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智慧?名作家林清玄曾将它做一个很好的说明,他说智慧依字面的涵意是:正如“日”照大地,产生光明,使人“知”道世间一的真象、真谛、真理、是非、善恶、正邪、真假、美丑、性质和分野,使人的“心”对于各种“非”礼“非”我“非”善“非”德的事务能加“三”思,并能断然加以劝止,不再继续沉迷,而能回头是岸弃邪归正。此外还能深切地了解世间最重要的道理:①一切无常,②人身难得,③因果循环,④轮回痛苦。且能够以戒为师,时时刻刻注意身、口、意的修持,不断精进,如此终必获得无上的智慧。 △ 佛陀认为世间各种的知识学问均为“有漏学”,而佛法乃是“无漏学”,因为前者的知识,如物理、化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科学或社会人文的研究,虽然林林总总,内容很丰富,然而却非全然有益于人类或众生。因为它们一方面在造福人类,而另一方面也在为害人类或误导人生(虽然为害或误导的程度并不彼此相同)。然而佛法或佛教的知识却是般若的智慧,是去除自私而从内心获证的知识,与世间的知识大多由外在现象所归纳而得的结果不大相同。佛法强调慈悲、利他、净心、因果、无常、万法唯心造……使人获得真正的解脱和喜悦,因此是世人最值得开发、运用的智慧宝藏。
△ 佛陀曾经对弟子开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应该以慈悲心和感恩心来加以孝顺,使父母感到快乐和安慰。因为父母生我、育我,费尽无数的心血,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因此必须认真报答父母的恩惠,千万不可忤逆父母,否则便是罪大恶极。……我回忆过去世时,曾经做过天帝、国王乃至现在成佛,我所以有这种福报,实在都是过去无数前世中诚心孝顺父母的功德所累积得来的。因此你们要记住——孝顺是做人最大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其道理也在此。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其罪过也最大,佛教中最严重的所谓五罪第一个便是杀父母,犯五逆罪的人死后必然要下地狱。 因此一个人如果不孝,则不管做了其他什么布施或善事,都往往无法弥补因不孝所造成的罪业。
△ 《六祖坛经》上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内容,很值得吾人的参考:佛陀说西方净土世界,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里。如身犯十大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痴顽)与八大邪事(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者,西方便显得很远。人如能先除十恶,即行十万里,后除八邪即再行八千里。每一心念如果都不离开本性,所作所为也都很公平、正直,则至西方极乐世界便易如弹指,要见阿弥陀佛也在一刹那间。反之,口说修行但心中仍有十恶之心,佛如何能迎你至西方呢?总之,若能了悟心不执著,顿除妄念之法门,则“见西方只在刹那”;如果不领悟这个究竟法门,只想依靠念佛求得往生,则路遥如何得达?因此“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苦口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在日常生活中最好能处处助人,做有益社会之好事),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由这些开示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万法唯心造”,“为善为恶,成圣成凡,天堂地狱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心生慈悲者必登天堂,心生嗔恨者必堕阿修罗,心生贪欲者必堕饿鬼道,心生愚痴者必堕畜生道,心生嗔恶者必堕地狱”。
△ 最近回国演讲,提倡身心灵整体健康的医学家雷久南博士,曾经表示:宇宙是一大圆圈,你放出去什么,将来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所以你要别人善待你,你首先就要先喜欢别人。你如果伤害了别人,将来别人也会回来伤害我们。因此佛教因果报应的现象是必然存在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希望将来有很好的福报,现在便应该赶快种善因,做善事,将来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要如何做善事才好呢?佛教常称布施有三种:财施(用财物助人),法施(劝人为善净化民心),无畏施(安慰别人,使人不生惶恐)。此外,星云法师的建议也很值得参考,他说:“布施法门多,初品金钱与物质,中品发心力供养,上品随缘说好话,上上品恭敬与欢喜。”如果仅仅是出钱或捐献物品救助别人,这种善行就比较属于较低的层次;如果能进一步发慈悲心去救人,为行善而行善,不在沽名钓誉,则更为可贵;如果能随时劝人为善,鼓励别人上进学好,则功德更大(所以教师是行善机会最多的行业);如果能经常保持一个慈悲欢喜与尊重别人的心,随时对人作“语言的布施”(打招呼、问候),“容颜的布施”(含笑、慈颜、注目),“身行布施”(带路、代劳等),“心意的布施”(对人同情、同乐),则是最上乘的善事。
