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读到一篇关于茶的文章,转来与大家一起学习。

读到一篇关于茶的文章,转来与大家一起学习。

读到一篇关于茶的文章,作者tea163先生写得蛮客观的,转来与大家一起学习。

(有一部分观点未必完全赞同,仅供大家参考。)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谈茶的内质(生态篇)

原作者:tea163

论坛本是嘻戏之地,昨天发了一帖,文中所提大多为书本知识,阅读过程中自己加以整理,各个知识点基本都能连贯而不矛盾,插了一点自己的理解,有三位朋友回帖给予了鼓励,在此感谢.能写点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愿有意义.

再谈生态,大家买茶总是很关心产地,如龙井以狮峰为正宗,事实的情况也是这样.我国茶区幅员辽阔,最南为海南岛,最北引种到山东日照,各中自有千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人如此,对物更是如此,其中有三个因素至关重要,光照,温度,水土.

先说光照,光是植物生长非常重要的因素,植物有耐阴喜阳之分,茶树就是喜阴的,陆羽当年就说过,阳崖阴林,阳崖指是山的南面,(这里有个基本的知识,山的北坡是永远不会被太阳直射的,如房屋的北窗也一样)既阳崖又何必阴林,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这与其土壤的形成有关,下面再详细描述,阴林是很重要的,茶树栽培一直都比较强调遮荫树,洞庭碧罗春与果树混栽,应是这个道理,取去果香应是浪漫的说法,安徽泾县的新创名茶汀溪兰香据说也是与果树混栽,品质极高.这里面有些科学的道理,真奇怪在科技技术还很平乏的唐代,古人的描述竟会如此精准,可见5000年文明不是盖的.

种茶,我们是取其叶,准确的说是取其嫩叶,而不是取其果,植物发芽是为了长大,开花结果,所以芽积累了大量特殊物质,植物学里叫二次代谢产物,主要为前文所提的那三种东西,茶多酚,生物碱与氨基酸,(另外再说一下一级代谢产物,简单的说就是植物的纤维与树皮之类的),大地回春之际,通过茎,植物从根部输送的养分到芽叶中,逐渐合成其二次代谢产物,同时也开始分解,氨基酸物质向茶多酚转换,茶多酚再向一次代谢产物转换,这里有个微妙的平衡,此过程中,漫射光(稍弱的光强)是能抑制氨到酚的转化的,使氨基酸在被采栽前的芽叶中得以最大的积累.最棒的采栽应在那个平衡的最高点,书中一般有记载以芽长到多长为标准,但话是好说,估计操作起来就比较难了,更何况诺大的茶区.现在一般茶区都会有人收那种新春第一拨极短的单芽,产量极低,亩产半斤便是指此,卖3000一斤,喝过一次,诚惶诚恐,不想滋味偏淡,我猜测这时的芽应还没有达到那平衡的最高点.随便提一下另一种同属的植物,油茶的栽培中,就喜欢直射光了,因为我们是取其果而榨其油.就需要更多的光强使其多开花多结果.

以上都为课本知识,结合一些大家常说的经验,觉得不无吻合,比如云雾茶,在高山云雾缭绕处,茶树很少得到强度大的直射光,阳光通过云雾形成的漫射光使得氨基酸得到大量的积累.古人有记载采茶要临露(就是一大早)而采,这也是避免茶树被阳光直射的经验.有茶学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早晨与中午的鲜叶理化做对比,发现后者的茶氨酸含量只有前者的二分之一,毫无疑问,阴林是成立的,如果没有遮荫树,理论上在采栽的季节,通过适当的遮荫(有些茶区在夏茶的采收用塑料布遮荫)是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的,不知道我国有没有,反正小日本有这么做.回头再看看云南大渡河茶区的那一片一望无际的台地茶,品质比易武一些乔木茶园茶差一些是合乎逻辑的.

其二是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会使植物快速生长,云南的植被就非常丰富,结合茶树,温度对于氨基酸向儿茶素转化也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夏季温度最高,生长最快,但氨基酸也最低,夏茶偏向苦涩,秋茶次之,所以以春茶品质为最佳,其中青茶因为其做法的不一样,需要更多的儿茶素,所有有传闻以某某地(据说是台湾)的铁观音的秋茶为极品.

