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王美津博士:评黄炳生《坚定信心发展云南普洱茶产业》

[转帖]王美津博士:评黄炳生《坚定信心发展云南普洱茶产业》

2008年4月4日,《云南日报》发表了署名黄炳生的文章《坚定信心发展云南普洱茶产业》读后很受启发。黄先生是云南省人大副主任、云南茶业协会会长,从今年1月的央视《对话·解读普洱》到平日对茶产业的关心、对普洱茶产近千万人民生问题的关注,黄先生很得茶界人士的尊敬。但从我对普洱茶产业几年来的观察、分析以及文化研究、市场实践来说,黄先生的观点有几方面可以商榷:


 


一、普洱茶问题,政府没有责任吗?


 





黄先生总结普洱茶市场出现问题的五方面原因是:

 



1、 基础消费市场不成熟;

 



2、 部分商家恶意炒作;

 



3、 几户大厂价格虚涨;

 



4、 一些厂家规模扩张太快引起的质量下降;

 



5、 少数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

 



以上五点总结得都很好。

 



但是,五点之外,政府一点责任没有吗?

 



也是在央视《对话》节目,黄先生说普洱茶只占云南GDP总值的0.5%;由此,我毫不怀疑政府对普洱茶的重视,但重视的程度不够:

 



1、 普洱茶产业的四个工作,只重视了一个;

 



众所周知,要搞好普洱茶,生产、流通、科技、文化是四个必须要做好、做到位的基础工作。但是政府在这几年来,只是重视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生产领域:政府花了大力气推行QS认证;我不反对QS,但实践中QS并未保证质量,如上黄炳生先生所列原因第4条就是事实;

 



——流通环节:规范、引导、管理做得不够。譬如外省市场出现了这么多假冒伪劣产品,工商部门定有失职嫌疑(不过有些事情也难怪他们:台湾人做的假老茶,哪指望我们的工商干部看得懂!)

 



——科技研究:到现在我没有看到省内哪家机构能把“越陈越香”四个字的是是非非向消费者说清楚;

 



——文化工作,著名的院士陈宗懋先生打过一个比喻:文化和科技是茶产业的两只翅膀;但是,普洱茶的两只翅膀至今软弱无力:譬如在资金方面,政府千万、上亿地支持到生产领域,诚然很好,但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听说过那一家踏踏实实做茶文化的机构得到过政府的一枚小钱(科技行业的我不清楚)。

 






二、普洱茶的定位问题:

 



黄炳生先生说:“……对普洱茶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定位。根据专家的建议,我认为把云南普洱茶定位为‘大众的时尚的健康饮品’是适当的。所谓‘大众的’就是应该使普洱茶成为广大老百姓乐意喝、喝得起的茶饮料;所谓‘时尚的’就是普洱茶符合当代人崇尚绿色、崇尚生态、崇尚自然的生活要求;所谓‘健康的’就是喝普洱茶安全可靠,有益人体健康。这样定位‘普洱茶’,就要求普洱茶的生产者、经营者都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努力,各级政府都要按这一目标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文中提到的专家指西南农大教授刘勤晋先生;刘先生是以实验室为基础研究普洱茶的自然科学的专家,不是研究时尚的专家,也不是研究市场的专家。这个定位至少有三个问题:

 



1、 普洱茶跟史玉柱的黄金白金有区别吗?

 



2、 普洱茶跟可口可乐有区别吗?

 



3、 普洱茶跟龙井、乌龙、竹叶青等等有区别吗?

 



——如果没有区别,广告干不过史玉柱,销售干不过坎德勒,普洱茶有生存的空间吗?

 






令人忧思。

 






另外,“广大老百姓乐意喝、喝得起的茶饮料”,“喝得起”可以理解,但凭什么“乐意喝”呢?“广大老百姓”又不是在沙漠上。

 



再另外,普洱茶不断地作为国礼用于外交,企业官场的高端们也不断普洱茶来往,不知接受茶品的这些人,按照该定位,是否算是“广大老百姓”?

