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茶树栽培技术

2、新茶园开垦

在搞好茶园规划设计,确定布局以后,即可进行茶园的开垦工作。

为了加强茶园的水土保持,在开垦建立茶园时,凡是坡度在10度以内的缓坡地,按一定行距实行等高种植;坡度在10度以上较陡的坡地,必须沿等高线修水平梯田,建立梯式茶园。

茶园的开垦一般可分为清理地面,测量等高线,修筑梯田和深耕改土四个步骤。

(1)清理地面

开垦前先将荒地内的灌木、荆棘、杂草等障碍物清除,晒干后堆积起来,运出国外,烧成火土灰供作肥料。零星的成林林木,只要不是长在茶行位置上的,可尽量保留作防护林或遮荫树,地面乱石可拣起来集中堆放,供修筑梯田及道路之用。清理地面时,切勿放火烧山,以免烧毁附近林木。

(2)测量等高线

地面上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线,称为等高线。测量等高线的工具和方法很多,茶区群众常用的工具有两种,一种是测定坡度和等高线两用的简易工具,做法是:用一块平整的木板或硬纸板,做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33厘米,在底边的中心点挖一个小孔,在小孔内拴一根线,垂直通过对角,下端挂一个小锤,三角板的其他两边,用量角器分别划出度数,再在底边两端等距离各开一个孔,穿上线把三角板悬挂在一根长20米的绳子中间,然后把绳子两端分别拴在两根同样长的竿子上即成。另一种简易工具是直角等腰两脚规,做法是:用两根2米长的木条,把一端连接固定成直角,再用一根横木距离固定在两根木条之间,直角上悬挂一枚小锤,以观察两脚是否在同一等高线上,最后把所测等高点连接起来,即可划出第一条等高红。两种工具结合使用,测出的等度线比较准确,工效也较高。

第一条等高线称为基线,缓坡地实行等高条植的茶园,以基线为准按一定行距测定其他各种等高线。测量梯式茶园的等高线时,必须以所要求的梯面宽度(种植一行茶树的梯田梯面积宽度为2米),加上梯壁倾斜度(一般为60-70度)投影所占宽度,作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这样修成的梯面实际宽,才能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因此在测量第二条等高线时,可用一根长2米的竿子,呈水平面插在基线上,一端挂一根系有小锤的线,向下坡作一投影,小锤在下坡所指的一点,即作为第二条等高线的始测点,然后按第一线的测量方法测定第二条等高线。坡度愈大,梯壁斜度投影所占宽度也愈大。所以每条等高线的始测点都选择上面一条等高线最陡处作投影来确立,这样就可保证坡度最陡地段做出的梯面宽度,也能达到要求的宽度,而坡度较缓地段的梯面就更宽一些。如果坡度平缓地段的梯面过宽,可补种一短行。

荒山地形复杂,坡度比较大,应先观察地形全貌,然后分区测定等高线。最好边测边作梯地,以便当发现梯面宽窄相差过大时,随时纠正。

(3)修筑梯田

修筑梯田是我国茶园建设的一大特色。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对坡地修梯田有着极大丰富的经验,形式也多种多样。茶区群众利用石块砌坎,牢固持久,但投资较大。用泥土夯砌,它具有投资少,花工小,较牢固等特点。修筑梯坎时,先用锄头沿等线挖好梯坎的基脚,然后用石块或草皮砖在基脚上一层层垒砌起来,草皮砖长30-40厘米、宽20-25厘米、厚15厘米左右(不可用带有茅草根的草皮),要翻转过来垒砌,使草皮压在下面,上下层的石块或草皮砖要相互交错成“品”字形,垒砌要坚实,不可露缝,一面砌坎,一面把坡地上方的泥土挖下来,填平梯面。附近的小石块可填在梯坎基脚内,以巩因梯坎。

肥沃的表土,应当尽可能保留在梯面,所以修筑梯地最好先从山脚最下一条等高线筑起,当下面一层梯面做好后,再将上层的表土向下翻移,就可使大部分表土梯面做好,再将上层的表土向下翻移,就要可使大部分表土保留在梯层表面,以利茶苗生长,有的地方为了简便省工。常常先从最上层梯地开始修筑,这样就会把表土埋入底层,不利于茶苗初期生长。若采取自上而下施工时,最好先把表土挖到一边,待梯面修好后,再将表土移到茶树种植沟内,这种办法茶农称为“表土回沟”。每层梯面修好后,都要随即深挖40-50厘米(梯坎不挖),然后再铺表土。等到各层梯地修筑完毕,再把规划好的茶园道路连接起来,并在路边和梯地内侧挖好排水沟和沉沙坑。


修筑梯地还应注意如下几项质量要求:

1)梯地尽可能保持等高水平,梯面宽度最好大致相等。但在地形复杂、坡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做到等高就很难做到等宽,两者相比,主要要求做到等高,适当注意到等宽。修砌梯坎时,要看山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2)梯面宽度如种一行茶要达到2米左右,如种两行要达到3米以上。

3)为使梯坎牢固持久,梯壁要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一般以60-70度为宜;梯面外侧略高于内侧成反坡形;北沟不要离梯壁太近;梯壁的杂草只能用镰刀割除,不能用锄头铲除,以免铲掉梯壁的泥土;梯坎边和梯壁上可种紫穗槐、金针菜等宿根植物,以巩固梯坎。

4)必须修好茶园道路和排水、蓄水系统,做到梯梯接路,沟坑相通。

5)注意梯田的护理,防止梯壁崩垮和减轻梯壁的自然侵蚀。除在修修梯田时注意质量外,在修好后要及时清理排水沟,防止淤积,如发现崩垮现象,要及时整修。

(4)深耕改土

新垦荒地在茶树种植前,必须进行深耕,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透水性能,促进土壤熟化,为茶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生荒地一般要进行两次深耕,每一次深耕称为初垦,要求全面深挖50厘米以上,并将土层内树根、茅草根、竹根、石块等清除干净。初垦时翻起的土块不必打碎,以利风化。梯式茶园的初垦工作,在修筑梯地进行。要注意梯田内侧的深耕,因为内侧士层的土壤已被挖取填充到外侧,所以内侧的生土层较薄,必须搞好深耕,促进生土熟化,才能使茶树根系分布均匀,生长很好。在播种茶籽前还要进行一次复垦,要求挖深20~30厘米,并将土块打碎,整细耙平。实践证明,搞好深耕是建立高产稳产茶园的基础,必须认真做到深耕细作,保证开垦质量。全面深耕所需劳力较多,有时为了解决开垦劳力不足的困难,也可先普遍浅耕一次,再在播种行上开沟(宽60~70厘米,深50厘米),将挖出的土壤堆在空行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然后填入沟内,同时施下堆肥、塘泥等,改良茶行土壤,随时进行播种。没有深挖的行间,待农闲时再进行补耕。补耕的深度也应达到50厘米,否则往往会造成播种行积水现象,影响茶树根系的生长。

新开垦的荒地,有机质比较缺乏,所以在茶树种植前,最好先种一次绿肥、豆类等短期作物,以熟化土壤,培养地力。开垦后必须及时播种茶籽,在空行间可间种绿肥、豆类等并增施有机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TOP

3、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有茶籽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茶籽直播方法简便,成本较低,适于大面积种植。育苗移栽,便于培育和选择壮苗,淘汰劣株。近几年来为了推广良种,保持种子的纯度,用扦插方法育苗,因此移栽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


(1)茶行布置


依据不同地形的茶园而有区别,茶行布置要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耕作管理和保持水土。因此平地茶园要直线种植,缓坡茶园则采用横坡等高直线种植,并要求茶行有一定的长度。为避免出现断行、插行和闭合茶行,不必要完全等高。梯形茶园如果梯边不是直线,茶行可沿梯边弯曲布置。茶行与道路(步道和机耕地头道)要垂直或成一定的角度。


(2)种植密度


种植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依地形和品种而有不同。斜坡和土壤瘠薄的茶园应较密,树势高大的品种适当稀一些。一般缓坡平地茶园单行条植,行距1.5米,丛(株)距30厘米左右;梯形茶园以单行条植为主,行距在1.3-1.6米范围内,据梯面宽度而定,丛(株)距25-35厘米;有些梯田茶园宽度不一,如果种一行太宽,种两行又太密,可采用双行条植。双行条植的丛(株)距均以30-35厘米为宜,每丛2-3株。


(3)种苗准备


新建茶园需多少种苗,要做到事先胸中有数,一亩茶园需要种苗的数量,根据行丛(株)距和种苗质量而定,具体数量可按下列公式来计算:


每亩种子数(公斤)=667平方米÷(行距×丛距)×每丛播种粒数÷每公斤种子粒数(一般第公斤以1000粒计算)


每亩需茶苗数(株)=667平方米÷(行距×丛距)×每丛播种株数


根据上式计算出的数值与实际需要数有一定的差距,故在预备种苗时一般应按计算数增加10%,作为苗损耗的补偿。按上述行株距,生产上一般直播每亩需准备茶籽7.5公斤左右;移栽每亩需茶苗4500株左右。同时每建100亩新茶园还要相应建苗圃一亩,为以后茶园的补缺作准备。


近几年来在推广良种的过程中,一些地方采用营养钵扦插育苗,将插穗扦插在事先准备好的营养土制成的营养钵中,培育成营养钵苗。这种方法在移植时不损伤根系,成活率高,茶苗生产迅速,值得推广。


(4)茶行划线


平地茶园一般是茶行和地形最长的一边平行,在最长的一边离园边1米画出第一条线作为基线,以后依次类推;缓坡地茶园要在横坡最宽的地方,从两端找出等高点,拉一直线作为基线,以画出的基线为起点,将测绳与基线垂直,按行距要求作标记。每条种植线用同样方法,标出三个基点,画出种植线。也可从基线开始,随带行距标尺,测一行画一行。


