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宋代制茶工艺

宋代制茶工艺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大多差不多样子,只是制作方法有所不同而已。洞庭碧螺春是炒制的,普洱是发酵的,那在宋代又是如何制茶的呢?


   在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一书上有明确记载:“宋制榷务货六。……凡茶有二类:曰片曰散。片茶蒸之,实卷模中串之。惟建剑则既蒸而研,编竹为格,置焙室中,最为精洁,他出不能造。”文中的意思是说:宋朝制度下,朝中采购的物品中……仅仅茶叶茶叶就有两类,一类叫做片茶,另外一类叫做散茶。片茶是用蒸制的方法做出来,压实以后卷在茶叶模中穿起来。只有建剑这个地方在制茶过程中,既将茶叶蒸制,又将蒸制好的茶叶进行研磨、磨碎,然后竹编的格子盛好放在烘焙茶叶的房间里,这种做法,最精制、清洁,在其他地方是做不出来的。
  宋代的片茶,就是唐代时期的团茶和饼茶。宋代的散茶就是唐代时的蒸青和炒青之类的茶叶。惟片茶制作技术有改进和发展。唐代的碎茶用杵臼手工捣舂,到了宋代制茶工艺改进后,将杵臼改用为碾,更先进一点的地方甚至会借助水车的力量带动石碾加工茶叶。
  宋代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记载:五代十国时,后蜀“词臣毛文锡作茶谱,亦第言建有紫笋,而蜡面乃产于福。五季之季,建属南唐,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蜡面,既又制其佳者,号曰京铤。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世于此。”茶叶的拍制工艺比唐代更为精巧,“饰面”图案有大发展,图文并茂,龙腾凤翔。
  宋代中期以后,由于片茶追求精细,销路逐渐缩小,相反,更为适合民间饮用的散茶逐渐兴起,到了宋代后期,散茶开始替代片茶,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作为十大名茶的洞庭碧螺春,在宋代已经很有名气,只是那时候叫吓煞人香,其炒制工艺那时候已经形成。实乃茶叶制作中的典范!


    与更多洞庭碧螺春相关的知识请上碧螺春价格_洞庭碧螺春_碧螺春产地-苏州洞庭山茶叶网(http://www.xishanbiluochun.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