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关注2010年旱情与2010年粮食安全问题

海外万亿游资渗透炒作西南干旱


时 间:2010-04-13 来 源:国际先驱导报


 


导读:罕见的夏秋冬春连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省区农业及以水为链条的产业面临一系列难题。


 


 


第一步,深入全面掌握信息


第二步,通过地方政府,打通资金进入流出渠道


第三步,制造“信息陷阱”,导致“集体喊涨”


第四步,利用专家学者助燃“涨价潮”


第五步,实现对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全掌控,完全控制价格 钟雨/插画


罕见的夏秋冬春连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省区农业及以水为链条的产业面临一系列难题。本报记者深入旱区走访时发现,随着旱情进一步发展,大批游资开始进入到与干旱有密切联系的产业中,试图通过炒作“旱灾行情”来实现对相关产业链的终极控制。而这些产业,大部分与国际上公认的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息息相关。


【作者】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何丰伦 发自南宁


食糖:两年价格被透支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持续的干旱使得年初刚刚发芽的甘蔗的叶片已经全部卷起来。


“幼苗由于严重缺水,导致蔗种完全发酸、变色、变质,生长点基本坏死。这意味着到5月份之后,整块地都必须重新犁田,无法继续种植甘蔗,必须更换别的作物。”当地的技术人员张军忧心忡忡。


类似的情景正在广东和云南的各个甘蔗种植区上演。更让人忧心的是,2010年,广西计划新种蔗600万亩左右,但在3月中旬还有近200万亩因为缺水无法下种,已经种下的部分甘蔗则出现了烂种的情况。


以甘蔗为基础的食糖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广西、云南是中国甘蔗主产区,两省区的食糖年产量占全国食糖年产量的80%以上。甘蔗的减产直接威胁到食糖的产量。


广西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进显认为,广西食糖比上一榨季减产25%左右是必然的,如果干旱情况进一步延续下去,减产幅度很可能超过30%,甚至达到35%左右。


“如果干旱延续到今年5月,也就意味着会透支今明两年的糖价。食糖价格的飙升首先是从供求关系的波动开始的。”广西糖业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说。


事实上,中国糖业协会理事长贾志忍早在3月2日就透露,受广西、云南等主产区减产影响,预计2009/2010年制糖期,全国食糖总产量为1100万吨。全国糖市将出现“供需基本平衡但偏紧”的局面。


一位业内人士明确表示:按照目前的态势计算,1100万吨的产量很难达到,可能只有1000万吨,而2011年的食糖产量更加不乐观,“干旱实际上已经透支了今明两年的糖价”。


辣椒:70元一公斤?


“今年只要能够把辣椒种出来,哪怕是最次的品种,也可能要比往年好品种的价格高。”在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北等干辣椒主产区采访时,记者听到辣椒种植户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


记者在广西天等县采访时,辣椒种植大户卢日敏说,从目前的旱情来看,相当一部分辣椒生长点已经坏死,一些地方辣椒根系甚至因缺水死亡,辣椒减产三四成是肯定的。


广西农产品[14.34 1.49%]批发交易协会常务副会长曾铁光分析认为,随着西南旱情的日益严峻,今年秋季旱区干辣椒总产量同比将减少八成左右。


辣椒采购商许天明也告诉记者,他刚刚从贵州、云南等地回来,贵州的88个县区中,有83个已经遭受严重的旱灾,10万户辣椒种植户面临着绝收和大面积减产的危险。


许天明常年从事辣椒销售,他认为,西南旱区辣椒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绝收可能性占60%以上。现在已经出现了大批商户向农户“交订金”,要求预定今年8月份的辣椒的情况。


记者在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采访时发现,辣椒价格目前已经上涨到每公斤50元,远远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每公斤40元。


一些辣椒经销商告诉记者,2009年干辣椒由于产量锐减,价格已经上涨了一轮,但2010年干辣椒价格肯定还会大幅上涨。辣椒价格很可能上涨到每公斤60元,甚至有可能突破每公斤70元的大关。


普洱茶:减产近半


曾被游资盯上过的云南普洱茶,如今也在遭受着干旱的袭击。


云南省农业厅茶叶办主任杨善禧介绍:“干旱对云南茶叶产业造成了重大冲击,目前,约80%即400万亩茶园受灾,预计春茶减产50%左右,云南茶产业损失近10亿。”


普洱市茶叶发展办公室调查表明:到目前为止,普洱市6个县、乡的11座古茶山,只有3座古茶山产出春茶,**8座山上的古茶树由于天气干旱都没发芽。10个区县茶园总面积达135万亩,其中受灾面积64万亩,造成经济损失1.04亿元。


 




采摘时间的推迟和上市时间的延缓,将发生“波浪效应”:春茶上市的时间推迟,夏茶产量受到影响。杨喜禧说:“如果持续干旱,茶叶将继续减产。如果五六月份再不下雨,夏茶也会受到大旱影响,到时候云南茶叶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有色金属:面临停产


很少受到干旱影响的有色金属产业,在历史罕见的旱情面前,也面临着停产的危险。


降雨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云南众多水电站的正常运行。云南电网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云南日均用电量缺口比例高达20%,居民用电暂时无碍,但如冶金、电解铝等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行业用电必须**。


有色金属企业恰属被**之列,其生产经营在此次旱灾中受到严重冲击。在有“中国锡都”“世界铟都”之称的南丹,有色金属企业已经限产30%。南丹县经贸局局长缪芝龙说:“如果干旱再持续10天,限产将达到50%,如果持续一个月,将面临全部停产的危险”。


由于耗水量较大,生产锌产品的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的四条硫酸生产线关停了两条。厂长杨友平告诉记者,1吨锌需耗水20吨,按照公司生产规模,一天需要1万立方左右的水量,由于长期干旱,用水不足,公司的产量减少了近40%。


素有“中国铝都”之称的百色市,缺水同样使铝工业步履艰难。当地两大铝工业企业的用水甚至需要市长出面协调。因为这两大企业的用水全靠岜蒙水库,而水库的有效蓄水量不过1300万立方米,还要承担下游靖西、德保两县7个乡镇15万人的生活用水,按照目前的放水量,只可维持到4月上旬。


万亿游资悄然布局“旱灾行情”


2009年的大蒜涨价风潮,其根源就在于海外资金的炒作,如今,新一轮的海外游资正在伺机而动


中国西南旱情导致一些产业受灾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已有近万亿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悄然布局,利用中国罕见的旱情,对与农产品[14.34 1.49%]和有色金属密切相关的产业实施“成本狙击”和“价格催涨”,从中牟取暴利。


150亿元就可掌控中国辣椒


平石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市场负责人张天运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的大蒜涨价风潮,其根源就在于海外资金的炒作。目前,与生产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公司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美国摩根大通,国际四大粮商中的邦吉、路易达孚和ADM公司,已经开始通过彭博社的信息、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等,关注中国大蒜、辣椒等农产品的涨价空间。


