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一篇关于普洱茶的文章

转一篇关于普洱茶的文章

作者:ZUOLO 转自三醉

我看普洱茶



1、把小众市场当做大众市场来做,用精英的标准来要求普通消费者!

现在市场上普洱茶是卖给什么样的消费者的?


一、发烧友。过去几年,发烧友们被塑造成了意见领袖,他们把自己打扮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普洱茶山寨专家,发表了难以计数的同时又是最不负责任的普洱茶山寨理论。真正的发烧友的特点是意见不统一,各有各的理论,再加上对象是普洱茶,于是出现发烧友互相拆台和诋毁的现象。假冒伪劣的发烧友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不管是真发烧还是假发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基本上很少自己花钱买茶。


二、爱好者。爱好者是低一级别的发烧友,他们自己买普洱茶,往往在交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学费之后,要么对普洱茶失去了兴趣,要么成为了发烧友。在传统普洱茶的消费当中,爱好者的消费占了相当的比例。


三、附庸风雅者。这部分消费者是前几年普洱茶消费的真正主力,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他们构成了普洱茶消费的主力军,尽管他们也许至今也不明白,也不需要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消费普洱茶。


四、功能需求者。这部分消费者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过这几年的宣传,普洱茶被神化、妖魔化,普洱茶几乎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这部分消费者是有目的的,目的是健康。然而普洱茶在健康方面的微小的功能,不足以满足这样的需求的消费者,所以这些消费者均在短暂的激动过后,归于理性。


五、送礼需求者。如果从销售数据上来看的话,礼品的需求在过去几年中,绝对是普洱茶最大的需求。由于普洱茶“越陈越香”以及“健康饮品”的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较为合适的礼品。
六、好奇者、尝试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基本上很难持续消费,基本上一锤子买卖。


以上六种消费者,构成了普洱茶疯狂时代的消费“大军”。而这批“大军”,无论怎么分析,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讲,他们都只是“一小撮”,是小众市场。就是这个小众市场,撑起了3000多家的普洱茶加工企业以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普洱茶从业者的信心。


关键问题在于,极大多数的普洱茶企业以及部分(另一部分从业者是故意的,也是普洱茶泡沫的制造者和得益者,后面专文论述。)普洱茶从业者,他们的想法都是将普洱茶卖给大众,但他们却用发烧友的标准来要求普通消费者,于是在宣传上出现了“口感、山头、拼配、升值、治病、大师”等等的词语。作为普通消费者,他们对茶叶的直接需求是什么,却很少有企业认真去了解。


举个例子来说。澜沧江茶业生产的原生茶饮料,其口感通过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结果也得到了消费者几乎一致的恶评,这是专家误企业的典型案例。作为普洱茶的消费,可能是天下最有学问的消费者了,如果不学习普洱茶的知识(大多数是山寨知识),谁敢轻易花钱?这便是普洱茶步履蹒跚的根本原因。咖啡有发烧友,但如果咖啡也教育普通大众变成咖啡的专家,那就不会有今天的咖啡市场。


所以我认为,普洱茶企业这几年花在宣传上的钱,基本是打水漂的。用发烧友的知识来教育消费者,相当于用精英的标准来要求大众,这是很没有道理的,但普洱茶企业却一直在坚持,至死不悟。悲哉。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2、投资和投机都不是消费,投资和投机是一种有利益(可能是暴利)诉求的商业行为,而消费是一种生活的状态!



造成普洱茶市场疯狂的根本原因,是投资的疯狂。在普洱茶这件事上,投资有两种重要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投资在生产加工的环节,另一种情况是投资在收藏储存的环节。这里,主要分析后一种情况。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4月前,这三年半的时间中,普洱茶生产企业基本上是一茶难求,投机者和投资者不仅搜刮了所有茶叶生产企业的仓库,连消费者家中的变质的普洱茶都在收购之列。很快的时间,普洱茶这个相对好控制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真空状态。伴随着一个个发财致富的神话故事的诞生,普洱茶这个祖祖辈辈的农副产品,这个最为大众不过的低端茶叶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暴利的工具,便很快成为了投机和投资的“最佳选择”。
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多数的新生普洱茶企业诞生,而旧有的云南茶叶企业,几乎无企业不普洱。也就是说,在大多数的普洱茶生产企业的企业家们还没明白消费者是谁的情况下,普洱茶便被抢购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很少有人去想或者是不愿意去想,消费者到底是谁,这些普洱茶产品到底是卖到了谁的手中。