最后说一下土壤,发芽之时,从根部向上输出的养份皆来自土壤,前面所提茶必栽阳崖,就是指土壤,因其形成与地形有关,南坡的土壤一般就比较肥沃,适合植物的生长.陆羽简单的分了三种,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烁(此字因为木偏旁)壤,下者生黄土,今天的科学则有更详细的说明,江南的红壤为茶树最适合生长的,我去过一次茶区,见过那种沙质红壤,红红的与照片真像,其次是水的流通,下雨后不会积水,上面杂草丛生,生机勃勃,看过土地之后略有感慨,这才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宝藏,种什么就有什么,记得植物学家吴远征院士穷尽一生,整理中国植物志,听先生说过一句话,农业才是第一生产力,仔细琢磨,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数东西的原材料都产自与土地,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从学会种地开始的,论坛有朋友说投资杉树林别人不理解,我觉得这种投资才是明智而利国的.起码比炒房,炒股更稳健一些吧,江浙一直为富庶之地,与土壤可能有一定关系,再往北,就是一片的黄土,只能种种小麦.那天曾与农民大妈笑谈,经济衰退,说以后会不会没饭吃了,大妈不懂经济,很自信的说,那不至于,其实是她很熟悉她脚下的那片土地.

最后再提一下海拔,所谓高山出良茗,是非常有道理的,其一光照,海拔的增大因为光的入射角变大,光强就弱了,适合氨基酸的积累,其二,高海拔往往云雾多,这在上面提过.其三还是土壤,看过许多资料,某某茶区,600米以上的都是黄壤(红壤的一种),为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但高山茶因为温度低,光照弱,往往发芽迟,生长缓慢,产量与品质永远是一个悖论.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再谈茶的内质(良种篇)

原作者:tea163

知道有多少朋友会对知识性的东西感兴趣,论坛里对茶有许多玄的东西,其中一些理论我觉的出自诗人般的气质,富有浪漫气息,我刚来的时候也是一头的雾水,幸好简单喝茶也不需要弄懂许多东西.喜欢的朋友随便看看,我能写出来的东西一般还是经过一些思考的.

陆羽说茶有九难,最终决定的内质有多方面的因素,这里只谈谈良种,茶叶被水浸泡出的物质决定了茶汤的品质,好不好喝?以水为媒,茶汤是一个复杂的溶液,但里面最主要大致有三种物质起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茶特有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生物碱(主要是咖啡碱),与茶氨酸.

茶多酚是引起苦,涩的主要物质,其中也分许多种.茶多酚是一个总称,儿茶素是茶多酚里面含量最多的物质.茶里面的咖啡碱与咖啡里的是一样的东西,带苦味,但它会与茶汤里的茶氨酸和其它物质结合引起一种鲜爽的口感.茶氨酸与我们吃的味精是差不多的东西,味精叫谷氨酸钠,我估计是谷物里提炼出的氨基酸,我猜测茶氨酸被单独提炼出来炒菜一定能胜与味精,当然了,它一定是产生鲜爽的口感,从理论来讲,我觉得通过科学也一定能配比出好茶,但里面成份过于复杂,可能成本过高,并且茶里面还有一些微量的物质也许并没有被发现.

以上三种物质决定了茶汤的品质,茶叶的理化分析应该就是针对这三种物质的成份分析,绕了一个圈,回到良种的问题,所谓良种,其实就是这个茶种鲜叶所含这三种物质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栽培技术再高,产地生态再好也无法逾越的.据我自己浅薄的观察,好象各个种之间咖啡碱的含量差距不是特别大,另外有一个资料常提到酚氨比,就是指茶多酚与茶氨酸的比值,其中提到名茶要小于7.

再举一些实例,安吉白茶的种是白叶一号,我翻阅<中国名茶志>,没有发现比这个种含茶氨酸更高的种了,达到6.9%,如安吉白片,是龙井43种炒制的.其茶氨酸才3.7%.白叶一号的茶多酚为10.7%,为普通品种的0.5,书里介绍为品质特别优异,这说法坚定了我的理解,一般来讲,茶氨酸越高,茶多酚稍低,应该是比较好喝的茶,安吉白茶我没喝过,我舅舅说不好喝,这不排除有人就喜欢特别苦的浓茶,我父亲最喜欢喝碧罗春,宜兴小叶种资料上显示为茶多酚适中,而氨酸较高,所以苦味上应该比安吉白茶要高.个人口味不一样,并不见得大家都会喜欢安吉白茶.单提一下有资料记载新昌县(大佛龙井)有引种白叶一号,并用炒青做扁(龙井的工艺)制法,名为大佛白龙井,我估计一定比较好喝,有机会找来喝喝.

