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农历九月十九日,恭逢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兹介绍有关观世音菩萨事迹。

农历九月十九日,恭逢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兹介绍有关观世音菩萨事迹。




一提到观世音菩萨,无论何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赞词来。这些赞词,可说是这尊充满慈悲温馨亲切的菩萨最妥切的写照。长远劫来,观世音菩萨以救济苦难众生为本愿,无论众生罪业如何深重,必可因称念其圣号而除去苦恼得到安乐;由於观世音菩萨本愿力不可思议,因此,众生亲近,诚心合掌礼敬归命的人无量无边,因此因缘现已成家喻户晓之菩萨摩诃萨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有偈曰∶「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悲华经》更说∶「我(观世音菩萨)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忧愁孤穷,不得救护,穷其心力,无法脱苦,若心中念我,称我名字,无论我在何处,咸以天耳闻之,天眼观之,脱其苦恼。即使一人无法得除如斯烦恼,我亦誓不成佛道。」由此证明本尊菩萨的使命(本愿),不仅要去除娑婆世界众生的一切苦难灾厄、不安恐怖,而且还要满足众生心愿。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如甘露法雨,灭除烦恼 。


◎异名及本生
佛教自古即属「名诠自性」,无论称呼何名均现其体,因此诠索其名称,马上就可了解其自性特徵。同样地观世音菩萨亦有诸多别称异名,由研究其别称异名,就可毕竟知观世音菩萨的本愿特性。一般常见的别称异名有∶
一、大悲圣者∶ 《苏悉地经》中有「大慈悲救世尊,善引导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亦有「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因此本尊菩萨也叫做「救世尊」或「救菩萨 」。此即彰显观世音菩萨是以慈悲为本体的圣灵,不仅精神上的烦恼连肉体上的苦楚亦悉尽解脱。
二、施无畏者∶ 《请观音经》中有「大悲施无畏者」一句,吾人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同时,自己亦融入还没於此灵性之中,到达灵灵相即境界,获得从容胸量,无畏大力气概。本土教主释尊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威力说∶「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怖畏急难中,能施予无畏,故娑婆世界,均号其为施无畏者。」
三、圆通大士∶ 「圆通」之义,为「圆遍融通之义,圆为兼具法身般若二德,通为一道齐平地,不滞留於三际,换言之,即解脱之德,此为圆通的解释。」《首楞严经》中谓二十五圣的圆通中,以观音「耳根圆通」最为殊胜,故观世音菩萨亦称「圆通大士」或「圆通尊」。
四、南海大士、南海菩萨、补陀大士、慈航大士、守护神∶ 自古以来,信仰中以为观世音菩萨居住於「南海补陀洛迦」山上,故名「南海大士」、「南海菩萨」或「补陀大士」;又依据古经典观世音菩萨常常从补陀洛迦山上往南海下看,救援海上危难,此海上危难乃人生之譬喻,因此因缘,故称「慈航大士」,又航海者及渔夫归仰之,咸尊崇其为海上的「守护神」。(注∶补陀通普陀)
五、大精进观世自在∶ 密教《大日经》中有「北方大精进观世自在,光色似皓月、商 、军那华,微笑坐於白莲之上,现无量寿。」故亦称作「大精进观世自在」。
六、正法明如来、观音如来、光世音如来∶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有「观世音菩萨具有不可思议威神之力,於过去无量劫世界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怀其大悲愿力,为令众生得安乐故,现菩萨形。」由於早成佛,亦称「观音如来」。又《决定总持经》中有「过去久远世历经三十二劫, 气世界有佛名光世音如来。」「光世音如来」之称号即由此而来(注∶光世音乃观世音之异译,又观音通观世音) 。
七、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有「在阿弥陀佛涅盘之後,观世音菩萨继位才成就佛道,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故倒驾慈航的观世音菩萨将来成佛後,即名「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观音经典浅介
观世音菩萨与我们有著深密关系-不仅关系今生而且关系到来生,每一个人都需要认识 、了解 ,免得错失了大利益。在大藏经的大乘经典中,谈到 的事迹的经典非常之多,实在无法一一说明,现谨就几部主要经典加以说明∶
一、《妙华莲华经-普门品》 这是一卷完全述说观世音菩萨事迹的经典,其单行抽印本,名∶《观音经》流通非常广。
二、《佛说观无量寿经》 本经定善十三观中,第十观「观音观」在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及如何观想的方法。
三、《悲华经-诸菩萨授记品》 这一品在记述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在因地修行成道的因缘故事。
四、《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这部经是释尊向华德藏菩萨说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具有如幻三昧神通之力,可变现奇景及二菩萨化迹因缘的故事。
五、《观音三昧经》 这部经是释尊以阿难为对象而说出的。内容是说观世音菩萨早已成就佛道,号∶正法明如来。而且,释尊往昔时,曾在正法明如来的座下为苦行弟子,修学佛道。观世音菩萨之成为阿弥陀佛的胁侍,以及来此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实是正法明如来的倒驾慈航。
六、《千手千眼大悲经》 这部经的内容,与五、《观音三昧经》大同小异。
七、《华严经-入法界品》 这一品在述说善财童子求道的一篇纪录。善财童子第二十七位参拜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并蒙观世音菩萨指示法要。
◎观音恒顺利益
《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与《楞严经》分载有『观音十大愿』及诵此经者『免十五种恶死』和『得十五种善生』。条述如下,以明观世音菩萨是如何恒顺利益众生∶
一、观音十大愿 (一)愿吾速知一切法。(二)愿吾早得智慧眼。(三)愿吾速度一切众。(四)愿吾早得善方便。(五)愿吾速乘涅盘船。(六)愿吾早得越苦海。(七)愿吾速得戒定道。(八)愿吾早登涅盘山。(九)愿吾速会无为舍。(十)愿吾早证法性身。
二、免十五种恶死 (一)饥饿困苦死。(二)枷禁杖楚死。(三)冤家雠对死。(四)军阵相杀死。(五)豺狼恶兽残害死。(六)毒蛇螈蝎所中死。(七)水火焚漂死。(八)毒药所中死。(九)虫毒害死。(十)狂乱失念死。(十一)山树崩岸坠落死。(十二)恶人厌魅死。(十三)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恶病缠身死。(十五)非分自害死。
三、得十五种善生 (一)生所常逢善王。(二)常生善国。(三)常值好时。(四)常逢善友。(五)身根常得具足。(六)道心纯熟。(七)不犯禁戒。(八)所有眷属恩义和顺。(九)资具财食常丰足。(十)常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所有财宝不为他人劫夺。(十二)意欲求所悉得遂。(十三)龙天善神常拥护。(十四)生所见佛闻法。(十五)闻所觉悟甚深正法。
◎观音彻底利益
观世音菩萨早已成就佛道,号∶正法明如来,现倒驾慈航来此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头上顶戴南无阿弥陀佛,并在极乐世界为南无阿弥陀佛胁侍,帮助教化,将来继此补位,住持正法。
正法明如来何以要如此坐?除往昔过去久远劫前,曾为南无阿弥陀佛之子外,最主要的就是念念护佑众生(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念念摄取众生(所谓∶苦海常作渡人舟)往生极乐,使永脱轮回之苦,并得快速成就佛道。明白此,我们在-「恭祝?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要往生极乐方不枉费 累世累劫护佑与摄取之恩。」



