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今天我们做怎样父母:孩子的心理障碍排除法

今天我们做怎样父母:孩子的心理障碍排除法

今天我们做怎样父母


孩子的心理障碍排除法


文/柯云路



随着学习竞争、生存压力的增大,孩子正在成为心理疾病多发群体。


上海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3.2%。也就是说,四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孩子心理上存在着不健康现象,有我们称之为“问题”的事实存在。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抑郁,不能与周边环境正常交往,性格孤僻,以及种种恐怖心理的存在。天津市对约160万青少年进行调查,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6%;到医院就诊的青少年人数比1995年增长了7倍。



心理不健康的三个层次



一般来说,心理不健康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通常所说的精神失常,比如精神分-裂、精神病、各种非常明显的精神反常现象。这在孩子中间并不多见。


第二个层次的情况就比较多一些,用现代心理学、医学的术语讲,就是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具体如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忧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有的小孩老担心自己和父母的安全,害怕自己出事或者父母出事,什么事情总往最坏处想,很多很多焦虑,这就属于一种不健康现象,医学称之为焦虑症。有的孩子老怀疑自己有这种病或那种病,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不健康现象,医学上称之为疑病症。有的孩子老觉得自己的手没有洗干净,反复洗,这是一种强迫症。很大的孩子夜晚还不敢独自睡觉,老觉得有危险因素,恐怖很多东西,这可能有些恐怖症。


这些都是精神上的不健康,这种现象在孩子中间是比较多的。


第三个层次是一般的心理障碍、心理脆弱。


例如学习稍微紧张一点,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反应,经常咳嗽,并不是感冒造成的咳嗽,是精神性的,考试结束就消失了。只要考试一来他就开始咳嗽,剧烈咳嗽,甚至呕吐。还有的孩子一到星期一精神状态就开始不好,感到紧张;到周未了就松弛下来。


这些现象都反应出孩子精神上的某些不健康状况,其比例很可能比我们公开调查得到的数字还要大一些。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年幼孩子的家长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他的心理健康,等他长大以后,问题就会累积得比较严重了。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中存在心理不健康现象及各种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大。


所以,做家长的既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还要从小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才会使他们成年后能够避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前面提到的各种不健康状况,如孩子因为不能适应生活及学习的压力,精神紧张,产生了各种情绪和心理反应,像焦虑、抑郁、孤僻,与周围同学及社-会交往困难,甚至有些变-态心理;还有通常所说的神经衰弱,及由很多心理原因造成的肠胃官能症、心动过速等等;到了大学乃至成-人阶段,累积的就比较多,它们都将极大地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有义务帮助孩子健康地走上未来的人生之路。




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包括特殊情况和普遍情况两部分。



特殊情况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家庭变故,比如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中有一个人去世,对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刺激和创伤。二是个别家长对孩子施暴、虐-待,孩子可能会产生精神创伤和心理疾病。三是孩子遭受过外界的欺凌,比如流氓骚扰,甚至性虐-待,受到小霸王式的同学欺侮,这也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疾病和不健康现象。这三种情况数量比较少,相对来讲特殊一点。


我们还总结了家庭教育中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比较普遍的七种原因:


第一,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现象。


第二,与溺爱并行的专-制。孩子在溺爱和专-制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健康。


因为溺爱和专-制极大地破坏了孩子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自在状态。


第三,偏重智力教育,忽略了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从小的溺爱,再加上对智力的高追求、高开发,也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第四,期望值过高,因而使孩子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和现在普遍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升学竞争,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累积起来,孩子心理上的扭曲、不健康是必然的。