 






令人发千古之忧思。








TOP

黄炳生:坚定信心发展云南普洱茶产业

去年下半年以来,云南普洱茶市场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销售疲软的局面。一部分普洱茶生产、经销厂商遇到了原料积压、产品积压、资金运行困难的问题。普洱茶怎么办?普洱茶还能兴旺吗?一时间舆论哗然,议论纷纷。


怎么看待普洱茶市场出现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普洱茶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一个原来知名度并不高的茶类,几年间很快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消费者迅速增加的名茶。国内所有茶叶市场,茶叶店都有普洱茶的销售,很多地方还成了茶叶市场的主角,市场出现了“热销”,价格也不断的攀升,形成了“普洱茶热”。在市场的拉动下,云南普洱茶的生产出现了快速增长。2000年,云南省生产普洱茶9800吨,2004年达到2万吨,2005年达5.2万吨,2006年达8万吨,去年预计为10万吨左右。云南茶叶的总产量也由2003年的8.7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3.8万吨。茶叶总产值由2003年的9.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5亿元,全省茶叶的平均价格也由2003年的每公斤11元增加到76元。2006年,全省600多万茶农从茶叶原料生产获得的收入增加到36亿元,仅茶叶的人均收入达407元。由于茶产业效益显著,社会资本纷纷投资茶产业,使全省的茶园面积以平均每年约20万亩的速度发展,到2007年达400万亩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进入茶产业的投资达10亿元以上,普洱茶生产企业目前已达1000多家。普洱茶的热销带动了全省“云茶”产业的全面振兴,出现了茶农增收,茶区兴旺的繁荣景象。

但是从去年6月份以后,普洱茶市场却突然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市场销售困难的问题。据有关方面分析:去年下半年到目前,普洱茶的价格回落达50%左右,其中晒青毛茶原料价格从春茶的每公斤50~60元跌回30元左右。普洱茶产销在半年时间内出现这样大的波动,引起产业界人士的忧虑和思考。这样的大起大落原因何在?

第一,近几年来,全省茶区各级政府、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大力的宣传普洱茶,大大提高了普洱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方面的宣传连续几年几乎都是停留在轰动效应上,没有将普洱茶基本知识、普洱茶饮用普及到老百姓、消费者中间去。因此,知道普洱茶的人多,懂普洱茶、会喝普洱茶的人并不多,真正的忠实的普洱茶消费群体尚未形成,真正喝掉的普洱茶有限。

第二,在普洱茶的营销上,少数营销人员进行价格的恶意炒作。这部分炒作者,他们不是在真心实意地做普洱茶的推销工作,而是掌控某几个较有名的品牌,进行价格的哄抬,从中谋取暴利,坑害了终端销售商,坑害了收藏者和消费者。

第三,在普洱茶形成“热销”的时候,一部分生产厂家和经营商缺乏冷静的思考,让价格一涨再涨,最后涨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如省内几户有名望的大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他们的茶叶出厂价翻番地往上涨,推动了普洱茶市场上价格的虚涨,即不是实际的供不应求而引起的价格上涨。

第四,在普洱茶热销、利润颇丰的时候,一些普洱茶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过快扩张,形成原料收购质量难以保障,生产质量标准难以坚持,有的厂家甚至购买外地小叶种茶叶原料、烘青茶茶叶原料用来生产普洱茶,使普洱茶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地损害了普洱茶的声誉。

第五,少数媒体不负责任、毫无依据地否定普洱茶的保健功效,进行不恰当的宣传,造成了一些消费者的思想混乱。



普洱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正确看待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看到这些问题是普洱茶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些问题也是一时难以完全避免的,这些问题与普洱茶的快速兴起相比毕竟是次要的,目前出现的一些困难也是暂时的。茶叶产业完全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展的产业,生产者经营者几乎全是个体、私营经济,这一方面给这一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体制机制上的活力,但难免也会出现市场的盲目性、盲从性及非诚信问题。价格的起落也是难以避免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政府懂得要理性指导产业,使生产企业懂得要认真做“好茶”,使营销商知道要诚信经营诚信卖茶,使消费者懂得理性消费,市场经济是残酷的,任何的投机取巧是难以为继的。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云南茶叶界浇了一盆清凉之水,使我们看到,一个茶产业的真正兴起和稳步发展需要广大茶人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去开展工作,把云茶产业、普洱茶产业做实做大做强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舍此无任何捷径可走。

坚信云南茶叶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南普洱茶具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普洱茶产业的兴起是不容置疑的。一是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大叶种茶是云南特有的优质茶树品种,在种性种质上与全国大多数茶区的小叶种有较大的区别,如茶多酚的含量比小叶种要高出1倍左右。二是普洱茶是茶叶大家族中的一个特殊茶品,它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和自然的后发酵,有其独特的品味、独特的保健功效和深厚的文化底韵,普洱这种茶独特的产地标志,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尤其是它的减肥、降血脂功效已经为许多专家的科学分析和科学实验所证实,为许多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所证实,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抗癌、防衰老的作用也不断见诸报道。四是云南茶叶产区都有良好的生态条件,自然植被保存完好,没有任何工业、生活污染,农药残留极少,茶园基本上处于自然生态环境,是有机茶,无公害茶叶最理想的产地。