来看一下收藏储存。一般情况下,收藏储存利用了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特性,但在投机者的包装中,越陈越香所需要的时间从10年变5年变3年变1年变半年变1个月,疯狂的时候,还没拿到货便已经升值,倒卖白条就能发家致富。在这样一个变异的过程中,普洱茶产品被倒来倒去,从东家到西家到南家到北家再到东家,价值不变或者微变的情况下,价格却高歌猛进翻筋斗。


作为生产企业,误认为这便是普洱茶的消费,误认为普洱茶的消费者数量异常庞大,误认为生产再多的产品也不够消费。于是不停加大生产量,一个工厂不够在盖一个,规模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投资自然也是越来越大。如果在普洱茶疯狂的时候,企业加们能理性分析一下市场前沿出现的现象,也不至于都陷入消费误区。


据不太确切的报道,仅广东一地,普洱茶库存量在30万吨以上。也就是说,这几年疯狂生产出来的普洱茶,除了完成仓库的转移和对GDP的贡献,被真正喝掉的普洱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没什么想不通的,事实如此。其实很简单,不论是普洱茶生产企业还是普洱茶从业者,以及普洱茶的投资者投机者们,基本上没有花心思去开发普洱茶的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指望消费者自己找上门来呢?说白了,普洱茶的疯狂与消费物管,它只是圈内人在玩的一个疯狂的游戏,只是有人明白有人糊涂,如此而已。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3影响普洱茶发展的两大障碍:口感和形态


不止一次地有业内人士告诉我:一旦沾上了普洱茶,就不想再喝其它茶了!言下有两层意思。其一,普洱茶的口感优于其它茶类,是最好喝的茶叶品类。其二,普洱茶含有身体依赖元素,从身心上排斥其它茶类。我的经验是,我喝了三年半的普洱茶(当然不是每天都喝,喝的量倒是不少),至今不明白普洱茶的口感有什么好!在我看来,从口感上讲,它几乎不具备吸引人的要素,况且普洱茶具有生熟之分,生茶和熟茶差别之大,在其它茶叶品类中难找。从身心依赖来看,我没有任何的不适也不会对普洱茶有“想瘾”!


如果我是普通消费者,那么普洱茶从口感上来看,不具备吸引我的要素。山寨普洱茶专家不止一次地向我灌输普洱茶品饮技巧,想要让我喝出和他们感受一样的味道,我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但他们的表情让人感觉很神秘。也许是我愚笨,无论如何我对普洱茶的味道都喜欢不起来,我仅仅是把它当作茶来喝,拼配合适的普洱茶,也仅仅是不难喝而已!我对大部分生茶的感受是入口苦涩,如果专家们非要说苦涩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那是我想不通的,我认为的好喝的标准首先是不难喝,其次是喜欢喝。我对大部分熟茶的感受是,它是那种阴雨天过后,太阳出来,照在茅草房上,茅草房散发出来的味道。简单点说,就是尘土的味道。如果专家们非要说尘土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那也是我想不通的,因为我的心理和身体都很难接受一直液体居然是尘土的味道。


我没有贬低普洱茶的意思,三年半的时间,也许不足以让我发现普洱茶的魅力所在。事实上,我喝过最好喝的生茶是不苦不涩,略微有淡淡的清香,有人把它说成是阳光的味道,就算是吧。我喝过最好喝的熟茶,仅仅是没有尘土的味道,也没有霉味,当然也没有怪味,很自然的味道,略微有点甜。但这样的普洱茶被专家们说成是陈香味不足。至今,我不理解什么是陈香味。


好了,说正事。喝饮料,本质上是解渴的需要,抛开这一客观诉求,那么喝的是一种味觉的记忆,是对味道的想瘾的发泄。这样说来,有特别口感并且这种口感能带给人愉快的感觉,那就是好味道。在茶叶当中,不论是红茶还是绿茶,这种味觉感受带来的愉快程度都优于普洱茶。我曾经在上海做过一个测试,邀请办公室的同事喝普洱茶熟茶,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再接受第二杯,更别说主动要求了。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普洱茶好喝的人,不是来自普通大众,而是来自圈子。圈子的事情,我们就不往下分析了。