第五,孩子从小和父母关系过于紧密,容易产生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目前中国的家庭中,恋母情结是比较普遍的。因为母亲成天带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在这种情况下,男孩对母亲的依恋心理往往会有些畸形。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对母亲呵斥来呵斥去,就好像一个很粗暴的男性在呵斥听话的妻子一样。这种情况应该引起家长的警惕。孩子从小得不到父爱或母爱,是不幸福的。任何一种爱的缺乏,都会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健全。反过来,爱超过了一定限度,到了溺爱的程度,也会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变化。当有的母亲很骄傲地对人讲,儿子十来岁了,晚上还要她搂一搂才能睡着觉,吃不下饭还要她喂一喂。她不知道,这实际上是葬送孩子的一种家庭教育。一个男孩子十来岁了,还对母亲如此依恋,离开母亲不能吃饭,不能睡觉,这是一种病。可是有的家长不懂得这一点,不知道自己是把孩子往疾病的方向上培养,往弱者的方向上培养。这也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溺爱孩子时经常出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


第六,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缺乏正确的性教育。


医学研究还表明,很多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都源于小时候不正确的性教育和性指导。由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孩子实施正确性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有很多专家的意见可供参考。


一个大学生患有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因为他在初中阶段有过手-淫行为。因为缺乏正确的性教育,使他产生了深刻的犯罪感。这种犯罪感一直控制着他,使他觉得无脸见人。他的症状严重到目光不敢正视任何人的眼睛,在生活中和人交往有障碍。


第七,因为现在的家长普遍溺爱孩子,同时又在不自觉地进行攀比,比如我的孩子穿的用的有没有其-他孩子好,别人的孩子出国夏令营,我是不是也让孩子去?等等。家长的攀比同时也造成了孩子间的攀比,是我们家的车好还是别的同学家的车好?是我的手机款式新,还是别的同学手机款式新?这种攀比常常对孩子产生额外的刺激和压力。这种精神压力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上不健康的原因。



以上七种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希望家长们一条一条地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些不正确的倾向。



心理障碍排除法



大人和孩子都可能有心理障碍,严重的还是心理疾病。


以下八种在家庭范围内实施的心理障碍排除方法,是方便可行又行之有效的。



心理障碍排除法的第一种方法,是“倾诉法”。


孩子或者自己有某种压抑的情绪、压抑的情结,压抑得多了,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比如说老有孤独感,孤独感压抑得多了;老有恐惧,恐惧压抑着;老有某种担心、不安感,不安感压抑着;老有某种欲望,这种欲望不敢说,不敢实现,老压抑着;都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心理上的不健康现象。包括老有苦,老有冤屈,不说出来,人也会有疾病。对此,很多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体验。你有心理障碍,找人倾诉。孩子有这个倾向,让孩子对你倾诉。家人有这种情况,让家人倾诉。你们会发现,在某些健身活动中,有的人就是因为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中突然大哭,过段时间发现身体的疾病好了。为什么?他把自己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了。所以,倾诉法实际上是释放自己压抑的各种情绪、情结的手法之一。



第二种方法,倾诉法扩展,就成为“渲泄法”。


既然压抑的东西能造成心理障碍,倾诉是一种用语言释放的方法,那么还有其-他释放的方法。比如现代人工作比较紧张,经常在人际关系中造成某些冲突。人在特别愤怒的时候,和领导、同事发生冲突的时候,常常很压抑。现在日本有些公司就专门准备一些沙袋,甚至把那些沙袋做成总经理的形象。部下生气了,又不能对总经理发作,就冲着沙袋打一顿。为了释放情绪,释放完了人就舒服了。


渲泄的方式多种多样,也可以是到户外跑步,也可能是其-他的表现,要找到适合于你的渲泄方式。



第三个方法是“脱敏法”。


脱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你有什么烦恼,或者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怕这个,怕那个,或者孩子有这种现象:怕一个人待在屋子里,不敢一个人睡觉,怕生人,或者老担心有什么不安全因素。可以让自己或者让孩子把自己压抑的东西,畏惧的东西,或者某些缺点、缺陷、心理障碍全写在纸上。你有你自己写,孩子有让孩子自己写。写完以后把纸一撕,说一句我从此以后不要它们了。这时你就会发现,你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也可能一次不能解决问题,两次不能解决问题,多做几次就解决问题。这叫“脱敏法”。撕的动作要特别干脆,扔的动作也要特别干脆,决心特别大,话说得特别利索,你会发现,自己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