△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由于深具智慧和辩才,因此极受学生的爱戴。不过不幸却娶了一个凶悍泼辣的太太,学生常常为此替他感到委曲。苏氏有一次听到后就向学生说:“一个人如果娶到一个美丽而温柔的太太,那是他前生修来的福报,如果所娶到的是一个凶悍泼辣的太太,那么他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这有什么不好呢?”学生听后很疑惑连忙问他这是什么道理,苏氏答称:“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蛮不讲理的太太,那么这是他修身养性培养耐心的最佳机会,因此,如果对这样的人都能够加以容忍,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人不能加以容忍呢?”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的任何遭遇,都能够用幽默的态度泰然处之,并且加以“善解”,只想到好的、有利的、积极的一面,而不要只注意坏的、不利的、消极的另一面,那么不仅不会怨天尤人,大发脾气,而且还可以化阻力为助力,化逆境为增上缘,使自己更具成熟和智慧。老子著名的寓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便是最好的例证。最近有一位法师常向信徒表示,如果有人骂你,你不仅不应该生气或与他争议,反而应当好好谢他才是,原因是人家骂你是替你消灾,而佛寺消灾一次的费用大都是五百元,因此以后凡有人辱骂你,你都应该向对方说:“谢谢你替我省了五百元。”另有一位法师常勉励信徒说,如果一个碗有了一个缺口,我们在使用时不要看缺口,只要看其他完好的大部分,那么我们也会认为这个碗仍然是圆的。笔者有一同事,每天均由高雄驾车来嘉义上班,笔者很惊讶地问她,这样不会很累吗?没想到她竟很轻松地表示,她每天这样上班,不仅不会感到累,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享受,因为她每天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好好欣赏一些音乐及某一法师演讲的录音带,现在她对佛学有相当地认识,事实上都要归功于每天这样的上下班。由此可见,如果凡事都能加以“善解”或“善用”,则一般人所谓的“业障”或“逆境”都可以获得超越而成“境界”或“顺境”。
△ 元晓大师有一次因战乱与同伴一齐逃难至一个偏僻乡下,时已黄昏,两人又饥又渴,只好找了一个小庙暂时栖身。他们看到神案前的供桌上有几个糕饼之类的祭品,由于饥饿难忍,只好合掌向神佛禀告,然后两人就拿起这些祭品狼吞虎咽。后来觉得十分口渴,同伴又觉得肚子开始发痛,大师乃外出寻找水源,不久在蒙眬的月光下发现树林中有一个水池,大师连忙用钵取水,然后直奔回庙。同伴喝后不断称赞此水极为甘美,非常清凉舒畅。次日两人醒后,再度前往取水,他们探索不久便发现昨晚取水的水池,两人非常高兴,不料刚要取水时,无意中发现池中浮有一个腐烂的尸体,身上布满了蠕动的蛆,两人当场愣住,在惊吓之余,立即将昨夜所喝进之水悉数吐出。大师受此刺激,立即开悟“万法唯心造”的道理。同样的水,有时被人认为清凉甘美赞不绝口,有时却被人厌恶弃绝,大倒胃口。可见一切众生对世间一切在的事物或现象的好恶均为自己的心念所决定,也受心念的转动而变化。换言之,“心”常随“境”而转,外境无常自心也随着变幻无常,人生的各种苦恼大都由此而生。因此人如果能够由禅定而得到智慧,并重显如如不动的宝贵自性,领悟外境的一切都是缘起缘灭的幻景和无常的本质,则心不再受外境所迷,也不受世间名利荣辱所惑,如此必能了却生死,断绝烦恼,而得到真正的解脱。
△ 佛经上有一则“金丸打雀”的故事。一个大富翁的儿子喜欢用黄金铸造的弹丸去打鸟狩猎,许多人无不认为这是极端奢侈浪费,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愚痴行为。然而一般人却不知道自己也经常犯有“金丸打雀”的错误。我们知道,人间最宝贵的并不是黄金钞房地产,也不是名利地位权势,而是生命和时间。因为前者如果失去了我们还有机会赚回来,但是后者一旦失去便永远无法挽回,纵然有再多的财富,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使过去的加以复返。因此生命和时间是我们最应当珍贵爱惜的宝贝。然而一般的众生却很少能够爱惜时间,反而日复一日,经年累月地随意浪费和虚掷,完全不知道应早日清醒,做一些有益社会众生的事,实在令人十分惋惜。