TOP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来源:耀一法师网

农历九月十九


娑婆世界的众生与观音菩萨最为投缘,不但「家家弥陀,户户观音。」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日,和九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佛教的寺院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因缘非常殊胜。


观音菩萨是多劫以来的应化圣贤,年代邈远,其最初示迹因缘,已经无从稽考。在国内有两本书,一本为「编年通论」,一本为「汝州志」,记载著有关观音菩萨的事迹,可以作为参考。编年通论第十卷说: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严持戒律,道行高峻,受天人供养。有一天,他问天人,观世音菩萨的本迹因缘,是怎么回事?天人告诉他,在过去劫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庄严王,他的王后是宝应夫人,生有三个公主,长公主叫妙严,次公主叫妙音,三公主叫妙善,观世音菩萨最初示现人间,是庄严王的三公主。


根据汝州志记载:在春秋时代,有一个楚庄王(西元前六一三~五九一),他有三个女儿,三公主叫妙善。楚庄王有病,医生说要亲人的眼睛合药,病方能愈;妙善公主便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调药给父王服用,果然治好了病,使楚庄王很感动。后来妙善公主出家,父王给地盖了一座寺庙,不久,妙善公主便出现千手千眼的庄严宝相。观音菩萨千手千眼的典故,据说与这个故事有关。后来民间通常的说法,讲观世音菩萨是妙庄严王的三女,很可能是以上两说综合的结果。


[佛教相关知识]

来源:百度博客

「观音」的这个名词,有种种不同的翻译。罗什译为「观世音」,称为旧译;虽同称旧译,但竺法护译为「光世音」;到了玄奘的时候,又译为「观自在」,称为新译。

  这些不同的翻译,那一种是正确的呢?玄奘的翻译似拘泥于原语,罗什的好象是意译。

  观音的梵音本来是「阿黎耶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Arya Avalokitesvara),现在逐字解释如下:

  「阿黎耶」,华言译为「圣」,是尊称的意思。

  「阿缚卢枳多」。是观照或注意的意思,所以简称为「观」。

  「伊湿伐罗」,是堪能之义,把它作为名词,就变成「君王」或「君主」的意思。


  从上面的几个解释,把名词与动词取自在之义为「圣观自在」,略称「观自在」,较为正确一点。所以玄奘《慈恩传》说:「旧译为光世音或观世音,皆讹谬也。」


  那么,罗什翻译的「观世音」,难道就错误了吗?那并不是的!我们从罗什的译风来看,从经文所说这位菩萨的誓愿来看,就可以知道他是不错的了。如本品的经文释尊开始就说:「善男子:若无量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的名词,就是从这段音声的文字而来的,而且这段文字在<普门品>中,又特别占有重要的意义。

  在密教里,说这位菩萨是司如来大悲总德,为阿弥陀如来的因位首座。通常弥陀左右的二大士,就是观世音与势至。观世音是司慈悲门,势至是司智能门。观世音与势至都是为人所熟知的。

  玄奘法师所以要把这位菩萨译为「观自在」的原因,是因为这位菩萨欲使众生观察诸法而得自在的缘故。

  罗什法师所以要把这位菩萨译为「观世音」的理由,是因为这位菩萨观察听闻众生的一心称名,而来救诸世间忧恼的缘故。

  罗什与玄奘二法师的翻译,都很确当,都有意义。


  其次,我们来谈谈观世音的净土,什么才是观世音的净土呢?

  原来观世音的净土,叫做「补陀落」,或叫「补陀落伽」(Pratalaka),通常都是叫补陀落的多。根据《慧苑音义》卷下说:「补陀落伽山,译为小花树山,这个山中,有很多小白花树,其花很香,香气远播。」《华严探玄记》第十九卷上说:「印度名速多罗山,此无正翻,以义译之,则名小树蔓庄严山。」在《十一面经》和《华严经》,都曾说到这个山。

  因为信仰观世音盛行于东方,所以在东方到处都有补陀落,南印度的南部、中国的舟山群岛,都是东方比较大的补陀落。

  在中国,文殊的净土是五台山,普贤的净土是峨眉山,地藏的净土是九华山,观音的净土是普陀山,合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

  在西藏首都拉萨的喇嘛法王宫为补陀落,说法主为观世音的化身。

  其它供奉这位菩萨的处所,皆叫补陀落。

  从普门示现的誓愿说其理想,那就是欲使这个娑婆世界完全成为补陀落。


  关于观音的异名,在诸经中有如下的称号:

  <普门品>中,称为施无畏,或称净圣。

  《清观音经》中,称为大悲施无畏。


  《悲华经》中,称为正法明如来,或称为遍一切功德山王如来。

  《观音授记经》中,称为大悲圣者,或称救护苦难者,或称普光功德山王佛。

 <真言仪轨>中,称为大慈大悲主。

  <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金刚菩萨。


  我们知道了观世音菩萨不同的名号之后,再来研究什么叫「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旧译为「大道心众生」,新译为「觉有情」。僧肇法师《维摩经注》第一卷上说:「菩萨具称为菩提萨埵(Bodhisattva),菩提是佛道之名,萨埵秦译为大心众生,有大心方能进入佛道,故名菩提萨埵。」

  《阿毗昙》说:「菩提云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此人发广大心,求无上道,救度众生,故名菩萨。」

  《大论》说:「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就众生,以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说:「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以化他故,名为菩萨。」

  「菩萨」,译为大道心众生,或觉有情的意义,已经是明了的了。可是,《阿毗昙》的解释,与《大论》的解释,其意义有着不同,现在辨说如下:

  《阿毗昙》的解释,谓菩萨发大心是为众生求无上道之意,这与普通所解释的觉有情「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是相同的。但根据这个解释,则菩萨似乎没有究竟觉悟的,但《大论》解释说:「菩萨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萨。」则菩萨是已经觉悟了,因为自己觉悟,才能用佛道广度众生而应病与药的。

  我们现在所讲的观世音菩萨,如《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所示,他是过去正法明如来,早就成佛了,由于大慈悲心的驱使,才特再示现菩萨,随缘度化,这与一般为众生而上求大觉的人,当然是很不同的。因为他是觉悟了的大菩萨,比较两说,以《大论》的解释较为确切。

  普门的「普」字,是说观音的众德普具。实在说来,观音不单是普具众德,而且有大悲救济的活力,所以「普」是普具大悲救济之光,而到处应现的意思。

  「门」同是受观世音菩萨慈悲救济的众生有种种不同的类门。所谓「普门」,是说众生的根机虽有千差万别,而观世音菩萨则能普应群机,无不示现。中国古德说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两句话,可作观世音菩萨化现三十三身普门示现的最好写照。

  「品」是品类,谓在同一部经中,区分为几类,秩序井然,不紊不乱,如《法华经》分二十八品,药王菩萨有<药王菩萨品>,妙音菩萨有<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

TOP

南无观世音菩萨

TOP

TOP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