第五个方法是“心理分析法”。


孩子有心理障碍,总是有原因的。要在平等对话中慢慢分析出原因来。


有的孩子年龄很大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老要父母陪着才敢睡觉,到了高中还这样,这是个心理障碍呀!家长不知道为什么。分析一下才发现,母亲经常外出,父亲也很忙,孩子从小怕父母不在身边,就产生了一个只要父母不在身边,就不敢睡觉的心理。而自从他有了这种心理以后,父母就总有一个人留在家里。很多心理障碍就是这样形成的,非常微妙。要分析,所有的心理障碍都是有原因的。



第六个方法是“减轻压力放松法”。


很多心理障碍都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重所致。如果不能够适当地放松压力,压力持续地压在人身上,任何人都可能承受不了,产生心理障碍。


现在很多所谓的疾病,也是身心疾病,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身体疾病。很多肠胃、心脏疾病,很多器官疾病,高血压等等,其实都是神经官能性疾病。这时候就要用减轻压力放松法来进行调整。



第七个方法是“暗示鼓励法”。


孩子虽然有这样的缺点和心理障碍,可是你暗示他:你不会有这种病了,你慢慢就好了,你慢慢就胆大了,你慢慢就不怕了,这是暗示鼓励法。



第八个方法是“听之任之法”。


一个人有了这种心理障碍或那种心理障碍,无论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整,都有个过程,不是说好就好,有一个原则特别重要,叫“听之任之法”。有了心理障碍和不正常现象,不要太当回事,太当回事就会更成一回事。


一个大学生对我说,他老爱脸红,只要一张嘴说话脸就胀得通红。他问我怎么办?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障碍!我告诉他,有一点就是不要太在意。有时候你的脸并不是太红,你太在意了,总觉得别人在注意你,就越会脸红。所以。听之任之,并不太在意的态度,也是处理心理障碍的一个方法。



TOP


不久前,华裔妈妈蔡美儿,以及她所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如果仅仅按照分数、名望来定义“成功”的话,“虎妈式”教育有时会取得“成功”。但假如让虎妈和豆瓣网“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数万名成员面对面,那她简直就是一个为“父母皆祸害”作注脚的最佳典型。“虎妈式”教育可以让个别孩子变成在卡内基大厅首演的钢琴师,也可能彻底毁灭大多数孩子的一生。




成就还是毁灭自己的孩子,在家长的一念之间。



不要无意中毁灭了自己的孩子



探索教育的真理,既是为了有益于下一代,也是为了提高自己。


人是非常敏感的动物,造就一个人或毁灭一个人,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当我们没有掌握教育的真理时,我们有可能毁灭自己,还可能毁灭我们的孩子。当我们掌握了教育的奥秘时,我们就有可能造就自己,也有可能造就我们的孩子。当千万个家庭都在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事业操心、忧虑时,用一句俗话讲,许多的家庭教育“有病”。


最近,我在外地遇到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他的孩子已经长得很高了。提起孩子,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他不爱学习,学习不好。然后,又说:看你的孩子多棒,我的孩子就不行。这位朋友家里生活水平很一般,却早早给孩子买下钢琴,但他完全有可能因为某些不得法的教育葬送了孩子的未来。以我的观察和敏感,站在一旁的孩子听到这些话非常不舒服,是强打着精神支撑自己的,还得装出对这个远方的叔叔很热情,同时在心里承受着父亲似乎是关心、其实是挫伤性的评价。


