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话端午
文/心弦
今天在街上,女儿问我:“妈妈,为什么有那么多卖香囊和粽子的”,这时才注意到满街都是五颜六色的香囊和五花八门的粽子。不是女儿的提醒,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还真不知道端午已悄然临近了。
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的。那时记忆中的端午和屈原无关,是因为饥饿而有所盼望,因为有香甜的粽子在吸引着我。
每到端午,母亲总会在大门上挂上几株艾蒿,也会在我们姐妹的鼻子上抹上雄黄,说是能驱鬼辟邪。母亲会把亲手缝制的装有香料的香囊挂在我的胸前,代表着平安,吉祥。
粽子的香甜.胸前的香囊让我感到满足,唯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要在门前插艾蒿?问起原由,母亲讲述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相传一年曹操将派兵与次日到一村庄,将村庄的所有百姓杀头,恰好他的妹妹也住在这里,得知消息,急忙向曹操求情,曹操准许,可是命令一下达,如何收回?这时曹操急中生智,第二天是端午节,该村庄附近遍地艾蒿,于是告知其妹妹,明天一在自家门口插上艾蒿,士兵见到就不杀!曹操的妹妹是一个良心人,不容哥哥杀无辜黎明,将消息透漏出去,晚上开始,全村村民将艾蒿插在自家门上,次日,执行命令的将军见状,只好不杀!全村百姓逃过一劫,从此,逢端午节叉艾蒿作为一个习惯,流传下来。
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
有关端午与屈原的源源则是在成长后的书本中得知的。那散发行吟的苍凉,那仰首问天的沉郁,那怀石投江的壮烈,是那么不可遏止地穿越岁月的风雨,步履疾疾地踩着《离骚》的节律,走进我的精神的.情感的.意识的世界。
有了对端午的认识,自此,粽叶的香味中释放的便是淡淡的忧伤,包裹的是浓浓的哀思。
《离骚》中细雨依然断魂的人眼望酒碗,搅乱无边春色,琴键在大地上起伏,雨水渗进心灵深处,穿越经年的土地.
回望一眼烟雾中招摇的故乡,那坚定的姿势,为谁感动,血液澎湃着情歌与乡谣的力量,我寻着飞歌的方向,心中每天都开出一朵花.
我站在民俗的窗口上眺望历史,思念随着清香的粽子悠悠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