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一点感想

一点感想

对所有的茶而言,我只鉴赏茶质与工艺。
茶质指茶叶良好的生态与天然内质,工艺指茶叶的制作工艺是否合理。
不论是鲜嫩的茶芽,还是粗老的茶梗或老叶,上天造物必有妙用。
所有的茶,只要生态自然,并依茶性合理制作,皆可造福于人。

TOP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把茶叶简单地分为:青、红、白、绿、黄、黑六大茶系。

又依鲜叶采制的老嫩把茶叶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等。

而商品经济时代,又乱了套。 茶的好坏优劣又由市场炒作与运作来决定茶价高低。

其实皆误人不浅。

TOP

我们在追求茶叶商品时,忽略了茶叶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茶树生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与合理的制茶工艺。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转一篇茶文,大家一起参考。

《论普茶之品鉴》   原作者:airairwang

在品鉴之前,往往是最重要的

不是什么情况您都可以对一款茶进行品鉴的
品鉴之虚篇:
1.忘记这款茶的来历(包括谁给你的,石昆牧,张天福等也好,都不重要)
2.忘记所有这款茶的已知道的东西(包括卖茶的告诉你,这个是苦涩迅速和回甘,请在品茗之前,忽视这些你知道的与茶有关的一切)
3.恬淡虚无的心态(做到心中“无”茶,不去想所有的)
以上三点,是一般品鉴大师不愿意告诉你的,但是确实是最最重要的。
只要心中“执”茶,你后面的品鉴就全部化为一种形式
如上三点,即是“无”茶之调 神 篇。神不调而不足以入茶,不足以入道。
品鉴之实篇:
前面虚篇之调节,在于心神合一,实篇讲的也是茶道之大者,非流于花哨茶技等小道也。
茶禀天地草木之精华而生,欲得其真原之味,必先了解其背景,与茶共舞,知茶于微,遂开始构思泡法。
泡法只是法之工具,非固定而特定,信手拈来,无不能泡,无泡不能出其真味,方是茶客宗师之境界也。
泡茶之法,不外乎,时间,空间(温,水,器,地域特点等)
泡法得其真味,方是品鉴之正式开始:
品鉴要诀:
四分生津,三分香气,二分茶色,一点叶底。
生津回甘占四分:
茶汤入口即生津回甘者,佳。
茶汤入口无生津回甘者,不佳。
生津回甘持久度半天至一天者。上佳。
不到一小时者。微佳。
茶汤醇厚入口微苦涩而生津者。佳
茶汤寡薄入口苦涩重而生津者。不佳
香气占三分:
茶干之香幽而凝聚者,佳。
茶干之香刺激而扬者。不佳
茶干之无香者。不佳
茶汤之香气四溢,若兰似芬。佳。
茶汤之香扬而短,浓而不聚。不佳
茶汤之香弱而无,淡而缥缈。不佳
茶色占二分
茶汤之金黄明亮,清澈通透者。佳。
茶汤之暗沉浑浊,深浓而质弱者。不佳。
叶底占一分
叶底之油润,肥壮,均匀,柔韧者。佳
叶底之硬,脆,黑,薄,碎者。不佳

以上诸点相加,佳者得分者,为好茶。满分为十。简而不单。
品鉴茶道,一要悟性,何为悟性,佛之般若,定而有慧,对于茶气之有无,喉韵之深淡,如无悟性,终其一生,亦无法体验之。
二要学问,经纬贯通,法于术数,学而问之,问而学之,对茶之细节,对比,非学而问之人能解也。
茶道沉浮,一星如月,淡而后定,虑则能得。
品鉴逍遥,与茶共醉,清苦雅涩,生生相伴。

TOP

引用:
品鉴要诀:
四分生津,三分香气,二分茶色,一点叶底。
生津回甘占四分:
茶汤入口即生津回甘者,佳。
茶汤入口无生津回甘者,不佳。
生津回甘持久度半天至一天者。上佳。

不到一小时者。微佳。


文中之鉴要诀把生津放在首位,并占40%的比重,是很有道理的。足见作者对茶认识功底之深厚。

只是很多人分不清生津与回甘的生理区别。

非生态良好之茶叶是不能持久生津的,而只要良好的制茶工艺就可使茶回甘。

TOP

喝过家在远方兄从湖南带回来的据说陈放了近三十年的安化老茶梗。。。

喝过茶叶进出口公司陈放了二十几年的黄金桂与铁观音。。。

品过福建政和白茶厂六十年代留到至今的白牡丹与白毫银针的标准样。。。以及不同年份的陈年红茶、陈年普洱茶。。。等等。

深刻感悟:任何茶叶,只要生态良好,制作工艺合理,都可长期存放并转化良好。

否则,没有健康饮用的价值!!

其实很多话早就讲过,现在是越来越不爱讲茶了。待有空再续。

TOP

唉----唉------唉唉.谁与品茶,无茶可品.不谈论了.

TOP

学习,推敲,收藏。

TOP

学习

TOP

学习,

谢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