普洱茶仍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效益空间。以2006年为例,云南茶叶农工商综合价格为每公斤76元,低于福建乌龙茶的平均价格水平。从市场需求看,国内国际对普洱茶的消费仍在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茶饮料认识的不断深化,茶的人均销量将不断提高。



今年应着力做好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我省普洱茶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一方面普洱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具备了较好的条件,茶园面积达400万亩左右,产量迅速增长达17.2万吨,生产普洱茶的原料充足。普洱茶的加工企业达1000多家,其中670多户通过QS认证,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厂房、设备条件非常好,加工能力超过20万吨。但另一方面目前普洱茶的市场销售量、价格都较往年有下降,一部分普洱茶生产商和销售商,原料和产品积压都比较严重,生产和经营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如何正确把握今年普洱茶的生产和经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是摆在全省茶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广大生产厂家、经销人员、茶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建议采取以下决策措施:

对普洱茶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定位。根据专家的建议,我认为把云南普洱茶定位为“大众的时尚的健康饮品”是适当的。所谓“大众的”就是应该使普洱茶成为广大老百姓乐意喝、喝得起的茶饮料;所谓“时尚的”就是普洱茶符合当代人崇尚绿色、崇尚生态、崇尚自然的生活要求;所谓“健康的”就是喝普洱茶安全可靠,有益人体健康。这样定位“普洱茶”,就要求普洱茶的生产者、经营者都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努力,各级政府都要按这一目标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调整云茶品种结构。最近两年,云南茶叶的茶类结构,普洱茶约占60%,绿茶占30%左右,红茶占10%左右。针对当前国内各地的茶叶市场上普洱茶的库存量较大,建议全省各茶区从春茶开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适当压缩普洱茶的产量,增加“滇绿”、“滇红”的生产。在继续开拓普洱茶市场的同时,加快恢复“滇绿”、“滇红”茶叶市场,原有的一批优质品牌绿茶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普洱茶生产要以生产人工渥堆后发酵茶为主。把未经自然发酵的当年“生茶”作为普洱茶,是造成普洱茶概念混淆、市场销售受阻的一个问题。建议大幅度压缩“生茶”生产,让所谓普洱茶“生茶”淡出市场。生产厂家要建立普洱茶原料茶自然发酵设施,经一定时间、条件的自然后发酵之后推向市场。

下硬功夫扩大普洱茶消费人群。普洱茶产业能否稳步健康发展,最终决定于喝普洱茶群体的大小。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千方百计扩大普洱茶消费群体,让更多的人认识普洱茶,懂普洱茶,会喝普洱茶,最终终身喜欢上普洱茶。最近,省茶业协会研究并取得省茶办支持,决定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饮普洱茶健康年”活动,与有关协会合作,每年在6~8个省会城市开展“千人品茶、百人保健饮茶”,计划用5年的时间,使这项活动遍及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希望主产茶的州市、县也开展类似活动,希望普洱茶生产经营企业积极参与。

各级政府、银行加大对普洱茶生产的资金支持。建议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贴息支持企业。各商业银行要从支持“三农”、支持云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高度,支持普洱茶加工企业。广大普洱茶生产企业要多方筹集资金,不搞压级压价,不给茶农打“白条”,千方百计多收茶、收好茶。



抓好普洱茶保护立法和质量标准修订。建议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能在任期的头一两年内完成《普洱茶保护条例》的制定,为云南普洱茶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使普洱茶的生产、销售、消费、监管有法可依。建议“普洱茶”不能以“生茶”、“熟茶”来划分,这与普洱茶的后发酵特性相冲突。普洱茶就是普洱茶,在这个统一的称谓下,可分为“人工后发酵茶”与“自然后发酵茶”。要针对人工后发酵与自然后发酵不同工艺,研究制定普洱茶内质、成分含量的不同标准。同时,制定普洱茶加工工艺设备、流程的规范和标准。

茶为国饮,普洱茶为国饮之宝。云南茶叶界,从茶农到厂家、商家,从教学、科研到技术推广,从生产、销售到消费,一定要做到:科学种茶,认真做茶,诚信卖茶,健康饮茶,团结奋斗,使云南普洱茶发扬光大,造福云南,造福人类。

TOP

政府太多的事要做!