接着说普洱茶发展的第二个障碍,那就是普洱茶的形态。砖饼沱的形态被认为是普洱茶的传统,普洱茶企业不生产砖饼沱似乎就不是普洱茶企业!这种观点首先阻碍了企业家向消费市场突破。其次是消费者所处的这个时代并非一个传统的时代,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生活状态,与传统普洱茶所要求的性格特点不再一个平台上。


简单点说。喝普洱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首先,怎样使紧压茶变成可供冲泡的适量疏松的茶叶,得费一番周折,其次,普洱茶冲泡技巧又得费一番功夫,道具的要求也很高,最起码得具备一个飘逸杯,水温和时间的掌握都是问题。更多的消费者拿着一片普洱茶不知如何下手,结果只能是不下手,也就是不消费。


普洱茶如果要走向大众,最有发言权的人应该是大众,而非专家。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4将礼品当做是消费,实不知这些作为礼品的普洱茶并没有被喝掉!

作为礼品,普洱茶是再好不过的了,原因有三点。一,普洱茶便宜;二,普洱茶会增值(这里讲的增值是在存放条件好的前提下的“越陈越香”,并非价格的上涨);三,普洱茶是健康产品,送礼送健康是当下较为流行的礼品文化和送礼行为。


过去几年中,作为礼品的普洱茶,在整个普洱茶的销售中占据着一定比例的销售量。我们的药探讨的问题是,礼品茶的消费,算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


对于绿茶来说,由于有保质期的限制,因此一旦茶叶被买走,基本上就可以当作已经被消费处理。其它茶叶品类的情况大致相当。但普洱茶不同,它是一个不容易被消耗掉的产品。我们说过,它既不好喝也不方便,是一个“麻烦”的产品。绿茶不喝,可以扔掉,普洱茶不喝,很少会被扔掉,而是把它放着,有的想要把它放成古董!


不太精明的商人和企业家会自欺欺人的用算术来撑起膨胀起来的信心。他们大致的算法是全国有多少人?假如有多少多少人喝多少茶?加入每人就算买一片茶……市场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容量!这种信心真是莫名其妙。把市场看得如此的简单就像小孩过家家。精明的商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作为礼品的普洱茶总有一天会失去市场,一旦普洱茶没被喝掉也没被扔掉,那么这个市场便不会持续增长。


普洱茶企业为了迎合礼品市场的消费,千方百计的在包装上作文章,以至于普洱茶的包装越来越大,越来越气派也越来越笨重,还有相当一部分过度包装。专家告诉我们,普洱茶很娇贵,不能吸收太多的杂味,因此要求包装简洁实用,但普洱茶企业为了照顾送礼人的面子,宁愿让普洱茶受委屈。在我看来,受点委屈到没有什么,不把普洱茶喝掉才是最大的麻烦。


因此我固执的认为,普洱茶的礼品消费,不是完全的消费,大量的礼品茶没被消费掉,为以后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不确定的因素。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5普洱茶既不特殊也不稀缺,它只是众多饮品之一


普洱茶美丽谎言当中有这样一条:普洱茶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只有云南澜沧江中下游才能生长,资源稀缺,具有无以伦比的升值潜力!我相信,传播这句话的人,恐怕自己也很难说服自己,普洱茶特殊在哪里?稀缺又在哪里?


我们首先来分析普洱茶的特殊性。山寨专家们说,普洱茶是健康的茶。这点我们是必须得承认的,因为真正的专家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另外一个事实,包含普洱茶在内,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健康的,是对身体有益的!所以专家们又说,因为普洱茶的含茶多酚量优于其它茶类,所以普洱茶更加健康。还有专家认为,普洱茶作为一种发酵茶,健康功能比其它茶要强。我们承认这样的说法,但大家都是健康的,只是更健康一点而已,况且茶叶的最大功能不是健康,而是解渴。


当然,山寨专家们说,普洱茶有太多的特点,比如可以长期保存,越陈越香;比如可以减肥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辐射……要比功效,普洱茶恐怕不如大印象减肥茶,恐怕不如碧生源常润茶,要比储存,黑茶类的都说自己可以长期储存,至于香不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拉扯不清。