熟悉期货市场运作规律的专家张力帆告诉记者:“期货市场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的基本规律是1:10,以辣椒为例,2009年我国辣椒总产量不过390万吨,即使按照每公斤40元计算,所需要的资金不过1500亿元。根据资金杠杆效应,实际上只需要150亿元就能够实现对中国辣椒的掌控。”


沃尔玛提前下手


张力帆认为,由于辣椒、普洱茶等没有非常规范的期货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海外游资更容易掌控这一市场。如海外游资可以通过沃尔玛、**等掌控下游销售网络的连锁巨头,要求上游供货商增加供货量或者提供供货信息,以充分了解具体品种的总体产销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信息的掌控,随后对商品价格实施“催涨”。


广西华兴粮食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志林告诉记者,2010年2月开始,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开始向他和**从事物流的相关企业“探路”,研究在港口码头和仓储中心对鲜辣椒进行初加工和对干辣椒进行仓储事宜。这些公司当中甚至包括益海嘉里公司、沃尔玛的供货商等。


为沃尔玛供货的经销商胡书海告诉记者,几个星期前,他突然接到沃尔玛大幅度提高对辣椒的收购量的要求,并提前兑现了本该在4月初才兑现的2010年一季度辣椒款。“辣椒的收购量比往年多出了2倍多,并要求我们在4月末之前给出答复,如果没有明确答复能够收购的数量,则有可能取消供货商的资格。”他说。


千亿资金叮咬食糖


经销商胡天韵认为,按照海外游资对中国食糖、大蒜的炒作手法,今年6~7月份将是炒作辣椒价格的最佳时机,“如果国内商家认为价格可能高达每公斤60~70元,这就意味着国际炒家完全有能力将价格炒高到每公斤100元的‘天价’”。


食糖价格透支今明两年,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判断。目前,食糖价格仍然停留在每吨5200元左右。“如果旱情持续到5月份,一滴雨不下或者降雨量无法缓解旱情,糖价有可能会上涨到8000元每吨,一旦到6月份仍无降水,意味着新蔗种和宿根蔗将大面积坏死,2010~2011年中国食糖将更依赖进口,糖价甚至会突破每吨10000元的大关。”广西糖业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说。


 




熟悉海外游资运作的期货交易行家李昌军认为,从海外游资进入中国的状况来看,已经有不少于1000亿元的资金在食糖期货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中布局,布局并不意味着价格立即飙升,而是选择更合适的时机,如2010年世博会、亚运会等契机,迅速抬升价格,同时不断放出供需不足的情况,让政府和企业无法及时作出应对。


至于有色金属,早已深谙此道的国外大中型企业对操纵价格无疑是“驾轻就熟”。他们早就已经对中国干旱可能对全球有色金属市场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判断。认定基本上可以实现铟价格上涨20倍左右,其它有色金属也可以实现5~10倍的涨幅。


“如果行业内认为可以有20倍左右的价格上涨,那就意味着通过资金炒作,可以在期货交易市场实现50倍左右的价格上涨。”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分析师蔡永霈说。


运作高手“冷铁鳄”自述——海外游资获利路线图


“行业内有个习惯,如果投入1亿元,赚不到10亿元以上的利润,完全就是失败的案例”


海外游资如何布局中国的“旱灾行情”?记者近日对从常年从事资本运作、对游资进入中国渠道有清晰了解的业内人士进行深入采访时,遇上了在行业内被称为“冷铁鳄”的游资运作高手。


由于长期以来都在东南亚和日美等国家活动,拥有多国护照的“冷铁鳄”,熟悉英文、葡萄牙文、汉语、粤语、客家话和温州话,语言上的优势使得他20多年来在资本市场运作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确保不透露姓名的前提下,他逐渐向本报记者透露了整个游资从行情中获利的“路线图”。


深入掌握信息


“冷铁鳄”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中国历来是受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度,海外游资与彭博社、路透社等金融信息情报部门联系非常密切,美国摩根大通、邦吉、路易达孚和ADM公司中都有专门的部门,投入重金,长期跟踪中国农产品[14.34 1.49%]产销状况。一方面是对整个中国农产品进行中长期的布局,另一方面则通过资金渗透的方式,对农产品1~2年时间的价格进行提前评估。


“短期的产品价格预测方面,海外游资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预测的准确率上下浮动不超过10%。远比国内一些期货公司、金融分析机构的预测能力要准确多了。”他说。


“信息网”无所不在


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是海外游资确保自己能够牟取暴利的关键。农业、种苗、行业协会、气象部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超市供货商、农产品收购商、统计部门、价格分析部门……渠道深入到生产和销售的每一个领域。


海外游资从来都不是以单一身份出现的,他们或是投资商,或是采购商,或是开发商,地方政府对此往往疏于防范,各种各样的信息汇总到海外游资的分析师手中,就能对中国具体产业的行情作出清晰的评估,确定“围剿”重点。


随着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销售公司在国内大中城市布局的逐渐深入,海外游资更容易掌握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同时可以通过“销售终端”来“倒逼”生产源头,通过对供货商供货质量、供货水平的要求,清晰地掌握国内任何一个具体品种的产量。如今年的干辣椒、食糖、普洱茶等农产品,就是通过来源广泛的渠道,实现价格预测的。


以“三农”之名行地下钱庄之实


中国外汇监管严格,海外游资要进入中国,就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突破中央的监管。


近年来中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很多游资便打着“三农”的旗号进入中国市场。在预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游资往往“借壳入行”,打着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地方行业协会“共同发展”的旗号,先注入一笔资金,与当地的龙头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签订包产包销合同,并装模作样地在当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承诺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税收,换取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


因为项目立项、审批、土地、环评等权限都在地方政府,一旦地方政府视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就会逐级上报,大笔资金的流入也被视为正常的“招商引资成果”,无论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还是具体的商业银行,都会对有政府立项、土地、环评的项目“开绿灯”。


大量资金流入之后,同样依托“三农”的旗号,用土地平整、引进新品种、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土地流转租金等方式,再度流出来。由于这部分资金基本上属于“无头账”、“无尾账”,一些风投公司通过下属的多个投资公司,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张农村身份证作为“农民工工资凭证”,按照每位农民工年收入1万~2万元计算,就能套出上亿元的资金。如果加上前面所得土地平整、引进新品种、支付农民土地流转租金等,仅一个县级项目能够套出的资金就有十多亿,多的甚至几十亿。


 


制造“信息陷阱”


游资的炒作目的是实现高额利润。在自己充分掌握信息的前提下,给消费者和政府部门制造“信息陷阱”是其中的核心技术。


大部分炒作的商品都具有一定的可储存性,像今年准备炒作的干辣椒、食糖、大蒜、普洱茶等,少说也有1~2年时间的保质期。游资依托冷库、仓储物流等中间环节,完全可以使得政府部门、价格监管部门、工商部门,无法充分掌握整个行业的商品流向。