以下是引用奔跑的茶童在2008-5-11 8:58:20的发言:


去年下半年以来,云南普洱茶市场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销售疲软的局面。一部分普洱茶生产、经销厂商遇到了原料积压、产品积压、资金运行困难的问题。普洱茶怎么办?普洱茶还能兴旺吗?一时间舆论哗然,议论纷纷。


怎么看待普洱茶市场出现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普洱茶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一个原来知名度并不高的茶类,几年间很快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消费者迅速增加的名茶。国内所有茶叶市场,茶叶店都有普洱茶的销售,很多地方还成了茶叶市场的主角,市场出现了“热销”,价格也不断的攀升,形成了“普洱茶热”。在市场的拉动下,云南普洱茶的生产出现了快速增长。2000年,云南省生产普洱茶9800吨,2004年达到2万吨,2005年达5.2万吨,2006年达8万吨,去年预计为10万吨左右。云南茶叶的总产量也由2003年的8.7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3.8万吨。茶叶总产值由2003年的9.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5亿元,全省茶叶的平均价格也由2003年的每公斤11元增加到76元。2006年,全省600多万茶农从茶叶原料生产获得的收入增加到36亿元,仅茶叶的人均收入达407元。由于茶产业效益显著,社会资本纷纷投资茶产业,使全省的茶园面积以平均每年约20万亩的速度发展,到2007年达400万亩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进入茶产业的投资达10亿元以上,普洱茶生产企业目前已达1000多家。普洱茶的热销带动了全省“云茶”产业的全面振兴,出现了茶农增收,茶区兴旺的繁荣景象。
但是从去年6月份以后,普洱茶市场却突然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市场销售困难的问题。据有关方面分析:去年下半年到目前,普洱茶的价格回落达50%左右,其中晒青毛茶原料价格从春茶的每公斤50~60元跌回30元左右。普洱茶产销在半年时间内出现这样大的波动,引起产业界人士的忧虑和思考。这样的大起大落原因何在?
第一,近几年来,全省茶区各级政府、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大力的宣传普洱茶,大大提高了普洱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方面的宣传连续几年几乎都是停留在轰动效应上,没有将普洱茶基本知识、普洱茶饮用普及到老百姓、消费者中间去。因此,知道普洱茶的人多,懂普洱茶、会喝普洱茶的人并不多,真正的忠实的普洱茶消费群体尚未形成,真正喝掉的普洱茶有限。
第二,在普洱茶的营销上,少数营销人员进行价格的恶意炒作。这部分炒作者,他们不是在真心实意地做普洱茶的推销工作,而是掌控某几个较有名的品牌,进行价格的哄抬,从中谋取暴利,坑害了终端销售商,坑害了收藏者和消费者。
第三,在普洱茶形成“热销”的时候,一部分生产厂家和经营商缺乏冷静的思考,让价格一涨再涨,最后涨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如省内几户有名望的大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他们的茶叶出厂价翻番地往上涨,推动了普洱茶市场上价格的虚涨,即不是实际的供不应求而引起的价格上涨。
第四,在普洱茶热销、利润颇丰的时候,一些普洱茶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过快扩张,形成原料收购质量难以保障,生产质量标准难以坚持,有的厂家甚至购买外地小叶种茶叶原料、烘青茶茶叶原料用来生产普洱茶,使普洱茶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地损害了普洱茶的声誉。
第五,少数媒体不负责任、毫无依据地否定普洱茶的保健功效,进行不恰当的宣传,造成了一些消费者的思想混乱。



普洱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正确看待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看到这些问题是普洱茶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些问题也是一时难以完全避免的,这些问题与普洱茶的快速兴起相比毕竟是次要的,目前出现的一些困难也是暂时的。茶叶产业完全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展的产业,生产者经营者几乎全是个体、私营经济,这一方面给这一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体制机制上的活力,但难免也会出现市场的盲目性、盲从性及非诚信问题。价格的起落也是难以避免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政府懂得要理性指导产业,使生产企业懂得要认真做“好茶”,使营销商知道要诚信经营诚信卖茶,使消费者懂得理性消费,市场经济是残酷的,任何的投机取巧是难以为继的。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云南茶叶界浇了一盆清凉之水,使我们看到,一个茶产业的真正兴起和稳步发展需要广大茶人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去开展工作,把云茶产业、普洱茶产业做实做大做强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舍此无任何捷径可走。
坚信云南茶叶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南普洱茶具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普洱茶产业的兴起是不容置疑的。一是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大叶种茶是云南特有的优质茶树品种,在种性种质上与全国大多数茶区的小叶种有较大的区别,如茶多酚的含量比小叶种要高出1倍左右。二是普洱茶是茶叶大家族中的一个特殊茶品,它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和自然的后发酵,有其独特的品味、独特的保健功效和深厚的文化底韵,普洱这种茶独特的产地标志,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尤其是它的减肥、降血脂功效已经为许多专家的科学分析和科学实验所证实,为许多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所证实,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抗癌、防衰老的作用也不断见诸报道。四是云南茶叶产区都有良好的生态条件,自然植被保存完好,没有任何工业、生活污染,农药残留极少,茶园基本上处于自然生态环境,是有机茶,无公害茶叶最理想的产地。
普洱茶仍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效益空间。以2006年为例,云南茶叶农工商综合价格为每公斤76元,低于福建乌龙茶的平均价格水平。从市场需求看,国内国际对普洱茶的消费仍在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茶饮料认识的不断深化,茶的人均销量将不断提高。



