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贵州茶商杭州叫板“西湖龙井”

贵州茶商杭州叫板“西湖龙井”

有"名茶之乡"美誉的贵州沦落到只是初级原料的供应地!每年25万公斤的湄潭茶却摇身变成"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面对上述如此种种问题,贵州茶叶企业已经开始在行动,奋力反击——湄潭老村长茶业有限公司明年将把专卖店开到杭州,紧邻当地茶叶专卖店,叫板"西湖龙井"!"只有主动出击,贵州茶才能摆脱窘境,得以正名,‘重出江湖’。"在12月1日举行的2007"金元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展销大会上该公司一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贵州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产茶区,是我国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几千年的产茶历史。湄潭、凤冈、余庆三县所产茶叶曾受到茶圣陆羽的高度赞赏。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古茶胜地,而今却遭遇艰难的产业发展历程。



湄江茶,中国最古老的名茶之一。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随便问一些不喝茶的人,他们也会说出西湖龙井是好茶。可要问他们知道湄江茶吗?都摇头。记者采访中得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西等地客商每年从湄潭以每公斤60元至80元的价格收购"针茶"25万公斤,经过加工,摇身一变,成了"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售价高达上千元。



湄江茶的"遭遇"就是整个贵州茶的一个缩影,尽管品质独特,但是由于缺乏附加值,不具备品牌优势,只能当“替代品”。



茶叶,本应成为贵州的摇钱树,但如今,名茶之乡却沦为初级原料的供应地。



黔茶产业链的失衡,归根结底是产业核心优势的丧失,从而制约了产业良性发展。那么,贵州茶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发展?



“要立足当前,走扩大再生产之路,在现有茶园的产业能力方面狠下功夫,才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正途。”湄潭老村长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5年,湄潭县名优茶总产量约340万斤,销售收入5200万元,其中高端优质名茶40万斤,销售收入约1900万元,占全部名优茶销售收入的36.5%。如果能将停留于原料批发状态的其余近40万斤高端优质名茶进行品牌化利用,理论上约有2000万元的增值空间,这是当前整个湄潭茶业利税总额的5倍。从这一角度讲,抓好这批茶的运作,至少相当于另外辟建10万亩茶园,正好相当于湄潭现有茶园的2倍。



由此可见,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产出效益才是关键的。可以看出,没有企业推动的产业是没有前景的产业。贵州、遵义或者是湄潭茶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引进大企业介入,只有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才能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这样,贵州现有的100万亩茶园每年茶叶产品销售收入可达到20—30亿元以上,不仅可以惠及百万甚至千万茶农、茶商,同时,还能为地方财政培植相对稳定的后续财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