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向老祖宗学些什么?----------老吴与小蔡

[转帖]向老祖宗学些什么?----------老吴与小蔡

小蔡说:“记得我在做学生时,曾经问古建史的老师:‘学习古建史对我们到
底有什么帮助?’他回答说:‘学了不要老想着马上就能用,这样也太急功近
利了吧。要知道古建史是一个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
的建筑师。至于什么时候用得上嘛,等到某一天,你用上了,就知道了。
老吴啊,今天我用这个问题来问问你,你会怎么回答呢?”
老吴呵呵一笑说:“当年我读书时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得到的回答也差不多是
这个意思。
不过,就我个人的看法,古建史的内容可以区别对待。有些部分该精通掌握,
有些部分只需要泛泛的了解一下就行了。”
“噢?哪些该精通,哪些该了解呢?”小蔡急忙问。
“象中国的古典园林,该精通;象大屋顶,斗拱,只需知道一二就可以了。”
老吴回答说。
“但是,大屋顶和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标志啊。其意义与西洋建筑风格中的柱
式相当。”小蔡不解地问。

TOP

“我来打一个‘鱼’和‘渔’的比方吧。宋朝的《营造法式》以及清朝的《工
程做法则例》都规定了建筑的各种做法,连构件的尺寸都一概定死。其作用相
当于现在的国家建筑标准图集。于是中国的古代官式建筑按此程式营造,都大
同小异。
《营造法式》把建筑做法固定死了,它的作用相当于是古建史里的‘鱼’。
而中国古典园林呢,也有它自己的技术书。明朝人计成著有《园冶》一书。书
中没有规定做法,倒是提出了一系列的造园手法,比如:‘借景’,‘曲径通
幽’,‘移步换景’,‘叠山理水’,等等。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
《园冶》讲述了一些造园的方法,它的作用相当于是古里的‘渔’。
你想,如果规定了你、我、再加一名建筑大师,比如贝聿铭吧,各做一幢仿古
建筑。于是,我们都会去找古建的标准图,出来的样子应该是一致的。但是,
如果要三个人各做一座园林,那就完全不同了,档次自然就拉开了。”老吴正
说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起身去找他的笔记本。在一大堆笔记本中,他找出其
中一本,翻到了某一页,给小蔡看。

TOP

小蔡定睛一看,是老吴写的一篇建筑随笔。上面写道:
“……老祖宗的东西,哪些是精华,又有哪些是糟粕?斗拱被定格作为了一种
符号,象征,已无实用意义。一样东西一旦定格了,就僵了,死了,失去了活
力。斗拱不是传统建筑中我么所希望得到的,况且,民间早已用斜撑木取代它
了。而园林的空间变化,步移景异,小中见大是我们叹为观止的。建筑的灵魂
是空间,而中国的古典园林恰恰在空间的处理上高人一筹。为了空间的丰富所
做的别具匠心的处理,令现代人所折服。园林的空间艺术才是传统建筑空间的
精华,是我们所想要继承的……”
“呵呵,这是我几年前写的随笔。现在的想法又不完全相同了,觉得那时的语
言过于激进。以至于用斗拱比糟粕,实在有点搞笑了。但盛赞园林的意思倒没
怎么变。”老吴在一旁说。
小蔡捧着笔记本说:“好好好,激进一点好,矫枉需要过正嘛!回去我要多买
一些园林书,好好研究一番。”

TOP

恩,不过书是给初学者看的。到了后来,就要把书扔掉。尽信书不如无书
嘛。”老吴提醒说。
“老吴啊,你肯定还有话要说,不要卖关子了。”小蔡说。
“呵呵,我想到了一个金庸电视剧的场景。《倚天屠龙记》中,老道士张三丰
教张无忌练太极剑。张无忌很聪明,看了一遍就全学会了。张三丰说:‘现
在,你的任务是把它忘记。’说完就进屋了。过了一会儿,张三丰出来问:
‘忘了多少了?’张无忌回答:‘忘了一半。’


TOP

‘不够,再忘,再忘。’张三丰说。
又过了一会儿,张三丰问:‘还记得多少啊?’
张无忌很得意地说:‘只记得四式:崩、履、挤、按。’
张三丰嘿嘿一笑说:‘还要再忘!’
一杯茶后,张三丰问:‘还有多少?’
‘只记得一招。’张无忌回答。
‘噢?说说看。’老道士笑眯眯地问。
‘八个字:剑随意动,意在剑先。’张无忌说。
‘厚厚!孺子可教啊。凭你的修为,这样就不错了。’老道士笑着说。”

TOP

你的意思是不是:造园的手法也只有一招?”小蔡若有所思地问。
“哈哈!孺子可教啊。”老吴笑着说,“四个字:效法自然。”
“噢,说来说去,还是这四个字。”小蔡插话道。
“对啊,计成著书《园冶》,那么他以前的人以什么为依据来造园呢?
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其中精华多在私家园林里。私家园林
其实是那些‘退休’了的士大夫们(现代说法,那时叫‘告老还乡’),为自
己养老所营造的庄园。他们这些人既懂书画好风雅,又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他们亲自参与设计,在自家的宅园里模仿自然山水,并把山水诗,山水画的意
境也融入其中。追求平和、宁静的气氛,建筑不求华丽,讲究清淡雅致,力求
创造一种与嚣哗的城市隔绝的世外桃源境界。
你瞧,园林的祖师爷不正是大自然吗?


TOP

毛泽东年轻时曾经提出要会读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那不是天书吗?”小蔡睁大眼睛问。
“呵呵,毛泽东的‘无字之书’指的是当时的社会。他与他的一个朋友萧子升
一起,身上不带分文,去考察当时的社会,了解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并做了
大量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读的无字书是‘社会’,而我们要读的无字书是‘自然’。”老吴继续
说道。

TOP

呵呵,老吴你张口闭口的‘自然’,我封你为‘建筑自然门’的掌门人。”
小蔡笑道。
“哪里,哪里。你看,计成《园冶》里的主题‘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讲的
不正是这个理吗?”老吴答道。

TOP

效法自然。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