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释讲题
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启示
这次介绍地藏经大意,不能将此经详细讲解,可是重点一定会介绍出来。此次讲解依据的注解是香港圣一老法师所写,深入浅出,契合初学。经题是一部经的纲领,题目的大意了解,这一部经的纲领就可以掌握到。
地藏:菩萨名号是从比喻上建立。「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蕴育无尽的宝藏,不只地下开采的金银七宝,地面生长的五谷杂粮也是宝藏。我们生活在这地球上,不能离开大地而生存,衣食住行一切受用都仰赖大地,大地与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没有大地,我们的生命也就没有依靠。佛是用这个来作比喻。地比喻我们的心地,心地含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一切无量通通是心地含藏。心地宝藏比全球大地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无法说出,说之不尽。正如同六祖大师开悟时,向五祖忍和尚提出他的心得报告:「何其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地藏的意思- 没想到我这个心地、真如本性里面,样样都不缺,样样都具足。样样指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性本来具足含藏的。所以又说一句:「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生万法是表现在外面,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佛在大乘经典里常提醒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事实。我们要认识心地宝藏,开发心地宝藏。地藏菩萨本愿就是教我们、帮助我们开发自性的宝藏。完全开采出来,那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了,就叫做成佛;部分开采就叫做菩萨;原封不动,不知道开采,那就是六道凡夫。
菩萨:是觉悟之人的称呼。菩萨不是神,所以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什麽?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留给我们这部大藏经,一言以蔽之,无非是说明「诸法实相」而已。用现代人的说法,大藏经的内容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桩事情,与我们的关系太大了。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是我们本人。整个佛法说的内容是讲我们自己以及生活环境的真相。真相认识清楚,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绝对不会犯一点点过失,这就是佛菩萨了。我们如果对自己、对生活环境认识不清楚,对人对事对物的想法、看法、作法往往会犯下许许多多的错误。这种错误,一定要负因果责任,所以才变现出六道轮回,变现出三恶道,自作自受。佛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不学。任何一个人都应当皈依三宝,都应当认真的修学佛法,让他自己真正认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是地藏本愿。「经」字解释省略。
这部经共有十三品,可分为四大段。第一大段,前二品,介绍地藏菩萨,让我们认识佛学基本的科目。第二段三品,说明这个科目教学的对象。第三段也有三品,说明这个科目教学的方法。第四段包括流通分,共有五品,说明成佛之道。地藏经虽然是最基本的科目,好像一年级刚上学修学的科目,但它的目标是圆满成佛,这样的经典才叫做不思议的经典。佛经虽多,称不思议的不多,我们只看到四、五种而已,本经是其中之一。
地藏经大意
本经的殊胜
如是我闻
每部大乘经皆有这四个字,但是在不同的经里有不同的含义。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所讲,讲经的处所不是在人间;讲经的因缘是为母说法;讲经的时间,是世尊说完法华之後。释迦牟尼佛讲经,分为五个时期:一、华严,二、阿含,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法华讲完,世尊的教学告一落,也就是讲了四十九年,世尊就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报母恩,这是尽大孝。法华是一乘圆教,此经在法华之後,在涅盘经之前。他在天宫三个月,二月十四日下到人间,讲大般涅盘经,一天讲完,二月十五日示现入灭。此经依古德判教,判在法华时,这是圆满之极,是圆教大乘。实在讲,是大乘当中之大乘,一乘当中之一乘。假如把它看作是方等,也未尝不可,但是这里面的教义就没有办法透彻圆满。因此,本经「如是我闻」是属於大乘竟圆满的。所有大乘经典都是从如来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怎麽会有差别呢?众生根性不相同,因此佛说法有偏圆、有浅深。就好像晚上的月亮一样,初三初四有月牙,是月光,十五月圆也是月光。「如是我闻」在其他大乘经典,就像初三、初四、初九、初十的月亮,在华严、法华、无量寿经、本经是满月。各位从这比喻上,可以体会「如是」二字的味道,才晓得这部经典、这个法门,是如来所证的全部,一丝一毫的欠缺都没有。唯有证得究竟果位,孝道才能尽到圆满。地藏菩萨本愿经所宣说的,是圆满的孝道。圆满的孝道,才是我们修学的基础。佛在楞严经上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心是地藏的大孝,果地才能圆满证得无上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经文一展开,所看到了不起的意义,无尽的深广,绝不是其他大乘经典能够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