“信息陷阱”的制造,就是让消费者到生产商都很困惑,到底有多少商品真正生产出来,有多少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未知数。政府部门也会对突入袭来的价格飙升手足无措,如何调控、该怎样出手都云里雾里。这样一来,就形成从生产源头到收购商、从收购商到经销商、从经销商到连锁店、从连锁店到消费者“集体喊涨”“集体看涨”的势头。商品价格炒作的“雪球效应”迅速形成。


“冷铁鳄”介绍,从这几年他从事的游资炒作典型案例来看,2009年炒作山东大蒜,获取的利润超过30倍。行业内有个习惯,如果投入1亿元,赚不到10亿元以上的利润,完全就是失败的案例。


利用专家学者“助推”


游资非常看重专家学者的分析判断,也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到基层考察,还鼓励他们通过学术论文、公开发言、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等多种方式,将他们自己对产业的分析判断公之于众。


实际上,他们所到的考察基地、考察线路都是“冷铁鳄”和他的同伴预先设计好的。他们考查得出的结果,有助于游资修正自己的判断。他们考察的大量数据,也是“冷铁鳄”们提供的,其得出的结论与游资的判断**不离十。


当他们作为“独立知识分子”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权威分析”也就成为“涨价潮”的“助燃剂”。


完全掌控产业链


“旱灾行情”的炒作仅仅是海外游资赚取差价的一个方式而已,并不是终极目标。游资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对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全掌控,只有掌握了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同一行业或者相邻行业的产业链,才能赢取长时间的巨额利润。


2010年中国西南的“旱灾行情”,肯定能够将食糖、干辣椒、普洱茶、大蒜、粮食等一系列农产品的价格催涨一年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游资还会通过此次干旱,加大资金对中国农产品的渗透力度。通过帮助农业部门引进抗旱种苗、转基因产品、建设连锁超市等诸多方式,从生产源头加大对农产品的掌控力度。一方面是建立隶属于自己的信息渠道网络,另一方面则是立足长期经营,为下一轮炒作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黑钱”居多


“冷铁鳄”告诉记者,游资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国外非法赌场和**,进入中国市场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洗钱”。


他说:“据我在行业内了解的情况,超过一半以上的资金是属于地下钱庄的,地下钱庄的资金很大程度上都是灰色收入。在干旱行情的过程中,已有近万亿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布局在农产品和有色金属领域。”

TOP

广西旱区一村民寻水累死 村民自发照顾其家小


2010年04月15日12:3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崇左4月14日电 题:旱区村民组长寻水累死 全村盼政府立碑


  中新网记者 孙洁


  西南旱区广西终于迎来明显降雨,而广西崇左市那隆镇都义屯的村民却高兴不起来——10天前,他们的村民组长黄仁忠因给屯里找水,疲于奔命,最终累死。村民们开始自**流照顾其老小,并希望政府立碑给予他最后的荣誉——抗旱英雄。


  13日,记者从那隆镇到都义屯。在这位已故村民小组长的家中,屋内唯一显眼的是当地民政部门送来的几袋大米和十余斤面条。


  因为贫穷和干旱,原有百余人的都义屯现只剩下34名常住人口,绝大多数中青年人外出务工。包括黄仁忠在内,仅有的4名中年人负担起全屯的生计。在这场长达8个月的旱灾中,像都义屯一样饮水困难的民众在崇左市近15万人,而整个广西将近300万人。


  村民农文超是屯里少数几个会讲普通话的人,亦清楚黄仁忠生前的全部工作。“3月28号我们一起去找水源的路上他被树枝扎进了脚踝,几公分那么深,让他去看医生他不去,说我们喝不上水他不放心。”农文超回忆道,因为缺水,黄仁忠已连续多日早上7点出门,晚上7点多才回来,吃完饭后再去为家里挑水。


  直至4月2日屯里修建蓄水池,一直忙到天黑回家后,黄仁忠跟母亲说太累了先睡一下,晚点再起来吃饭挑水。这一睡,他便再也没有醒来。4月3日早上,农文超和黄妻发现黄仁忠一只手搭在胸前,已安详地去世。


  黄仁忠离世,留下了74岁的母亲、手脚残疾的妻子和语言含糊不清的5岁儿子。记者到时,其儿子仍在学校读书,从屯里到学校一个小时的路程,以前由父亲陪伴,现在已经由村里的乡亲们轮流接送。黄仁忠的母亲佝着背被村民搀扶出来,坐在矮矮的小板凳上,任凭旁人怎样询问,都只是湿着眼角一言不发。


  都义屯在半山腰的地理位置,使得村民们每年都有3个月枯水期饮水困难。每逢于此,黄仁忠便去帮村里的孤寡老人们挑水。“他都是早上先帮别人家挑,晚上做完工回来再拿着手电筒去挑自己家用的水。”农文超说这些的时候,黄仁忠常年帮助的一位老人在一旁老泪纵横。


  “知道黄仁忠去世的时候,屯里人放声大哭。”农文超说。全屯19户人家凑了不足2000元钱,匆匆将黄仁忠下葬。一座没有任何标识的坟包,靠在黄仁忠带领村民亲手修建的进屯小路,顶着满山灿烂的白色桐油花,成了村民最沉重的心结。


  而黄仁忠竭尽心力修建的蓄水池最终还是没有派上用场——4月8日,当地政府完成了都义屯引水到户的工程,并且计划斥资10万元修建新的蓄水池抽水,以解决高海拔的都义屯永久性用水问题。


  直至采访结束时,农文超代表村民提出了一个要求:“我们就希望政府能给他立个碑,写个抗旱英雄什么的。虽然我们这里穷,一般人都不立碑,但是他是为了我们才过世的,希望能给他立一个,让我们可以永久纪念他。”

TOP

广西大面积暴发松毛虫病虫害


 


2010年04月15日05: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入春以来,广西大部分市县受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影响,松毛虫越冬过程不明显,取食活动较往年早,在部分市县呈暴发态势。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获悉,截至3月下旬,广西全区马尾松毛虫(含松茸毒蛾)发生面积达到54.08万亩,同比上升了101%,严重危害面积是去年同期的7.6倍。直接经济损失达3200多万元,生态功能价值损失超过2.6亿元。  


  松毛虫呈暴发态势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松脂产地,在南宁、崇左、梧州、百色等地都种植着连片的松树林。很多地方的松树林都出现了大批松毛虫。松毛虫大面积暴发,将严重影响广西松林的木材生长量,并造成受害松脂减产或绝收。


  目前,广西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市县危害最为严重。据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预测,今年上半年,广西全区松毛虫发生面积将超过60万亩,全年发生面积80万亩左右,成灾面积超过10万亩。


  为何今年广西松毛虫会暴发成灾?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罗基同说,由于今年2月上旬以来广西大部分市县出现连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害虫生长发育,自然死亡率低,容易扩散蔓延和暴发成灾。此外,早春高温干旱也导致林木生长衰弱,抗虫能力低,有利于害虫取食。