陶渊明曾经为此写了一首令人警惕的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普贤菩萨亦常常用一句偈来提醒生命的可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圆瑛法师曾向弟子勉励,修行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他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据说印光法师在自己的精舍从不挂佛像,只挂一个很大的“死”字,目的在时时警惕自己,一定要认为修行,不可浪费时光,否则一旦无常来临,就要后悔莫及。有一位法师常常提醒弟子说:“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定要赶快去做,第一个便是孝顺,第二个是行善。”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父母健康还好,来日方长,以后再来孝顺不迟。此外又常常认为自己现在能力还有限,等到将来赚了大钱再来回馈社会,帮助别人。其实这种“等以后再说”的态度,往往会令人后悔莫及。我们应当把握现在当下的时刻立即开始去做,去实践,倘能如此,则我们的生活将立刻充满了喜悦和温馨,我们的生命也将立刻脱胎换骨“立地成佛”。倘不如此,凡事蹉跎犹豫,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无常来到,那么就必然要悔之已晚,抱憾终身了。
△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即告示世人:一滴水中有八万四千虫(细菌),人是一个大虫窟(肉体内有几十种寄生虫),人出生前须经十个月的怀胎,宇宙间除地球外尚有三千大千世界(外太空含无数忆万的星球),这些说法现在都被最近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所一一加以证明,确实有此事实,实在令人不胜惊异和佩服。此外佛陀又具备六大神通,能知过去五百世及今后五百世的因果,甚至更为遥远的过去和未来,都能了如指掌。因此无异地具有至高无上的,而且也可能是空前绝后的伟大智慧,因此实在值得我们的珍惜和重视。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陀为救度众生,不断地以最诚恳、最坦白、最真实、最慈悲的方式来弘扬佛法,以便使愚痴的众生能早日脱离烦恼的大海,而登上快乐的彼岸。“不信佛言,何言可信”?佛法既然如此的宝贵,我们更应当好好地加以认真研学,深切体会,而且努力加以实践才是。最后笔者想引述一些佛教法师开示之名言以供自修自励和共勉。
△ 人要惜福,知福,再造福,还要惜缘,知缘,再造缘。
△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消福,福尽苦来。
△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善恶无明界,但存一念间。
△ 老时病痛均是壮时做来,衰时迹象均是盛时所造。
△ 圣者先机而发,智者见机而作,愚者失机而悔。
△ 自助而后人助,人助而后天助,唯人助天助究竟不如自助。
△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
△ 心被境所转是凡夫,如不被转或能转境,则是佛。
△ 世间好话佛说尽,不听佛言何言可信?
△ 一个人再大的罪过都抵不过一个“悔”字,因此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
△ 酒是穿肠毒物,色是刮骨钢刀,财是肇祸根苗,气是下山虎豹。
△ 世上最毒之物只能毒人肉体,三毒(贪嗔痴)却能毒人法身,能除三毒是为阿罗汉。
△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被无常吞,离开因缘法,开悟永无期。
△ 达摩东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工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 不要小看故事的作用,一分钱的蜡烛可以帮人找到一枚遗失的金币。
△ 要改变别人(很难而且易生苦恼),不如改变自己(看得开放得下),先摆平自己(的心)才能摆平所有外在的一切。
△ 有苦才有乐,才知乐,故烦恼即菩提,有污泥才有净洁的莲花。
△ 能统领百万大军者不能称本领,能控制自己的本性者才是本领,能控制自己的心像如如不动的大地,不管逆境或顺境均能一心不乱,而且具平等心者才是真本领,才是佛菩萨。
△ 具备菩萨慈悲心的人有三无—— 普天之下无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普天之下无有我不能爱的人,普天之下无有我不能信任的人。
△ 好汉不怕天来磨,不遭人嫉是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