这位父亲无疑是爱孩子的,然而,在这一瞬间,他的话给了孩子一个打击。


假如天天有这样的打击,我不知道哪个孩子能够承受得住。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理解和赞赏,他的工作要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赞赏,在社-会上要得到朋友的理解和赞赏。这是许多家长都明白的道理,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作用要远远胜过大人心目中的上级和同事。如果你的主管或领导每天都说你不行时,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不知道你还有什么样的工作积极性。


有一天,我远远地看到一个母亲在阳光下很严肃地观察儿子。孩子大约有六七岁,他在试图搬运一箱雪碧。箱子很重,孩子抱不起来,就端起一头挪过去,再端起另一头挪过去。母亲一直站在一边微笑着。这个游戏进行了二十多分钟,孩子只挪动了很短一段距离。对这个孩子而言,这箱雪碧毕竟太重了一些。


我忍不住走过去问这位母亲,她站在这里做什么?她说:我要锻炼孩子,看他能不能把这箱雪碧弄回家去。我不由得感到,这实在是个很负责任的家长。对学龄前的儿童,在夏天的烈日下给他这样一个科目训练,一般家长是意识不到的。那个小孩恐怕不是第一次进行类似的训练,一直很努力地“工作”着:折腾来折腾去,横着挪,竖着推。


我在一旁夸奖孩子,家长说:还不行。这位家长锻炼孩子的意识值得称道,我准备配合她一下。我说:你的孩子真了不起,一般的小孩根本就不敢做这样的事。你看他搬得多起劲呀!他做得这么认真,以后肯定特棒!


在这里,我把我的方法和她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给了孩子更好的感觉,孩子果然更卖劲了。我对他母亲说:说不定孩子会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孩子折腾了一阵,忽然发现路边有两根树枝,他灵机一动,把树枝铺在地上,再把那箱雪碧挪到树枝上拖着走,果然比刚才快多了。我进一步夸奖他:这个孩子真棒!


我想,这位母亲的做法和我稍微加进来的一点做法就是一个完整的做法。母亲已经做得很不错,敢于严格训练孩子,这时再加上一点鼓励和欣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就有了创造性。而对于孩子的创造性,又要给予更加充分的鼓励和赞赏。


那么,这个小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这个操作呢?在母亲的关注下,还有一个陌生叔叔的关注。他是在一个环境中进行自我训练。要知道,所有的人对环境都非常敏感。


又一天,我看到一位母亲领着五六岁的儿子踢球。另一位母亲领着三四岁的女儿站在一边看男孩踢球。为了使女儿得到锻炼,母亲就鼓励她:你去和哥哥一块踢。女孩有点犹豫,想去,又不敢去。这时男孩说了一句:我不愿意和她踢。


一瞬间,我观察到小女孩脸上是特别沮丧的表情。妈妈再鼓励她时,她抱着妈妈的腿,怎么也不肯过去。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个打击是相当大的,这和大人遇到打击时差不多,但是家长们一般不会注意。举个例子,在舞场上一个人邀请另一个人跳舞,对方说:我不愿意跟你跳。他绝对特别沮丧。小孩和大人的心理是一模一样的,小女孩心里特别难受,那一瞬间她自卑,自惭形秽,缩在母亲背后。


我当时就在旁边配合她的母亲,我说:你上去跟哥哥踢,没关系,哥哥会跟你踢的。我又对男孩说:你多棒啊,你教妹妹踢几下。你踢得真棒。对,你往妹妹那儿踢。


球就滚到了小女孩脚下,小女孩不敢踢,她妈妈就鼓励她。她轻轻踢了一脚,那一脚没踢多远,她妈妈说:你平常踢得挺好的,怎么这一脚踢得这么没劲呀?我说:这一脚踢得挺棒的!这时,要赶紧鼓励。