梯形茶园,按离递边等距画线。由于梯级一般都是弯曲的,因此最好做一个标尺划行器,画出茶行的种植线。梯田的最外边一行茶树,离梯边的距离,视梯面宽度安排茶行数而确定,一般1米左右为宜。


(5)开沟施肥


在土壤全面深翻或带状深翻的基础上,按画好的茶行种植线开挖种植沟。种植沟的规格依直播和移栽茶园而有不同。直播茶园土壤深翻时,如果茶园中没有施放肥料,则开25-30厘米深、20厘米宽的沟,施放基肥使土壤与肥料混合,再将土填到离地面3-5厘米,以备播种。移栽茶园,没有施过肥料的应开深30-40厘米,宽20厘米左右的沟,肥料较多,沟要开得深宽一些,施入肥料,土肥混合后,填土至离地面15-20厘米,实生苗,主根长,埋土可深些;扦插苗,根较短,埋土可浅些。埋土深浅,以与“泥门”相平为度,一般来说,茶苗根劲能入土10厘米左右埋土。


1适宜 2过深 3过浅


茶籽播种和茶苗定植时施用的肥料,称之为茶园的底肥。茶园施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的熟化,底肥对茶树的快速成园具有重大意义。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的测定,茶籽播种时施用底肥,改善了茶园土壤理化性质,从而促进了茶树生长,结果,4足龄的茶树产量,施底肥比不施底肥的提高3.6倍,为提早成园和实现高产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施底肥对新垦茶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由于红壤中缺乏有效磷,有的地方在施农家肥料作底肥的同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磷肥(一般每亩可用50公斤过磷酸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6)茶籽直播


茶籽的播种期较长,茶籽采收以后,在冬、春两季都能播种。冬播虽然播种期早,但温度条件受限制。春茶茶籽事先要用沙藏、窖藏等方法进行处理,原则上与冬播没有什么区别。又因茶籽的生活力弱,贮藏时往往由于管理问题,水分丧失较快,因此春播比冬播一般出苗较迟,影响到成苗率。但春播茶籽通过浸种催芽,同时可以达到冬播茶籽的出苗率。茶籽用清水浸种时间一般为2-3天,在此间每天换水一次。经过浸种后的茶籽即可进一步加温催芽,先在木盘内铺3厘米细沙,沙上铺放7-10厘米厚的茶籽,茶籽上盖一层沙,沙土上再盖稻草或麦秸,喷水后置保温室中,室温维持在30℃左右,每天注意换水和通气。催芽怕需时间冬季为20-25天,春季为15-20天。当茶籽胚根露白时即可播种。茶籽的播种时间最迟应在次年3月上旬前完成。处理好的茶籽在播种时,按丛行距要求,在播沟内把种均匀撒放,有些地方不开播种沟而采用直接挖穴的方式,造成播种过深,丛距偏稀,应该防止。盖土厚度,群众的经验是:“一寸浅,寸半深,深了难出土,浅了易遭旱。”一般以3-5厘米为宜,在此范围内依地势和地质而有不同,平地浅些,坡地可厚些,沙土可稍深,粘土应浅些。盖土太厚,茶苗出土困难,成苗率低。茶籽播种后为防止雨水冲刷和人为践踏,常用稻草或其他槀秆覆盖,在出土前(4月上旬)及时揭除。


(7)茶苗移栽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在冬季或早春(11月至次年2月)都可以移栽。移栽时间早一些,有利于茶苗成活,但有的年分冬旱严重,大面积移栽浇水花工多,所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多,栽后浇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


茶苗的移栽先要开好沟,施下底肥,然后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一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取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其成少率。茶苗移栽,每丛要用符合规格、生长基本一致的茶苗2-3株时行种植,不符合规格的茶苗,在苗圃地归并抚育,待次年后取用。有些地方将茶苗从圃地取出后,用黄泥浆沾茶根,这样有利于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让泥土茶根密切结合。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为节约用水,在种植最后覆土时,应使茶行两边盖土略高,使种植线形成凹形,这样有利于再次浇水时,水分集中,不致流失。

TOP

4、茶树幼苗期的管理

新茶园种植后,一般茶苗生长幼弱,根系浅,抗旱力差,容易遭受旱害以致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株,影响茶园的整齐。因此在力争全苗的同时进行护苗,是新建茶园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

(1) 抗旱保苗

茶籽出土齐苗或移植后,在旱季到来之前,应抓紧时机时行浅耕培土。如果表土层干旱形成板结,这时就不宜进行浅耕松土,以免茶苗连土块一起拖起来,但可在茶苗周圃30厘米左右培上一层细土以减少水分蒸发。对于杂草较多的茶园,要经常拔除,以免杂草夺水肥,影响茶苗的正常生长。茶树在幼苗期,抗逆性较弱,特别是在夏秋高温干旱环境下,对茶苗生长极为不利,轻者生长停滞,重者招致死亡,因此在夏季干旱到来之前,最好进行茶园铺草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水分的蒸发,避免茶苗受旱。一般移栽茶园采用铺草防旱比未铺草覆盖的茶园,茶苗成活率要提高20%以上。根据各地经验,茶园铺草要掌握在旱季之前,以早为宜。铺草范围,可在茶树株两旁各30厘米左右进行,厚度10厘米左右,上压碎土。覆盖物可就地取材,山菁、麦杆、稻草等均可。茶园铺草不仅有保水作用,而且对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都有很好效果。

茶苗在幼年阶段,喜湿耐荫的特性表现明显,因此在茶苗出土后用松枝、杉枝或槀秆等进行遮荫,扦在茶苗西南方向,避免阳光暴晒,对茶苗的生长时有利的。夏季在干旱时期较长的情况下,采用上述防旱措施以外,茶树仍有凋萎现象时,必须采有人工补救。在6月下旬齐苗之后干旱之前,距茶苗15厘米左右,开浅沟,浇灌稀薄农家肥,随即覆盖,效果更好。

(2)补苗间苗

新建茶园不论是直播,还是移栽,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株,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补苗要选择生长一致的同龄壮苗,每穴补植两株。补后浇透水分,在干旱季节还要注意保苗。

直播茶园由于品种复杂,种子质量不高,往往造成茶苗生长参差不齐或过多,所以要进行间苗。间苗时期宜在播种后第二年进行。两年生茶苗根系发达,间出的茶苗亦可作补缺用。间苗最好在2月中旬,选择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每穴健苗2-3株。

(3)防止冻害

高山地区特别是北坡茶园,在低温条件下茶苗易遭受冻害。因此应采取茶苗防冻措施。各地的经验证明,增施基肥,培土壅根,铺草覆盖,茶园灌水,提早耕锄等,对预防冻害都有很好效果。一般大叶种在0℃以下,中叶种和小叶种在零下10℃以下,茶苗就会出现冻害。对受冻茶苗要采取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如冬季幼年茶树冠面枝叶冻伤时,应在开春气温稳定后将冻害受伤部分剪去,严重的如造成整株叶片发红,枝条干枯时,还要分别采取台刈或重修剪等方法挽救,使其重新恢复生机。

TOP

(四)茶园土壤与管理

土是茶树的立地之本,也是矿质营养元素的源泉,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也主要来自土壤,因此,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条件及其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茶树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1、茶园土壤类型

我国种茶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类型繁多,是宜茶土壤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1)棕壤型茶园土

棕壤型茶园土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鲁中南及鲁东南沿海一带,西北与非宜茶的褐色土接壤,南与黄棕壤相接,由于这类型土壤主要在山东,因此,常常被称之为山东棕壤或棕色森林土。在它成土过程中受到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的交叉影响,在剖面中出现30-40厘米厚的棕色心土层,故称“棕壤”。这种土壤粘粒凝聚作用明显,铁铝虽有积累,但富铝化作用不强,水云母和蛭石是该土壤指示性粘土矿物。土壤磷、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弱酸性反应,PH为5.0-6.5。盐基含量受母质影响很大,在酸性晶岩、硅质岩和变质岩上发育的土壤,盐基含量低,PH值也低,适宜种茶。而在诚心玄武岩、石灰岩等发育的棕壤,盐基含量高,PH值大,不宜种茶,因此,当地群众说“沙石山可种茶,青石山上不能种茶”,就是这个道理。

棕壤型宜茶土,一方面受当地干、冷气温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成土母质性质的限制,因此,一直未能很好开辟种茶,直到20世纪中期才开始利用这种茶。过去民间传说山东蒙阴县棕壤地带的沂蒙山区有茶,但实则是假茶。明人陈师在《茶考》中已作辩辟,说“世以山东蒙阴县山所生石藓,谓之蒙山茶,土夫亦珍重之,味也颇佳,殊不知形已非茶,不可煮,又乏香气,茶经所不载也”。另据《农报》记载,1940年日人山毫一氏在山东胶济路北纬36o以南的旷野中发现大茶树,后被称之为“茶树爷”。这是否确切,后人没有考证。山东棕壤真正开始种茶,是60年代开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中员和山东是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低丘红壤”为主,其中以鄱阳湖、洞庭湖、吉泰、金衢等盆地分布最为集中,其中以当地茶农称之为“红筋泥”的宜茶土最有代表性,它常常与第三纪红砂岩发育的红沙岩交错分布。红粘土发育的低丘红壤,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土层浅薄,肥力低,是我国当前低产低质茶园集中的地方。近年来,通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茶农的共同努力,经过改土肥培之后,面貌已有很大改观,出现了许多大面积的高产优质茶园。

