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Zt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Zt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从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流注理论的渊源及子午流注的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叙述,以阐明子午流注与时间医学的关系。


子午流注的含义


子午: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相反,“午”恰与“子”相对。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热,午时寒。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流指流动,注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环输注。并用“井、荥、输、经、合”形容其流动状态。即言水之发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于泽海以此表示气血沿经脉流注的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就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TOP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理论的渊源:


子午流注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发展成熟于金元时期。


《内经》:有关天人相应、经脉气血流注、针刺须候气逢时等学说,为子午流注的按时开穴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人体受季节更替、月亏月盈、日光强弱等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多种有关节律性的变化,提出“因时制宜”、“择时而治”等措施,基本上形成了中医领域中颇具特色的时间医学。


晋代皇甫谧:一千七百多年前皇甫谧把古代著名的三部经典著作,即《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作了一番整理,并结合他本人的临床经验编写《针灸甲乙经》一书。它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专书。一向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此书着重指出针灸学中辨证择时选穴治疗的重要性。对经脉气血运行应合天度以及四时五脏脉象、在阴在阳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五输穴分属五行合五脏应四时,根据不同季节选穴治疗,时间不同针刺深度不同,对天干运用中提出迎随子母补泻,为子午流注择时取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皇甫谧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倡导者。


金元时期:中医针灸疗法处于一个大的飞跃阶段,受到当时盛行的干支象数学说的影响,汉代京房易学的纳甲说和纳支说被引入到针灸施治的过程中,从而逐渐产生了按照日时干支来推算针灸的经脉和穴位的方法。以官方组织编纂的《圣济总录》首先记载。于是运气学说大兴,并提出了医学治疗疾病“必先岁气”,即干支、运气作为诊断治疗疾病的首要考虑因素,使年、月、日、时的节律对人体有很大影响,这一观点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金人何若愚:撰有《流注指微针赋》,他发挥了《内经》中有关气血流注、天人相应、针刺需候气逢时等理论,首次提出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开穴和具体方法。闫明广撰写的《子午流注针经》三卷,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子午流注专著,“子午流注”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他总结了前人对气血流注、暗示针灸的认识,全面讨论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从而确立了其理论体系。


 

TOP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的具体运用

   
子午流注规律:


子时(23点至1),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因此凡在子时前12小时人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胃经最旺。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巳时(9点至11),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午时(11点至13),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气自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至15),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点至17),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遗尿。


酉时(17点至19),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人贮藏精华的阶段。


戌时(19点至21),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21点至23),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因此,从亥时(21)开始到寅时(5)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植物白天吸取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地衰老或者患病。


中医和西医对脏腑的着眼点是不同的。西医讲的内脏是狭义的,比如心脏就是心脏,肝脏就是肝脏。中医却不同,讲的是脏器经脉系统,比如心的概念是以心脏经脉为中心的循环网络,上至头皮,下及脚掌。其脏腑也是如此,所以,中医调养身体注重整体平衡。

TOP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是我国历代医家在认识到人体生命运动存在节律性的基础上,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创立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它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认为人体经脉的气血流注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着盛衰开阖的变化,把握时间,按时取穴,从而协调人体与自然之节律,维持气血阴阳之平衡,实现通经愈病之目的。


如子午流注纳甲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特定经穴为基础,以时间变化为依据,根据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运用阴阳、五行变化,天干、地支所司,脏腑、经脉所主,逐日按时开穴补泻的一种针刺取穴方法。这一方法以“人与天地相参”为理论基础,以时间变化为前提条件。在具体针法上又提出“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这是对自然界与人体内部环境“节律同步化”的总结与运用。用针之时,必须明白天道地理,日月星辰,掌握四时八节之时序,才能激发经气,调节阴阳,来顺应大自然规律,求得二者之间的相对统一,方能愈病延年。


应该指出的是,子午流注针法是在子午流注学说的指导下形成的“按时取穴法”,它只属于子午注学说的一个分支,并不能涵盖子午流注学说的全部含义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可以说它是子午流注学说在临床运用最广泛的体现。

TOP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服药法:

   
子午流注法不仅包括按时针刺,也包括按时辰服药等治法,这样子午流注学说的应用才有更广泛的前景。


根据子午流注学说,人体生理功能、脏腑活动有一定的时间节律性,这对指导临床用药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子午流注学说更是集中地反映了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规律。如认为心脏功能午时(1113 ) 最强子时(231 ) 最弱肾脏功能酉时(1719 ) 最强卯时(57 ) 最弱等等。临床实践也证明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在夜间(心脏功能差) 发病和死亡而肾气虚弱的肾炎患者以早晨(肾脏功能差) 浮肿最明显同“子午流注”论述相符合。基于对人体内部活动节律性的认识中医早就指出择时用药的重要性。清代名医徐灵胎甚至认为给药时间“早暮不合其时, ……不惟无益反能有害”。根据各个药物的药性特点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给药时间同疗效高低及毒付反应的大小,自然会有很密切的关系。即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来扶正祛邪的,如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凡是需要借阴气祛邪的,如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方药,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临床上证明,哮喘病人发作前,寅时((3-5)给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皮肤病的外用药晚上用药比白天用药疗效显著。用滋阴药治失眠不寐入夜一次服用效果佳而如一般药物分早晚两次服不但夜里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许可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予顺应阳气浮升有助药力驱邪除病。而泻下药则遵“日晡人气收降”之论入夜睡前服用,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某些疾病的用药常规(3-4/)有待改进。

TOP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护理法:


 


人体的生理活动随自然界的变化呈现多种节律性,仅人体的昼夜节律就有数十种之多。例如人体的体温,一日之中有最高值和最低值,清晨最低,黄昏最高,二十四小时有1℃的变化。血压和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血糖的含量.脉搏的快慢.基础代谢率.睡眠觉醒周期以及人体对疾病的耐受性,对致病因子的感受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等在昼夜内都有规律性的波动。用子午流注学说来解释,这种波动是气血在不同时间流通灌注于不同经脉、不同部位的反应。比如心经旺于午时.而衰于子时,这为心内科病人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有人对1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观察,有8l个病例发生在子时(23-1)。现代医学认为:在子时,心脏疾患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兴奋性占优势,使支细气管及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加之平卧位,使回心血量增加,从而诱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而出现心绞痛。因而此时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有先兆症状时.应及时嘱病人提前半小时一1小时服药,必要时吸氧,备好抢救药品,以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同时也消除了病人由于反复发作造成的紧张心理,利于夜间睡眠。   


午时是人体生理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是患者一天精力充沛的时间。此时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指导病人做些床上、床下活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促进健康的恢复。


  在护理实践中,根据子午流注学说,结合人体内部活动的时间节律,施以最佳的给药时间,遵循因时而护的原则,会大大提高中医护理质量。随着“时间医学”的深入研究,时间护理学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子午流注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治疗的疾病谱也很广,大凡传统医学各科的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和现代医学的某些慢性病,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慢性疲劳和亚健康状态,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疑难病,急慢性病,急慢性疼痛头痛、腰腿痛、关节痛),妇科疾病(月经病、白带异常、崩漏等)男性疾病贫血,慢性消化道疾病,老年皮肤瘙痒,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思维涣散不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小儿厌食,抑郁症,老年痴呆,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的保健预防和治疗,减肥,美容和康复指导等,子午流注都可发挥其独到的优势。

TOP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与时间医学:

   
节律是生命的主要特征之一,时间生物学正是由此确立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随着时间医学的不断发展,古老的子午流注针法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这种带有显著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医治法,一直被视为是时间治疗学的缩影。


子午流注是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发现的,是中医最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是极富特色的传统时间医学体系,换句话说,子午流注就是中国传统时间医学。子午流注相对于生物钟,现代时间医学,时间治疗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毒理学等就是在生物钟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钟”。


中医学的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施治。整体观是指人是一有机整体,而且与自然界相应。自然界有四季寒暑,昼夜黑白的变化,人体为了适应自然环境,也就产生了与自然界规律同步的自身运动节律。这种协调的现象即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钟”。


 


我国古代关于时间、空间和运动统一的理论是传统生命科学特别是中医学的应用和发展的产物,子午流注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理论核心,子午流注医学是最具有特色的文化科学资源和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历来为皓首穷经的中医大家所钟爱,但由于其古奥难懂,学理艰深,故懂得者不多,研究者甚少。


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在源远流长的中医诊疗临床实践活动中子午流注的学术理论伴随着它独特的临床疗效被肯定并流传下来。


近来兴起的生物钟学说用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对凡定时出现的生理、病理的节律性变化规律进行探究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明了人体的各种物质的代谢、分泌水平都有明显的生物时间特征。从而也证实了子午流注理论与生物钟理论的一致性。例如人们发现心脏病人23时至1时用康泰火阳宝的疗效比其它时间强40 肾功能不全病人凌晨5时至7用康泰水阴宝或水阳宝疗效最佳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子午流注学说与人体生物时间节律间奇妙的关系。一而再地表明子午流注学说这一中医学宝库中的奇葩它具有十分合理的理论内核等待着我们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研究和应用。天缘大道的康泰宝和安泰宝上都注明了子午流注的服用时间,并在多年的临床临诊录中证明其效果显著。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