踢了两个回合以后,小男孩接受了小女孩。小女孩很快兴奋起来,跑前跑后,高声地尖叫,显得又活泼又大方。


这件小事说明什么?说明小孩的自尊心与大人一样不可伤害,与大人一样敏感,与大人一样宝贵。小孩只是在能力上、知识上和大人有差别。就其自尊心而言,与大人没有差别。



己所不欲,勿施于子女



那么,家长们如果想使孩子进步,只要有决心,掌握一点正确的方法,是件不难的事情。而这种方法、那种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要了解人,了解家长自己,了解孩子。这种了解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陈词滥调的了解,天天有人在说,要了解人,要了解孩子,其实满世界看到的都是不了解。


家长们要使孩子发生变化,就一定要取消唠叨式、数落式、训斥式、包办式等各种错误的家教模式及嘴脸。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研究世界上的各种文化,许多学者认为这句话是世界第一金科玉律。几乎在所有的文化中都有这样一个规范: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这个原则当然应该包括自己的孩子。反过来。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也应该给予孩子。


举一件小事,家长们都能有所体会。你做了饭,你的家人不欣赏,没有好评价,还有很多埋怨和唠叨,你做饭还有好感觉吗?如果不仅在饭桌上,甚至你在厨房里做饭的时候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监督,发号施令,唯恐你做得不好,你还有什么好感觉?你没有好感觉了,没有积极性了。


你买了几本书送给孩子,推荐他读一读。过了几天,你很关心他读书以后的感想。一方面,你是关心孩子知识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家长也很希望你买的书孩子能够喜欢。如果你推荐给孩子的书他很长时间都不读,家长也会觉得没有意思的。如果他读了,对这几本书很欣赏,你会很高兴。这里不仅有你对孩子的关心,而且有你对自己劳动得到评价的期待。大人都很在意这一点,更何况孩子?


那么,家长们为什么不研究研究孩子的心理呢?


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他是不是也期待正确的评价呢?


如果家长为孩子买了一件礼物,发现孩子一点也不爱惜,你会是什么感觉?同样,如果孩子很努力地做了一件事情,却没有得到正确评价,孩子心理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


许多作家都关心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受到的评价,你对一个作家说,你哪部作品我看过,印象特别深,你和这个作家一下子就容易贴近。为什么?作家希望自己的劳动和创造被人理解。一个做手拉面的师傅工作的时候,有人围观,他绝对不会反感,绝对不认为你在干扰他的工作,他反而将手中的面抖得特别来劲。往往当围观的人散去以后,拉面的师傅脸上还会有些失落。为什么?他在表演他的技术,表演他的劳动。


小孩更是这样。


我曾经观看过一个小孩和他爸爸打羽毛球,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是技术不错,经常能够接住爸爸打过来的球。我看了一会儿,对他爸爸说:你的孩子挺棒的,总能接住你打的球。孩子来劲了,前前后后跑得更欢。及至我走的时候,他眼巴巴地看着我,希望我留下来继续“观战”。当时我真有些不忍心从他的世界中撤退。这说明什么?说明人的技术和能力得到别人的评价是多么重要。


家长们要不断地体察自己的成长经历,要将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最容易受到鼓励的事情、最渴望得到的东西给予孩子,自己最不愿意、最不喜欢的事情一定不要给予孩子。


你在工作中反感别人一天到晚对你唠叨,你就不要唠叨孩子。你不愿意一天到晚面对一张训斥的面孔,你就不要训斥孩子。要将心比心,进入孩子的思维。


善于进入孩子的思维,把孩子培养成为成功的人,最重要的是三个积极性:向上的积极性、自信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积极性。


我曾经看过一个场面,一辆小公共汽车,一大群人在奋力地推它。我问:这辆车坏了?他们说:不是,司机不在,放在这里堵路,给它挪个地方。我想,如果司机在,给车挪个地方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车有马达,油箱里有油,一发动就跑起来了。硬推,或者着急了打砸一顿,无疑是很愚蠢的办法。


我们希望孩子进步,希望孩子成功,千万不要做不会开车的人,去推,去打,去骂,而要去发动。发动什么?要发动这个汽车本身的马达,要发动孩子本身的学习动力。


孩子学习的动力在什么地方?主要是三个积极性。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家长们打破迷信,千万不要认为只有大知识分子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绝对不是这样。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很低。



那么,成功的家庭教育到底在于哪些因素?