(4)黄壤型茶园土

黄壤型茶园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的热带及亚热带高山由,其中以四川、贵州为主,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湖北、江西、浙江和安徽山区也有相当面积的零星分布。它主要是在湿润的亚热带生物条件下形成,但成土热量条件比红壤要少,而水分条件比红壤要高,这些地区雾日多,而日照率几乎要比红壤形成过程低30-40%,全年虽有干、湿季之分,但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所以,雨多雾浓,温度大而均匀是黄壤形成的重要条件。所谓高山云雾茶,其实大多产自然壤型宜茶土或红壤向黄壤过渡的黄红壤土。

由于黄壤型宜茶土终年处于云雾缭绕,日照弱,温度大,寒暑、干湿变化小的环境之中,植被茂密,生态条件好,土壤富铝化作用比红壤弱,游离的氧化铁在高湿条件遭水化,呈多水氧化铁形态存在,因此,剖面中呈现一层黄色和蜡色的心土层,故称之为“黄壤”。黄壤型茶园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有明显的淋溶作用和表潜作用,盐基含量低,交换性性盐基含量5-15me/100克土,饱和度为15-50%,PH为4.5-6.0,交换性酸为4-10me/100克土。在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砂页岩等母质上发育的黄壤型宜茶土,土层深厚,质地砂壤,土体疏松,透水性强,有机质含量量,矿质养分含量多,是最适茶树生长的好土壤。生产的茶叶芽叶肥厚,质浓气香,色绿味甘,属上品茶。有许多在民间传颂的高山云雾茶,如江西庐山云雾茶、浙江雁荡毛峰、贵州贵定云雾茶、福建武夷岩茶、以及安徽毛峰、四川蒙山的蒙顶茶等等,大多出自宜茶黄壤土或者它的过渡性土壤之上。

但是也有发育在第四纪红土上的宜茶黄壤土,主要分布在贵州高原及川黔间部分山地上,土层深厚,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矿质营养成分少,有机质含量低,理化性质差,当地农民称之为“死黄泥”。这种宜茶土在贵州的湄潭、遵义和仁怀等地都有集中成片分布。它与低丘红壤宜茶土一样,属低产低质茶园土,急待改良。

(5)赤红土型茶园土

赤红土壤茶园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雨林区,其中广东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广西的西南部,福建、台湾的南部及云南西南部等低山和丘陵上最为集中,发我国著名的莲花山、云开山、十万大山及南岭山区等都有大片大片的赤红土型宜茶土壤。这类宜茶土早在唐代以前就已开发种茶,在《茶经》中已有记述。

在赤红土上种的茶树,主要用来生产红茶乌龙茶等,其中著名的有“粤红”、“滇红”、“凤凰水仙”等,而且赤红土也是我国许多野生大茶树生长的重要地方,是我国宝贵的宜茶土壤之一。

赤红土型茶土是在南亚热带湿润条件下形成的,在其成土过程中富铝化和脱硅化作用比红壤要强烈,铝大量富集,铁进一步氧化,剖面中常有一层“赤红”色的心土层,淋溶作用强烈,盐基迁移率高,两极分化严重,盐基只有1-2me/100克土饱和度只有10-30%,酸性强、PH4-5.5,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磷、钾含量低,有机质分解快。茶园施用磷、钾、镁及微量元素,对改善茶叶品质有明显效果。

(6)砖红壤型茶园土

砖红壤型茶园土坟要分布在我国海南省和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云南的西双版纳,台湾的南部及广西十万大山南麓的东兴一带,地处热带雨林区,是我国华南茶区主要宜茶土壤资源,也是生产红碎茶的重要基地。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主要出自砖红壤型宜茶土之土。

砖红壤宜茶土是在热带高温湿条件下形成的,母质的富铝化和脱硅作用比赤红土更为强烈,质地粘重,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体。并含有三水铝石和赤铁矿。盐基饱和度低,一般只有20%以下,酸性强,PH为4.5-5.0铝、铁高,钙钾镁低,两极分化极为明显,缺镁常常成为茶树生长的障碍因子之一。母质对砖红壤宜茶土的成土圾重要影响,在酸性岩上发育的砖红壤,心土一般呈黄棕色或淡棕色,含沙达30-50%,土性好,是种茶的上土;而石灰岩和基性岩发育的砖红壤,心土一般呈砖红色,质地粘重,粘粒含量高达50-80%,土埸板结,通透性差,是种茶下土;而硅质岩发育的砖红壤,含沙率高达60-70%,透性好,但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是种茶中土。

砖红壤宜茶土冲刷严重,淋溶强度大,矿质营养元素高不平衡,加强水土保持季平衡施肥管理,对于在红砖红壤上种茶至关重要。

(7)酸性紫色土型茶园土

酸性紫色土型宜茶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湖南、江西丘陵,浙西及福建省的浦城、三明以西和龙岩地区丘陵盆地上。属非地带性隐域型宜茶土。它主要是在酸性紫色砂页岩、紫砂岩和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土体呈紫红色或棕紫色,酸性反应,PH5.5-6.5,土壤肥活,养份含量高,质地壤性,沙粘比约为1:1,是茶树生长的好土壤。据湖南省茶叶学研究所研究,紫色板页岩上风化而成的壤质紫色土,由于物理性质好,养分含量丰富,无论是茶树长势,还是茶叶产质都比红壤要好。据福建农学院用“铁观音”在红壤、紫色土和赤红土上进行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上生长的铁观音品质最好。所,酸性紫色土型宜茶土壤是我国高产优质茶的重要土壤资源之一。

(8)湖土型茶园土

除山地、丘陵以外,在江南的一些河相、湖相的冲积平原上也有大量的宜茶土壤分布。这种土壤主要是河、湖、海的冲积物,在长期淋溶后逐步发育而成的酸性潮土型宜茶土。由于冲积物和地形不同,土壤性质差异很大,质地沙、粘不等。这种宜茶土一般较肥沃,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但盐基含量高,PH值大,地下水位高,根病多,常有湿害,加上生态条件不如高山,因此,茶叶品质差。如我国著名的武夷山乌龙茶,产于山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品质明显优于洲茶,所谓洲茶就是指潮土上生产的茶叶,但潮土茶园一般离村近,管理精细,肥料多,通过改土,一般极易获得高产。

总之,我国宜茶土壤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肥力不等,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必须因土制宜,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各种土壤的优势,用好、管好、保护好各种宜茶土壤。

TOP

2、茶园土壤管理

耕作是茶园土壤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耕作措施的实施与否,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变化。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自古以来,对茶园耕作管理都十分重视,如今又有更大的发展。

(1) 茶园耕作的发展

我国是利用茶树最早,栽培历史最久的国家,茶园土壤耕作管理是古代种茶的重要措施之一。早在唐代《茶经》中就有记载,“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考唐前北朝魏思勰《齐民要术》的种瓜法,“先卧锄,耧却燥土 然后掊坑,大如斗口,纳子三枚,大豆三个,于堆旁向阳处”,以后唐韩鄂的《四时纂要》说得更为具体,“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62,著粪和土,每坑种六七十颗子,盖上厚一寸强”。可见,在唐以前或唐代时已有播种前平整土地,深耕和配合施基肥等的土壤耕作管理方法,但认为种茶后“任生草不得耘,……二年后方可耘治”,显然,当时管理比较粗放,是采用以杂草来保护幼苗的方法。到南宋时,土壤管理有了新的发展,据《北苑别录》记载,茶园“草木至夏已益盛,故疏导其生长之气,以渗雨露之泽。每岁元月兴工,虚其本,培其土,滋蔓之草,遇郁之本,悉用除之”。指出福建北苑地区茶园于每年6月在夏草旺盛时要除草,耕锄,培土等以利茶树正常生长,并说“若私家开畲,即夏半初秋各用工一次,故私家最茂”,显而易见,当时茶园已民用工业伏耕和秋耕的作法,并且指出耕除与茶树生长关系甚密。到明代园耕作管理更为精细,内容也更丰实了。

据《茶解》记载,“茶根土实,草木杂草生则不茂,春时薙草,秋夏间锄握三四遍,则次年抽茶更盛”,并认为耕作要与堆肥,烧焦泥灰和施肥相结合。到了清代,有关茶园土壤耕管理的记载更多。清人宗景藩在《种茶说十条》中记载,茶园“每年五六月间,须将旁土挖松,芟去其草,使土肥而茶茂,但宜早不宜迟,故有五金、六银、七铜、八铁之说”,提出了茶园耕作最适时期和越早越好的看法。但当时浙江茶区却流传着“七挖金,八挖银”的说法,说明当时对茶园耕作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后《时务能考》又记载,“种茶之地,每年须用锄锄浮其土,锄后用草密遮其地,便不生草莱,则其茂盛”。提出耕锄,松土,覆盖,除草等一整套的耕作管理法,清人何广德在《抚群农产考略》中又记述了“锄草宜迟,不可使草根杂木滋蔓其间,锄草时沃肥一次,其茶必茂”。再次强调了耕作、除草、施肥要结合进行。对茶园耕作用的认识只限于疏松土壤。清除杂草,以草肥土等。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茶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茶树从丛栽改为条栽后,施肥从有机肥转向无机肥,因此,要喝茶“二八挖”耕作制,已不适应当时茶叶生产的要求,于是对茶园土壤耕作尤其是茶园深耕作用、方法等提出了许多问题,本世纪50年代以后,对茶园耕作效果,耕作深度,耕作时间,深耕配合施肥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1961年浙江茶叶学会还邀请全国著名茶叶专家、教授及茶农等专门研讨了茶园耕作管理问题。认为茶园播种前深耕和行间浅耕好处多,要大力提倡。但行间深耕有利也有弊,要因地制宜。近年来,由于茶叶集约化生产的大力发展和密植速成茶园的大力推行,行间土壤耕作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又产生了茶园土壤“免耕”和“减耕”的方法。这种方法虽未大面积推广,但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具备一定条件的茶园,可以实行“免耕”或“减耕”。看来,茶园土壤耕作管理将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2)茶园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近代研究,茶园行间耕作有利也有弊,有利主要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不利主要是损伤根系,影响茶树生长,两者综合的结果将在产量上表现出来。

