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分享]关关雎鸠何人求 五彩面花塑诗经

[分享]关关雎鸠何人求 五彩面花塑诗经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面花制作高手王玉芳在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面花。为庆祝《诗经》国际研讨会的召开,王玉芳以自己对《诗经》的理解,用面花将其中的意境表达出来。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王玉芳展示自己的《诗经》面花作品



3月21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面花制作高手王玉芳在为面花上色。




王玉芳在以《诗经》中《关雎》为内容制作面花。




王玉芳在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面花。



TOP

华声报西安消息: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境内的洽川,据传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关雎》描写的文王和太姒的故事的发生地。身为面花制作高手的合阳县民间艺人王玉芳将《诗经》中描写的情景用面花加以再现。

  据新华社报道,面花是合阳县极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是勤劳智能的关中妇女在生产劳动之余的发明创造。她们用和好的白面捏出人物、花鸟、动物、植物等造型,上锅蒸熟定型,并用彩色颜料上色。然后将上好色的部件分别固定在竹签上,围插在一个馒头上。远看上去就像一盆盆五颜六色的鲜花,故称面花。


  王玉芳的外祖母、母亲都是制作面花的高手,她从小耳濡目染,手艺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此次为了庆祝3月21日在洽川举办的《诗经》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他们夫妇俩一个创意、一个制作,成就了这组独一无二的面花《诗经》。



TOP

C-->

TOP

C-->

TOP

C-->

TOP

C-->

TOP

  据行俊肖老人讲,现在为我们所展示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制作过程,而实际则没有这么简单。面花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会严重影响质量。磨面要选用上好的小麦,讲究“隔年麦子头箩面”。然后用清水淘净,把湿麦装在口袋里窝几天,让干麦均匀地吸收一点水分,倒出来再细细拣一遍,才能上磨。只取头箩二箩白面,晾干备用。和面也是做面花的一个关键环节。酵大了,馍蒸出来便会裂口;酵小了,没楞没角,蒸出来的形象不丰满。而这些,没有测量标准,全凭经验去掌控。面花应用在农村的四时八节,贯穿于人生礼仪的全过程。从外形看,合阳面花可分为三类。一是简洁生动的贴花型,类似浮雕;二是夸张性强的变体型,选取花鸟虫鱼、瓜果菜蔬等自然对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是富丽堂皇的插花型,呈立体状,一个大馒头上能插七八十乃至上百朵小面花。有的甚至做成几层楼,十分壮观。曾在古文化艺术节上大展风采的合阳大面花,竟用去了整整50斤的面粉。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精巧的作品,不但有巧夺天工的形象可以欣赏,且有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可以品味。人们一见到面花,从外形上便可分辨出要派什么用场。比如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老人过世了,当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从这简单的面花上,我们不能不惊叹于民间艺人的智慧及丰富的想象力。老人回忆道,她年轻的时候,面花还比较兴盛,村里的红白喜事少不了叫她去帮忙,她总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而现在,面花似乎不那么受欢迎了。当年一起做面花的姐妹们不少都已进入了垂暮之年,再有几年,就算有心,大概也和不动面了。说到此,老人苦笑着摇了摇头。“现在村上的女娃儿不少,对做面花有热情的却不多,也许过不了太久,面花就会永远地消失了。”   



TOP

日落西山

TOP

太强了

不服不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