一位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谈到他成功的经验时曾经讲过:父母从小不管我,让我**发展。现在,很多家长拚命在管,可是孩子还成长不好。那么,那个所谓“不管”的父母给了孩子什么?


他们给了孩子几样东西:一个是向上的积极性,一个是学习的兴趣,一个是自信心。这些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特别重要的环节。要使孩子发生变化,主要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最起码要把挫伤积极性的做法收起来。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成功,就千万不要做那个推着车往前走的人,更不要着急了把车打砸一顿,要做善于把汽车发动起来的人。如何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向上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充分调动起来,是家长最主要的智慧。


大人都有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为什么喜欢干,努力干?或者觉得它很重要,或许对它有兴趣,或者还有很高的自信心。所以,家长主要的工作是调动孩子的三个积极性。


凡是孩子智力或心理素质方面发育不好的,大多是因为家长或学校对孩子有挫伤。一面在挫伤,一面要求着孩子成长为理想的人才,怎么可能做到呢?


作为家长,如果你在一天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得孩子这三方面的积极性有一点发展,你在这一天就是个很好的家长,就完成了很好的家教。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在“未来强者夏令营”中并没有讲数学课或外语课,我们做了什么呢?是对孩子全面积极性的调动,包括自信心的调动,创造性的调动。很多孩子经过训练以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要让孩子自己走上人生的讲台,建立自信──向上,积极,敢干,肯干,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仅仅七天训练孩子就能发生那么大变化,如果在随后的一两年中,孩子每天都能得到这样的好影响,肯定还会发生更加巨大的变化。


关键是要把孩子的状态调动起来。


大人也一样,如果你被唠叨和数落包围着,就可能什么事也干不成。


会开车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在学车阶段时上路,如果教练的指示接连不断,学车的人肯定没有好状态。本来学车的人知道怎样处理一些简单的路况,可是在教练接连不断的提醒、包办、数落和鞭策中,感觉肯定特别不好。


球场比赛,教练的好坏差别是很大的。好教练都知道,过多的场外指导必然干扰运动员的状态。只有简洁的、少而精的、必不可少的指示才是运动员需要的。


一个球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而踢得一塌糊涂,一定和这个球队所处的心理环境有关系,一定与某些教练、领队的不良心理调动有关系。一个好的指导应该使运动员不仅发挥正常水平,还可以超水平发挥。


所以,我有一个比喻,我们的孩子实际上一年365天都处在竞技场上,如何使孩子进入好状态非常重要。一旦进入好状态,受益无穷。天下的许多事物是过渡的,并不是孩子数学不好,你就总要在数学上下功夫。人的自信心是综合的,人的自卑心理也是综合的。在一个点上受到打击,在其-他方面都会受到打击。在一个点上得到鼓励,在其-他方面都会得到鼓励。


前面讲到的小女孩,如果那天白天没有踢成球,很可能晚上回到家里歌也唱不好,琴也练不好,字还写不好。因为她情绪不好,状态不好。一个孩子过去不敢讲话,经过训练敢于上台大声讲话了,他回去以后特别兴奋,这个兴奋马上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创造力和自信。人的潜力就是这样开发出来的。


要破坏一个孩子的状态是非常容易的,有些自以为爱孩子的家长天天都在破坏孩子的积极性。这岂不是在毁坏自己的后代吗?父母的表情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超出父母的想象。


一张面孔有时候可以决定一切。


一位家长刚刚参加家教培训的时候,只学会对孩子说:你真棒,你做得真好。想不到孩子居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家长水平再高一点,孩子的变化会更大。这个水平体现在欣赏和夸奖要具体,比如作文,要具体发现文章的开头好还是结尾好,或者是字写得特别好。


