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家庭这个生活现场

[转帖]家庭这个生活现场


‘为了子女’和‘为了祖先’


我的寺庙在盂兰盆会的仪式中,有一个活动叫‘山门大施饿鬼’,这是个祭祀历代祖先的仪式。曾经分给各个家庭说明书,也做了相当的准备,但是出席率只有三成的施主。参加的人不是在庙里服务的人,便是家里刚有人过世的人,以及常常来庙里的人,算一算有十人左右。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身为住持的我,布教尚未成熟之故。对于这件事,正在左思右想要怎么做,才能让那些人来参加时,T施主来到庙里:



‘大师,明天晚上想借您的寺庙,不知可不可以?’



‘可以啊!请来使用。但是,什么都没有准备,不知是什么样的集会,有几个人参加?’



‘这是集合小学老师和家长所举行的一个恳谈会,因为是全班的每个家长,所以大概有四十人左右。’



‘那么,我会事先做好准备。’



‘万事拜托了。’



恳谈会当晚,只有一位家长缺席。对此,我觉得好惊讶。



或许时代不同了,父母为了孩子,几乎全数到齐。但是对于死去的父母亲以及列祖列宗表示谢意的祭祀,参加的人数只有三成。这就是双亲与子女的世界吗?这不是太过拘泥于眼前的现实吗?

正念 正见 正思维

TOP

作为一个‘生命的传承者’而活



佛龛是构成家庭的中心,放有历代祖先的牌位,是一个家庭的象征之物。朝夕念经,也是一种听取死去亲人的呼声,表示这一天的谢意及报告吧!‘如何听取死去亲人的呼声?’有此疑问且视念经为愚昧行为者大有人在。可以确定的是,绝对不能只用耳朵听。但是,彼此之间有著生命的存在。思考这个生命的话,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由历代祖先所凝聚而成的,而我是个什么也不是的存在体。如果在心底能觉悟这件事,父母亲和子女也就没有区别了,因为父母亲,其实是自己的前世,而子女正是自己的来世。



能在内心真正觉悟的话,为人父母要求子女这种内心的呼声,不是可以说成去世的双亲要求我们的‘呼声’吗?



承继双亲的血脉,由于双亲的生活态度,不知不觉间形成了自己的东西,这种情形我们都一样。双亲的意志,和我们自己的意志有所关连,为人子女的也因拥有这个特质而活在今日。



虽然容貌、体形因人而异,每个人所具备的人格亦不同,但是,都应该做一个形成外表的生命传承者。



想想家庭的组织结构,我想,以男性的立场来说,一旦结婚的话,对自己的妻子,一定要活出为人丈夫的意义;一旦孩子出世,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活出为人父亲的意义;更进一步的,如果孙子也出世,便要活出为人祖父的意义。而以女性的立场来说,也一定要活出为人妻、为人母、为人祖母的意义。



口头上说说很简单,实际行动则很难。如果事先存有自己的身躯才是自己的想法,虽然自己想过要活出为人丈夫、为人父亲的意义,但是,即使身处丈夫或父亲的立场,其实是‘自己’的立场,也就是说,活在‘自己’的随意与想法中的情况非常多。



就妻子的立场而言,所看到的是为人丈夫的样子;就孩子的立场而言,所看到的是为人父亲的样子;而以孙子的立场来看,则是为人祖父的样子。其实,本人只是拥有这么一个身躯的自己。所谓自己必须活出为人丈夫、父亲、祖父的意义,意即丈夫、父亲、祖父,并不单单只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必须活出该意义的名称,必须将这个名称的真实性加以运用。以自己本身来说,必须是一个能活在自觉到彼此关系的真实性当中的自己。



这些话似乎有点繁琐,但是,没有觉悟、厘清这件事之前,无法自由自在的运用这个身躯。自己存在的这个现实中,以妻子而言,是为人丈夫,所以必须抛弃自己的意识,自觉到自己是为人丈夫而采取对应的生活。以自己而言,自己虽然是自己,但是必须活出做为一个人的意义,所以,这便是为人丈夫的意义。所谓的丈夫,是指自觉到没有形体的自己。必须活出这样的自己,也就是为人丈夫的意义。而且必须超越只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必须具有无我的想法。