  松毛虫发生周期一般为4至5年,广西自从2006年发生较大规模虫害之后,近几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经过几年的虫口基数累积,为全面暴发创造了条件。


  专业人士还分析认为,近几年因经费不足,广西未进行大规模飞机防治,人工防治对于边远山区、道路不畅的林地不易到位,导致这些地方的虫口密度逐步增加,形成虫源地、扩散蔓延并暴发成灾。      


  防治工作全面展开


  3月中旬,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联合自治区气象局制作并发布了“广西早春高温干旱天气对松毛虫灾害影响及发展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广西森防部门加大了虫情监测调查力度,督促各市县加强监测调查,及时掌握虫情,做好短期生产性预报工作,为各地及时防治提供依据并指导林农开展防治。


  白僵菌是广西自产自销、用于春季防治松毛虫等主要害虫的生物农药。根据虫情发生趋势预测,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春节前已完成15万公斤白僵菌生产任务,可防治害虫60万亩左右。现在正是喷洒白僵菌,杀死松毛虫的好时机,广西各级林业部门已经开展防治作业,严防灾害扩散蔓延。目前,全区已完成防治面积39.31万亩,其中白僵菌防治面积34.66万亩。


  目前,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已采购储备了一批森林病虫害防治药物器械,其中包括机动喷雾器、频振式杀虫灯、无公害防治药剂,并已陆续调拨到灾区。同时,督促有关市县储备必要的药剂、药械、油料等物资,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严防灾害扩散蔓延。广西林业厅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已分赴灾区,继续开展松毛虫害监测调查,指导各经营主体开展防治工作。

TOP

  • 贵阳将干旱预警信号等级向下调整 (新华网 04月17日 17:44)
  • 气象台发布干旱**预警 西南主要旱区旱情持续 (中国新闻网 04月16日 19:28)
  • 西南5省份共接收抗旱救灾捐款约11亿元 (新华网 04月16日 16:30)
  • 贵州21日将迎来明显降温降雨天气 (新华网 04月16日 15:35)
  • 云南农业因旱损失超过120亿 1506万亩作物绝收 (中国新闻网 04月16日 15:20)

    • 干旱造成云南农业经济损失超120亿元 (云南网 04月16日 10:37)
    • 泰国等驻华领馆捐助中国西南灾区 (中国新闻网 04月16日 01:26)
    • 广西投资23亿元建设大规模饮水工程 (中国新闻网 04月16日 01:15)

    •  





      TOP

        
       
      旱动大西南大国思索:旱灾与通货膨胀紧密联系


       2010年04月30日 13:34  《商界》杂志



      文/特约记者 雷振东 本刊记者唐 亮


       


       


       


       


        下雨了,下雨了!


        4月13日,随着几声闷雷,广西百色市阴暗的天空终于慷慨地落下久违的雨水。对于已经干了大半年的旱区而言,仅仅一场大雨对缓解旱情可能短期意义远大于长期意义,但是从孩子们欣喜若狂的脸上,我们看见了重燃的希望。


        只有当你站在干枯见底的云南青海湖湖底上,你才能体会到这丝希望的珍贵:枯黄的水草、龟裂的泥土,横躺的鱼骨、成群结队的黄牛、水牛和毛驴,这就是如今湖底的景色。


        有人说干旱是自然界给予人类最痛苦的惩罚,此言的确不虚。除了生理上的折磨,干旱也能把人的希望逐渐风干掉,就像晶莹剔透的葡萄,慢慢脱水、脱水、脱水,终于变成一小粒葡萄干。所以,在大旱灾区,你能看到纯真顽皮的孩子们都已经不再追打嬉戏了,这不是**任何灾害所能带来的痛楚。


        然而,面对这场百年大旱,更加痛苦的恐怕是一群当事或不当事的“旁观者”。这场旱情发于2009年秋,但是直到旱情持续许久,不知是谁才首先喃喃自语道:“好像很久没有下雨了。”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尖锐的讽刺。一方面,我们拥有先进的气象、气候预测、研究工具,我们甚至已经能够在3月预测出旱情可能会持续到5月、6月……但我们就是不能在旱情前达成一致意见,准确预测到这场灾难;另一方面,我们的灾防往往急功近利,缺乏反思,譬如所谓抗旱就是引水、找水、蓄水,除了水还是水,甚至已经有人预测此次西南大旱必将造成对生态湿地、地下水等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正是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下,我们看到的是商人的迷失、企业的挣扎,乃至公共财政的力不从心。


        显而易见,西南大旱的确是一场天灾,但我们也必须扪心自问。也许,我们最缺的并不是水,而是一种思考,关于气候决策的思考,我们需要在每场灾难之前就搞清楚,我们的风险在哪里、我们的预防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气候决策,将是未来商业决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国运的根本。


        西南大旱应该是一个不晚的提醒。


        旱!旱!旱!


        “现在最好吃的是清汤鸡,只有用干的;麻辣汤鱼大家都高兴吃,也只有吃干的……”


        ——这是云南罗平县一场“旱灾婚礼”。由于村庄里的池塘早干了,新娘的老父亲提前两天从很远的地方运来8桶水筹备婚礼。30多桌席,没有一个杯子,青菜零星,客人们也通情达理,没有一个人向主人家要水喝。一个村民说,村里的油菜全部绝收,今年不指望什么了,但儿女结婚是大事,还是要尽力操办,日子还要过下去。


        “老师教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但学生们都自己辛辛苦苦挑来水给我喝,我真是很感动,他们用行动证明他们是爱老师的。”


        ——这是云南禄劝县撒营盘镇坎饮小学一位老师的哽咽之言。当得知解放军叔叔驱车6小时前来为他们送水时,孩子们高兴坏了,分到水后都“耶”了起来,但他们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口水,一瓶纯净水能喝5天。就是这般困难,孩子们也为辛苦备课的老师留下一点点饮用水。


        “现在海子干了,真有点不习惯,总觉得没有去海子打一转鱼缺了点什么。”


        ——这是云南青海湖边晒经村渔民刘永明的缺憾。他本来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会靠着青海湖打鱼为生,如今青海湖却彻底干涸见底,无鱼可打。不过,刘永明和他的儿子还是像往年枯水期一样整理着打鱼工具,期盼有朝一日能再次上湖,虽然刘永明早已是一位庄稼汉。


        “出去吧,难道在这里等着渴死吗?出去打工赚了钱,买水喝。”


        ——这是云南阿猛镇水塘村村支书李少中对村民的动员词。李少中已经失去耐心,多次找水失败后,他流着眼泪,一家一家串访,劝村民们要么出去打工,要么投靠亲戚渡过难关。就这样,村里600多名青年在村支书的叹息中踏上背井离乡的路途,争取尽快挣了钱给家中老母买水。