这样看来,普洱茶并不特殊。它只是六大类茶中的一种,它最大的功能并非治病,而是解渴。
要说普洱茶是稀缺资源,照样说不过去。


据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现在每年可用于普洱茶生产的茶叶已经突破17万吨!突破20万吨也是迟早的事情,如果有需要,云南境内,适合于普洱茶生产的茶青,甚至可以突破170万吨,相当于中国人平均每人消耗1公斤多普洱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啊?再说了,适合生产普洱茶的大叶种乔木茶并非云南的专利,据说印度阿萨姆地区的茶叶种类和普洱茶并没有两样。


茶叶并非不可再生资源,每年循环,周而复始,这样一个产品,它的稀缺性在哪里,真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一个产品,偏要说它是稀缺资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普洱茶资源并不稀缺,甚至是过剩了。


有人要较真,他们说的稀缺,主要指古树茶。但从商品的角度来讲,古树茶和普通茶的区别真是那么大么?我看不见得。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6将普洱茶做成奢侈品,但普洱茶真正属于普通大众!


过去几年中,很多普洱茶企业努力将普洱茶做成奢侈品。瑞贡天朝的车智洁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据说他做的一片茶要价一百万,不管他是否能成功交易,但从这个行为流露出来的信息是,他所努力的方向,便是将普洱茶做成奢侈品。类似的动作还有很多,在不同的场所,商人们和企业家们联合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拍卖会“奇迹”,努力将一个祖祖辈辈的农副产品变成一个高尚的产品,为了使普洱茶具备贵族的血统,从鲁迅先生开始,到影视明星,到古代的皇帝,都曾经出现在这张普洱茶的图谱中。为的是什么,还不是给普洱茶一个虚伪的华丽的外衣?


作为经营普洱茶的商人,为了提高普洱茶的销售率,使用是什么样的手段不是我们探讨的,违法了自然有相关部门规范,触犯了商业道德自然有市场惩罚。但作为普洱茶生产企业,不明白自己在做的是什么样的普洱茶,就很遗憾了。外来的投资者故意将普洱茶妖魔化,那为的是短期的目的。而我们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掺合其间,充当了一次次的道具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不管普洱茶过去达到怎样的高度,它都不能改变作为一个普通大众饮品的事实。不论从普洱茶的价格,还是普洱茶的特点,它都是最适合大众品饮的茶叶,非要将这样一个下里巴人塑造成阳春白雪,只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伪装被剥去之后,留下一副下里巴人的躯体。


事实上,下里巴人并不可耻,也不低下。作为大众茶叶的普洱茶,如果一开始就定位准确,那么我们今天喝到的普洱茶产品,恐怕就不是现在看到的砖饼沱了,恐怕就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产品了。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形态很多很多,比方说袋泡茶,比方说散茶,如果非要做成紧压茶形态,也并非不可,只要找到适合的方式,就能生存和发展。


综上所述,普洱茶本身并不是奢侈品,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众茶品,在现代急功近利的心态的驱使下,普洱茶被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强行改变身份,冠以贵族茶的身份,但拨云见日,迷雾退去之后,才发现普洱茶又从天上回到了人间,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众健康饮品。


我想说的是,大众茶的市场比奢侈品的市场大,如果普洱茶有一个第一品牌,那么这个第一品牌一定不会出现在奢侈品市场,一定是出现在大众饮品市场。所以,放弃大众饮品市场,而追求奢侈品市场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客观规律,甚至会造成普洱茶形象的失分,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当然,炒作普洱茶的商人的做法另当别论,我们不可以人言亦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这个企业注定走不远,违背了事务的客观属性,也是走不远的。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7将砖、饼、沱看成普洱茶,而忽略了砖、饼、沱之外的市场开发,而事实上,砖、饼、沱并非普洱茶所独有!


