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静坐箴言(光明心) 转

静坐箴言(光明心) 转

 


静坐,只是自我相处的艺术——平静地和自己相处,在宁静中面对自己,觉察自己。

生存的需要,使得我们掌握了一千种与各种人、各种关系的相处之道。我们或许能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于各种场景和人际之间。但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与自己相处。

太多的人格角色、人格面具层层地包裹着我们,以至于,我们不认识自己了,也不知道该如何认识和面对自己、如何与自己相处。而迷失在将某一种或多种面具当作真实的“我”的错觉之中。

和朋友、亲人、客户相处,我们感觉时间如流水,过得太快;静坐面对自己,我们感觉时间如时间似乎停止,过得太慢。我们已然是这样的不适应与自己相处,这样不情愿地与自己相处,这样度日如年地与自己相处,这样烦与自己相处。

我们的内心如同很少清理的房间一样,杂乱无章;又如很少修整的花园一样,荒芜不堪。当我们静坐时,我们无可选择地、单独地面对内心时,竟无以适从——它是这样的陌生和混乱。

于是,我们可能会有三种方法来逃避静坐这种自我相处之道:

一种,我们在静坐中制造某种境界,然后沉浸于其中。比如沉浸于某种我们赋予它有神圣意义的念诵之中,或是某种观想、想像的意境之中,或是某种高妙的理论之中,又或许是某一种稀有神奇的生理感受之中。

这一种逃避给我们一种麻痹的安慰:噢,你看,我在静坐,我在冥想,我在追求精神生活。
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我们生命的问题。其实,这时,虽然我们离开了外在的世界,但又沉迷于自己思想制造的另一种世界中,我们用这种思想制造的意境掩盖了对内心真实状况的了解。

另一种逃避,就是我们的头脑会找出一千种不能静坐的理由。比如没有时间,身体不好坐不住,腿疼,或者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和林林总总的娱乐方式。它们提供的不是休闲、娱乐,提供的是自我逃避的机会——让我们不去面对自己,让我们回避内心正在发生的一切,让我们有理由不去清理房间和修整荒芜的花园。

第三种逃避,是我们运用各种知识去研究静坐、冥想。我们思考静坐的境界,谈论静坐的好处和方法,读关于如何静坐的书,用宗教和哲学的知识去分析心灵。我们以为自己在追求精神之美,以为自己在追求灵性的生活,而其实,我们只是活在一堆概念和文字的游戏之中。

静坐,而不要谈论静坐;冥想,而不要思考冥想;

静坐,只是去看自己的内心。这其中,没有评判、分析、研究、猜想、取舍、好恶的主观活动。只是纯粹地“看”。

我们所有的问题只是迷失在角色人格之中,而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只是去“看”,你将会有洞见和领悟。我们的问题是对所有的事情都保持盎然的兴趣,而独独对了解自己没有兴趣。

你说:我静坐时心潮起伏,思虑纷飞;



我说:很好,面对它,看着它,不要试图去压抑或消除它,随它去;



你说:我静坐时心空如洗,一念不生;



我说:很好,面对它,看着它,不要试图抓住或爱上它,随它去;

你说:我静坐时腰腿疼痛;



我说:很好,面对它,看着它,不要试图逃避,随它去;

你说:我静坐气脉发动,周天运转,通身舒畅;

我说:很好,面对它,看着它,不要欣喜,随它去;

静坐和我们生活的是一体的。我们的生活如水,静坐不是石头,石头与水是分隔的;静坐是一块糖,它完全可能浑然一体地融化在你生活的水中。



在静坐中,不需要你思虑,只须去感受。

静坐是培养我们感受的能力,所以,对以思虑为乐趣的现代人,静坐无疑是非常单调和无聊的事。


静坐,不是提供你思考的机会,而是提供你感受的机会。只须你去感受,去体验;当你思考的时候,就你离开了静坐,所以既使你在公车上,在走路的时候,只要你是处于体验和感受的状态,你就是在静坐。

思考和体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体验是思考的停止,思考是体验的消失。体验是活在心中,思考是活在头脑的观念中。如此而已。

只要我们不用心去生活,不管我们活得多久,不管我们走得多远,我们就永远走不出头脑的局限。

静坐,只是享受与自己在;静坐,只是全然地面对自己;静坐,只是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TOP

TOP

冥想——从思考中解脱出来 
 




 生命的很大部分是不需要思考的,生命的很多时候也是不需要思考的。

 在欣赏艺术、大自然的美,在品尝美味、聆听仰韶之乐,在朋友相互的凝视之时……在你欢乐、兴奋甚至在你真正痛苦、悲伤之时,思考是不存在的,你只存在于当时的感受之中,有的只是感受。



