镜,戴了眼镜才感到安全。她的这种表现,可以证明人在对别人没有信心的时候,竟会对自己都不信任,一双眼睛明明很正常了,还不肯相信事情的真相。其实,人的视力与他的身体精神都有关系,并不是只可以坏下去,不可以好起来的。



  又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这也等于不喜爱自己。



  汤美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常替很多富有的人家作壁画,可是自己却毫无积蓄,而且时常穷到连帐单都付不出。他以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替人在墙上画图,时间所费太多,导致赚不了什么钱所致。其实谁都知道,汤美向人开出的价格太低,所以才收入不多,而那些富有的人家,即使汤美多要些钱也不会拒绝的,甚至还会觉得墙上的图画更有价值呢!只是汤美自己太看轻自己了,不敢多索酬劳,以致辛苦工作都不能应付日常开支,令自己常在贫穷中受罪。不懂得改善生活,只知道一味自苦的人,是很对不起自己的。



  又有些人,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在工作的地方,往往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以致同事们都不爱他。



  还有些人,因为和异性有过一两次约会,以后对方就再没有约他,便以为自己有什么错使对方不高兴,以致非常懊丧。其实,人和人在单独接触以后,容易发现双方不太合适,所以不想再约会。这种情形非常平常,何必责怪自己更有很多婚姻曾经失败的人,他们不再肯定自己的价值,把自己认为是一个永恒的失败者,这也是不对的。婚姻的能否维持,全在夫妻双方的个性是否合适,谈不上什么胜和败,用不着看轻自己。



  有些人连自己的身材不及模特儿的身材好看都感到难受;有些人凡事都不敢作主,怕有差错;有些人为了息事宁人,放弃自己的原则……。你试想想,你是不是也常感觉到自己没有价值?



 对镜作练习



  有时候,我会叫病人拿一面小镜子,望着镜子中自己的双眼,轻呼自己的名字,同时说:“我喜爱你,我接受你。”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动作,但是有不少病人却认为很难做到,他们在对着镜子做练习的时候,都显得情绪不稳定,有些人会愤怒、有些人会哭,有些人根本不肯做。有一次,一位病人还把镜子大力摔掉,立即离开了诊所,直到多月以后,他才重新练习这种动作。



  对镜的练习,看来好像有些无稽,但事实上却真能帮助病人吐露心声,令我迅速了解病人。当我和已作过练习的病人讨论他们的问题时,会比较容易把问题的中心发掘出来。除了少数病人,大多数病人都害怕拿着镜子凝视自己的双眼,那是一种害怕面对现实的心理现象。早期我也曾有过相同的经验,但后来我就可以对着镜子,毫无畏惧;有很多病人,也是这样。所以,这种对镜的练习,是不可少的。



 
  真正的问题



  我时常都告诉人,一定要喜爱自己。



  喜爱自己,第一样要记住的事,便是不要苛求自己、批评自己、责怪自己。我问一些病人有没有批评自己,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



  “当然我批评自己。”
  “我时常批评自己。”



  也有人说:“现在比以往较少批评自己。”
  “如果我不批评自己,我怎样可以改变呢?”
  有一个病人说:“所有人都批评自己,对不对?”



  我对这个病人说:“我现在不是在谈所有人,我是在问你个人。你为什么批评自己?你究竟有什么错?”



  当病人回答我的时候,我用笔把他们所说的话都记下来。他们每一个人都嫌自己这样、嫌自己那样,所嫌的一切大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们高的觉得自己太高,矮的觉得自己太矮,瘦的嫌自己太瘦,肥的嫌自己太肥,中等智力的嫌自己太蠢,不太年轻的嫌自己太老,年轻的又恨自己太年轻,相貌平常的怨自己太丑,甚至有些根本很漂亮和英俊的,都会恨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英俊。他们更会说自己做什么都太迟了,或者做得太早了,而且个个批评自己太什么什么。总之,他们人人都喜欢用一个“太”字,而到最后,他们都会说出:“我不够好,不及别人。”



  就是这样,我们终于谈到了问题的中心——他们批评自己,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及别人完美。这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如身体有什么不妥、与人的关系怎样弄不好、缺钱等等,都没有这个问题重要。因为这个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是由这个根本问题所产生的。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别的问题永远没有办法解决。人在自暴自弃的时候,聪明的会变蠢,健康的会多病,福不至,心不灵。



  “自求多福”——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才有幸福。做一个人而竟不喜爱自己,这事绝不可以。 


 

TOP

分享学习。

TOP

谢谢心香姐分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TOP

分享~~~~~~~~~~~~~~~~~~~

每一次茶与水的邂逅都是冥冥中的注定

TOP

C-->
吃我的糖,喝我的茶。蛀牙。。。悟茶。。。。。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晶糖 于 2009-10-6 10:12 发表 是滴是滴。期待美文。。


 


小mm前途无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