毫无疑问,砖饼沱是普洱茶的代表性产品形态,并且是传统普洱茶的代表性形态。尽管今天的生活习惯与砖饼沱诞生的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相去甚远,但今天普洱茶以砖饼沱的形态为主,就能很好地说明情况,砖饼沱就是普洱茶的经典形态。


我们说过,社会发展到今天,头发由长变短,节奏由慢到快,时间由充裕变得短促,人们休闲的时间减少,忙碌的时间增多……总之,现在人们的生存状态已经完全不是普洱茶砖饼沱诞生时代的方式了。砖饼沱的形态发展到今天,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说明了这种形态是普洱茶的经典形态。


问题在于,相对于其它茶类,普洱茶实在是不适应这个社会的生活习惯。绿茶很简单,因此赢得了最为广大的消费者群体,红茶被立顿公司做成了袋泡茶的代名词,适应各种不同的场合,其它大多数的茶类都找到了适合当下的消费形态,唯独普洱茶,顽固不化,坚持传统到死。好在普洱茶上演了一个回光返照似的的疯狂之后,也将迎来凤凰涅槃的一天,这一天应该很快就会到来。


除了传统的砖饼沱之外,很多的企业已经在努力寻找适合现代人消费的产品形态。说起来也真是的,总不能老是拿祖宗的古董来强行要求大众消费者去适应。作为商品,我们认为不能太过于教育消费者,而是适应消费者。所以,百花齐放是这个时代的性格,不管从哪一个方向去努力,都有可能到达彼岸,但如果一窝蜂的抱着传统不放,有限的市场总是不够瓜分,也就不可能成就普洱茶。


普洱茶要发展,就要研究消费者,问问消费者,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形态,因为没有人规定,除了砖饼沱之外,不能叫做普洱茶!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8将文化看的高于一切,但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普洱茶的文化是什么,总拿茶马古道说事,它并不能代表普洱茶的文化?


文化是什么?普洱茶文化又是什么?我听过的有以下版本:


一、普洱茶的文化就是砖饼沱这样的一些形态。我理解这个版本为:附加在这些砖饼沱之上的精神就是普洱茶的文化。但砖饼沱上到底有什么样的精神,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山寨专家们就说这种形态是文化。


二、制作砖饼沱这种普洱茶产品的过程,以及民间所保留的制作普洱茶的工艺、配方等等。这种说法有点道理,普洱茶发展到今天,成了砖饼沱这样一种形态,成为这种形态的过程,或者说纪录这种形态的过程或者痕迹,便是文化。


三、说茶马古道是一种文化。这种说法流传最广,相信的人最多,毫不怀疑的人也最多。茶马古道是过去交通不发达时的运输路线,是走出来的小道,这样的小道上留下了一些遗迹,比如说马脚窝,所以大家认为这是普洱茶的文化,好像也是说得通的。


四、普洱茶的冲泡方式是一种文化。普洱茶的冲泡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就算专家也未必能说清楚。在民间,普洱茶的喝法多种多样,而现在大家所接触的方式,是借用了功夫茶的方式来完成的,要说这种方式是普洱茶的文化,好像有些牵强。


普洱茶作为一个饮品,它的最大的文化应该建立在饮品上,可现在普洱茶身上的色彩太浓、负荷太重,作为饮品存在的普洱茶,反倒没有在饮品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这是一种悲哀。总那过去说事,是普洱茶无法获得现代消费者认同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认为,要使普洱茶走向现代,受到现代消费者的青睐,应该给普洱茶建立一套属于现代消费品的饮品文化,让普洱茶具有现代属性,也就是有了符合现代人的精神。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9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是没前途的做法。


茶叶的营销注定是一场口水战,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性“口碑”营销,张家说李家短,王二麻子说赵四不地道,总之,茶叶当铺的老板们,为了推销自己的茶叶产品,不惜以损害别人的利益和名义来卖茶。这种方式,首先是一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其次,这种方法不可能做大做强,因为心胸小,包容不下别人的优点,就失去了成大事的心胸,也就只能做一个小老板,卖点没有名号的茶叶。要是往大里说,这就是诽谤,是要吃官司的。不过大多数的茶叶店老板们,自己都不干净,也就不会太在乎别人怎么说。


如果说茶叶店的老板们这么做还有可能理解的话,作为大企业,这么做就不适合了。在宣传中,说自己的好那是没有问题的,但说自己好的时候,不能顺带说别人的不好。我所听到见到的,这几年来,不仅说别人的不好,还联合起来抵制某家企业的情况也发生过。这种心胸,这种气魄,怎么能将普洱茶做大做强呢?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好好地分析一下市场前景,找几个普通消费者聊聊天,看看他们在想什么,而你自己在想什么。