耕作对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至少有如下几下方面:

第一,耕作可以疏松土壤,改善水、肥、气、热条件。我国茶园大多都处雨水较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烈,粘化作用明显,加上采茶对土壤表土的多次镇压,表土板结,土体紧实,不但影响茶根伸展,同时也影响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因此,茶园每年都要进行一定次数的深耕,以疏松土壤孔隙,改善土体的水、肥、气、热平衡关系。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测定,在成龄茶园进行“伏耕”后,在50厘米的效土层内,平均孔隙可从46.9%提高到52.60%,固、液、气三相比例可达到50:20:30。另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的研究,茶园深耕可减少行间土壤表面的径流整速度,提高透水性能,增加土体容水量。据测定,深耕80厘米的茶园,其渗水量为每小时325毫米,深耕明显提高了土壤的贮水能力,增加有效水分。

第二,耕作可清除杂草,减少病虫为害。茶园草多性恶,不仅与茶树争水、争肥,同时也是许多病虫栖息和传播的场所,对茶树危害极大。凡是要种好茶都要经常与杂草作斗争的方法之一。茶园通过耕作可把杂草连根铲除,经过晒、烂后可作肥料,根除地上部病虫栖息场所。土壤经过深翻,也可把埋在土中的虫蛹和病源暴露在烈日之下,或经过风雪冰冻,消除后患。

第三,耕作可促进土壤矿物质风化,提高供肥能力。土壤经过耕翻之后,深层的一些僵土被翻到表层,而表层的枯枝落叶和杂草被深埋,生土经过风化后,一些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中的养分不断释放,促进土壤熟化,提高有效养分含量。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茶叶试验场的研究,茶园无论是进行春耕(3月中旬)、夏耕(8月上旬)、秋耕(10月上旬)还是冬耕(12月上旬)、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的含量都比不耕结合施肥,土壤结构明显改善,不良的无机团聚体减少,而水稳性很强的有机无机复合团聚体增加,从而提高了供肥和保肥能力。

第四,耕作对茶树根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茶园行间耕作,尤其是深耕,必须会伤害一部分茶根,其伤根的程度,取决于茶园类型、种植方式、耕作时间和方法等。根据湖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测定,在常规成龄式茶园中耕深30厘米,耕幅40、60和80厘米时,伤根率分别为12%、17%和22%;当耕幅为50厘米,而耕深为20-50厘米时,其伤根率比浅耕10厘米的高8-20倍。壮龄茶树,根系发达,深耕时伤根也严重,密植茶园,行间根系密度大,深耕时伤率最高。对于一般常规种植的茶园,浅耕5-10厘米时,不易造成伤根。其次,茶树作为多年生作物,再生能力很强,地上部修剪,台刈后可以再生新枝,而根系伤根和断根后也可再生新根,而且,再生的新根,生命力强,吸收强度大。因此,有人认为茶园深耕所造成的伤根,不能一概否定,对于衰老的改造茶园,不一定是件坏事,伤根有更新根系的作用,如同地上部的台刈改造一样,是一项复壮老茶树的措施。据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在老茶园中深耕30厘米,因伤根和断根后再发的新根,在0-15厘米土层内的根量比不深耕的增加3倍,在16-30厘米土层中增加12倍。另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不同季节深耕,伤根和断根后再生能力明显不同,就春(3月上旬)、夏(8月上旬)、秋(10月上旬)和冬(12月上旬)四个不同季节深耕所造成的伤、断根,再发能力最强的是夏耕,其次是秋耕、春耕和冬耕。温度越低,伤、断根后,伤口越难愈合,发根能力和数量也越差,有的伤口坏死,养分外溢,因此,如果把深耕作为老茶树根系更新的一项措施的话,必须在地上部刈割后立即进行。

茶园耕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和对伤根、断根所造成的后果,最终将表现在茶树的增产效果上,利多害少时茶叶增产,如利少害多则茶叶减产。茶树播种前的深耕,因无伤根和断根作用,因此,深耕效果特别好,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的试验,播种前深耕80厘米配合施肥,比深耕50厘米配合施肥的,4年平均增产10.1%,比深耕25厘米的,4年平均增产36.4%。

行间深耕因方法和条件不同,利弊不一,各地表现不同,就常规成龄茶园而言,据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行间深耕深15、30、50厘米的,5年平均增产2-35%,效果不明显;又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在余杭所作的试验,行间深耕25厘米的,第一年比浅耕10厘米的减产3%,以后几年产量略有提高,但6年平均只增产8.2%;另据湖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10年生壮龄茶园行间深耕33厘米,4年平均比不耕减产18.5%,深耕20厘米,4年平均减产15.5%。安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还证明,行距越窄,种植密度越大,树冠郁闭度越高,深耕减产效果越明显。但对于老茶园,尤其是丛栽式衰老茶园,深耕常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据试验,衰老改造的老茶园,地上部台刈改造的同时,土壤深耕50厘米的比只台刈不深耕的,2年平均增产24.2%,所以茶园深耕,因园制宜十分重要。

茶园耕作方法不同,其效果也完全不同。

1)茶树播种前的深耕与整地 茶树播种前的深耕是决定以后茶园是否高产、优质和稳产的首要因子。一般常规种植茶园要求深垦60-70厘米,密植速成茶园要求更高一些,要深垦70-90厘米。生荒红壤土,特别要注意破塥土、清茅根。平地缓坡可采用机耕,用LS-30三铧犁,或四铧犁改装成50-60厘米深的二铧犁,由东方红75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往复二次,可做到上翻下松,不乱土层。耕后的不足之处,再由人力辅助。如采用人力开园,要先将表土移开,然后继续挖松心土,清根破塥,深耕同时施有机肥和磷矿粉肥等,使土肥相融,然后移回表土,劳力多,全面开工,劳力少,逐条进行。为了防止局部积水,在深垦之后,要经过多次整地,待土壤充分下沉后方可种茶。

2)茶树行间深耕 茶园行间深耕要因地因园制宜。对于幼龄茶园,种植前已全面深耕的茶园,可不必再年年深耕,种植前只进行局部深耕的,必须及早在行间未行深耕的地方深耕、深度不得少于50厘米,宽度以不伤根为限。深耕必须强调深施有机肥。对于成龄采摘茶园,茶根已密布行间,不宜年年深耕,一般以浅耕为主,秋冬可结合深施有机肥,在行间适当耕种。对于要进行台刈改造的衰老茶园,或年年有“挖伏山”习惯的旧式茶园,可以结合树冠改造,除霉草,施基肥等进行“伏耕”、“秋耕”或“冬耕”。在深耕时,丛间、行间要深,约25-30厘米,丛下和根颈处要浅,为10-15厘米,对于密植速成茶园,一般不宜深耕。

3)茶园浅耕 茶园浅耕的主要目的是疏松表土,破除表层板结,改善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能力,同时,也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因此,浅耕要劲,不宜过深,一般10-15厘米即可。浅耕要结合清根和培土,夏秋浅耕要把根颈部的桔枝烂叶清出放在行间,以便腐解,秋冬浅耕时要将根部用肥土壅培,以防冻害。一般每茶季结束后,结合追肥都要进行浅耕,保证茶园表土疏松,又无杂草。

4)免耕 茶园免耕,作为茶园土壤耕作管理方法之一,是茶叶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结果。但是,所谓免耕,并不等于不耕作,而是指具有一定条件的茶园要可以实行少耕,或减耕,免去一些不以必要的,而实际上徒劳无功的耕作,以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当然,可以实免耕的茶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在种茶前土壤必须进行高质量的全面深耕,施用足够的有机肥,以保证土体有良好的构型。第二,茶树生长好,蓬面覆盖度大,行间郁闭,杂草无生长条件,恶性杂草少。第三,每年有足够的有机肥料铺在行间,提高了土壤有机层厚度,使表层疏松、绵软,富有弹性,对每次采茶的镇压有较强的抗性。第四,为了减轻采摘对土壤的镇压,要有实行机采和机、手采相结合的可能。此外,免耕也不是绝对不耕,要根据土壤和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实际情况,结合周期性的修剪、台刈改造等,进行周密期性的深耕。总之,茶园免耕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才能有良好效果。

TOP

3、茶园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叶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低产低质茶园土壤改良和宜茶土壤资源的保护,是茶园土壤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茶园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改良,概括起来主要是防止冲刷、酸化、草荒、污染、潜育化和贫瘠化等。

(1)防止土壤冲刷,保护土层

我国茶园多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山区、丘陵谷地、 低丘平原等地。由于这些地区雨水分布不均,暴雨率高,加上茶园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坡度,所以水土流失严重。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观察,在中亚热带地区,坡度为20度的山地茶园,当日降雨量为15毫米时,每亩茶园的冲刷量可达950公斤土,该省茶园水土流失较重的面积约有101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66%,居各种农作物之首,其他各地也有类似情况。所以,防止茶园水土流水,保护茶园土壤资源,是当前茶园土壤管理的一项十分严峻的任务。
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方法很多,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茶园土壤覆盖,特别是生草覆盖效果更好。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研究,坡度为5-20度的幼龄茶园,年冲刷量高达300-10000公斤干土,而采用土壤生草覆盖后减少7-15倍。对于梯级茶园采取行间铺草,有利于水保持,可做到小雨土表无径流,大雨土不下山。茶园行间铺草,还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稳定温度变化,改善土壤生态条件,有利微生物生长,是一项极有效的土壤管理技术措施,除铺草外,茶园地膜覆盖,间作绿肥,开挖节水沟,鱼磷坑等也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2)清草恶草,防止草荒

