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紧张的筹备,《普洱》杂志读者俱乐部观自在品茗会第一次活动如期举行了。
虽是首次,但朋友们都很热心,来的人很多,促膝以对,侃侃而谈,气氛甚是热烈。
或许人声鼎沸的少了些清静之气,然而对于当下萧索的市场来说,这勃勃的场面却很是有些让人振奋的意味。
期间喝了数十泡茶,话题琳琅,议论缤纷,好不快活!

事罢后几日杂务缠绵,待再要记叙,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乐定思乐,乐何如哉?这茶倒喝成忘情水了不成。
搔首拈须数番,忆起中有关乎普洱茶力绵长之一辩,似可撷来一表—— 
当时把盏言欢间有一茶友问道:“为何绿茶三四泡后就索然寡味,而晒青普洱十泡九泡还仍然茶味盎然气力劲健呢?”
说来惭愧,此题亦是扰我多时的问题,然而每每籍以事繁不暇而未循疑探惑,求其甚解。
此问看似一般常识之类,人人皆能说其一二。然欲明白究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却并不简单。其时众人虽各有见解,然皆未能得其要领。
夫子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今日群贤毕至,达人济济乎!
有道是真人不露相。席间有一农大茶学系美女,众人议论纷纷大言不惭之际,姑娘但颔首微笑不语,静静而听。
议而未决之时,不意瞥见巧笑嫣然的她,乃大呼糊涂,于是向她请教。小姑娘谦虚一番,拗不过大家解惑之请,乃娓娓道来——
所谓茶的“耐泡程度”不同,是“破碎率”不同的结果。而“破碎率”就是叶片细胞组织破碎的比例。
如ctc红茶对茶叶进行揉、搓、挤、撕等作用,从而把破碎率提高到80--90%,细胞汁大量流出充分氧化。因此其和传统功夫红茶相比,汤色红艳,浓醇。一般冲泡一次,多则二次,茶汁就很淡了。
传统晒青由于采用人工揉捻,受力轻柔破损率低,这样细胞汁溢出就少,而外观白毫显露,形体也比较散乱,肥壮。
机制晒青,使用揉捻机,条子紧细,均匀,黑亮。茶汤的浓度要大于传统晒青。
原来如此。
经此一辩,大家算是明了自在,纷纷称许。听人一席话,胜品N泡茶哪!
事后想来彼时伊人默而不语非为矜持自负,乃是席间有年长喜谈者,尊而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