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摘]圣贤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转摘]圣贤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经典曾经讲过二句话:「圣贤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位民族英雄亦是圣人之一,那就是岳飞。他「尽忠报国」这是他的忠心,所以他为国家、民族,把侵入自己国家的敌人赶跑,那就算三更半夜,扪心自问、问天、问地、问自己,都问心无愧的!可是有些历史学者他们考据出来:岳飞之所以被杀,是被十二道金牌追回来。当时他正在杀敌、保国卫民,一路追一路赶,且还在打胜战,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追回来呢?真的是秦桧做的好事吗?皇帝一概不知道吗?因此,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其中一部份人是这样推想,岳飞出身在纯朴人家,很单纯的民间,被灌输的都是「忠忠直直」、「忠心报国」的思想。他妈妈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还在他背上刻上「尽忠报国」四个字,这当然是对的事情!可是他妈妈就没有告诉他、教导他:尽忠报国是对的,但也要知晓人心的可恶、人心的可怕;教育是除了要告诉下一代好的一方面,人性善良的一方面,也要同时告诉下一代人心不好、丑陋的那一面。



在古代,独裁、独权的君主制度下,国家是属于皇帝的,人民亦是属于皇帝的,土地是皇帝的财产。假如你要做一个忠臣,那你记得一句话:「伴君如伴虎」,皇帝常常就像一只老虎,随时都要防范,因为假如自己有一天,也许是辛辛苦苦,经过多年的汗马功劳,得到皇帝的提拔、奖赏、平步青云,有一天你坐上第二把交椅,你千万不要洋洋得意,不要因为自己功劳大就觉得自满自傲。因为「功高」要预防「震主」,功高震主的话,皇帝一发怒起来,可能龙颜改色。龙颜改色还好,使您有警惕的机会,就担心面不改色、笑里藏刀。当时岳飞不了解「功高震主」这点,使丞相受到压力、生起妒嫉的心,而当时前二位皇帝己被敌人掳走,被绑票走了,并没有正式的退位。因为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一天缺少皇帝,所以这个皇帝是在时势下,造就出来的英雄。而岳飞偏偏打着口号:「要把敌国打败!把敌人赶跑!」,这都是很好的口号,能够激发军心、鼓励士气。可是岳飞就讲错一句话,他说「要把二位皇帝迎接回来!」,这可就犯了现在皇帝的要害,你把以前二位皇帝迎接回来,而他们又还没有退位,那现在皇帝是他们的后辈子孙,你说三个皇帝摆在一起,怎么摆法?



我们佛教西方是可以有三圣的,中间站的是「阿弥陀佛」,虽然「观世音菩萨」是「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普波众生,化做「观世音菩萨」来护持「阿弥陀佛」,「正法明如来」他没有优越感、没有老大心态、也没有成就感、统领群众、非使到「群众听命服从于他」的使命感。所以「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当「观世音菩萨」可以往边靠;「大势至菩萨」虽然所到之处,都有大大的势力护持,大大的势力来弘扬佛法,可是他忠心耿耿,常常把佛顶在头上,因此西方三圣可以并列而排。



可是「天无二日,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国无二">国无二ersonName>君!」,把前面二个皇帝迎接回来,是如何是好?势力如何均分呢?这个可踩到现在皇帝的痛处。所以宰相就很了解皇帝这个心,皇帝不用开口讲话,下面攀缘的人自然就揣摩得到;常常皇帝杀人不用动刀,所谓借刀杀人不见血。秦桧十二面金牌下去,皇帝真的就不知道吗?因此,岳飞在历史上可说是圣人,他问心无愧,求自己的心清净、忠贞、保国卫民,可是他没有求佛,为什么?