        云南昆明石林县6岁的杨云润每天都要步行去挑两担水,贵州息烽县69岁的村民周安会每天奔波于四处挖井取水,云南石林84岁的瞎眼婆婆也加入运水的挑水队……


        如果不能亲历灾区,你很难体会到因为干渴而带来的痛苦与辛酸,以上向读者呈现的一幕幕,仍然不足以表达我们对灾区民生的心痛。


        在这里,有两种错误的思想必须纠正:一种思想是以为旱区下了雨,旱情就会结束,事实上至少需要10场适时的大暴雨才能基本攻克旱情;另一种思想是以为旱情事不关己,仅限西南五省甚至是只在农村地区,事实上这场旱情的波及面,可能与青海湖边刘永明的遭遇类似,改变你的后半生和你的子孙后代的选择。


        这一次西南大旱,旱动的波及面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2010年3月以来,旱情还波及广东、湖南、湖北、海南等地。其中,海南省三分之二市县出现严重干旱,万宁出现特大干旱。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海南省各县市降水量与30年内同期相比偏少四成至九成,降水偏少情况甚至可能延续到夏初。


        超过2000万人饮水困难,5000多万人口受灾,西南大旱旱动中国。


       


       


        链接1:西南大旱详情


       


        灾演时局


        旱情之重,让人首先对旱因展开想象。


        看过美国灾难片《后天》的读者应该记得,片中男主角是一位气候学家,按照他的研究结果地球将在几十年内进入气候狂暴期。随着全球变暖学说的兴起,气候学家逐渐风行欧美,他们不仅频繁亮相于好莱坞**,也广泛参与了全球经济力量的博弈,刚刚落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是气候学家的舞台。


        仅仅对天气预报颇为熟悉的中国人,因为百年罕见的西南大旱也对气候学家和他们干的事情产生兴趣。比如,他们想弄明白,为什么历史上潮湿多雨的云南竟然在2005、2008、2009、2010年多次出现旱情。


        很快,人们注意到一个细节。2004年中国青年报曾刊表题为《2010中国气候突变?》的文章,指出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简称GBN)受美国国防部委托,撰写了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的意义》的报告。其中关于中国的部分,指出中国气候将在2010年前后由“南涝北旱”过渡为“南旱北涝”。


        这条旧闻又重新活跃,网民们惊呼,原来西南大旱早在6年前就被预测。


        事实上,这则报告的可信度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报告的作者并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论据多引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此外,这份报告所说的“南旱北涝”与目前西南大旱是否是一回事,至少国内尚无定论。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西南地区近年来大旱频繁,然而我们的企业、决策层竟然难以找到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气候报告作为相关决策的依据,更不用说将气候决策上升到经济战略、**的水准。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雷就指出:“我们应该千万警惕,西南旱灾之后,围绕水的反思和举措,成为替代**反思的唯一途径。我们急需将一种知识融合的灾害研究及应对系统,立为中国的下一个基本国策,因为它关乎人的生命和国运的根本。”


        事实上,我们已经为这种疏忽付出了惨痛代价。在很早以前,地质学界就对中国西部的断层忧虑重重,认为当地爆发大地震的可能性极高。如果我们就此在当地建筑物中更多地使用柔性材质,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而刚刚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则更加提示我们西部断层的危险。


        显而易见,比旱情更严重的,是中国人对灾害的麻痹。这无疑是一个讽刺,一千多年前孙刘联军依靠预测东风在赤壁大战中击败了曹军,而他们的子孙拥有精密的气象研究工具,却不能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战略。


        西南旱灾无疑具有一个警示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0430/13347859742.shtml


       


       


       



        链接2:西南大旱的气象解释:


       


        气象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西南大旱的罪魁祸首。


        一是青藏高原去年积雪偏少,高原热力因素强盛,影响四川等地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海洋升温,太平洋(14.86,0.44,3.05%)表明热流向东转移,带走了热带水汽,导致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增多,但由南方进入西南的水汽大大减少;


        三是今年冷空气虽然数次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便已偏东移动,即便进入西南地区与热空气形成对流天气,但由于水汽不充分无法形成降水。


        关于“南旱北涝”的灾演预测,2004年北京大学钱维宏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罗勇均得到过与GBN报告中类似的结论。而根据吉林大学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学祥引用的一种名为拉马德雷的理论显示,地球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相位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低温期和中国的“南旱北涝”时期,而在2014~2016年南方的干旱形势可能才会达到顶峰。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核心话题是全球变暖与减排,前者为风险所在,后者为风险防控。


        商情气象


        这种警示作用,首先作用在商人的身上,并带动了一系列自发的经济决策。令人遗憾的是,绝少企业、商人是主动适应老天爷的,他们的一些举动不仅滞后,也难言道德。


        沉沦西江


        “坐车回家了一趟,回来却还堵在那,继续等总不行,但只有等!“


        已经在西江行船十几年的柳州船东章金财有点闲得发“毛”了,他从柳州出发运陶瓷去广州,却在梧州长洲水利枢纽大坝前等了十几天。由于西江水位下降,航道萎缩,已有不少船只躺在了河床上,有关部门不得已只得采取通行**。


        干渴的西江,成了章金才的痛,正常情况下,他一个月跑两单便有得赚,现在一个月能跑一单已经是运气好,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半年多。


        如今的西江更成了整个珠三角经济区及其辐射地区的痛。珠江上连云贵矿区,中连广西水泥、石材产区,下连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区,本是黄金水道却不堪重负成为“船只堵道”,旱情无疑成为关键的导火索。


        不过,如果把旱情归结为“堵船”的唯一原因,莫免又失之偏颇。长洲水利枢纽不仅是通航要道,它也有调峰发电的职能,但后者的比重似乎要更大一些——水运成本非常低,仅为0.03元/吨每公里,不及铁路的20%和公路的5%,一方面章金才们在成本的牵引下更愿意选择西江,然而另一方面水利公司在利润的**下更倾向于发电。


        但问题在于,发电带来的利润,能否覆盖滞留的船只给整个珠三角经济区带来的损失呢?答案当然是不能,而当百年大旱袭来答案则更加明确。


        事实上,老天爷并不是没有提前揭露过答案。有媒体报道称,自长洲水利枢纽通航的2007年5月以来,已经至少有6次大规模的滞航现象。对应的则是从“九五”期间到2008年,珠江内河航道投资一共只有72亿元,只够刚修1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


        正是因为今天的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方面往往是发电大于航运、大于“水利”,西江之堵乃至民生之渴能够与水利设施的不断增加共生共存,西江只是缩影之一。


        焦虑的三七


        “现在的价格已经趋于疯狂,生产糟糕透了,以后我都有些不敢种了。”当记者赶至三七种植大县云南文山时,当地最大的三七种植企业高田公司老板陈高田正在地里忙着浇水。虽然有药企开出高价想签署3~5年的长期供货协议,陈高田却不敢答应,一是苗死了三分之一,后继乏力,二是谁能料到这鬼天气还能干到多久。


