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第一个问题,童蒙养正的重要性应该怎样认识?其用意所在?
答:在中国儒释道三家,包括世界上许许多多古圣先贤,都肯定人性本善。在中国童蒙读诵最普遍的无过於《三字经》与《弟子规》。《三字经》上开头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就把童蒙养正的真谛说出来。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跟佛法里面讲的佛性、真性是一个意思,是纯善、纯净。这个善就是圣,就是圣人,就是佛菩萨;换句话说,所有一切众生他本来就是佛。现在为什麽不成佛,成了凡夫?那就是习相远。无始劫以来,染污许许多多的不善,从纯净、纯善堕落到善恶里面去了,有善有恶就变成凡夫。十法界里头有善恶,我们晓得,六道里头有善恶,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善恶;没有善恶,那才叫纯净纯善,那是性本善。所以,圣贤教育没有别的,无非教我们恢复到本善而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超凡入圣的教育。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教育的目标是什麽?目标是成圣、成贤,就是读书志在圣贤,这是从前读书的方向跟目标。现在人没有了,现在人不知道什麽叫圣?不知道什麽叫贤?现在唯一的是怎麽赚钱,怎麽样享受,怎麽样取得崇高的地位,搞这些了,目标、方向整个错误了。你问童蒙养正的重要性怎样认识?你就想想,古今教育的方向跟目标所在,完全不相同。所以,今天讲到养正,这个正是正知正见,就是把小朋友要养成菩萨、养成佛,大圣、大贤。今天不但是,小朋友当然无知,家长不希望人作圣人,不希望小朋友作圣人、作贤人,希望他做大官发大财,大家都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目的在此地。所以,这桩事情不是个单纯的事情,也不是一桩小事情,这是大事情,一定要大人觉悟。
在古时候古代,一直到清朝末年,一般民间,我们是生长在农村,农村里面的大人,我们做小孩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大人还是教我们要学圣、学贤。还没有被这些名利、五欲六尘享受冲击,还有这些观念。可是到了民国三十几年、四十几年,逐渐逐渐对於圣贤教诲渐渐淡忘了。到现在也不过是半个世纪,几乎听不到再有人讲到圣贤这个名词,这使我们感觉到非常悲哀,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此地。你要想救这个社会,救众生,我们今天深深的体会到,要不能够恢复圣贤的教育,社会的动乱是永无止境,而且是几何级数在增长。到最後,最後我想时间也不至於太长,那就是外国宗教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所以,这是很值得忧心的一桩事情。
今天学佛也不例外,佛为什麽学不好?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佛法入门,《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能把四相破了,你才能入佛门。你只要有四相,你就是学一千年,你也入不了门,难在此地!能把四相舍掉、破掉的话,一下就入门,容易得很。所以在中国,诸位晓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大彻大悟,五祖忍和尚把祖位传给他,他那一年二十四岁,不难!难在哪里?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放不下。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讲,「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支配一切人事物的念头」,只要有这三个念头,你就永远是凡夫,永远搞六道。在六道里头,上面你去不了,上面是色界天、无色界天,你没有分,你在轮回里头打转都在欲界。
我天天讲,讲了四十六年,几个人听懂了,真的令讲的人都灰心了。古时候教好教,好教什麽?从三、四岁就开始教,扎根!长大之後纵然被染污,还不至於离谱。小时候没有教,现在已经养成这个习气,要想断这个习气太难太难了,不是彻底觉悟真正回头的人,做不到!这样的人,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非常非常的艰钜,这是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