「佛」是明白清楚的意思,明白「前因后果」、明白「三世因缘」、明白「世间法」及「出世间法」,这称为「佛」–学佛的意思。所以岳飞他接到十二面金牌,很无奈、很颓丧,也莫名其妙只好班师回朝。他在路上遇到一间寺庙,有位老和尚住持就点化他,可是这老法师他知道三世因果,冤冤相报何时了。你帮助这位,这一边就高兴,但就欠缺了另外的他;你帮另外一个,又好像欠了他。所以常常有一些高人指点,总是点到为止,不落痕迹。这老法师就讲了一首诗告诉岳飞,岳飞那时候看到那首诗莫名其妙,心乱如麻、也就没有认真去研究。结果回到京都,就莫名其妙被关到大牢里等候问斩,这时候他才想起老和尚给他的那首诗。



原来那时候正是冬天、而且在下雨,那首诗讲:假如你回去要是碰到天会哭的话,你就要小心哦!你的命运就走到这里为止了!他隐隐约约提到秦桧这两个字,岳飞这时才生起懊恼的心、后悔的心,怎么没有听老和尚的警告。所以岳飞上刑场时,那个心是多么悲切!他自己问心无愧,但就不了解人心丑陋的一面,这就是圣人常「问心求心」,他没有「求佛、学佛」。要是反过来说,假如岳飞早知道皇帝的心态,也知道宰相的手段,岳飞还会不会这样不顾朝廷的意见、不顾别人的忠告,一直打、一直追、一直赶、一直杀呢?要是岳飞通通了解清楚明白,他还会这么做,相信头掉下来的时候也会心甘情愿;假如他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心尚有丑陋的一面,只是秉持着自己「尽忠报国,为国为民」,却没有想到会有如此下场,他被砍头时可能会后悔,可能会心不甘情不愿,那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因此,我们要常常了解自己的心。我们有时被自己的心欺骗,我们也骗我们的心!那是我们受到传统教育、文化包袱、生活经验、还常常给自己理想、梦想所湮盖,使得我们智慧没办法启发、全盘了解事实的真象。因此,有些人不了解,就常常会埋怨为什么好心没好报?「愚痴」的心不能算是好心,既然不是好心怎么会有好报呢?所以「好心」就是有「警觉」的心、有「察觉」的、有「正觉」的心、有「大觉」的心,这才是「好心」。


慈悲心也是好心,智慧心、菩提心都是好心,唯有这样的心才会有好报。而凡夫俗子、迷信的宗教徒,他们常常只求他们的教主!只求佛!奉献出他们的时间、奉献出他们的体力、金钱、动产和不动产,他们赞叹他们的教主,为他们的教主而做事,固然很多时候是用教主名号来作招牌、来做借口;可是他们这么做,其实潜意识里就求回报、求赏赐,做错事希望能得到赦免。他们没有认真反省检讨自己内心世界,也就是自己的潜意识里,到底求的是什么?连自己生起贪、瞋、痴、慢、疑都不知道,可是他们在宗教界,的确是个虔诚护持宗教人士,这种人就称为「凡人」,凡人就是求佛不求心的。

TOP

「好心」就是有「警觉」的心、有「察觉」的、有「正觉」的心、有「大觉」的心,这才是「好心」。

慈悲心也是好心,智慧心、菩提心都是好心,唯有这样的心才会有好报。

佛说,因——果,

好报。。。。。。

唉,心情很复杂!·%¥—@#$%&@



TOP

慈悲心也是好心,智慧心、菩提心都是好心,唯有这样的心才会有好报。

为什么一定追求好报?佛岂不太功利了。



TOP

以下是引用阿土仔在2006-6-24 20:44:00的发言:

慈悲心也是好心,智慧心、菩提心都是好心,唯有这样的心才会有好报。


为什么一定追求好报?佛岂不太功利了。



好心的是修行的人,求好报的是世人,不把二者联系起来的是佛。



TOP

以下是引用梦蝶在2006-6-25 20:22:00的发言:



好心的是修行的人,求好报的是世人,不把二者联系起来的是佛。




理解相同

TOP

修行是不断检讨自己的内心世界,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简单而不平庸地活着。

TOP

不把二者联系起来的是佛——似乎还差一点——不把二者联系起来而不断施与的是佛

TOP

以下是引用梦蝶在2006-6-27 0:08:00的发言:
不把二者联系起来而不断施与的是佛

不断施与?

不能很明确的理解,可否说的详细点?

TOP

施与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修行,不断好心地施与而不去想是否好报,不就是无私的佛吗,

偶尔为之,世人皆可,能持之以恒的只有佛。



TOP

不管出世在世,持之以恒,成功之道。

哎,偶总是虎头蛇尾,至今一事无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