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太姥品茶

太姥品茶

 


 


太姥品茶
 


吴守峰


 


 


 



        “海上仙都”太姥山是雅致的,它有名士气节,隐者德操。



          纵观山中,除了蕙、便是兰,除了竹,便是茶。


 


 
        【甲】追溯起来,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上引录道:“永嘉(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此即太姥。太姥山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孕育了千古茶茗。“苍茫忽聚散,仙山缥缈间”,那纵横无数的峰骨石肌、洞巢崖谷、水云溪涧酝酿出泱泱中华最奇瑞的茶品——白毫银针。曼妙的茶香穿透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


 


 



        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中国的名茶大都与佛门有着深厚的渊源。苏州虎丘,杭州灵隐,武夷天心观,匡庐台贤寺,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和云谷寺,福州涌泉寺,泉州清源寺等等,这些寺庙多有精心培育名茶的园址。太姥亦不例外,最有名的一片瓦寺,寺僧植茶制茶,以茶待客,周到殷切。诸君莫小觑了这一片瓦寺,就其梵宇而言,十分别出心裁。鸟瞰“金龟爬壁”附近,一块崛岩削如巨瓦,横空突兀,纯属自然巧构,天造地设的结庐佳境。


 



      “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脍灸人口的当推鸿雪洞上方岩的“绿雪芽”。洞顶的茶树孤独一株,傲霜雪,历枯荣,根系发达,蒂固于岩壁硬瘠的土层里,爬满苍苔的狭罅长年为之输送泉露。树干瘿粗如碗,冠盖亭亭,叶片细小长圆,玲珑可人。《中国茶叶大辞典》将此茶树作为太姥山野茶收入“中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名录”。


 



       绿雪芽茶树是福鼎大白茶的母本,而白毫银针创制于福鼎大白茶树。诚如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称:“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


 


 


        相传太姥女神在一片瓦修行,以霓裳裙袂捧土,植茶鸿雪洞顶,胼手胝足,悉心呵护,茶树受日月吞吐精华,茁壮葱茏。女神乃采摘焙制成绿雪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清周亮工《闽小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今名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埓。”


 



        绿雪芽茶树因长在洞顶险峻空谷,平日里云雾氤氲,难得一现真颜。若要近前细观,更是艰难。僧人要采此茶,往往历尽苦辛。茶树年产鲜叶不足四五斤,制成干品仅约一斤,堪称“海上仙都”的神品。兀兀穷年。茶树在风雨浇漓中漫渡沧桑。“文革”肇始,老茶树横遭劫数,竟有愚人不顾性命,于峭壁上刀斫斧伐,使其躯干奄奄一息,几近衰灭。幸而孑种顽韧,咬定岩隘不肯松懈,如今罹难之身砍而复萌,枝条饱绽。日本电视机构专程前来拍摄这株喜逢新生的老茶,他们从洞崖下费了很大力气搭起棚架,才一睹绿雪芽茶树的凛凛桀骨。


 



         鸿雪洞有潭小龙井,大概是上天遗世的骊珠,广五尺许,深一米,井水纤尘不染,昼夜喷涌,张力很大,钱币投入水面,飘浮游移而不下沉。掬冰清玉洁的小龙井泉烹煮,至水汩汩沸沸,浇茶于瓯,咂之嘬之,的确意犹未尽。


 


 


      【乙】福鼎以茶著名,尤以白茶为最。“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大白茶乃世界特有品种,其推广繁衍,居中国茶种首位。1965年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学术讨论会上,该茶名列第一批21个地方茶树良种之魁推荐全国。1973年,福鼎被定为全国茶叶基地县,福鼎大白茶在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上再次确定为全国推广良种。六、七十年代,仅川、湘、鄂、赣、皖、苏、浙、粤、桂九省到福鼎调良种茶苗计50亿株,福鼎大白茶逐渐成为全国范围推广面积最大的茶树良种和全国茶树对比“标准种”,现全国栽培面积15多万亩。1984年,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是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为“华茶一号”、“华茶二号”。 2006年国家林业局对“中国白茶之乡”的命名更是锦上添花的权威认定。笔者曾于1999年在昆明世博园“中国茶馆”介绍文字中见到“福鼎白茶”写成“福丁白茶”,一时大忿。是简化字之谬简,还是制展者之粗疏?世界级的展会出现低级错误,实属不该,至少白璧微瑕亦是瑕。


 



       茶种虽燎原,但白茶制作和品鉴的真传三味却是乡土难离。白毫银针是茶中状元,它尊绿雪芽为始祖,与之一脉相承。茶如其名,满披白色茸毫,闪烁如银,外形圆紧匀直光润油亮,芽长近寸,毫锋毕露,银装素裹,针梗翠绿,洁白似银钩,纤细若绣针,柔嫩如雀舌。1982年白毫银针荣膺全国名茶第一名(商业部),三度被授予“中国名茶”称号,茶艺专家誉为“中国茶叶之代表”。1986年、1988年白毫银针的包装品“太姥银毫”分获国家轻工部优质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十大名茶”的排名榜,似乎有诸多版本。无论坐次如何排定,淡雅可人的福鼎白毫银针都可堪与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都匀毛尖相媲美相辉映。


 



