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全手工,手工。半手工,泥料

[转帖]全手工,手工。半手工,泥料

  

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的区别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茶壶不是怎么做!关键是最后的结果。不管用的什么方法,怎么做,所作的壶要作出感觉来。这才重要。
  
现在紫砂一厂的通行做法,手工拍打身筒,模子准形。这类做法也就是现在意义赏的手工制作。你现在让一厂的大多数艺人全手工制作作品,不是不会做,问题是假如真的这样做了。恐怕大家又会嚷嚷茶壶怎么做到这个样子了。
  
过年的时候和一个高级工艺师闲聊。他给我讲了句笑话,说如今在市场对壶的工艺要求实在有些“无理“。顾景舟大师倘若再活过来再做壶,可能壶都卖不掉。我问他此话怎讲?他说;现在市场对手工艺品的要求太高简直是太苛刻了,要的是机械的精度。如口盖最好是静配合!对嘴,把的要求也是极致化,毫厘不差。泥料既要求是老法配制,又不可以有一丁点杂点,这可能吗?这位老师的话,说的虽有点过,但目前市场对紫砂的期望存在“诱导误区”。当然这责任,不应该又玩家来负。主要的根源还是在紫砂的业界。紫砂理论上的探讨滞后,和部分商人的故意渲染把大家对紫砂审美的观念扭曲了。我们喜欢顾景舟,不是就是因为顾先生展示的这种艺术感觉吗?
  
以前艺人做壶,每一把壶,可能是成百上千的复制,这样形成自然的熟练。这一点当今艺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一些老艺人不会用模只,但手工制作的传统类型的茶壶可以比模只挡出的更快。但他们也不可能象如今的艺人做的如此精细,因为他们时代尚没有“线切割”工具。
  
现在好多壶友,玩壶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还是这句话;茶壶如何做,是方法。重要的是成品的感觉。假如作品和玩家的交流能产生共鸣,玩友读懂作者所作作品流露出的精神,情感。我认为这和用何种方法并不重要!
  
我们网站上好多壶注明是手工壶,没有说明是否是全手工。有人以为我们是打马虎眼。这是误解我们的初衷了。因为现在意义上的手工壶,就是如此!我们这样注明也是对大家一种负责。假如我们也象别人一样注明这是全手工壶,我认为这对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工壶作者是不公平的。
  
一个作者运用那种方法做壶,主要的因素,是看成形特性,有的壶必须用模只,而有的部分用,有的则完全不需要。模只也只是制壶过程中的某道工序而已。
  
我在此说这样的话,绝对没有伤害别人的意思。我只是就是论事罢了。
  
半手工的说法我认为有些“牵强”,现在流行的说法,两爿合拢的方法,就是半手工。其实合爿的方式历史上就有,不是今人的创举。曼生壶中的合欢壶,大彬虚扁都是上下合爿的。不过那时不叫模只,叫“盔头”拱形内模称虚陀。盔头大多事用泥坯烧制的,而如今却是石膏做的。
  
有人发给我一张图片,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老艺人做的“传炉”壶,发现对角有接缝线,问我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怎么会有“模只线”。我说;这把壶肯定是真迹。我见到过实物的。这线是沾接线,是因为沾接泥料湿度不一致形成的收缩差造成的。不一定是模只线。我的意思是说,有这样的线也不一定就是模只线,要具体看。其实当今制壶人,很用心计的,往往可以把一些痕迹隐藏掉,故意流下一些“所谓的全手工痕迹”这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再就是泥料,我记得网站以前也讨论过,天然泥料是不是可以存在一点杂点,有些人认为不可以,有的则认为这是砂泥料固有特性,肯定无法避免。我是赞同后者的观点。玩过老茶壶的人都知道,也能接受紫砂的“杂点”,认为这是紫砂矿料的一部分“内容”。而另外一部分人所持的观点却持相反的;认为既然有“完美无缺”哪就得无限趋近“完美”!这也有道理的,关键是我们接受的“度”。我曾经和一个来访的网友去看过给我们炼制泥料的工人的工作场面。他们是待泥料风化成蚕豆大小后人工删选杂质的。网友问我没有比这办法更先进的了?我说,我以前学的是这个专业,可以搞得很先进,机械粉碎,添加颗粒就可以了。就像以前厂里的这种泥!以前不是大家也认同吗?
  
但是,我们要不是那种机械的均匀,我们要的泥料;颗粒,质感都要充分展示紫砂的特性,要这些特性就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因此也就只能“顾此失彼”。
  
壶友还有担心,模只会象印刷品一样复制。其实这不用耽心。模只在紫砂制作中只是一个非常短的一道程序。要想完成一件作品最重要的程序不是一个身筒。而是作品各个局部与整体的衔接过渡,我们讲”切“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切“。这才真正代表作者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TOP

8错

TOP

TOP

怎么说,楼主一片诚心我十分敬佩!我想说这样一个观点,看楼主是否认可:

茶壶作为生活器皿,由原料到成品的设计、制造、复制、改进、创新等都是行里的事,购买者不需要或者仅是简单地了解它的过程即可。关键只是买个喜欢,也就是您说的只要个最后的结果。您说得很对!

但是,把原本生活用品提升为艺术文化的范畴后,我们的衡量标准就不能还停留在这个低点上啦!

一个制壶人把自己的作品按着艺术作品来设计、来制作、来定价,甚至通过各种画册、贴挂、展览、评审等手段,一本正经地告诉世人,它是一件艺术水平高、文化含量深,而且作者具有相当潜力的东西,这时你就不能再告诉大家,不要太挑剔功夫是不是细致、成品有没有复制等等啦!

您想:蒙妹妹的微笑那张画,如果是印制的呢? 我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看:神话传说里记载女娲造人,说女娲抟泥捏人,然后吹口气便有了生命。后来干脆蘸泥浆而摔,泥点落地而成人。旧时书上说道:女娲手(工)捏的那些是贵族,摔出众多的那些就是庶民。这里也讲出个简单的手工值钱的道理。

如果制壶人将作品当艺术品和收藏品兜购,手工、特点、艺术、文化等内涵肯定是衡量依据。

再者,顾老先生的作品也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传世精品。

瞎说啦,见谅哦!

本人:原矿,正品,欠火候。喜茶,爱壶,不谙事。
壶事,留言:hongbianfu2007@yahoo.com.cn

TOP

喜欢就好!

山人!你的头像也忒恶,换个真的如玉吧!

TOP

这么多高人,我要仔细听

TOP

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青云阁的[探索者]玉石工作室,请点击进入  艺术在继承和探索中发展,我们......

TOP

以下是引用茶庐客在2006-11-8 21:15:00的发言:

喜欢就好!


山人!你的头像也忒恶,换个真的如玉吧!



唉!换了马夹还是被你逮。


再换个吧

本人:原矿,正品,欠火候。喜茶,爱壶,不谙事。
壶事,留言:hongbianfu2007@yahoo.com.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