茶园杂草不仅与茶树争水、争肥和争光,而且还会恶化生态条件,有利病虫害的发生,对茶树生长有很大的威协。另外,杂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繁殖率高,吸肥能力强,如不及时除灭,常常成为茶园土壤贫化,抛荒、 低产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过去一直把茶园杂草称为“恶草”。这些恶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狗芽根、蟋蟀草、辣蓼、白芽、香附子、莠竹等。茶区和气候条件不同,杂草的生产和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见表)。

我国不同茶区的杂草

茶区 主要杂草 交要杂草
江北茶区 旱苗蓼、狗毛草、金狗尾草、红茎马唐、莠竹、艾草、狗牙根、白茅等 蓼草、雀舌草、酢浆草、布娘蒿、荆三棱、飞廉草、一点红、野塘蒿、假一年蓬、小飞蓬、歌仁草、青茅等
江南茶区 马唐、一年蓬、看麦娘、小飞蓬、卷耳、雀舌、狗芽根、香附子、蟋蟀草、竹叶草、蓼草、白茅、地耳草等 半夏、荠菜、碎米齐、通泵草、画眉草、倒肝草、牵牛、鼠李草、野芹、各种蓼草、紫花地丁、星宿草、茜草、野古草、繁缕等
西南茶区 马唐、爬地草、酢浆草、满天星、狗芽根、马兰、香附子等 地黄瓜、半夏、艾草、鱼串秋、司毛草、旋花、莠竹、车前、蒲公英、悬钩子、夏枯草、司毛草等
华南茶区 胜红蓟、狗牙根、棱角草、马唐、水苋茶菜、双穗雀稗两耳草、地毯草、弓果黍、野跖草等 穗子草、竹节草、缩箬、婆婆纳、黄独、鬼针草、竹叶草、水蜈蚣、飘拂草、虾绀菜、旱莲、崩大碗、辣蓼、倒肝草、三棱草、鸭跖草等


茶园防治杂草的方法很多,首先是扩大茶树权冠幅度,增加覆盖面,提高行间土壤的郁闭度,减少茶丛下的光照强度,使杂草失去生长的必须条件,生产实践表明,凡茶树生长越好,树冠幅度越大,茶园杂草就越多,如果茶园覆盖度超过85%以上,茶园行间杂草实际上已很少。其次是人工削草,只要劳力许可,随时可做。第三是土壤覆盖。茶园行间铺草或地膜覆盖,均可有效地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尤其是对香附子、白芽等顽固杂草,比耕锄削草更经济而实效。第四是化学除草,茶园化学除草,具有使用方便,灭草效果好,节省劳力,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目前茶园施用比较普遍的化学除草剂有西玛津、阿托拉津、扑草净、敌草隆、灭草隆、除草醚、毒草胺、茅草枯、百草枯及草甘膦等。随着今后化学工业和农业化学的发展,除草剂不仅使用面积增加,而且品种也将会增多,从而取得更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3)调整酸度,改良土性

茶园土壤与其他土壤一样,有它自身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一发生和变化的规律与茶树营养特性,水、热条件及施肥管理等密切相关。据研究,土壤酸化是茶园土壤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表现。南京大学对下蜀系黄土母质茶园土壤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未种茶的生荒地,土壤PH值一般为5.5-6.0,而种茶后十几年,PH值迅速下降,一般只有4.5-5.5,个别的只有4。茶树虽为喜酸性土作物,但如果土壤过酸,由于营养元素不平衡,土壤生态条件差,茶树仍然生长不好。茶树土壤的酸化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茶园水热条件有利于土壤脱硅和富铝化作用,至使土壤活性铝积累,而钙、镁等盐基无素淋失;
二是茶树为聚铝性作物,它的落叶,可促进土表层土壤活性铝的进一步积累;
三是茶树根系能分泌各种有机酸,如草酸、苹果酸等,促进了土壤的进一步酸化;
四是大量施用铵态氮肥(包括尿素在内),促进地土壤胶体钙、镁、钾等元素的淋失;
五是有机肥用量减少、土壤缓冲能力减低。
茶园土壤不断酸化后,铝、铁、锰大量富集,钙、镁、钾及微量元素大量淋失,造成营养元素的两极分化,影响营养元素的平衡和土壤生态条件的改善。茶树虽系喜酸性作物,但只能在适宜的PH条件下才能生长,过酸的土壤,茶树生长和茶叶产质仍然会爱到影响。因此,防止茶园土壤进一步酸化,是茶园土壤资源保护和改良的重要议题。过酸茶园的改良,过去一般施石灰,但其效果不如施白云石粉好,因为白云石粉中含有丰富的镁,是茶树不撑杆跳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另外,在大量施有要肥,可有效防止土壤的酸化。我国古代茶园一向以施有机肥为主,因此没有出现像现在茶园酸化的表现,其关键就是施有机肥,此外,草木灰、煤渣、窑灰也有防止土壤酸化的作用,可因地制宜施用。
茶园土壤除了酸化需要防止和改良以外,对一些中性土也需改良和调整。这些茶园有的是因母质(如石灰岩、玄武岩)引起的,有的是局部受石灰污染(发原为屋基、坟地、窑址等)引起的,这些土壤虽可用酸化剂(如硫磺、硫酸亚铁、明矾等)加以改良,但用量大,成本高,效果差,一般可用挖土和移客土的方法加以改良,它简单易行,效果好,但花工夫,可分季分年逐步进行。

(4)排除渍水防止湿害

我国广大茶区雨水育沛,分配不均,最易造成土壤湿害,尤其是低丘红黄壤地区茶园土的湿害,常常成为茶园高产优质的重要障碍因子。茶园湿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体内有硬塥、粘层、铁锰结盘等不透水层,每逢大雨时,雨水就在土体滞积,如果地形平缓低洼,滞水汇聚,土壤就会潴水造成湿害。二是在山前平地,水库前缓坡,山垅低凹地,由于土体内经常有径流水(如山泉水,水库漏出水及土壤渗出水等)通过。也会使土壤造成长期潜育化。三是在河床两旁的平地茶园,由于地下水位高而使有效土层内充水,也会造成土壤过湿而为害。四是平地茶园的局部碟形凹地,或是原为稻田、泥塘等填为茶园后,由于整地不严格而造成局部低洼,一当大雨来临,四面八方的水向低处汇集,因集水量大于走水量,从而造成临时性积水,这也会使土壤造成临时性湿害,有湿害的茶园,土壤潴水,恶化了水、肥、气、热的协调关系,使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增加,土壤肥力下降,有碍茶树生长,必须加以有效的防止和改良。
对土壤湿害的防止和改良,首先要调查湿害原因。然后在不同位置开设截水沟和排水沟,把径流水截住,从排水沟中排出。截水沟和排水沟可以采取暗沟和明沟,也可暗、明结合。排除湿害的原因之后,对受过湿害的土壤必须经过深翻,晒土风化和施肥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改良土壤通气条件,另一方面还要促地进有害还原物持的氧化,以改善茶根生长的适生环境。

(5)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茶园化肥用量不断增加,农药普及,除草剂大面积推广,尤其是茶区城市化的发展,三废的扩散等,使茶园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三废的扩散等,使茶园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较严重的是由于茶园氮肥用量增加,致使土壤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含量提高。其次,由于茶园大量施用磷肥,造成氟、镉、砷及某些稀土元素的污染,尤其是镉等元素,磷肥中的含量比土壤高数百倍,最易因施肥而造成污染。而农药、肥料有除草剂给土壤带来三氯乙酸的污染也十分普遍。此外,随着某些茶园施用城市垃圾数量的增加,使城市三废在茶区扩散,从而也造成一些有害重金属,如镉、铅、汞、铬、铜等对土壤的污染。因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十分重要。
防止土壤污染,首先要对肥料、农药及除草剂等进行科学施用,防止过量和泛用;其次,要控制城市垃圾的使用,做到严格化验,科学处理;另外,要提高土壤自身对污染物质排除、降解和消化的能力;此外,还要经常对土壤、茶叶、水源等进行监测,一当发现有污染情况,就要及时找出污染源,尽早予以排除。确保茶区的清新环境。

TOP

(五)茶树的矿质营养与施肥

茶树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总是有规律地要从土壤中不断吸收营养元素,以保持茶树有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有限的,各种营养元素之间含量彼此间也不平衡,因此,必须根据茶权对矿物质营养元素的需求特点规律,以施肥投入使用手段加以补充和调节。

1、茶树的矿质营养和吸肥特性

茶树的矿质营养和吸肥特性是茶树施肥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多年生叶用常绿作物茶树,其矿质营养和吸肥规律与一般作物一样,有其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根据起来说,茶树对矿质营养的需求方面表现有多元性、喜铵性、聚铝性、低氯性和嫌钙性。在吸收利用规律方面表现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