几千年了,茶叶界出了很多名茶,耳熟能详的铁观音、碧螺春、龙井、毛峰、竹叶青、大红袍等等,但几乎没有人能立马说出来这些茶品中的其中任何一个商标,这便是茶叶界的悲哀,但同时,这种悲哀很大的原因归结为茶叶没有标准,门槛低,手工作坊似的生产和以家庭为主的经营模式,做一点卖一点,卖一点做一点,以销定产,规模小,质量没法控制。正式因为这样,茶叶店的老板们总是要说自己的好,顺带说说别人的不好,或者说别人不好的时候,总是悄悄地带着说自己的好。这是什么道德!


我能肯定的是,靠这样的“口碑”营销,茶叶只能是死路一条,普洱茶也不能例外。因此我建议有头脑的企业家联合起来,互相吹捧,即使不互相吹捧吧,联合起来一起做蛋糕,蛋糕做大了才有得分,非要等到老外的茶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时,才来唉声叹气,才来临时抱佛脚,那哪里还来得及?只要茶叶界的企业家们能联合起来,我相信不仅仅是普洱茶市场,就是其它茶叶市场,也很快会诞生出大品牌,全国全世界知名的那种,而不是这条巷子知名。


我知道,我的想法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外企比中国的企业要强得多。尽管我总是听到身边的人说,立顿红茶的品质就一垃圾级别,但不影响立顿做成世界第一茶叶品牌,也不影响它成为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茶叶产品。我纳闷的是,立顿遭到了这么多业内人士的抵制,为什么它还能做大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尊重消费者,还因为他们心胸宽广,不与我们那些小企业家们计较,犯不上计较!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10普洱茶道是什么道?普洱茶有独特的冲泡方式吗?


日本人将茶道发展成了一个与茶叶本身没有太大关联的文化,茶叶仅仅作为载体和道具存在,核心内容已经超越了茶叶,成为了一种精神产品。日本茶道闻名全球,不仅仅因为其具有较厚重的文化,还因为其适合当下日本社会。


我们大多数国人所理解的茶道,无非就是用功夫茶的方式来冲泡茶叶的过程,既适用又简单,属于实用主义范围,没有上升到精神领域,是一种相对来说较狭隘的“道”。当然,除了功夫茶之外,民间的茶道丰富多彩,有的还具有高度的精神内涵,一点不比日本茶道逊色,是我们祖先世代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财产。不过今天,世界大同,这些文化业逐渐失去,退化甚至被同化。我的看法是,该保留的自然会保留下来,保留不了的自然会消失,没必要太在意,消失的,也许正是不适合这个时代的。


近几年,普洱茶风光了一回。这种风光是疯狂后的结果。自然的,一个疯狂的茶叶,怎么没有属于自己的茶道呢?那么,普洱茶的道是什么样的呢?我品尝过民间烤茶,也喝过大碗茶,还有煮茶等等。民间对茶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茶叶是作为中国人礼仪中最基础的部分存在的。作为待客之道,作为礼仪文化,茶叶便被赋予了较高的精神内涵,是其它产品无法取代的。


从狭义上讲,冲泡普洱茶的方法可视为茶道中最基本的部分。然而普洱茶来自底层,来自民间,自然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冲泡方式,不过这些冲泡方式均难以整理成适合现代都市人群或精英们的生活习惯相适应的“道”,于是茶商们不约而同的将功夫茶的“道”移植到普洱茶的身上。其实,这并没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普洱茶在经历了成百年的演绎之后,找到了一种适合它的“道”,具有了较大的包容性,也是普洱茶做大的基础条件之一。


不过我们要明白一点,上面所说的道,是建立在传统普洱茶身上的。而现代人需要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普洱茶,他们需要的“道”是什么样的“道”,有待我们去开发,去挖掘,去整理和规范。总之我认为,这个时代是要求简单的时代,越复杂的东西将越快失去生命力而消失,所以我理想中的普洱茶道,便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最简单的饮茶方式。当然,从广义上来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它涉及到了精神范畴,我还没有能力将它说好。


创造一种属于普洱茶的道,是否有必要?在我看来,如果这种“道”不能使普洱茶的发展更上一层楼,那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只会使普洱茶身上的“负担”太重。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