所以,以家庭生活来说,必须生活在‘无我’的意识里。并且在丈夫、父亲、祖父这三个立场中。换言之,必须活在‘大我’当中,因此,父亲、丈夫、祖父,便是成为‘大我’的自己。

正念 正见 正思维

TOP

家庭是穷究人的道场


家庭生活中,必须加以学习、修行的是从小我开始,进步到大我。也就是必须彻底消除自我,活在重新为人丈夫、父亲、祖父的生活当中。自己的内心,一定会在必须活出为人丈夫的意义以及想活在‘自我’的生活之间,产生对决。由于有这样的对决,也一定会出现重重阻碍。所谓修业,正是指此。


‘拥有人的自觉’,很轻易的就挂在嘴上,但却很难将它付诸实践。夫妇之间之所以会发生口角,也可以说是没过著有丈夫的自觉、妻子的自觉的生活方式,而过著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所致。


更加严格的说,一到适婚年龄,对异性展开追求,双方因爱而结合成为夫妇。但是因为还不知道、还未弄清何谓‘人’,便贸然的结婚。所以,虽然是所谓的‘丈夫’、‘妻子’,其实只是挂个牌子,在彼此的心里都还未能超越自我,还未拥有转换成大我的力量,只不过是受到异性的吸引而结合。一旦遇到争执,便是男女各自主张相互较劲的时候,此时所谓的‘丈夫’、‘妻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曾经在《朝日新闻》的投书栏中,看到一篇由神奈川县的松木明美小姐所写的文章〈你回来啦?一定很累吧!〉。


‘男人嘛!总免不了应酬。’或‘这也是为了事业。’等等,像是一些听来很有道理的话。先生已经连续四、五天直到凌晨才回家,我终于忍无可忍,想严惩他一番,便离开家。其实也没离开家,只是到隔壁邻居家抒发心中的怨气。我滔滔不绝吐完苦水后,邻居的太太竟然对我说:‘你真幸福啊!’


这位太太结婚二个月后,先生便出征去了,始终没有回来。如果对她刚满二岁的孩子说:‘你爸爸大概死了。’孩子便大叫:‘我不要听!我不要听!’


听到这位太太所说的话,我的眼泪不住往下掉。那晚,我对著凌晨才回家的先生说:‘你回来啦?一定很累吧?’先生露出非常惊讶的表情,随即把头低下,说了声:‘对不起。’


这位太太看了邻居太太的生活态度,领悟到何谓‘太太’;这位先生看到太太回复到当太太的生活态度,也翩然的回复到当先生的样子。做太太的如果能自觉到为人太太所应尽的责任,很自然的,做先生的也会回复到做先生的样子;反之亦然。现代家庭中,最重要的不正是这个吗?我们总是被自己伤害,却没有注意到这件事,还是过著主张自我的生活态度。


我想,无论如何,都必须将生活改变为自觉到被自我伤害,自觉到人的生活。而且,常常自我反省,是否尽到为人丈夫或妻子的责任?穷究何谓丈夫、何谓妻子?如此一来,才拥有一个夫妇共通的世界。


能够见到自己不够成熟的内涵,也就能够理解对方的缺点,如此一来,相辅相成的生活自然就会来到。我想,首先应检视自己的内心,从自我反省、自我警戒开始,并且留心于活出为人丈夫、为人妻子的真实意义。

正念 正见 正思维

TOP

舍弃‘自己的想法’来生活


我所尊敬的和田重正先生的太太——纯子夫人,在她所著的《千方百计的筹措》这本书的后记中,对于‘何谓妻子?为人妻子的应该如何生活’,做了下面这样的回答:



女人的幸福是婚后,建立了家庭,成为能够协助先生事业的人。能够这样想时,已经是我结婚三十年后了。



当初我们彼此说好要过宗教生活而结婚,事实上,我并不很了解先生到底是有什么样看法的人。我心想,不管如何,都要努力去了解他的想法。仅仅为此一心愿,便花了三十年。



我和先生从一开始,就几乎没有一对一谈话的机会。所以结婚当天一看到客人,把茶端出来后,便静坐一旁,听听看他们彼此的谈话。另外,当先生和年轻人以及中学生谈话的时候,我也尽量努力听著。有时候我会想,如果能知道先生在想些什么,或许我能够帮上一点忙。但是,或许永远无法实现,只能保有此一心愿终其一生。



当我有这样的想法时,贫困却像邪魔一般来到,但我已有心理准备。而且先生的父亲曾经说过:‘只要不做坏事,神都会眷顾你。’所以我很安心。



虽然我没有能力,但是‘想让这个愿望实现’这句话,支持著每天的生活、所有的行为。所以,不管多么贫困,遇到多么难过的事,我都不觉得苦,仍将大部分的事完成。这时候,在实际生活当中,祈祷和宗教心逐渐来到我的生活中,这真是一件令人感激的事。



不管是谁,在一生当中,都不希望遭遇到痛苦、难过及烦恼。但是,不幸遇到时,拥有宗教心的人,心里将会踏实许多。碰上痛苦的事时,以快乐的心情就能度过。只是一味的想知道先生的想法,希望愿望得以实现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已能够拥有一颗宗教心,也能够过著舍弃自己想法的生活。



舍弃自己想法的生活,就是一种祈祷的生活。但是,力量从何而来?若能舍弃唯我独尊的想法,渐渐能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自然就会产生力量。



纯子夫人实在是一位超越自我,活出为人妻者真正意义的伟大女性。

正念 正见 正思维

TOP

很难做到信任孩子



其次是活出双亲的意义,这件事更难。从小孩的立场来看,父亲与母亲在夫妻生活中的样子,就是对父母亲的印象。因为为人夫者,也就是父亲;而为人妻者,也就是母亲,必须过著这样的夫妻生活,所以并不容易。小孩虽然不听父母所说的话,但是已经学会父母所做的事,这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换言之,如果父母一方面能过著夫妻生活,另一方面活出父母的真义,即使没有特别的教导,孩子也能够将双亲的生活方式全盘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这将是一件美好的事。但在现实里,或许把它称为连续的失败还比较好。父母亲本身,如果能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著想,就能说他们是爱的化身。没有父母不希望把自己的小孩教育得更好,但空想也无济于事,反而会成为仇敌。



在我的寺庙中,每年夏天都会负责管理一些小孩,接下来介绍的作文,便是其中一位六年级学生所写的:



前阵子要去露营的时候,我对妈妈说:‘请给我零用钱。’‘你的朋友都带多少?’‘听说每个人都带二千元。’‘二千元?一千就已经太多了!从小就养成花钱的习惯,长大以后可不得了!’虽然妈妈这样说,我仍说:‘每个人都带二千元,所以请给我二千元吧!’结果,还是只拿到一千元而已。



妈妈常常对我说:‘我信任你。’但是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是骗人的。



下次要去露营时,我想,没有加倍拿钱的话,一定不甘心!



文中的母亲,虽然是爱孩子、为了孩子才这么做,但是,当小孩和自己的朋友比较,不禁认为母亲以前所说的‘信任我’都是谎言。如果母亲不能信任我,以后不加倍拿钱的话,就咽不下这口气。是谁让这个孩子有这种心态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母亲本身。



如果只是这个情况的话,或许还没关系。但是,如果持续过著母亲和孩子无法彼此信任的生活,又会如何呢?为人父母者,假使不能自觉到为人父母的意义而加以努力,虽说是爱孩子、为孩子想,只是会加深亲子之间的裂痕罢了。

正念 正见 正思维

TOP

强行推销式的爱



报纸的短歌栏中,看到这一首短歌:



一直到老,只是一味的尽力。但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这是一首感叹老年的悲哀所作的短歌。我很担心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年老后,也会成为这首短歌的作者。



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自觉到为人母亲的意义而给的爱所致。或许可以说是一种自我的爱,具体来说,这是从一个女人自我的立场所给的爱。



现在,我再介绍一则刊载于报纸的新闻,希望大家一起思考看看。题目是〈某个老媪的一生〉:



她年轻的时候,协助先生,拚命的工作。三个小孩也都非常优秀,长男、次男、三男已分别从大学毕业,娶了太太,现在分住各地。



长男已晋升到一个中型企业的要职。老夫妇趁机提出盖新家的建议,这是四年前的事。不知是否因为已尽完为人父母的义务,老先生不久便过世了。先生去世之后,因为还有孩子,心里还蛮安心的,平时种种花草、参加徘句会,安享著晚年。



但是,这时长男问:‘一个人生活,不觉得寂寞吗?’因为长男的女儿即将结婚,希望老太太让出新家,长男又说:‘母亲您就和我一起住吧!’



老母亲虽然想先考虑一下,但是一想到可爱的孙女,也就答应了。



和长男同住了二十多年,生活甚感空虚,但是也无可奈何。由于和媳妇关系恶劣,争吵不断。最后,老母亲便一个人住在公寓里,陷入孤独与绝望中,常常向管理员透露自己寻死的决心。不久之后,这位老母亲回到故乡的山中,追随先夫,上吊自杀。



旁人看来,明明应该无可挑剔了,这位年过七十的老媪,为何还要上吊自杀呢?明明有三个有出息的儿子,为何会做这种事呢?想想这位悲伤老媪的一生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她走上自杀这条路呢?这虽然是一种残酷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没有自觉到为人母亲的意义,用这份爱来培育小孩,而‘一直到老,只是一味的尽力’。



的确,就老太太的立场而言,设法以先生的微薄薪水,供给三个孩子念大学、一一帮他们成家,这件事就是‘一味的尽力’。强行的把这种爱推销给小孩,心底常常存有‘给予小孩子这种恩惠,他们一定会感激’的心理。我大概可以想像得到,平时常常出现这样的言语:‘是谁供你们上大学?’、‘是谁使你们有今天的地位?’、‘是我吃了多少苦,才能使得你们有今天的成就。’等等。如果不是有这些想法,就不会离开长男的家,也不会一个人住到公寓。纵使一个人住,偶尔不也可以到次男、三男的家去,求取一些安慰吗?



所谓‘母亲’,应该就是生育小孩、培育出能够活出下一代意义的子女。如果能够自觉到为人母亲的意义,绝对不会强行推销自己的爱,或是以恩人自居。为人母亲者养育子女,是一条理所当然的道路。但是,如果没有为人母亲的自觉,不仅会伤害自己,自己在食、衣方面即使没有得到满足,为了孩子,也尽量的供给,这便是‘一味的尽力’。有著这种求取报酬的爱,无法将孩子培育成为人子女的样子,自是理所当然。所以,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原因。



不求取报酬,活在为人母亲的当然道路上,这样的生活态度,子女才会觉悟到父母的恩惠与慈爱。

正念 正见 正思维

TOP

接受人生的明暗面



接下来的这首短歌,也是我由报纸得知的:



听著母亲洗衣服的水声,这沉迷于杯中物的父亲和我!