(1)多元性
茶树机体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据现代等离子发射光谱等先进仪器的测定和分析,发现茶树体内有40多种多种元素,其中对茶树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有在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硫(S)、镁(Mg)、钙(Ca)、铝(Al)、锰(Mn)、铁(Fe)、锌(Zn)、钼(Mo)、铜(Cu)和硼(B)等。这里,这里,碳、氢、氧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其他的几种主要元素都来自土壤和矿物质。氮素虽并非土壤矿物质,而来自空气,但它只有被矿化以后,成为离子态,才能被茶树所吸收利用,因此,它与其他几种元素一样,常常统被称之为茶树的矿质营养元素。各种营养元素在茶树体内的含量虽有高有低,高的如碳、氢、氧等,含量达百分之几;低的如硼、铜、钼等,含量只有百万分之几。不管它们含量高低,在树内都各有自己的特殊的功能,彼此之间不能相互代替,但它们之间却互相依存,如果缺少其中一种元素,许多生理过程将无法进行,茶树生长发育将出现异常表征和生理病变,其他元素含量再多,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锌在茶叶中的含量只有几十个PPm,但它却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没有或者缺少锌元素,茶树体内的谷氨酸脱氢酶等的酶促反应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氮代射等也将无法完成;碳、氮等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都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氮化谢也将无法完成;碳、氮等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将无法发挥作用,久而久之,茶树将逐步死亡。所以,茶园施肥要根据茶树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的多元性的特点,施足各种所必须的矿质营养物质,保证茶树生长过程对各种元素的需求。

(2)喜铵性
茶树作为一种叶用作物,对氮素的需求十分迫切,消耗量也很高,其吸带量约为4.5公斤/100公斤干茶,但茶树对土壤中氮的利用,既能吸收铵态氮(NH4-N),也能吸收硝态氮(NO3-N),还可利用一些简单的有机态氮(R+NH2)。但相比之下,对铵态氮特别偏爱。当土壤中同时存在多种形态氧化物时,总是优先铵态氧吸收,据示踪试验结果发现,在茶树嫩梢的蛋白质中自铵态氮的数量比硝态氮高3-4倍,在老叶或成熟叶子的蛋白质中,来自铵态氮的数量比硝态氮高6-7倍。同时,铵态氮对于合成茶氨酸的“贡献率”比硝态氨也要高好几倍。可是,当土壤中缺乏铵态氮或没有铵态氮,而只有硝态氮时,则又能被迫吸收硝态氮,但要付出较高的能量作为代价。因此,硝态氮的生理效应和增产效果就不如铵态氮。茶树喜铵的原因,主要是遗传的营养基因型特征所决定的。左右这一特征的主要是它的酶系特性,据研究,茶树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很弱,因此,不易将吸收在大量的硝态氮还原成铵后合成各种氨基酸;相反,对铵的同化,由于存在着谷氨酸脱氢酶、谷酰胺合成酶与酰胺-a-铜戊二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能迅速地将吸收的铵态氮转化成茶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因此 ,在制定茶树施肥技术措施时,必须十分重视对铵态氮肥料的施用。

(3)聚铝性
茶树由于长期生长在酸性的富铝化土壤,在某个体发育过程中,树体各器官都聚集了大量的铝化物。其含量对于许多其他作物来说,已达到中毒死亡的程度,但茶树却平安无事。相反,适当高含量的铝能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提高叶子的光合作用能力。
促使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尤其是铝对于促进茶氨酸转化成儿茶的代谢,改进红茶品质有良好的作用。同时,铝对能促进茶树对磷的吸收和转化。据研究,在茶树适宜生长的PH条件下,借助茶树根分沁物的作用,铝、磷可按一定克分子经进行络合,并能被茶树吸收。由于茶树体内的PH值比土壤中大,酸度改变,磷铝络合物开始解体,磷被输送到茶树生长旺盛的芽叶中去,而铝则在各种酚类化合物的作用下,被输送到老叶子中聚集起来,然后通过落叶从体内排除出去,重新归回到土壤中,再次与磷络合被根所吸收。铝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不断把土壤中的磷送到树体内,就像一个打水的“泵”一样,把磷打入树体。所以,铝的这种特殊功能就称之为“铝泵”作用。这种作用与茶树根系分泌大量有机酸及树体内含用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有密切关系。总之,铝元素虽还未被确定是茶树有机物质的组成成分,但它对茶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他作物相比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因此,茶树在富铝化土壤上的生长,比在其他土壤上更好。

(4)低氯性
氯是茶树的营元素之一,但需量很微,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并未发现茶树有“缺氯”表征,或因缺氯而造成减产的现象。相反,由于生产过程施用过量的含氯化肥、海肥等而造成“氯害”的却时有所见,尤其在沿海茶区中一些临海的茶园,因受海风夹带海水的影响,容易造成“氯害”。茶树受过量氯离子为害时,先是叶子的叶尖出现枯焦,以后叶缘发生褐变,并向叶脉方向延伸,最后使整张老叶变成茶褐色的焦叶,严重时新叶也发生褐变,新梢萎凋,变黑,并发出“茶酵味”。经观察,受氯害的茶叶片先从海绵组织开始病变,以后逐步向栅状组织扩张,受害的叶片褐变后,有的表面蜡质层有盐渍状粘性物质外溢,几天后落叶。茶树氯害原因并不十分清楚,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茶树吸收过量的氯离子对茶树未端氧化酶有不良的影响,这可能是茶树发生氯害的原因之一。茶树氯害与树龄有关,幼年茶树对过量的氯离子极为敏感,最易发生氯害。以后随着树龄增大,对氯离子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对于多次以刈改造后的老茶树,对氯离子的反应十分迟钝,因此,不易造成氯害。受氯害的茶树通过落叶把体内的氯素排出后,茶树还能重新抽芽生叶,但新发的芽叶有的常常出现畸形和生理病变,生长势差。茶树氯害在外表上常与病害、旱害、冻害及其他缺素症相似,但只要分析一下叶子含量即可辨别。正常生长的茶树,老叶子含氯一般低于0.5%,芽叶一般都低于0。2%。如果老叶片含量超过0.8%,芽叶含氯量超过0.4%。就会造成氯害。研究和掌握茶树氯害的原因、现象、条件及诊断方法,对于防止施肥而引起茶树氯害有重要意义。

(5)嫌钙性
钙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对茶树许多酶促反应,碳代谢,以及平衡和稳定树体确内的反应条件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茶树属嫌钙型作物,它对钙的需求比一般作物低得多。如果与同时生长在酸性土上的桑树和桔树相比,几乎要低十几倍以至几十倍。因此,在茶树生长过程中对钙的需求量较少,过量的钙反会有害生长。据研究,当土壤中活性钙含量超过0.5%(CaO计)时,茶树生长就会不正常,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因此,茶树不仅不能生长在富钙的石灰性土壤上,就是酸性土施了过量的石灰,或者原为屋基、坟地、窑址等受残留石灰污染的土壤上,茶树生长也不正常。因此,茶树常常被称之为“嫌钙”作物。但必须有指出,茶树“嫌钙”并不是不需要钙,如果土壤酸度很高,活性钙含量很少,茶树同样也会出现钙的缺素症。茶树缺钙时,新梢停止生长,并有汁液外溢,严重时还会死亡。不过,在我国当前茶叶生产中,钙过量影响茶树生长的较多见,而缺钙影响茶树生长的却比较少见。但是在氮肥用量过多,茶园土壤酸化严重的情况下,则要警惕缺钙的发生。

(6)阶段性
茶树自种子发芽后,便开始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直至死亡,从不间断,但在它个体发育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表现有明显的差异。茶树幼年期,生机旺盛。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并且,以营养生长占主导地位,因此,对养分迅速,并且,以营养吸收的养分主要消耗在根、茎、叶的生长上。据测定,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一年生茶苗需氧量只有300多毫克,需磷量仅100多毫克,需钾量仅200多毫克。二年生茶树需氮量比一年生增加4倍多,三年生茶树需氮量为一年生的11倍。对磷、钾的吸收量也有近似的增长趋势。但茶树幼年期,可塑性强,改变营养元素比例容易引起生长变化,如提高磷、钾比例可促进根系生长。根深才能叶茂,有利于以后高产、稳产和优质,因此,幼年茶树适当提高磷、钾肥的作用量比例,是茶园施肥的重要环节。青年期是茶树生长最旺盛期,吸肥能力强,需肥量多。由于茶树经过多次定形修剪之后,树冠不断扩大,绿色面积增大,对氮的需求量提高,保证这一时期的氮素供应,对于高产优质至关重要。到成年期,生长相对稳定,所吸收的养分主要消耗在茶叶产量上,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比例在致与茶叶吸带比例相接近。但是,这一时期的茶树,生殖生长也相对开始旺盛,花果不断增加,茶树营养负担重,需肥量比青年期还要多。由于茶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要比例不同,因此,如何通过营养调控,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是这一时期施肥的重要环节。到了衰老期,茶树生机逐步减退,吸收能力逐步减弱,需肥量也减少,茶树花果增多,施肥效果下降,这时需要结合重修剪,台刈等措施,使茶树恢复生机,进入新的吸收循环。

