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分享]谁在捡漏,谁踩雷

[分享]谁在捡漏,谁踩雷

  我的一个忘年交,最近恋上了收藏。虽然他每月只有500元的经费,仍整天去北京的潘家园转悠。花50元买了只瓷碗,神秘兮兮地掏将出来,用低沉的声音说:“元代的。”或者花80元淘来一只砚,说是宋代的。看他老迈年高的份上,大家纷纷点头说:“是啊,元代的,宋代的,恭喜您捡着一大漏儿。这件宝贝拿去拍卖,弄不好能拍出七八十万的价码儿呢。”

  在财富梦里,有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情结,那就是捡漏儿。

  雷,等你来踩

  捡漏儿,是北京古玩行里的一句行话,说的是由于卖主的无知和短识,买主以极低的价格买到珍贵的古玩,其真实的价值远远高于报价。

  坊间流传着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比如古董商程瑞卿二两银子买了一个50厘米口径的明万历官窑青花五彩大海碗,这大海碗换回的钱,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后来他开了著名的清逸阁,兴旺了数十年。这是经典的“捡漏儿”。

  每个搞古玩的人,不管是初出茅庐的,还是久经沙场的,没有不想“捡漏”的,在这个事情上,每个玩家都是不折不扣的乐观主义者。

  前两年,我的一个同事去洛阳出差。他好收藏,没事就往当地的古玩市场跑,经过讨价还价,终于花3万元淘换了一对“大明成化年造的官窑花瓶”。他不敢坐飞机,怕过不了安检。等到千难万险地把这对人间罕见的宝贝带回北京,找行家看了才知道,这是河南造的赝品,目前市场价一对50元。行家说:“古董越多的地方,就越多‘地雷’,专门等那些发财心切又不懂行的人来踩。”

  几乎所有参与这个市场的人,都明确了解,在这个市场上起码 99.9%的流通商品都是假货,但也正是由于假货太多,那0.01%的可能性就变得格外诱人。所以,捡漏儿不仅仅意味着轰然降临的暴利和财富,其乐趣还在于,一个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识、眼光和直觉构成的判断力,来获取财富。

  不是捡漏儿,便是打眼

  几乎每一个有收藏爱好的人,都会津津乐道自己捡漏儿的传奇经历,而那些打了眼的,多半缄口不提,仿佛事情从来就没发生过。所以传入我们耳中的,皆是“胜者王”,全无“败者寇”。

  另一位玩家,最近从一山西老妪那里收了两样东西——一瓷盘和一块白“籽儿”——瓷盘胎质很薄,在阳光下几乎是半透明的,他认出是件清末民窑粉彩盘,大喜过望。卖家要价5000,他没怎么还价,老妪一高兴,又饶给他一块籽料,籽料上刻有干枝梅。

  回到北京,清末民窑粉彩盘8万元卖给了北京的一个古玩商,干枝梅籽料随手扔在了抽屉里。

  一天,圈里一个玩古玉的朋友来他家,看到那卵石很喜欢,出价1500元要他出让,他觉得这1500元对他来讲简直就是天上掉的馅饼,感恩戴德地出了手。

  几天后就听圈人说,买他籽料的那位朋友刚卖了一枚羊脂玉,赚了9万元。

  他忙问是怎样的一块玉?

  那人回答:“有鸡蛋那么大,上面刻了一个干枝梅。”


  他顿时无语。

TOP

收茶叶也常捡漏,只是价格不比古玩那么悬殊。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6-9-27 13:58:00的发言:
收茶叶也常捡漏,只是价格不比古玩那么悬殊。


同感

TOP

 玩寿山石我有时也会捡到漏,但有时也踩地雷,但还好都是小地雷,

因为没有绝对把握我只买小价钱的.

青云阁的[探索者]玉石工作室,请点击进入  艺术在继承和探索中发展,我们......

TOP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从来如此

TOP

识人不也如此?不过不能以金钱计而巳!谁收藏我,绝对没错!
禅心、剑气、相思骨

TOP

以下是引用无边落木在2006-11-5 15:04:00的发言:
识人不也如此?不过不能以金钱计而巳!谁收藏我,绝对没错!



千年枯木

TOP

做成根雕,价值连城!
禅心、剑气、相思骨

TOP

以下是引用无边落木在2006-11-5 15:08:00的发言:
做成根雕,价值连城!

只是目前还没人敢下手

TOP

以下是引用心香一瓣在2006-11-5 15:15:00的发言:


只是目前还没人敢下手



先预定.藏之名山,传诸后人
禅心、剑气、相思骨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