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声乐套曲《苏武牧羊》印象分析
一、《苏武牧羊》的作词
《苏武牧羊》的词作者是现任天津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田青教授,他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国佛教音乐,曾担任过多次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是音乐界的一位重量级专家。
按照当年创作资料的记载,《苏武牧羊》是先作词,后谱曲的,也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基调是来自田青的构想。田青的设计思路概括的说就是,一要从历史的高度讴歌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二要还原苏武人性化的一面;三是要再现宽广的汉代古风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整个声乐套曲一共七首歌曲,分别是序歌、 骁歌、 牧歌、 琴歌、 春歌、 酒歌、 尾歌。从内容上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引子、叙事、结尾。
引子部分就是《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 “春草年年绿 绿了千年 ,牧歌悠悠唱 唱遍草原 ”,一开始,作者就用了“推拉”的手法把听众一下子带到千年以前那辽阔的草原,紧接着引入主题,“有一支歌 也唱了千年 ”,这首歌讲的就是苏武——“一个牧羊人的故事”,他“留胡节不辱 ”、“苦忍十九年 ”、“心如铁石坚”,同时感叹到,尽管时代变迁,可苏武牧羊的故事一直流传,苏武的气节也将“永留人间”。 序歌的歌词比较简洁,基本反映了故事的概貌和主题思想。其中引用了部分学堂乐歌版本的歌词,也嫁接得恰倒好处。
叙事部分由骁歌、 牧歌、 琴歌、 春歌、 酒歌组成,讲述了汉武帝时期,中郎将苏武身负皇命,出使匈奴,被禁十九年,威胁利诱,不为所动,最终回归故土的故事。故事内容不很复杂,但其历史文化背景是相当深远的,要把这么大的题材,集中在五首歌中反映,对词作者而言,不仅对中国古文化要有相当深刻的了解,还要有精湛的文字水平。
《骁歌.出塞 》是该套曲中歌词字数最少的一首,也是整体语感最好的一首。讲述的是苏武率使团离开长安,前往匈奴的情景 。“出雁门、越雄关,别父老、跨雕鞍 ,为国家 、求平安 ”,短短18个字,把苏武出行的目的、路线交代的一清二楚。“男儿今出塞 ”了,苏武看见的是“背后长河落日, 眼前大漠孤烟 ”,心中的豪情由然而生,所以“手持一根节杖 ,胸怀万里江山 ”。 歌词虚实结合,有景有物有人有情,字句凝练、词风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