(7)季节性
茶树在年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表现有强烈的季节性的特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大产茶区,一般每年在10月份以后,地上部逐步停止生长,直至翌年3月份止。但在这一段期间内,叶子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没有停止,茶树依然进行着物质的积累和消耗。而且,积累远要超过消耗,并把积累的物质徐徐地输送到根部贮存起来,到第二年早春,这些贮存物质又不断地输送到枝梢,供新梢芽叶生长所需,成为春茶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明显表现出吸收——贮存——再利的特点。据研究,中亚热带的广大茶区,每年4-9月为茶树地上部生长最旺盛期,10一次年3月为茶树地上部生长停休期,前6个月茶树所吸收的养分占全年总吸收量的65-70%。而后6个月所吸收的占总吸收量的30-35%,当然,纬度和海拔不同,茶树物候期也就不同,它们的吸收比亦随之有所变化。如江北茶区的高山产茶区,因气温低,茶树地上部生长期短,前、后6年个月的吸收比差距更大;而华南茶区,因气温高,茶树生长期长,越冬期短,前后6个月的吸收比趋向平衡。
在茶树地上部生长期间,由于芽叶生长和根系生长都表现有明显的节奏性和明显的轮次性,并且,地上部生长和根系生长之间具有一定交替生长的特点,因此,对养分的吸收和消耗也表现有同样的规律。春茶由于茶树经过一个秋冬的“养休”之后,生长迅速,产量高,消耗量大,吸收能力强,需肥多。据测定,在4月中至5月上旬的短短20多天的春茶期间,它对矿持营养元素的吸带量占总吸带量的40-45%;夏、秋茶期间,茶树生长缓慢,产量比重下降,加上“伏旱”等因子的影响,吸收能力降低,需肥量相对减少,在5月至10月中旬的150多天中,它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带量只占总吸带量的55-60%。但由于地区不同,茶树生长情况不同,它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带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在我国纬度较高的江北茶区,尤其是山东产茶区,因春天气温低,并常有春旱,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吸肥能力,所以茶树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带量较少。而7-8月份,气温高,雨水多,茶树生长快,生长速猛,产量高,成为全年需肥高峰。而在我国热带茶区,尤其是海南产茶区,气温高,雨水充沛,茶树生长期长,几乎全年可采茶叶,一年中茶树对养分吸带量也较为均匀,研究和了解茶树吸肥的阶段特征和季节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有重要意义。

TOP

2、茶园施肥技术

在茶树高产优质栽培管理中,施肥是最有效果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各种肥料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施肥时期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茶园土壤性质,茶树吸肥特性,以及天气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1)底肥

我国茶园大部分都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红壤上,土壤理化性质差,有机质含量少,保水保肥能力低,特别是土壤经过翻耕之后,水热条件进一步改善,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据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生荒红壤经过量垦殖种茶后,由于土壤通气性增强、表面裸露,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远超过积累,当年有机质减少34%,如不及时施足有机肥,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将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垦翻时要施大量有机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热化,改良土性,保证茶树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生态条件,这时施给肥料,常称之为茶园底肥。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的研究,在种茶前深耕配合施底肥,能明显改善理化性质,促进土熟化,5年以后茶叶产量比不施底肥的增长3.6倍,并提早成园,为以后高产、优质、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土壤基础。生产实践表明,茶园种植前的底肥,常常是老茶园改种换植和新垦茶园高产优质的成败关键。
茶园底肥一定要结合土壤深耕,施深、施足、施好,并且要做到分层施用,土肥相融,此外,茶园底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土壤,因此,要以含纤维素高的厩肥、堆肥、草肥、绿肥等为主。如果肥料多,可以全面施;如果数量少,要集中条施,条施时,表土移开,开深50厘米的沟,沟底挖松,按层分施,层层覆土,表土移回。施肥后经过几个月的腐解,待土壤下沉后方可整地,在沟上种茶。种茶时,茶苗或茶籽不可直接与底肥接触,应相距15厘米以上。(图)播种沟(穴)底肥深度示意图

(2)基肥

茶树种植后,无法再施底肥了,但每年要不断地施基肥。其目的是不断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保证茶园土壤有机质向积累方向发展,进一步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肥力水平,同时为茶树秋、冬季根系活动和吸收提供足够的养分,保证茶树对物质的逐步积累。据此,茶园施基肥时必须十分注意施用时间和肥料品种之间的搭配与选择。
基肥施用时间,要按茶树生长的物候期来确定。根据基肥的作用,一般选择在地上部生长即将停止时进行。因为茶树地上部和根系具有交替生长的特点,这时根系生长正逐步趋向旺茂,新根多,吸收和同化能力强,正是施基肥的好时间。如果再晚,一当地湿明显下降,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降低,就会影响秋冬期间对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翌年的产量和品质。在长江中下游广大产茶区,一般在10月份施为最妥,宜上不宜迟,最晚不过“立冬”。在江北茶区及长江中下游的一些高山产茶区,由于气温下降早,要提早施基肥,以8、9月份施为妥。我国华南茶区,由于气温下降晚,可推迟到11月或12月施才行。
基肥要选择养分含量高,容易分解的有机肥,可作基肥的肥料很多,最受广大茶农欢迎的是各种饼肥,如菜子饼、豆子饼等。据研究,它们在分解过程中不仅能释放出大量的氮、磷、钾等矿质营养元素,而且不可产生类激素物质,刺激茶树根系吸收和生长。其次是蚕蛹、蚕沙及各种厩肥、绿肥、海肥等。为了提高基肥的改土效果和茶树对养分的及时利用,最好采用以上各种有机肥和复合肥或者和单体化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尿素等掺和后混合施用,这样要可以发挥各种肥料的互补作用,有利肥料效果的发挥。
施基肥时,要注意施肥的深度和位置,一方面要考虑有利茶根根系的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要考虑改土的效果,因此,对于1-2年生茶苗,施肥位置要距根颈10-20厘米处开20厘米的深沟;3-4年生茶树要距根颈35-40厘米处开沟,深20-25厘米,对于5年生以后的茶树,这时树冠已基本定型,可在树冠边缘垂直向下开沟,深25-30厘米,平地茶园可以在树冠两侧开沟,或者在树冠一侧开沟,每年轮换一次;坡地茶园,施肥沟要开在坡的上方;梯地茶园施肥沟要开在里侧。总之,施肥方法,要因树、因地、因肥制宜。

(3)追肥

在茶树生长过程中,由于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旺季需要量很大,只依靠秋冬基肥显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因此在茶树地上部生长季节,还要进行追肥。

追肥时期要因地、因树,因肥制宜。据科学部门的研究和生产的实践,认为春茶追肥如果用硫酸铵、碳酸氢和氨水时,必须在茶芽萌发到鲜片开展期施,在杭州地区中芽种茶树,一般于3月中下旬施,如果是用尿素时,应在3月上中旬施。如果是复合肥,还须更早一些,要提前到茶芽膨大期施。
夏、秋追肥应该选择在上一茶结束后或者上一轮新梢基本停止生长后,下一茶季或下一轮新梢开始生长前进行。由于夏、秋茶各轮新梢发芽不如春茶整齐,迅猛,因此,追肥时期的选择不像春茶那么严格。一般春茶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夏茶追肥,在杭州茶区,中芽种的物候期约为5月下旬。秋茶追肥则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墒情而定。在长江中下游广大产茶区,每年7、8月份都有“伏旱”出现,此时气温高,土壤干旱,茶树生长缓慢,不宜施追肥。“伏旱”来临早的要在“伏旱”后施,“伏旱”来临迟的,可在“伏旱”前施。没有严重旱季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最好做到每次茶季结束后立即进行追肥。
成龄茶树采摘夏秋茶后追肥应尽量选用氮肥,以利于进一步促进营养生长和控制生殖生长的发生。幼年茶树和台刈改后新发茶树,可选择2:1:1型复合肥施用。
肥料用量和分配比例不仅关系到施肥效果,而且不关系到土壤肥力的发展,据研究,茶园产量最高的肥料用量,不一定经济效益也最好,因此,合理的肥料用量要通过综合考滤。但由于我国茶树品种繁多,土壤类型复杂,气候条件多变,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成年采摘茶园一般氮肥施用量可按每采100公斤干茶补施10-15公斤纯氯为宜,其中1/3氮化以有机或有机无机混合肥形式作基肥用,2/3氮以无机肥形式作追肥用。春、夏、秋三次追肥的比例,以重施春肥,使春肥的后效与夏、秋肥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按4:3:3的比例进行。全年氮、磷、钾的施用比例按2:1:1为宜,其中磷、钾主要在秋冬作基肥施用。春、夏、秋追肥以氮素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
对于幼龄茶园的追肥用量,一般按树龄来确定,1年生茶苗因苗小幼嫩,不宜施化肥,在旱季可追施稀薄的农家肥,2-5年生茶按下表进行,其中2-3年生茶树一年追肥2次,第1次于春茶前,第二次于春茶后,按6:4施。4-5年生茶树可按采摘茶树分3次施用,最好用复合肥。

茶园施肥量参考表

树龄 施肥量(公斤N/亩)
1年生 施稀薄农家肥
2年生 3-4
3-4年生 5-8
5-6年生 8-10

追肥方法很有讲究,“施肥一大片,不如一点一线”。茶园追肥采用集中施用,不宜分散。对于未成行的幼龄茶园和丛栽茶园采用穴施、点施或环施;对于条栽茶园采用条施。施肥沟位置如同基肥。如用碳酸氢铵和氨水作追肥时,由于肥料容易挥发,采用“深施严盖,边施边盖”,施肥沟深约3-4厘米。复合肥也要深施。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铵等,可采用浅施,施肥沟深3-5厘米。
茶园追肥,无论是追肥时期的确定,肥料的选择;还是用量的估算,采用的方法,都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不可千篇一律。