欣赏和夸奖是有力量的。具体的欣赏和夸奖更有力量。真诚而具体的欣赏和夸奖能调动孩子的各种积极性。


当你正确对待孩子的时候,也就正确对待了自己。当你用微笑的面孔对待孩子,用理解、欣赏的方法对待孩子,不是数落,不是训斥,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人的自我调整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自我暗示。看着墙上的横幅“自信积极”、“微笑乐观”,你会受到良好的暗示,从而调整自己。然而,最好的自我调整是在行为中。你一个人的时候面带微笑,对自己有所调整,如果你对另一个人讲话时面带微笑,这个微笑就更真实。


环境的烘托特别重要。当你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时,你也调整了自己。凡是能够使孩子健康发展的态度和面貌,其实也是家长健康、发展、成功的面貌。


你发愁,对孩子不好,对自己也不好。你眉头紧皱,对孩子有压力,对自己也不好。家长在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时,重新塑造了自己。既是为孩子,也是为自己。



让孩子相信自己聪明又勇敢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越做越好做的。不要想一步登天,只要做起来,每天都会发生变化。


第一,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要从调整心态开始。家长们首先要把所有过去的不良面孔结束掉。


我们是不是让孩子感觉特别喜气,是特别有福气的家长?一定要有喜气,有福气。唠叨式、数落式要永远抛弃掉。什么叫福气?福气就是好性格。


许多家长很认真,认真可能带来微笑,也可能带来苦恼。希望你的认真带来微笑,所以,第一,数落式,训斥式,唠叨式,埋怨式,愁眉苦脸式,打骂式,陪读式,这些面孔都不要!在任何场合都不要,对自己的爱人也不要。


许多不好的面孔都是在家里摆起来的,一出门就没有了。人的很多毛病诞生在家里,因为关系密切,操心,牵挂。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一样。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当有福气的家长,也要使孩子有福气。


第二,随着表情的变化,言语也要改变。


像“我的孩子性格不好,我的孩子数学不好,我的孩子脑子慢,我的孩子不爱学习……”这种直接造成不良暗示的训斥和唠叨破坏孩子的状态。要把唠叨的语言、数落的语言都去掉。


要把这一点变为实际的感觉,不仅几天能够把孩子训练好,几天也能把家长自己训练好。要力争成为有才能的家长,不仅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还能帮助同事把他们的家庭调整好。不仅当好父母,还可以当教育家。


教育是困扰全人类的大事情。当我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会发现很多的教育都有毛病,可谓疾病丛生。


有的家长就用自己的辛苦把孩子毁灭了,把自己也毁灭了。未老先衰,辛辛苦苦,结果孩子还学习不好。孩子学习不好他就更辛苦。他每天埋怨,结果孩子学习不好。学习不好,他就更操心,更衰老,脾气更不好,更唠叨孩子,孩子就越没主动性。


所以,不良的语言要改掉。


第三,从今天开始要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孩子在学习方面、成长方面的积极性。


不要着急,调动一点是一点,首先做到不损害,然后做到调动。一天一点,365天就是很大的一片。家长要做的是给这个马达点火,启动,挂挡,加油门。而不是推“车”,也不是打砸“车”,要调动孩子自己成长的积极性。


真诚而具体的欣赏夸奖很重要。从今天开始,你就要找到欣赏孩子的题目。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什么时候孩子见到你,总希望跟你讲一点他的作为,他干了什么,学了什么,希望得到你的评价,这时你给予他正确的评价,做家长的任务就完成了。


希望家长们练习这个本领,从现在做起,多小的孩子都起作用,包括不会讲话的孩子。比如胎教:我的孩子真聪明,真棒。当然有作用,要不家长受到打击和挫伤怎么会引起胎儿发育不良呢?家长的任何心态、任何心理活动都会影响到孩子,要找到对积极性的调动。