        陈高田坦言,自己遇到了从业26年来最大的麻烦,当地有人跑起运水生意,陈高田迫不得已最高要付出100元/吨的代价。须知,陈高田有2500多亩三七地,每月浇水4次,每亩每次8吨,一个月就需水8万吨,即便按照30元/吨的平均价计算也高达240万元。


        陈高田在着急,下游三七需求方则犹如热锅蚂蚁。三七减产已成定局,云南白药(65.80,-0.85,-1.28%)、片仔癀(41.10,0.11,0.27%)、丽珠集团(44.86,-1.75,-3.75%)、白云山(14.45,-0.40,-2.69%)、梧州制药等企业高管扎堆前来抢货。2008年三七收购价仅为50元/公斤,如今却涨至350元/公斤。这就不难理解广州白云山与和记黄埔中药干脆把5000亩种植基地放在了文山,赌的是未来。


        不过已经有人赌赢了,康美药业(13.26,-0.30,-2.21%)从2006年起就在文山大肆采购三七,至今已囤货2000多吨,相当于文山年产量的40%,收购价只有20~50元/公斤,账面利润超过10亿元。有消息人士称,康美药业之所以“未卜先知”提前大规模采购三七,并非提前预测到旱情,而是对下游三七需求市场看好的一种正常反应,只是旱情扩大了这份胜利,让康美药业一下子就变成焦点公司。而康美药业也似乎并不打算炫耀这份胜利,当记者致电康美药业证券事务代表温少生,他并未给予正面回应,而是将问题推诿给了董事会秘书。至今,我们也不知晓康美药业占卜天象的奥秘。


        陈高田说,三七价格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复方丹参滴丸这些熟悉的中成药都会面临涨价与否的抉择。


        普洱茶的对赌


        普洱市的大茶商徐能并没有心思过清明节,他要赶在清明之前卖完他往年囤积的茶叶。干旱袭来,徐能今春只收到2吨劣茶,而茶叶在清明节前节后价格则两番风景,当然,作为本地人的徐能心中抱着清明下雨的企盼。


        25岁的种植户罗忠海则更加焦虑,“8个月没有一场雨,茶树都不发芽了。”往年,罗忠海200多株老茶树能收1.5吨茶叶,可卖1万多元,然而今年到3月他只收上2两茶叶,无言以对。如果清明之前能下雨,罗忠海养活一家五口尚有希望。


        与徐能、罗忠海相反,一些来自甘肃、浙江的外地茶商则在积极囤货,并以各自身家暗赌老天爷不会下雨,这样他们就能趁着茶叶青黄不接价格上涨而发一笔国难财,而其中也不乏前些年高位被套的普洱茶炒家。


        相信结局对绝大多数人有利。尽管普洱市茶叶减产已成定局,但在3月27日,普洱市下雨了,这就能挽救一大批新茶,徐能、罗忠海获得了辛苦的回报,普洱茶炒家却败下一阵。


        辣椒博弈


        贵州遵义的辣椒商人马军正在为自己的决策后悔。遵义的虾子镇历来有“中国辣椒城”的美誉,然而持续的干旱把这里烤成辣椒的风化场,**芽都是奢望。正是抱着今年辣椒产量暴减的预期,马军和**辣椒商人一道从今年年初就大批囤货,希望大赚一笔。


        在3月初,形势的发展确实如马军料想,辣椒价格从去年的3、4元/斤涨到了12、13元/斤。但是疯狂的价格惹怒了辣椒采购商,他们放弃了“中国辣椒城”,转而从湖南、湖北、山东等地进货。当马军等囤货商缓过神来,价格已经降到了7、8元/斤,获利甚微。只有重庆人还买遵义辣椒的账,喜食火锅的他们除了贵州辣椒,**辣椒是不吃的。


        白酒饥渴


        对上市公司贵州茅台(129.03,-5.22,-3.89%)而言,没有比下雨更好的利好消息了。由于干旱,赤水河水位锐减,市场风传茅台镇数百户酿酒作坊和小型酒厂中近一半都面临无水可酿的危险。事实上,贵州茅台位于赤水河的上游,理应是受到影响最小的酒企,但流言的威力也能直接把贵州茅台逼上风口浪尖。当茅台镇在3月下旬下了几场雨后,茅台公司很快就向媒体散布了喜雨的消息,缓解了股市上的忧虑气氛。


        云南最大的白酒企业玉林泉酒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是真的很缺水,四分之一生产线因此关停,当地政府已经动用山泉水供应酒厂救急。


        其实,茅台更缺高粱。旱灾导致的高粱减产将直接危及贵州茅台、泸州老窖(30.85,-0.95,-2.99%)等酒企的原料选材,这也促使这些酒企提前做好高粱储备。


        橡胶式不稳定


        “很多用胶企业在春节前确实趁着低价抄底,储备了一些原料,但是近来开工很足,这些胶已经用了70%多了。”


        卓创资讯天然橡胶分析师于建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明了国内用胶企业的价格冲动,却没有证明他们的旱情提前量。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0430/13347859742_2.shtml


       



       



        从去年秋天到4月,云南的西双版纳州一直处于干渴的状态,千里澜沧江大部分河床已经外露,当地的橡胶(23525,50.00,0.21%)种植户周爱民已经不敢去江里游泳了。


        顶着30度高温,周爱民望着景洪市锄戈村山上的一片片橡胶林,心中焦虑万分。他说,如果干旱继续持续,至少减产20%~30%。


        这的确是一个关键时刻,每年的4月是割胶高峰期,也是橡胶树吸水量最大的时候,如果4月还不下雨,西双版纳州占全球产量3%的橡胶林面临的形势无疑就会格外严峻。


        货源尚足,价格已经先期高企。3月,橡胶现货价格基本维持在2.3~2.4万元/吨,这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已经接近100%。由于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胶价的不稳定将是很多下游厂商的噩梦。尤其是今年,云南在闹旱情,全球的橡胶主产地似乎也都在闹旱情,橡胶价格的不稳定,更像是地球副热带高压带的不稳定,毕竟橡胶不会长在撒哈拉大沙漠里。


        周爱民说,他现在祈祷的就是4月15日前后一定要下雨,往年可都下了雨的!在说往年时,他的眼神有些迷茫。


        裸瀑无言


        “气势磅礴,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这是小学课本里对中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的描写。如今,黄果树瀑布却涓瘦不已,几成裸瀑,再无澎湃声响。


        数字更能体现黄果树瀑布在旱灾面前的弱小。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上游白水河水尺读数白天只有0.15米,上午8时去测甚至只有0.01米。为了保障游客观赏时不断流,上游水库只能在每天上午7时至下午5时放出少量的水。


        事实上,为了保证业绩不萎缩,黄果树旅游公司已经向上游**水库“讨水”。但水利部门明显是更加明智的,他们的回复是“抗旱保民生要紧”。无奈之下,旅游公司在景区门口挂出这样的标语:“大瀑布上午水量较小,观瀑效果不理想,建议您上午先游玩天星桥或陡坡塘景区。”


