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原创]紫霞缭绕的地方

[原创]紫霞缭绕的地方


天下之势在大乱以后必定要达到大治,毛主席一挥手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波澜壮阔的红卫兵运动就转化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获得批准以后,我们踏上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1968年10月,我们告别了含泪送行的亲朋好友,远离了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乘上了大队里派来接我们的木船,在宽阔的白茆塘里行驶了几个小时后向左拐弯,进入了一条相对狭窄的小河,河两岸绿树掩映,我们的船儿仿佛在一条绿色的通道里穿行,使人的眼睛和内心都感到非常的受用,暂时地忘却了离开亲人的无名孤独,也缓解了插队生涯的一片茫然。突然间眼前一亮,不远处好象有一个小小的集镇,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果然是到了目的地——紫霞大队。摇船的农民兄弟穿过了一条小桥后,稳稳地把船靠了岸,岸边是一幢方方正正的院子和一片简易的篮球场,大门上面的墙上书写着“紫霞小学校”5个大字,正好下课的学生们好奇地围在河边看着我们搬运行李。大队部就在学校的旁边,大队书记向我们十几个学生宣布了安排的去向后,由各生产队的队长带着我们分头离去,从此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插青。


我所在的生产队就在学校的旁边,由于暂时没有房子,队里安排我住在贫协组长的家里,那也仅仅是三间破草房。这位老贫农早年丧妻,有两个儿子已经成年,热情而诚恳的他非要我和他的大儿子住在东房,他和他的小儿子则住在西房,吃饭在他们家搭伙。我记得当天晚上说的话并不多,但那顿晚饭吃得格外可口,那天夜里睡得也格外踏实。


紫霞大队的书记其实很精明,他知道农村最为缺少的就是文化生活,既然上级要搞知识青年插队落户,那就找需要的挑。紫霞小学里有一个老师是1964年的老插青,在城读书时是青少年体校的尖子,书记就派他提前到城里去物色,他凭着自己的威望和关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次来的十几个插青里面起码有一半是体育和文艺骨干,所以大队里第二天就在紫霞小学的篮球场上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篮球邀请赛,临近几个公社的篮球队都来了,我们几个插青田里生活一天没干,就先被推到了篮球场上。我在学校里早就是篮球队主力,除了体力不如农民,技术上是驾轻就熟,两天比赛结束,我的优异表现搏得了社员们的赞赏,人人都能喊出我的名字,晚上我住的地方也挤满了人,我的房东说这种情况几年没有过了,是我给他家里带来了人气。在以后的日子里,文艺骨干们又排演了一场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沙奶奶、郭建光、刁德一等角色都由插青担纲,无论唱腔、做功都是一鸣惊人,从此紫霞大队的插青名声四播,好评如潮。


打篮球确实是渲染了一下热情,但我们到农村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我们的战场在广阔的田野上,经受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秋收秋种。很多人在这样地想象农村,每天早上迎着朝阳出工时,美丽田野充满了诗情和画意,充满了生命和张力。实际上为期一个月的秋收秋种是一场大交换,社员们用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在拼搏,换来的是丰收的物质和有限的财富,那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还要上缴公粮,支援国家建设和世界革命。


10月的太阳还是很厉害的,更何况社员们不是在阳光下休闲玩耍,而是要趁着晴好的天气把稻子收割好,把土地翻耕好,把麦子播种好,把油菜栽培好,一切都突出了一个“抢”字,也就是抢时间。我跟着他们一起出工和收工,每天在田里要呆10小时以上,手掌都是血泡,肩膀肿得老高,皮肤晒得黝黑,也曾有过挺不住歇几天的想法,但都挺下来了。我感到这和在学校时的支农不一样,是为自己在干,为生存而干。我的这种思维与社员们的思想刚好合拍,在他们的赞扬声中我度过了第一关。只要不厌倦,只要有方向,接下去的事就象顺水行舟,成功是很容易的,我学会了摇船,也学会了罱河泥,挑的河泥不比社员们少,队长把我当成强劳动力来使用,我也感到很是自豪。


我妹妹也在次年插到了我的生产队,不久插青的专项经费拨下来了,队里的领导在我的老房东家的不远处,郑重其事地挑选了一块令社员们也感到眼红的宅基地,为我们造了三间房子,于是就象模象样地有了自己的家,我在房子周围种了10棵洋槐树,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显示了新农民的活力和生机。社员们没有因为我的家庭出身而有所歧视,我也已经把紫霞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准备着与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在这里度过我的一生。