今年应着力做好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我省普洱茶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一方面普洱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具备了较好的条件,茶园面积达400万亩左右,产量迅速增长达17.2万吨,生产普洱茶的原料充足。普洱茶的加工企业达1000多家,其中670多户通过QS认证,基本上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厂房、设备条件非常好,加工能力超过20万吨。但另一方面目前普洱茶的市场销售量、价格都较往年有下降,一部分普洱茶生产商和销售商,原料和产品积压都比较严重,生产和经营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如何正确把握今年普洱茶的生产和经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是摆在全省茶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广大生产厂家、经销人员、茶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建议采取以下决策措施:
对普洱茶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定位。根据专家的建议,我认为把云南普洱茶定位为“大众的时尚的健康饮品”是适当的。所谓“大众的”就是应该使普洱茶成为广大老百姓乐意喝、喝得起的茶饮料;所谓“时尚的”就是普洱茶符合当代人崇尚绿色、崇尚生态、崇尚自然的生活要求;所谓“健康的”就是喝普洱茶安全可靠,有益人体健康。这样定位“普洱茶”,就要求普洱茶的生产者、经营者都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努力,各级政府都要按这一目标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调整云茶品种结构。最近两年,云南茶叶的茶类结构,普洱茶约占60%,绿茶占30%左右,红茶占10%左右。针对当前国内各地的茶叶市场上普洱茶的库存量较大,建议全省各茶区从春茶开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适当压缩普洱茶的产量,增加“滇绿”、“滇红”的生产。在继续开拓普洱茶市场的同时,加快恢复“滇绿”、“滇红”茶叶市场,原有的一批优质品牌绿茶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普洱茶生产要以生产人工渥堆后发酵茶为主。把未经自然发酵的当年“生茶”作为普洱茶,是造成普洱茶概念混淆、市场销售受阻的一个问题。建议大幅度压缩“生茶”生产,让所谓普洱茶“生茶”淡出市场。生产厂家要建立普洱茶原料茶自然发酵设施,经一定时间、条件的自然后发酵之后推向市场。
下硬功夫扩大普洱茶消费人群。普洱茶产业能否稳步健康发展,最终决定于喝普洱茶群体的大小。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千方百计扩大普洱茶消费群体,让更多的人认识普洱茶,懂普洱茶,会喝普洱茶,最终终身喜欢上普洱茶。最近,省茶业协会研究并取得省茶办支持,决定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饮普洱茶健康年”活动,与有关协会合作,每年在6~8个省会城市开展“千人品茶、百人保健饮茶”,计划用5年的时间,使这项活动遍及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希望主产茶的州市、县也开展类似活动,希望普洱茶生产经营企业积极参与。
各级政府、银行加大对普洱茶生产的资金支持。建议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贴息支持企业。各商业银行要从支持“三农”、支持云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高度,支持普洱茶加工企业。广大普洱茶生产企业要多方筹集资金,不搞压级压价,不给茶农打“白条”,千方百计多收茶、收好茶。


抓好普洱茶保护立法和质量标准修订。建议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能在任期的头一两年内完成《普洱茶保护条例》的制定,为云南普洱茶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使普洱茶的生产、销售、消费、监管有法可依。建议“普洱茶”不能以“生茶”、“熟茶”来划分,这与普洱茶的后发酵特性相冲突。普洱茶就是普洱茶,在这个统一的称谓下,可分为“人工后发酵茶”与“自然后发酵茶”。要针对人工后发酵与自然后发酵不同工艺,研究制定普洱茶内质、成分含量的不同标准。同时,制定普洱茶加工工艺设备、流程的规范和标准。
茶为国饮,普洱茶为国饮之宝。云南茶叶界,从茶农到厂家、商家,从教学、科研到技术推广,从生产、销售到消费,一定要做到:科学种茶,认真做茶,诚信卖茶,健康饮茶,团结奋斗,使云南普洱茶发扬光大,造福云南,造福人类。


忙不"营"!普洱茶还在低谷中痛苦争扎,风险在释放中,不是回归而是推倒重来!

茶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