(4)茶树叶面肥

茶树叶子除了光合作用外,还能吸收和利用附着叶子表面的矿质营养元素。据研究,叶子背面的吸肥能力比叶子正面强5-8倍,它不但能吸收离子态的物质,如NH4+、NO3-、PO4-3和K+等,还能吸收分子态的物质CO(NH2)2等。
茶树叶面施肥,可排除土壤对肥料的固定和转化;其次是见效快,一发现缺肥症,喷施后迅速见效;第三是能与除虫剂、生长素配合施用,方法简单。它具有省工省料,效果高的特点,可广为应用。但茶树叶面吸收的营养元素,有的只能保留在局部器官,不能被输送到所有器官中,同时,叶面吸收的营养物质与根系吸收的相比毕竟要少得多,再者叶子的主要功能是同化作用,因此,叶面营养不能“治本”,只能“治标”,只能作为根部施肥的一项辅助性措施。
茶树根外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肥用技术,如肥料的选择,配制的浓度,喷洒的方法,以及与生长素的家药的配合是否合理等。
可作茶树叶面的肥料很多,单元型的有硫酸铵、硝酸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复合型的有磷酸二氢钾铵、磷酸氢二钾、尿磷、磷铵等。微量元素型的有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硼酸、钼酸铵等。稀土元素型的主要有镧系的硝酸盐。现在还有一些专门为茶树生产的多功能复合叶面营养液,如“T-爱农”、“LH-P农乐”、“茶叶素”、“壮茶灵”等等,各地可根据茶树营养诊断和土壤测定,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别选择。
叶面肥施用浓度十分重要,浓度太高容易造成肥害,太低没有效果,一般大量元素采用0.5-1.0%微量元素采用50-500ppm(表)。用水量, 喷湿丛面为止。一般采摘茶园每亩用液量为50-100公斤。
喷洒时间,因早上有露水,中午有烈日,都容易改变浓度,一般选择傍晚时行,阴天不限,但要随时注意气象的变化,要在喷洒后的2-3天内不下雨。在年生长周期中,只要地上部处于生长期都可施用,但以新梢萌发至一芽一叶初展时喷施效果较好。另外,旱季根外追肥,还有改善茶园小气候的作用,多次喷施,效果更好。杭州龙井茶区曾有“一基三追十次喷”的施肥方法。其中三、四茶要喷6-7次,增产效果明显。

茶树根外肥施用浓度参考表

肥料种类
浓度
肥料种类
浓度
大量元素类
0.5-1.0%
稀土元素类
10-50ppm
微量元素类
50-100ppm
综合叶面营养液
500-1000倍

茶树各种叶面肥和叶面营养液,如有必要与农药或生长素配合施用时,要注意各种农药和生长素的化学性质,配合后不能有沉淀或变性的化学反应,否则,不仅农药和叶面肥都会失败,而且还可能有害茶树,必须十分注意。
施用叶面肥时,必须把肥料均匀地喷洒到茶丛上下,特别要注意叶子背面的喷洒。

TOP

3、茶园绿肥

茶国绿肥,尤其是豆料绿肥,对茶园土壤有良好的作用。首先,绿肥有机质丰富,并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将它转为有机态氮,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含氮水平。例如,江西省刘家站综合垦殖场的低丘红壤,种植绿肥前,土壤贫瘦,有机质含量只有0.5-0.8%,全氮含量只有0.03-0.05%,肥力低下,茶树生长不良,经过连续三年间作冬、夏绿肥后,有机质提高到1.1%,全氮含量增加到0.06%,肥力提高,茶树生长明显改观,产量提高,品质也得到改善。其次,茶园间作绿肥,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据安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在坡度为5-10度的幼龄茶园中,间作绿肥后的土壤冲刷量比不间种绿肥的要减少5.5倍。此外,茶园间作绿肥还有抑制杂草生长,稳定地温变化等作用。对坎边种植多年生绿肥,还有保坎,护梯等效果。因此,茶园合理种植绿肥,对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效果明显。据陕西平利县示范茶场试验,2-4年生茶园间作茶园绿肥后,茶苗高幅度增加了6-60%,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河南等有关单位的试验也表明,茶园间作绿肥,翻埋入土后,茶叶产量比不间作的增加11-75%,对夹叶比例减少,正常芽叶比例增加,茶叶原料品质明显改善,但是,茶园间作绿肥要合理,否则在绿肥生长期间,易与茶树发生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还会造成互相感染病害和闷热闭塞的小气候,有害茶树生长。

(1) 茶树主要绿肥种类

适合茶园种植的绿肥种类很多,按绿肥作物播和生长期分法,有茶园夏季绿肥,如大叶猪屎豆、乌豇豆(图),冬季绿肥和多年生绿肥如紫云英、箭63豌豆、黄花苜蓿之分。其生长抗性和养分含量如下表。

茶园主要夏季绿肥抗性和养分含量

绿肥
株型
抗旱性
抗瘠性
养分含量(%)
N
P2P5
K2O
豇豆
半蔓生型
+++++
+++
2.20
0.88
1.20
猪屎豆
高杆型
+++++
+++++
2.71
0.31
0.80
怪豆
高杆型
+++++
++++
2.98
0.50
1.10
绿豆
矮生型
++++
++
2.08
0.52
3.90
饭豆
蔓生型
++++
+++
2.05
0.49
1.96
花生
半匍匐型
+++++
+++
4.45
0.77
2.25
大豆
矮生型
++
++
3.10
1.40
3.60

茶园冬季绿肥抗性和养分含量

绿肥
抗寒性
抗旱性
抗瘠性
养分含量(%)
N
P2P5
K2O
紫云英
++
+
++
2.72
0.66
1.91
黄花苜蓿
++
++
++
3.23
0.81
2.38
苕子
++++
++++
+++
3.11
0.72
2.38
蚕豆
++
+++
++
2.75
0.60
2.25
豇豆
+++
+++
+++
2.76
0.82
2.81
肥田萝卜
+
++++
++++
2.89
0.64
3.66
箭63豌豆
+++
++++
++++
2.85
0.71
1.82

茶园主要多年生绿肥抗性和养分含量

绿肥
抗寒性
抗旱性
抗瘠性
养分含量(%)
N
P2P5
K2O
爬地木兰
匍匐型
+
+++
2.47
0.42
3.26
紫穗槐
小灌木
+++++
++++
3.36
0.76
2.01
木豆
小灌木
+
++++
2.87
0.19
1.40

TOP

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如水分和气温条件许可,要力争早播,可有利于产量和品质。
大叶猪屎豆 1茎枝 2花 3荚
乌豇豆的形态 1、有花枝 2、花 3、萼 4、苞片5、族瓣 6、雄蕊 7、种子 8、荚果
紫云英联邦 1、枝茎梢部 2、小花 3、荚果

不碍茶树,合理密植,是茶园间作绿肥成败的关键。在长江中下游广大产茶区间作绿肥,条栽茶园夏绿肥宜采用“一二三、三二一”的间作法,即一年生茶园间作三行绿肥,二年生茶园间作二行绿,三年生茶园间作一行绿肥,四年生以后,茶园退出绿肥。至于冬季,由于茶树与绿肥之间矛盾少,可以适当密播。如采用油菜、肥田萝卜、紫云英、苕子混播,或采用碗豆、肥田萝卜、黄花苜蓿混播,绿肥之间可取长补短,互相依存,有利抗寒和抗旱,产量可比单播高40-70%。
根瘤接种,可以提高绿肥的产量和品质。新茶园播种紫云英时,经根瘤接种后可提高产量5-10%。
以小肥养大肥,用磷增氧,不仅能提高绿肥固氮能力,增加含氮量,而且还可明显提高绿肥产量。据广东、浙江、福建、江西省有关单位研究,绿肥施磷,产量可提高13%以上。此外,夏季绿肥,苗期成活率低,蹲苗时间长,要适当追施肥水。冬季绿肥要施适量草木灰,以有利抗寒保苗。
此外,在绿肥生长过程中,为了防止绿肥生长过高妨碍茶树生长,要及时刈青。冬季绿肥要及时防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若发现病虫为害绿肥,要及时防治,力争高产优质。

(4)绿肥的利用

绿肥利用方式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埋青 当冬季绿肥生长到盛花期,或夏季绿肥生长到上花下荚时,结合茶园耕作,直接埋入行间。为了防止绿肥发酵发热“烧伤”茶根,施根沟要远离茶树根颈40-50厘米为宜。
2)制堆肥、沤肥 为了提高绿肥肥效,可把各种绿肥收集在一起,与厩肥,海肥,塘泥等一起堆腐或沤泡,待有机质腐解后,作茶园基肥用,沤泡的肥水可作追肥用。
3)作茶园覆盖物 绿肥就地覆盖,是取材方便、节省劳力的茶园覆盖方法,具有防冲、保土、防冻、保水的良好效果。
4)作沼气原料和牲畜饲料 各种绿肥营养丰富,有机质含量高,不仅是制沼气的好原料,也是各种牲畜的好饲料。通过绿肥发酵和饲喂牲畜,再用发酵料作茶园基、追肥,可以充分利用茶园绿肥的生物能,是茶园绿肥的最佳利用方式。

(5)茶园绿肥基地的开辟

茶园绿肥,大多以间作方式进行,适宜种植绿肥的茶园,往往局限于1-3年生的幼龄茶园和台刈改造1-2年的老茶园,因此,为了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增加茶园肥料来源,除了在茶园中间作绿肥之外,要有计划地利用一切可用利用的土地,建立茶园专用绿肥基地,常用的方法有:
1)专地种植 在茶园面积较大集中的地方,要划出一部分集中成片的荒地,专门种植绿肥,在基地上生长的绿肥,2/3作茶园肥料,1/3作基地本身改土用,被改良的基地,以后还要可以种茶或种其他作物。
2)零星种植 我国的茶园大多分布在低丘和山区,有很多零星的土地未得到很好利用,这些零星土地可以辟作茶园绿肥基地,为茶园生产绿肥或绿肥种子,另外,在茶园的一些地边、地角、或路边、水库池塘周围,以及沟渠坎边等,都可以种植绿肥,这些地方特别适合种植高秆绿肥及耐刈割的各种绿肥等。
3)水面种植 随着茶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在茶区已建立起一定数量的水库,池塘、沟渠等水利灌溉体系,有许多水面可供养植水绿肥,如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等。水生绿肥可作饲料,也可作茶园肥料。
总之,茶园绿肥基地的建立,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工作,基地一经划定,要和茶园一样进行精心管理,做到计划种植,合理使用,充分发挥作用,为茶叶生产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