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继续观察

[转帖]继续观察

继续觉察——大马工作坊结语


胡因梦


二月份在马来西亚坦那霖帕的Enderong House,分别举办了中文与英文的身心灵工作坊。无论是内地远道来的朋友,或是马来西亚当地受英语教育的华侨朋友(其中也有来自德国和印度的外国友人),多半都有个共通的问题,那就是对自己精微体层面所产生的身心反应不熟悉,有的甚至完全没觉察过。这显示我们认同的大多是头脑活动和外在现象,因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存在基础。经过两天的呼吸练习、瑜珈和静心,大家逐渐把焦虑和浮动的身心调柔了,而开始有能力安住于无所事事的当下。人一旦能安住于当下,心中的空寂感就会浮现出来,于是精力或能量就不再无谓地耗损。但是疲惫的身心能量一旦更新复苏,向外求取刺激的习惯又会立刻出现。
  我在楼上的房间里静静地听着窗外此起彼落的虫鸣和鸟语,同时试着去体会参与的学员在楼下用餐时传出来的欢笑声。我发现来自内地的朋友和马来西亚的朋友,有明显的人际互动上面的差异:内地来的朋友在空闲时比较热衷于聊天,把好不容易蓄积起来的能量,立即倾吐于人与人的交际。这里面似乎蕴藏着一种细微的不安,好像沉默或安静的状态是不妥当的,只要有一群人聚集的场合,大家就得把空档填满,让氛围显得比较安全热络一些。这令我联想起某位南传佛教上座部法师曾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修行者必须对自己做出精微而深刻的观察,甚至在路上行走时如果无意识地想和陌生人‘四目交接’,都要立即明白这其实是一种深层的匮乏感和依赖性,促使我们向外求取情绪上的连结与满足。”
  回想起自己在二三十岁的阶段里,由于内心的自我价值感十分低落,在情感的索求上几乎带着一种上瘾倾向,因此对他人提供的温暖总是十分向往。但是历经二十多年的观察下来,我发现基于这种动机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多半不会带来真正的满足,甚至是徒劳无益、制造是非的。不过当然,这并不意味疏离冷淡就是健全的表现;真正的重点乃是要意识自己当下的心理真相是什么,否则往往会被潜意识里的莫名驱力所操控。


此外身为工作坊的引导者,很难不成为学员心理投射的对象,尤其是那些童年有过受创或受虐经验的朋友。这样的人对所谓的权威者通常有两种下意识的对应方式,一是不假思索立即展现“认同”式的友善态度,另外一种则是始终抱持着对抗和检验的态度。其实工作坊的目的乃是要利用引导者来反观自己,揭露那些深埋的心理情结。如果能改变将注意力向外投射的习惯,就有机会在这段安静面对自己的日子里,达到深层的疗愈效果。
  整体看来,把工作坊拉到一个远离人烟的大自然里,仍然是正确的决定,因为参与的朋友(无论是来自内地或大马当地的学员)多半体认到了大自然的净化力量。真的,你如果对信息场或磁场很敏感的话,不得不承认人身上的负面能量对彼此的神经系统都有强大的干扰;有时是造成头部顶轮附近的压迫感,有时则会在肩部或手臂一带造成酸痛等等的感受。如果大家不找机会净化自己,可以想象群居久了会是什么情况。但是人也能为他人带来最具疗愈效果的能量,前提是必须转化自我怀疑、紧缩、恐惧,以及细微的不安和焦虑,让心中自发的同理心和融合力,自由自在地展现出来。换句话说,能够充分接纳自己、做自己,同时又能觉知到别人的需求和真相,人际之间的莫名紧张才能消解掉

TOP

人一旦能安住于当下,心中的空寂感就会浮现出来,于是精力或能量就不再无谓地耗损。但是疲惫的身心能量一旦更新复苏,向外求取刺激的习惯又会立刻出现。

TOP

让时间慢慢走过!

TOP

继续观察.

知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

TOP

人怕寂寞,所以需要依赖群体.

TOP

TOP

继续观察:能够充分接纳自己、做自己,同时又能觉知到别人的需求和真相,人际之间的莫名紧张才能消解掉

TOP

觉知到别人的需求
萍水相逢,倾盖如故。

TOP

很多时候只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感受,心胸也就放宽了.大家都有烦恼...

TOP

能够充分接纳自己、做自己,同时又能觉知到别人的需求和真相,人际之间的莫名紧张才能消解掉!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