 凡是与生命相关的东西都不需要思考,而思考只与生存有关。

 但人不能只是为生存而活,而且,物质的进步己使得我们离生存的忧患越来越远,真正困扰我们的其实还是生命的问题。

 现代的人们离感受越来越远,什么东西都用思考去分析、研究、评判。思考取代了一切。

 大脑的思考是一道过滤器,一台污染很严重的过滤器。当一切经过这台过滤器的时候,毫无例外地被污染。



 冥想被思考,冥想就不存在了;冥想被谈论,冥想也不存在了;冥想只存在于思考停止以后;冥想只存在于感受之时。

 人是由身、心(大脑的思考)、灵所yoga而成。灵性感受身心的一切,而大脑对灵性所感受的进行分析、研究、评判、取舍……
 大脑这种分析、研究、评判、取舍……的基础来源于过去的经验,而过去的经验是极具个体性的、局部的、片面的、狭隘的,因此,在这种基础上做的分析的结论只会也是极具个体性的、局部的、片面的、狭隘的,我们永远看不到事物真正的面目。永远也不可能停止矛盾和冲突。

 只是去感受,直觉的力量就会呈现。而直觉,就是不需要任何媒介来了解。

 我们甚至根本不了解痛苦是什么?因为,当我们痛苦时,我们对它进行分析、下结论,所以当下我们就离开了痛苦这种感受,我们并不能真的了解这种感受到底是什么。



 由此可知,我们并不了解很多我们认为已经了解的东西。

 我们谈论最多的可能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思考太多了,谈论太多了,而体验就不存在了。

 人从来就没有活在真实的世界中,都只活在自己的大脑中。

 那么,我们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大脑呢?

 三分钟的静坐,相信每个人都会自己了解这一点。

 冥想,而不要谈论冥想;冥候,不要“想”去冥想;甚至都不用盘腿,不用闭眼,更不用念咒和唱诵,这些只是自欺的游戏而己。

 冥想只与大脑的停止有关,与**一切都无关。与神圣的咒语、神像无关,即使是最古老的咒语、真言,它来源于何处?它一定是来源于圣人清净空灵的心。离开心灵,一切都是游戏。

 思虑停止,你才有可能见到自己真正的面目,你才可能知道你真的是谁。

 唯有你知道你自己真的是谁,到那个时候,你才能成为大脑的主人。而在此以前,不论你以为你拥有什么样的头脑,都是一堆垃圾——只会污染生命的垃圾。

TOP

冥想,真的不象我们想像的那么高深和难度。

冥想只是将我们向外的心转向内在,看看我们内心的世界一直在发生什么。因为外在的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影。我们爱一个人,那只是我们心中充满爱而已,跟那个人是否可爱无关;我们恨一个人,也只不过是我们内心充满着恨而已,也并非那个人真的那么可恨。如此而已。

这样的话,没有人需要我们去度化,也没有人需要我们去帮他们解脱。我们要度化的和帮助解脱的只是我们自己对内心心念的执着和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热情地要去度化别人,其实只是自己内心不甘寂寞、虚荣心或是自卑感作崇而己。

这样的话,冥想就跟姿势无关、跟传承无关、跟宗教无关、跟种种自我玩弄和自我游戏的戒律无关。所有的方法一定都只是这样——自己内心的自我了解和转化。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冥想的最好时节。

对于相续如河流的心念,如果不能在每个当下去把握它——了解、转化它。那么,无论你对心灵的谈论如何高妙、感人,行为如何神异不凡,如何勤奋地唱诵、静坐、思考、辩论、观想……都只是浪费时间。

冥想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不断地深入我们的心念,了解它,转化它。否则,你就会随着习惯追逐你的念头,并对这些念头产生种种想像、分析、理解……这样我们便在做白日梦中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不要跟宗教扯在一起,也不要跟哲学扯在一起,时时去看自己的心,就好像是每天早上照镜子中的脸一样,去洁净它,修整它。这跟宗教和哲学有什么关系吗?

如果你有宗教和哲学而没有深入了解自己心念的行动,那么这时候的宗教和哲学只是你自欺的遮羞布和自我陶醉、自我催眠的温床。

真能了解这一点,那么,你叫这种行动为“冥想”也可,叫“道”也可以,叫“禅”也可以,叫“上帝”、“奎师那”,或者任何**什么名字都可以,无所谓啦。千万不要落入在名词上去争论和比较的游戏中。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因为你当下这一念心正在创造你的命运和形成你的世界。

你唯一可能的成就,就是成为自己心念的“老板”,不然,无论你拥有什么,你都是“仆人”。

这就是我要跟随你们分分享的冥想秘密。

TOP

TOP

平静地和自己相处,在宁静中面对自己,觉察自己。

TOP

静坐可以让心平静,冥想中去调息呼吸,有利有身心

TOP

嘿嘿
静坐有风险,深入需谨慎

TOP

静坐,全然地面对自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