        类似的旱灾商情,还波及有色金属、制糖业、花卉业、咖啡业等诸多领域。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商人而言,他们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必须要占卜天象的时代,因为四处都不让人放心:1月,新疆、内蒙古遭遇严重雪灾,受灾人口超过467万;在黄河与渤海,2010年我们已经分别目睹了“历史最严重”凌汛和30年来最严重冰灾;在海南、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可以遇见今年将面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更狂暴的台风;最夸张的可能是3月中下旬的这次沙尘暴,所带沙尘量相当于北京市民人均10公斤尘土,沙尘暴甚至漂洋过海去了日本,让这个岛国瞬间暗无天日。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极端天气可能在未来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高,次数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企业在未来的资源配备中缺乏气候决策环节,比如对投资地区生态环境、极端气象的考察,对某种气候条件对产品价格、产量的影响,对某种产品的生态承载量的考量,那么它遭受灾难打击甚至是突然死亡的几率也会非常高。


        如果上升到国家经济战略层面,气候决策的重要性则更加凸显。


       


       


        链接3:西南大旱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影响。


       


        “瘦身”前后的黄果树瀑布。


       


        大国思索


       


        到了3月,几乎所有人都把旱灾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


        最先起反应的就是菜篮子,去昆明青年路桃源菜市场转一转,你就会发现昆明菜价已经没有“角”了。原来2.5元/公斤的黄瓜要3.5元,原来7元/公斤的小米辣要12元……甚至连卫生纸都在涨价,由于货源紧张,商场向纸厂订货,100万元的货要先压50万元定金。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调查,2月云南CPI同比涨幅3.2%,尚属结构性上涨,但是这一数字明显不包含这次旱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就指出,不仅仅是中国西南面临旱灾,一部分东南亚国家也面临严峻旱情,如果整个地区旱情持续时间很长,就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并传导到下游的肉类、饲料类及相关产品。


        事实上,由旱灾引发的全国性通货膨胀能否显现,至少要等一年才见分晓。例如,2006年川渝发生特大干旱,直到一年后才出现全国通胀,2007年7月CPI就曾高达5.6%。


        通货膨胀是否因旱灾而始发,影响着政府宽松货币政策能否持续,一旦政策转紧,带来的经济影响难以估量。


        如果说通货膨胀尚可斟酌,西南地区庞大的水利设施投资需求则直接“逼宫”中央财政。


        云南罗平县就是一个“逼宫”典型。你可能不曾想到,罗平这个重灾区并非缺雨,事实上从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罗平降水量多达500毫米,相当于陕西关中平原一年的降水量了!然而,罗平农业几乎绝收,关中平原却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究其原因就是水利不济。在云南阿岗镇,镇里每年向水库支付10万元购买600多万方水,引水渠道名为东干渠。但东干渠每年都要修,到2009年干脆无法使用。而要修好东干渠,镇里要拿出80多万元,但就是没钱。


        事实上,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乏力,东干渠可浇灌面积不到原计划的四分之一。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让大伙拿钱出来修根本不可能,现在又不是生产队时期了,要修只能上面掏钱!”


        于是,旱灾成了偿还水利历史积债的契机,也成了云南各地相互争夺水利资源的起点。罗平县此次就拿出了“十二五”36个水库项目的胃口,相当于建国以来当地水库容积的8倍之多,当然全靠中央财政。


        财政力量倾向于西南,**地区怎么办?这个问题值得西南以外的省市算算账。不过,值得所有人算算账的,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云南文山,记者了解到三七种植业是云南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烟草消费税和增值税大量上缴中央,本来依靠“烟财政”的云南地方财政则增长乏力,不得不发展**产业。


        但是,包括三七种植业、旅**业、花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着实有限,这又使云南投入更多力量到了资源型行业,如铜业、铝业、水电,从“烟财政”转变为“矿财政”,也逐渐将云南拖入投资拉动的低效率GDP模式。


        由于资源型行业的拓展导致的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已经不胜枚举,有人就曾质疑,云南、贵州等地竟然还大规模种植着吸水性极强、被世界银行基本停止投资的桉树林。


        桉树林无疑成了西南地区的另一种活的“矿资源”,但我们有无分析过这些争议性经济作物的破坏力?一位环保志愿者汪永晨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我们认真地研究过西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这种关系可能很难在短期内顾忌,因为这涉及到关键的经济增长模式。当西南地区为自己标上“矿财政”的资源牌,这些底子本就不好的西南大省就会继续倾注于资源型行业,于是投资拉动GDP的模式继续繁衍,**领域如环境保护、水利建设则趋于边缘,导致灾防欠账越来越大,而为了在大灾之年弥补这些欠账以及欠账加深的灾害破坏,又要继续加强资源牌投入,继续“矿财政”,由此周而复始。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正是因为旱灾,因为灾民有雨却无水的尴尬,这种投资型、资源型“眷顾”终于看到了一丝冲破枷锁的机会。


       


        链接4:美国的抗旱机制


       


        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是旱灾频发的国度,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60~80亿美元。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根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据监测得出结论,随着美国的异常变暖和全球气温的上升,干旱在未来的美国会频繁发生。


        在包括NOAA等组织的敦促下,美国政府近30年来加快了抗旱体制的架构,成立了国家综合干旱信息系统(NIDIS)。1982年,美国仅有3个州建立了完整的抗旱计划,目前则扩张到30个州,抗旱计划大致包括监测和早期预警、风险分析和减灾与应变三个部分。


        美国的抗旱经验精髓之处,在于美国较好地实现了科学界、政界、商界面对面、点对点的结合。比如,美国海洋气象局、美国国家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经常联合起来研制干旱监测产品,并将相关信息公开提供给专家及公众。2007年11月成立的“美国干旱门户”网站则向公众提供抗旱减灾策略所需的信息、资源和产品。


        云贵旱区的米商赶至重庆抢购大米,使重庆当地米价出现了小幅上扬。


        面对愈发严重的旱情,灾区正在大规模抢修水库等民用水利设施。图为四川泸州市叙永县头塘村的水库工地。


       


        旱策2010


        机会在哪里?在反思。


        当人们意识到灾难的频发性,并产生提前为灾难“备案”的需求,那么我们的经济政策也自然会打出“提前量”,这就是西南大旱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套能够成功预测气候剧变并作出相应策略调整的机制,村支书李少中和他的乡亲们可能在几年前就移民走出大山,找到另一个更合适的居住所;三七种植户陈高田可能会提前知道,一种叫做防旱剂的肥料能够帮助他节省将近80%的用水,那可是每月节省了将近200万元;云南罗平县的农民朋友们可能也会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自发地集资或号召**投资修葺破损的东干渠以解决旱灾到来时的饮水之难……即便不能准确地预测气候的变化,我们至少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气候决策的底气。


        从国家层面而言,旱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本,它告诉决策层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什么样的模式是最持久最健康的,这也必然会引导决策层思索如何去实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气候决策的终极目标。


