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贴图]传一枚老工艺寿山石方章

[贴图]传一枚老工艺寿山石方章



青云阁的[探索者]玉石工作室,请点击进入  艺术在继承和探索中发展,我们......

TOP

名称:螭虎方章


尺寸:3.6* 3.6* 9.7


石种:都成坑石


作者:林寿堪

青云阁的[探索者]玉石工作室,请点击进入  艺术在继承和探索中发展,我们......

TOP

半手工,雕工过得去。

花生膏渗入约1公分,不透光,

结晶尚可,

红色不正,

价值在工不在石料。

TOP

这是什么石?

TOP

以下是引用梦蝶在2006-6-20 21:23:00的发言:

半手工,雕工过得去。


花生膏渗入约1公分,不透光,


结晶尚可,


红色不正,


价值在工不在石料。


点评滴心服。学习啦!

本人:原矿,正品,欠火候。喜茶,爱壶,不谙事。
壶事,留言:hongbianfu2007@yahoo.com.cn

TOP

寿山石雕刻,关键在手工,所谓鬼斧神工,大师的水平也是在雕刻上面,田黄石如果不雕,谁知道是好东西啊.
青云阁的[探索者]玉石工作室,请点击进入  艺术在继承和探索中发展,我们......

TOP

工与石,可从不同的角度欣赏,

就算有浑然天成的工,遇到一块上等的石料我宁可不雕,只打磨

我总觉得,雕刻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TOP

就象人生没有完美的,多少要雕试一番,追求完美,只是追求。。

TOP

寿山石文化的核心价值,应该建立在雕刻体系上.


  寿山石雕绵延千年,与篆刻艺术、把玩文化相互生发,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技法内涵和文化意味。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展首次增设印钮(薄意)雕刻评展,在全国各地数百名雕刻家的“竞技”中,寿山石雕界“大获全胜”,入展的17名作者除4名外,其余均来自福建,而评展所设的3项艺术奖也被福建工艺师一举包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篆刻家刘江先生观展后大为赞赏,给出了“寿山石印钮艺术,天下第一”的评价。


  目下,寿山石雕界拥有数万人的庞大雕工队伍和一大批不同年龄段的优秀雕刻家,涌现了不同艺术取向的多种风格流派,这是难得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在今天,知识和技术资源,也就是人的资源,才是最核心的资源,足以吸引其他生产要素向这一核心集聚。各种外省石从四面八方流向福州,经雕刻后再流向四面八方,这种现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以预见的是,让寿山石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将是“寿山制造”,而不是寿山石本身。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只重石质不论品种的倾向,已经在雕工和玩家中悄然出现。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好石头也应该不问出处。


  这是寿山石文化必须具备的胸怀。

青云阁的[探索者]玉石工作室,请点击进入  艺术在继承和探索中发展,我们......

TOP

以下是引用青云阁在2006-6-28 19:02:00的发言: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好石头也应该不问出处。



  这是寿山石文化必须具备的胸怀。


"英雄莫问出处" --- 也是做人应具备的胸襟.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