        据《中国名茶志》介绍,白毫银针是微发酵茶,加工制作工艺严谨考究,其功在萎凋。每年春发新芽,清明将临,在天须放晴的时候,农家的采茶姐妹背起竹篓,俯首青青茶园,采摘大白茶树新梢上的肥壮单芽。传统采摘方法有“十不采”的约束,即带露者、细瘦者、紫色者、风伤、虫伤与损坏者不采等,摘下的青针要及时均匀摊放于水筛上,不可重迭,不宜翻动,以免毫损色变。置阳光下曝晒达八、九成干,文火烘焙半小时足干,不炒不揉不捻。初制成品后,再经挑拣剔选,方成白毫银针。明田艺蘅《煮泉小品》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这种几乎不经人工制作,仍保留着茶芽天然纯真风味的白茶,最能体现中国远古饮茶风采,因濒临失传,弥足珍贵。宋蔡襄赞白茶为天下绝品:“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白毫银针于1891年对外出口,1912——1916年盛销国际茶叶市场,当时一市担白毫银针值银圆320块。此后一度因欧战而出口减少,1934年又恢复在国际茶市上地位,如今畅销港澳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旅居异邦的侨胞用红丝线裹缚白毫银针,作为馈赠嘉宾的礼品。海外携万金来购白毫银针的豪贾巨富说:“英女王伊丽莎白对白毫银针情有独钟,特别指定要饮此茶。不少茶商将白毫银针匀入白琳功夫(福鼎红茶极品)贩运国外,英伦三岛喝惯麦片牛奶的洋人,除了叹服福鼎茶叶的清洌,更生发出对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敬服和心仪。


 


 


        【丙】一片瓦寺僧制白毫银针时,僧人沐浴焚香,设坛念经,诚惶诚恐,仿佛稍有忤逆,茶的精灵就会逃逸夭夭。“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在一片瓦饮茶,茶客身处石居幽室,一如往昔岁月里面壁打坐的得道高僧,微许的白毫银针就让人莫齿难忘,从此产生沁彻脾肺的怀想。


 



        盈握片羽茶叶,轻掷进砂器,沸水徐徐贯注,茶叶翩跹起伏,条索林立,亭亭杯中,犹如雨后幼笋初萌。芽儿经水浸渍,清澈晶亮,继而汤渐泛,茶愈翡,银绿隐翠,温润袭人。旗枪忽升忽降,上下交错浮沉了几个回合,汤色转为杏黄,“满盏浮花乳”,一缕缕青兰馥郁的气息腾挪于鼻唇之间,诱逼人的欲望。茶芽竖立水中徐徐下落杯底,望之酷似石钟乳。汲一口于喉哽中品啜,舌头顿然一振,唾液生津,毫香悠远,滋味清爽,润泽持久,回甘醇厚,咽之不忍,不咽却馋,徘徊流连,欲进欲出之际,满口甘冽生香,颊齿余芬,颇得自然之妙。茶芽始终挺立,世人誉为“正直之心”。


 



        茶水终究落入肚肠,将五脏六腑轮回洗礼了一遍,每个毛孔都被安排舒适。冲泡五六次,白毫银针已如半老徐娘,风韵却甘美犹存,令人不忍释怀。“宝鼎茶闲烟尚绿”,太姥山中,兰溪潺潺,而无车马之喧,品茶人静逸地体会旷野的山水之乐,霎时间沧海横流,云卷云舒都在胸襟驰骋,寺旁竹海清风,森森款款;耳际萦绕琴瑟嘤鸣,琵琶啼咽,笛箫喑哑,箜篌吟啸,冥然不觉尘世羁栈里的一切。


 



        茶作为国饮,实际上是濡染与浸透着中华民族精神内质和文化意识的绿色植物。饮白毫银针,疗治凡俗,滤去烦恼,怡情悦性,使人重获脱胎换骨的法门。白毫银针是中国茶文化富有诗意的品种,它一旦被世人以审美的眼光所揽观,便始载道了。


 



        “从来佳茗如佳人”,面对白毫银针,就宛如面对一个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地进行哲理的玄谈,又似与一位花容月貌的艳姬,倾情相吻,醉了心田。名门闺秀的姿质与小家碧玉的婉约如此妥贴地魂附在太姥茶艺中,无法割舍与离分。“月桂与秋色,难于茶比美”,也有人把白毫银针比作古稀隐者,已经不必看见全人,只见其一点一滴,便可勾勒出全部风华,人性已飘荡其身形之外,与天地山水合一。


 


 


       【丁】品太姥之茶最能体现“冲澹闲洁,韵高致静”的精神风范。《菜根谭》昭示我们,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日本茶道繁文缛节,清规戒律甚多,远不及品饮白毫银针来得明心见性。赵朴初曾为“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写过一首五绝:“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佛门参禅修行的生涯,讲求“四大皆空”,远避红尘,排挞功名,不近女色,似乎对清淡微苦的茶有着根缘的悟照。茶禅一味,太姥女神用茶渡人渡已,而有的禅师对任何求教者都是一句“吃茶去”,二者如出一辙,都修成了人生的正果。


 



        真是,君来太姥,不妨品茶。茶的真一味,禅的真一意,惟有品过方知。


 



        漫漫人生,有茶如此,又有何憾?


    
    吴守峰   1974年生,福建省福鼎市人,汉族,男,福鼎市作协副主席、市拔尖人才,市政协委员。文稿发表于《人民日报》、《文汇报》、《散文》等报刊。作品荣获中宣部文艺局“五个一工程作品选评”全国优秀奖等。北京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其主编的《舌灿中华》等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