第四,总结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技术,做到一定程度,就找出规律了。


就像有一位家长开始方法不多,就是夸奖:孩子,你真棒,你真好。孩子就发生变化了。我们不仅要停留在每天夸奖孩子真棒的阶段,还要研究怎么能更好地调动孩子,要知道具体的规律。本书“下篇”介绍了二十种基本的方法,家长们还可以再发明创造。


第五,理解和欣赏要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特别敏感,尽可能不判断错误。


慢慢来,第三点、第四点做到了,第五点自然而然就出来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提高。孩子的一个表情,一个细微变化,家长都能体察到,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就能采取正确的态度。


就好像前面讲的例子,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突然躲到母亲身后了,因为小男孩不肯跟她踢球,她受到打击,很尴尬,很沮丧。大人往往忽略小孩,以为小孩没有自尊心。其实小孩不光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不比大人弱。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想办法调动一下,把打击变成对小孩的一次锻炼。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教育家。口头上讲了一大堆理论,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是纸上谈兵。


第六,你非常了解孩子,又非常善于欣赏孩子,与孩子的感情很好,然而,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这时候该怎么办?,就需要正确的教育。


挫折教育的基础在什么地方?讲鼓励、讲欣赏并不是不能批评。然而,什么人有权利批评别人呢?是在你确实发现了对方该肯定、该赞扬、该欣赏的优点之后,你就有权利批评了。一个教育家必须是这样的。


对大人都是这样。当一个人正确的地方得到肯定、得到欣赏,得到理解,他有不足之处你指出来,他才可能心服口服。比如一个人做了一顿饭,挺好,但有一道菜有点咸。如果好的没看见,不夸奖,却一味地数落:这个菜怎么这么咸,太咸了,没法吃。效果肯定不好。


换个做法,效果就可能很好。六七个菜:这个菜真好吃,那个菜真好吃,这个也不错,就是咸了点。这时候做菜的人就会说:噢,我大意了,这个菜我放了两次盐。他绝对不会说你的意见不对。


不是掩盖问题,而是真正全面地理解孩子。所以,第六点是在前五点的基础上做到的,正确地实施挫折教育与批评。


会欣赏孩子就应该知道如何正确地批评孩子,而且有把握不伤害孩子。当你理解了孩子,对孩子的欣赏和夸奖做到非常自然周到的水平,你的批评肯定能找到自然的角度,孩子也自然能够接受。


第七,要把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也就是欣赏、理解、鼓励,包括必要的批评,扩展到整个生活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人。


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也是成年人相互交往中应该采用的方法,这样你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成为大家喜爱的人,成为人缘好的人,成为有福气的人。


如果一个人特别善于理解别人,欣赏别人,在琐碎具体的社-会交往中总能够给予对方最需要的评价,你的朋友肯定会很多。


第八,当你做到了以上七点,当你能欢欣鼓舞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时,你会发现,你已经自然而然地调动了自己,使自己更年轻,更健康,更成功,更自在。那时,你还要比较自觉地回到塑造自己这个出发点上来。


正确的家庭教育要从家长的自我塑造开始,也以家长的自我塑造结束,这是一个循环不已的体系。


天下有很多事情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变化。当你的孩子多少年后总结自己的人生时,发现自己在某一时刻开始有了变化,是因为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你会多么幸福。一点点变化就可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反面的毁坏和正面的造就都是这样。


人是非常敏感的动物,小孩尤其敏感,千万不要毁坏他们。同时,就因为小孩非常敏感,所以也特别容易造就他们。


人的自信心是综合的,聪明的家长要善于把孩子各方面的自信心都调动起来。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漂亮,觉得自己聪明,觉得自己勇敢,觉得自己大胆,觉得自己未来前程远大。总之,要使孩子有好状态。


祝家长朋友们成功!




TOP

不要无意中毁灭了自己的孩子
好好反省。

TOP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