意即一边听著母亲默默洗衣服的水声,反省正在喝酒的父亲和自己。这一首感谢母亲、同时反省自己的短歌。由这首短歌当中,我们似乎可见到这位默默洗著衣服的母亲的身影。这位母亲的生活态度,可说是因为自觉到为人母亲的意义。能够活出母亲的意义,就能逐渐使子女活出为人子女的意义。



现在,我所要介绍的是一位父亲的生活态度,希望大家能想想看。这也是报纸上刊载的:



这位父亲卧病十八年,在妻子与亲人悉心照顾下,心怀感谢的过世了。这段时间一定发过牢骚,也一定有过自暴自弃、胡乱发脾气的时候吧!对正在发育的小孩而言,可以看到深谙人情世故的母亲辛苦的情形。听说医院的费用,有时一个礼拜高达日币三、四万元(这是二十年前的事)。这个家庭度过所有的困难,这位父亲终于在心怀感谢中安详的过世了。



人生会遇到光明,也会遇到黑暗。卧病十八年期间,长男、次男也已长大成人。长男从二十岁开始就继承父亲的事业,如今己把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次男则身居大企业的要职。长女、次女也都得到美好的归宿,已能自己独立。



从这篇文章看来,这位父亲似乎在四十岁左右就卧病在床,那时身边还有四个嗷嗷待哺的稚子,对这位父亲而言,可真是欲哭无泪。



这位父亲由于心脏病卧病十八年,虽说心怀感谢,但是这位父亲一定以虽然是为人父亲,但却不能尽到父亲责任的歉疚心情过日子。这四位孩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的茁壮成长。我想这四位孩子大概是边打工边念书,靠自己的力量而成长吧!这位父亲虽然没有尽到父亲的本分,卧病十八年中受到亲人的照料,然后感谢所有的一切而安然死去。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这位父亲和刚才上吊自杀的老媪,他们的死法可说是完全相反。这位父亲因为深感惭愧,所以心怀感谢的过著每一天,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周遭的人能各尽本分的生活著。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父母之道。

正念 正见 正思维

TOP

岁月刻划的‘皱纹’足以教导孙子



其次是为人祖母、为人祖父必须活出真正的意义。当升格成为祖父母时,和孙子的关系更加深了,但是,只是做一位疼爱孙子的和蔼老人,是不够的。必须把这个家的一切托付给儿子,让他背负责任,让儿子以做为一家之主的身分使自己成长。为人祖父者,一定要指给自己的儿子这条成长的道路。


虽然有人会说已经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把孩子抚育成人;但是,能够很有自信的说,已经活出为人父母真正意义的人一定很少。我想,在为人父母的心里面,除了惭愧,也一定会有不成熟、无计可施的羞愧。只要能够重新来过,希望能够更加的活出为人父母的意义,至少也要在孙子身上多作些补偿。儿子和媳妇不成熟,正是自己过去无知的样子。儿子是否又会重蹈覆辙呢?为人父者一定要帮助他。但是又不能事先通知他、照顾他、帮助他,因为这样一来,儿子将无法成长。只有让他吃点苦、背负重任,靠自己创造出力量,否则别无他法。我只能做到暗中的帮助,过著做为一个人不带羞愧的生活,希望他能了解我的心意,活出每一天的意义。像以上这样的心情及生活方式,不正是为人祖父的立场吗?



接下来,我们透过孙子所写的童诗,看看他们如何描述祖父母:



爷爷总是工作著


夏天也不睡午觉


骑著脚踏车


去汲水


天气好热


爷爷却戴著帽子


滴下了十颗眼泪


爷爷说


等我九岁时就要买和服给我


请爷爷您


一定要活到我九岁哦!



奶奶的手 硬梆梆的


可以看到血管


奶奶的脚 好细好细


干干瘪瘪的


奶奶的脸上没有肌肉


只有皱纹布满脸上


奶奶的身体中


似乎残留了苦心的痕迹




孙子看到祖父的生活方式非常感动,写下‘滴下了十颗眼泪’的诗句。祖父默默的在炎夏里,到很远的地方汲水,他的身影令人尊敬。祖父的生活方式,开启了孙子慈悲的胸襟。第二首诗中,孙女见到奶奶的样子,看到手上、脚上、脸上都留有辛苦的痕迹。深一层来看,这是祖母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孙女的心产生了交集。



让儿媳们自己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以身作则,孙子本身就能打开心窗。希望读者都能过著这样的生活。

正念 正见 正思维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