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从手足口病谈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意义

[转]从手足口病谈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意义

 


 


从手足口病谈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意义





顾植山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省阜阳市暴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二大因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一是跟今年气候的关系。中医学中专门讨论气候变化与疫病发生关系的是“五运六气”学说,按照五运六气理论,今年是戊子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徵火运,是最易发生痘、疹一类疫病的年份。


 



       清代温病大家余霖的名著《疫疹一得》中记载:“乾隆戊子年,吾邑疫疹流行”,认为“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医者不按运气,固执古方,百无一效”。另一温病大家吴瑭观察到痘证多“发于子、午、卯、酉之年”,他认为原因是“子、午者,君火司天;卯、酉者,君火在泉。……必待君火之年,与人身君火之气相搏,激而后发也。”


 





  再看1998EV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报道监测到12.91万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1998年是戊寅火年;2000年山东省招远市暴发了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仅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2000年虽非火运年,但该年上半年严重干旱,气温偏高,属运气“刚柔失守”,“火胜热化”,与火运年气化相类。


 





  二是从疫情的时间上看,本应在夏秋之际(台湾是6月和10月,山东是58月)容易发生,今年尤以五之气时段少阳相火加临为最易暴发的时段,而阜阳地区出现的疫情既重又早,原因何在?这就要联系到今年春节以前出现的雪灾。《黄帝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之气的客气太阳寒水至而太过,火运被抑,郁而待发;二之气的客气厥阴风木助火燔灼,均是使疫疹提前和加重的因素。手足口病患者多见肌阵挛及容易并发脑炎症状,反映了厥阴风木的病机特点。


 





  但手足口病是普通的全球性传染病,大多症状轻微,《哈里森内科学》称“婴幼儿发病率接近100%”。为什么今年在阜阳地区出现的疫情较重,并有那么多的死亡病例呢?笔者认为,未能很好遵循中医的治疹原则是另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因素。


 





  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


 





  中医治疗疫疹,一忌初起即用寒凉,二忌妄用辛热,三忌妄用汗下,四忌误用补涩。特别在早期强调辛凉宣透,使疹能顺利透发,若疫疹初起即用寒药退热,会使热毒遏伏,影响疱疹外透。


 





  我们从一些报道中看到,对早期发热并不高的手足口病患者采取的措施往往是“退热”、“输液”、“消炎”。输液退热极易导致热毒内闭,误用激素更会使病情加重,而用抗生素“消炎”基本无效。


 





  例如阜阳市54处理失职医生的通报中提到的那位颍泉区的患儿,治疗过程即为低热———去医院输液———退热回家———第2天“再次发热”去医院———“抗炎输液”———热退离院———数小时后“再次发热”到医院———并发病毒性脑炎,症状加重转诊。


 





  若能使广大基层医生了解中医治疗痘疹类疫病的基本原则,上述错误的治疗方法或可避免。积极发挥中医药治疗疫疹的特色和优势,也必将提高对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不但对手足口病,也许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痘疹类传染病都会有重要意义。


 





  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看,中医预防疫疹亦有许多好的经验效方。笔者不主张没有病的人群盲目地去服用一些药性较强的药方,但一些安全有效近乎食疗的预防方仍可提倡,例如元代《世医得效方》中的“三豆汤”(又名“扁鹊三豆饮”),方用赤小豆、黑大豆、绿豆、甘草,简、便、廉、验,后世许多医家名著都加引用,是一张值得推荐的疫疹预防方。《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针灸防疫的思想和方法,亦值得研究发掘。


 





  5年前中医药治疗SARS的事例,显示了中医药介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价值,目前发生的手足口病再一次告诉我们,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尽快把中医药纳入到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法规中去。建立起一个中西医配合,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传染病防治体系,使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