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浅谈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浅谈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浅谈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宁夏医学院生化教研室(银川 750004)  马俊儒 李光华


           宁夏青铜峡市中医院(751600)  李文选


 


 


  摘 要: 目的: 探索五输穴的研究和应用特点。方法: 重点从经穴分布、意义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五输穴做了概述和探讨。提示: 实践中只要辨证精微, 取穴合理, 就可收到立竿见影之疗效, 达到祛除痼疾之目的。


 


 


 


    在针灸临床上, 将某些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 称之为特定穴。其中, 子午流注针法所应用的五输穴, 就是常用的特定穴位之一。由于它既是经气出入、阴阳交会、气血交流之处所, 又是针刺治疗疾病的有效部位, 因而在针灸临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1         五输穴的分布与意义 


 


 


五输穴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根结篇》中, 分布在


四肢肘膝以下, 手不过肘, 足不过膝。其中阴经各5 , 六阴经共30 ; 阳经各6 , 六阳经共36, 十二经脉共计66 穴。它们自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均按井、荥、俞、原、经、合的顺序依次排列, 阴经无原穴, 故以俞穴代之(见附表)


 


 


  《灵枢·根结篇》说:“四肢为阴阳之本”,《难经》第八难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 所谓生气之原者, 谓十二经之根本也”。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五输穴在十二经脉中所居的重要位置。古人认为, 十二经脉之原气皆以肢端为根本, 向上结聚于头面躯干为标。依据这种标本关系,《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将经脉之气比喻为水流, 用水流的动向说明经气在运行过程中所经部位之浅深,所起作用之不同, 因而有“经脉十二, 络脉十五, 凡二十七气, 以上下所出为井, 所留为荥, 所注为俞,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之说。


 


 


  2 输穴的临床应用 由于五输穴均分布在经气出入, 气血交流, 阴阳交会之处, 所以在临床上有着特殊的疗效, 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子午流注针法, 就是运用五输穴, 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记时, 根据气血在经脉中流注的盛衰, 选取最佳穴位、最佳时间, 按时进行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


 


 


2. 1 用于预防方面: 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明确指出: 凡属五运六气升降失常而尚未发病者, 皆可取五输穴预防之。如木气不能升, 可取足厥阴之井(大敦) ; 木气不能降, 当取手太阴之井(少商)等。故歧伯曰:“升降之道, 皆可先治”。后人主张常灸足三里, 按摩涌泉穴, 以达到增强体质, 延年益寿之目的, 这些都说明了五输穴确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2. 2 用于诊断方面: 历代医家对五输穴在诊断上的作用也很重视。《内经》中有三部九候之诊,其中部之太渊、经渠、合谷, 下部之太冲、太溪、冲阳等都属五输穴, 而且大部分是原穴。其中尤以寸口(太渊、经渠)、太溪、冲阳为重要, 它们都是原输。寸口为脉之大会, 手太阴之动脉, 独取寸口, 以决五脏六腑之死生吉凶; 足少阴之太溪, 可决先天肾气之有无; 足阳明之冲阳, 能侯后天胃气之强弱⋯⋯, 可见切脉的重要位置都与五输穴密切相关。


 


 


2. 3 用于治疗方面: 五输穴应用在治疗上,可散见于内、难经各章节。如《难经》第六十八难明确指出:“井主心下满, 荥主身热, 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 此五脏六腑其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根据这些原则, 五输穴在临床一般应用规律是:


 


 


井穴: 主治中风卒倒, 不省人事, 咽痛癫狂及一切急性热病, 具有醒神开窍, 通络止痛, 治血消肿, 泻热消炎及调解神经血管功能的作用。如点刺少商出血治疗咽喉肿痛, 点刺中冲以恢复卒然昏倒之中风闭症及休克, 艾灸大敦控制癫痛发作, 艾灸隐白治疗崩漏, 艾灸至阴矫正胎位等。在辨证补泻中, 由于考虑到井穴部位肌肉浅薄, 不易施术,故常采用“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荥”的变通方法进行取穴。


 


 


荥穴: 主治一切热性疾病, 具有清泻脏腑经脉之热的作用。如针前谷可治疟疾发作, 刺劳宫能除掌中发热, 取鱼际可泻外感肺热, 取内庭可祛胃脘作痛等。


 


 


俞穴: 主治一切肢节疼痛之经脉病症, 有通经活络, 散瘀止痛之效。少腹痛可取太冲, 偏头痛可取中渚、足临泣, 风湿性腕、肩、腰背痛可取后溪,上肢内侧痛可取大陵、太渊, 下肢痛可取太冲、太溪等。


 


 


经穴: 主治寒热喘咳及经脉病变累及脏器之病症, 如肺经火盛引起喘咳者可取经渠, 脾脉病变累及舌本强痛者可取商丘, 少阴经气郁滞所致之耳鸣、耳聋、胁肋疼痛及三焦火盛引起大肠腑之便秘者可取支沟等。


 


 


合穴: 主治脏腑一切慢性疾病, 具有健脾强胃, 扶正培元, 祛邪防病, 提高脏腑功能的作用。如足三里可治一切胃肠病, 曲池可治肠病, 尺泽可治肺病, 少海可治心脏病等。以上所述, 仅为五输主病的一般规律, 在临床应用中尚有:“荥俞治外经, 合治内腑”,“原穴主治五脏六腑之疾病者也”等治疗原则, 亦可采取补母泻子法等。总之, 只要辨证精微, 取穴合理, 就可收到立竿见影之疗效, 达到祛除痼疾之目的。


 


 


五输穴表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的腧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五输是一组具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阴经五输穴表


 


 






















































脏腑


()


()


()


()


()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心包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涌泉


然谷


太莃


复溜


阴谷


 

 

阳经五输穴表


 


 






















































脏腑


()


()


()


()


()


大肠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焦


冲关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小肠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膀胱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TOP

学习
萍水相逢,倾盖如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