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为何物
中国玉(jade)是一庞大的矿物家族,经历史筛选,认定和阗玉与翡翠是标准的玉。
和阗【音:(普)tian2,(粵)tin4 田。義: 充滿】玉(Nephrite)是一种稀少的矿物,蕴藏于新疆省昆仑山北坡,化学成分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学名为角闪石族透闪石,简称「角闪玉」、「闪石玉」或「闪玉」。
然而,在中国传统中有关玉的观念,是由矿物与文化结成的二元组合,如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训释「玉」字时指出:「玉,石之美,有五德【注①】……」。但事实上,在许慎之前的史前时期,玉早已具有神物和瑞信(身份尊卑标志)等文化、精神上的内涵。至春秋时期,孔子赋与玉以十一德。至此,玉的文化概念已基本完善,而许慎对此又作出了精辟的概括。
翡翠(jadeite)自汉代出现于中国玉坛上,到清朝乾隆晚期在全国盛行起来,但它并没有和阗玉那般深厚的文化底蕴。翡翠产于今缅甸西北山区,为钠铝硅酸盐,较玉略硬。矿物学界称翡翠为硬玉;称和阗玉为软玉。其实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其矿物属性,而并非在于硬度,所以硬玉、软玉之称并不科学,中国矿物学界主张停止使用这种称谓。
玉的定义
玉的矿物学研究始于欧洲。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军掠夺焚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并将其宝物掠运至英法,之后将和阗玉器及翡翠器作了科学检验,首先得出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认识。
中国地质矿物界经历了大约50年的勘探研究后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和阗玉》(唐延龄等着,1994年)一书便是这些成果的集中体现。该书确认和阗玉是由透闪石(角闪石中的一种)的极细微晶交织而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化学成分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 Mg (Si O ) (CH) ,硬度5.5-6.5度,密度2.9-3.1,有白、青、黄、墨、绿等色,主产地为新疆昆仑山北坡的塔什库尔干、叶城、和阗、且末、若羌和青海格尔木。辽宁岫岩县细玉沟也产闪石玉。外国如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均产闪石玉,但其质色不及和阗玉。
翡翠产于今缅甸北乌龙河流域,是由碱性辉石组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属于辉石族矿物中的一种,化学成分为钠铝硅酸盐,化学式为NaAl(SiO C6 ),硬度6.5-7度,密度3.24-3.43,有白、绿、紫等色。
中国古代各地居民对玉的认识并不一致,总的来说,凡是颜色漂亮、质地细致的矿石均可称为玉,在辞书上留下来的玉名就有一百多个,实际上它们并非都是闪玉。如水晶、玛瑙、玉髓、绿松石、孔雀石、蛇纹石、青金石甚至珊瑚,在历史上曾经都是中国玉家族中的成员,在品格价钱上却远远不能跟和阗玉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