提一下西湖龙井,产区一般都会有许多茶种,龙井西湖产区以龙井长叶与龙井43居多,看资料发现龙井长叶种(外形比较长)比龙井43(外形椭圆)茶氨酸要高,应该会更好喝一些,特别想提提我家乡的一种名茶,名气不大,为永嘉乌牛早,龙井产地也有引种,其茶氨酸比龙井长叶还略高.福建的白茶,其中福鼎大白茶种明显比政和大白茶种要高许多.不过只喝过一种,也不知道什么种,卖的人也不知道,没比较.徽茶茶氨酸普遍比较高,我看了一下资料,其中猴魁的品种柿大茶种特别高.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茶叶都以产区命名,但产区中一般都会有某种种群的茶品质最优异,如安溪茶区当属红心铁观音,我曾想过那为什么不种这一最优异的单一品种?如把白叶一号种遍大江南北,仔细想想,这是典型的理想主义,现实是复杂的,茶区的发展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的情况也是在大力发展良种,更替老树,但从产业效益上来讲,更适合发展品质与产量皆优的种群,红心铁观音明显产量不高.

最近我大致弄明白现代科技下,茶产业是怎么发展的,一般在一地先发现一品种特别优异的老树,如前面提的白叶一号,然后据此研制无性种,说实话,我对无性种一直有点点顾虑,也许是还不懂的缘故,无性就是没有性,自己不会繁殖,当然了也不会变异,品质趋向稳定,古人的茶园往往会有某一二株品质特别优异,这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再说一下云南普洱茶,说实话我对茶叶的兴趣最初还就产生于普洱,从制作工艺来说,普洱生茶应该就是绿茶,或者说是紧压绿茶,但其后发酵的过程就说不清了,我本人只喝过陈一年的散茶,说实话,香味全无,滋味寡淡.不过这也符合理论,陈放了自然是这样啊,不过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里提过一句,说紧压茶在一定条件下滋味会变醇厚,不过古道太热闹,这里就简单提提,回到普洱的茶种,总称为云南大叶,其中有许多品种,我估计单单一班章老寨应该不会只有一种茶种吧,云南是茶的故乡,其中最宝贵的是茶种的资源,并不是茶叶的质量,应该还有许多茶种并没有被发现或分析,其中发现了一些良种,如勐海大叶,勐库大叶,我看资料发现其种群的茶多酚含量都很高,而茶氨酸含量往往比较低,酚氨比都高于10,资料都是注明是制红茶的良种,不过这也可以说明7542为什么比较苦涩了.其实茶树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当孕育出张扬的云南大叶,灌木小叶当产生在温度偏寒,四季分明的江浙茶区,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从西南到东稍北,叶当越来越小,多酚含量也越来越低.如广西的凌云白毫,我没喝过,但凭经验去判断应该是比龙井要稍苦一些,我的理解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小于7),不同的酚氨比形成了不同的风味.

最后再提提关于古树乔木的话题,先说乔木,乔木指主干很明显的植物,除了云,贵,川,应该是难见乔木种,我觉得这是生态的关系,纬度低的地方,又雨量充足,植物自然长得好,大,引种到江南等地,变小,猜测也是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如非洲人种为黑色人种, 乔木种比灌木种优异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关于古树,我只在一本澳大利亚学者说茶的书中看过关于日本的一种高级茶规定为百年古树所发的芽,自己当时刚接触普洱的时候也曾很迷信古树乔木,古树茶在精神上我觉得还是能给人一些愉悦,一般名茶区都会有古树,著名如大红袍母树,古树真正宝贵的地方在于那一片繁荣都来自于它的基因.但客观的看问题,真没有科学理由来说明茶树年纪越大品质越好,其实里面有一个生态的问题,易武有些老茶区的生态是非常好的,比如遮荫,这自然不关古不古的事情,反而一般茶树寿命并不长,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铁观音就是,所以铁有新枞之说.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呵呵,一起学习ing!~~~~

TOP

古树真正宝贵的地方在于那一片繁荣都来自于它的基因.但客观的看问题,真没有科学理由来说明茶树年纪越大品质越好,其实里面有一个生态的问题,易武有些老茶区的生态是非常好的,比如遮荫,这自然不关古不古的事情,反而一般茶树寿命并不长,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铁观音就是,所以铁有新枞之说.

粗茶淡饭随缘过,荣华富贵莫强求。

TOP

写得不错!顶下

TOP

一起学习ing!~~~~

TOP

感谢分享,学习!
追寻雨迹云踪.

TOP

TOP

读到一篇关于茶的文章,转来与大家一起学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