紫霞小学还办有一个戴帽的农中,学校领导知道我是老三届的高中生,在需要的时候就找我去代课。在学校的旁边,张家浜和漕六泾两条河流十字交叉而过,为此河面上造了2 条水泥桥和1条小木桥,保证了四个方向的人们能顺利来往。桥畔有着老得不能再老的一个茶馆,半墙高的栅板往外一撑就算窗户,兼带着还能遮阳挡雨,十几张桌子常常是座无虚席,理发的师傅也趁汤落面,总是忙得不可开交。茶馆内不时有拼档走码头的评弹艺人专程来此演出,那时茶馆的栅板外面就会挤满了妇女和孩童,喧闹的气氛加上老虎灶上烧得呼呼直冒热气的开水,似乎要把略显破旧的屋顶都要掀翻……


我慢慢地发现,插队生涯要苦中作乐,自寻其乐,纵然要扎根一辈子,也要活得开心舒畅。这里的先民们考虑生存和发展,房屋都是临水而建,故而农田平坦,视野宽阔,在田野里观看落日是很壮观的,暮色初现,红日西沉,紫霞缭绕,美不胜收。但是欣赏紫霞的最佳处是在学校旁边的那几座桥上,这是我在几年中观察和体会出来的,站在桥上远眺,柔和的霞光倒映在水中,变幻莫测,风情万种,直使人浮想联翩。村里的老人们说,据上代长辈所传,这里的地名一直叫紫霞,想必总是有典故的吧。那时的教书是很容易的,因为教科书极其简单,根本用不到你煞费苦心,倒是在学校里结识了几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再想想自己的父亲,对人生的内涵倒也悟了不少。课后,我们几个男老师和农中里的大一点的学生打打篮球,和几个女老师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在洒落一身汗水的同时,也洗涤了心灵的创伤。球场上一旦开战,总有一群热心的小孩坐在场边围观,耳濡目染的结果是,在我们相继离开后,紫霞大队也出过几个小有名气的农民篮球好手。在紫霞大队日就月将,时光过得飞快。我在这里加入了青年团,这当然是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在这里年年都能在扣除口粮后再拿到分红,那绝对是我付出劳力的回报。众口赞扬,温暖了我曾经冷却的内心,紫霞有情,记下了我坚定踏实的轨迹,那是处在十字坐标第一象限内的一条向上爬升的粗线。


1974年夏天,突然传来了令人意外的消息,多子女插队的家庭可以先抽调一个子女回城安排工作,父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我先回城就业,乡亲们纷纷向我祝贺,也为我的家庭出现转机而感到高兴。我向关心爱护过我的大队干部、向帮助指点过我的社员群众,向同甘共苦的插青战友,向动人心弦的紫霞云烟一一告别以后,由6、7个平常与我关系密切的社员摇着船把我送回了城里。白茆塘流水风情依然,常熟山雄姿恍然昨日,我的心情简直是难以表述,我的内心在呼喊:常熟城,我回来了!


将近40年后的今天,有些人在提起那个令人困惑的岁月时,常常会不屑一顾,措辞尖锐,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那种种难以评说的是非和难以忘却的经历,对当事者又何尝不是一种财富,至少对人生的沉浮和度日的艰辛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我珍惜这一段经历,也难忘紫霞满天的第二故乡。






人生似棋,落棋应无悔;岁月如歌,举步皆乐章。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meixun


TOP

我想这一段难忘的回忆。我没经历过这些,无法真切的感受这一切,但我知道这日子是很苦的,柔木兄的文字里却只有难忘。

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TOP

小时,读叶辛的<<蹉跎岁月>>,才了鲜些知青生活。

这一段难以评说的经历对于当事者,也许正是一种财富。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经历是一种财富,尽管有时这种财富里充满了充满了苦涩。

TOP

好文,欣赏

TOP

纵然要扎根一辈子,也要活得开心舒畅...

好心态

TOP

毛主席一挥手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TOP

欣赏紫霞的最佳处是在学校旁边的那几座桥上,这是我在几年中观察和体会出来的,站在桥上远眺,柔和的霞光倒映在水中,变幻莫测,风情万种,直使人浮想联翩。

...........................

那种种难以评说的是非和难以忘却的经历,对当事者又何尝不是一种财富,至少对人生的沉浮和度日的艰辛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我珍惜这一段经历,也难忘紫霞满天的第二故乡。

--------------------------------------------------

又读柔木兄好文!

感谢分享!

TOP

柔木兄还是位老知青!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酒自斟,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TOP

[原创]紫霞缭绕的地方

呵呵呵,每次与桥姐上山,最爱听她说她当知青时那些事,有苦,有泪。。。。

谢谢柔木兄带俺又感受了一回。

问好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