        显而易见,百年大旱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无论你是官员,或是商人,还是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农民。


       

      TOP

    • 云南林地受旱灾严重经济损失达95亿 (中国新闻网 05月12日 16:40)
    • 广西面临干旱和洪水双重挑战 (新华网 05月07日 12:50)
    • 广西铁路抢进度保运输 挽回旱情造成损失 (新华网 05月07日 08:26)
    • 民进中央等单位赴贵州捐赠抗旱物资 (新华网 05月06日 16:06)
    • 云南省抗旱开掘出水井达1200多口 (新华网 05月06日 14:24)

      • 贵州解除干旱橙色预警 仍有两个重旱县 (新华网 05月05日 11:50)
      • 云南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因干旱大幅减少 (人民网-人民日报 05月05日 04:05)
      • 广西贵州旱情缓解 国家防总终止抗旱Ⅱ级响应 (中国新闻网 05月04日 18:57)
      • 广西工程性缺水致旱问题突出 亟待加大投入(图) (新华网 05月04日 09:43)
      • 广西将解决120万人饮水难 (人民网 05月04日 09:01)

        • 旱灾引发广西绿豆产量大幅减少 价格现历史高位 (新华网 05月04日 08:28)
        • 贵州连续降雨 黄果树大瀑布重现磅礴气势 (中国广播网 05月04日 07:11)
        • 社科院专家:西南旱情不影响整个粮市供求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05月03日 03:45)
        • 五一期间云南部分地区有降雨 (新华网 05月01日 11:27)
        • 贵州旱情逐步缓解仍有17个重旱县 (新华网 04月30日 15:14)

          • 贵州因特大旱灾损失132亿 317万人仍饮水困难 (贵州都市报 04月30日 14:59)
          • 三峡集团累计向西南旱区捐款1600万元 (中国新闻网 04月30日 10:55)
          • 广西旱情基本解除 部分县插秧用水仍困难 (人民网-人民日报 04月30日 05:27)
          • 广西大部分地区旱情基本解除 (新华网 04月29日 16:11)
          • 贵州因旱灾春播同比减少287万亩 (新华网 04月27日 15:40)

            • 广西旱情缓解已无特旱和重旱县 (新华网 04月27日 03:15)
            • 滇池库容因干旱减少2亿立方米 水位降近80厘米 (中国新闻网 04月26日 11:55)
            • 大旱期间20年老井被承包 村民用水需排队买 (生活新报 04月26日 10:07)
            •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在线 04月24日 19:22)
            • 香港再拨400余万港币援助干旱地区群众 (国际在线 04月23日 17:14)

              • 广西特旱旱区得到部分缓解 (中国广播网 04月23日 16:58)
              • 香港赈灾基金再拨款414万元援助内地旱灾地区 (中国广播网 04月23日 15:18)
              • 广西百色将干旱灾害I级应急响应降为Ⅱ级 (新华网 04月23日 00:41)
              • 受冷暖气流影响广西局地降暴雨 旱情逐渐缓解 (新华网 04月23日 00:41)
              • 贵州大部今起气温下降夜间多雨 有助缓解旱情 (新华网 04月22日 17:50)

                • 珠江流域部分重旱区抗旱任务仍较重 (新华网 04月22日 11:42)
                • 贵州旱区青海震区救灾助学行动启动 (新华网 04月22日 10:25)
                • 广西迎来新一轮降水过程 22个特旱县旱情解除 (广西新闻网 04月22日 06:51)
                • 广西湘江漓江出现洪水 2人因洪灾死亡 (广西新闻网 04月22日 06:51)
                • 香港再拨25万港元援助内地旱灾灾民 (中国新闻网 04月22日 01:00)

                  • “水滴行动”将赴云南旱区捐赠物资 (中国小康网 04月21日 17:20)
                  • 广西将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旱灾洪水可能同现 (广西新闻网 04月21日 06:54)
                  • 贵州兴义冷洞村完善基础设施抗击旱灾 (人民网-人民日报 04月20日 14:51)
                  • 贵州15万**进村入户为旱区民众排忧解难 (新华网 04月20日 11:34)
                  • 全国仍有780多万公顷耕地受旱 (国际在线 04月20日 10:55)

                    • 西南部分受旱地区持续降雨 贵州广西旱情缓解 (中国新闻网 04月20日 09:39)
                    • 贵州因旱旅游业受损 欲借世博会抓促销 (新华网 04月20日 09:31)
                    • 贵州冷洞村抗旱救灾纪实:大山深处有鲜红旗帜 (中国广播网 04月20日 08:46)
                    • 4名俄罗斯画家义卖 支援干旱灾区建设水柜 (新华网 04月20日 08:20)
                    • 广西降雨旱情缓解 特旱县减少3个 (广西新闻网 04月20日 08:15)

                      • 广西最严重干旱县降雨量少 旱情依然严峻 (中国新闻网 04月20日 00:20)
                      • 直击云南干旱:资金投入不足致部分水库难起作用 (CCTV《新闻调查》 04月19日 18:16)
                      • 渲染债务助推日元贬值 (瞭望 04月19日 14:55)
                      • 中国汽车**走向何方 (瞭望 04月19日 14:53)
                      • 自主创新的“一汽体系” (瞭望 04月19日 14:52)

                        • 北京车展释疑全球第一车市 (瞭望 04月19日 14:51)
                        • 中国影响力“鼎举”北京车展 (瞭望 04月19日 14:50)
                        •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阴晴 (瞭望 04月19日 14:49)
                        • “红衫军”升级泰国街头斗争 (瞭望 04月19日 14:48)
                        • 国土资源部支援贵州抗旱打井已投入使用(组图) (新华网贵州频道 04月19日 14:42)

                          • 西南旱灾引发资本市场竞相炒作 (瞭望 04月19日 14:39)
                          • 广西隆林后寨村民众抗旱救灾纪实 (人民网 04月19日 11:54)
                          • 贵州黔西南冷洞村抗旱救灾纪实 (中国广播网 04月19日 10:00)
                          • 游客因西南旱情改变出游计划 (新华网 04月19日 07:47)
                          • 不法者炮制假新浪网页骗捐 涉嫌**警方调查 (京华时报 04月19日 03:22)

                          •  


                             










                            TOP

                            专家称成都平原部分地区20年后可能无处找水


                            2010年05月18日11:41  四川在线

                             


                              编者按 从5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从今年年初的西南大旱到现在的水价拟上调,水,这个与人类密不可分的资源时时刻刻挑动着我们的神经。关注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在今天看来尤为迫切。本报为此推出节约用水周特别报道,只期望节水不再是一天一时的冲动,而是真真切切为了你自己、为了身边的环境所做出的持之以恒的“千秋伟业”。


                              《华阳国志》记载:“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而如今,从2008年起,成都就已经步入了全国400个缺水城市行列,去年人均水资源仅660多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的10%。


                              缺水,就在身边,但我们依然很“乐观”。在一些论坛上记者发现,很多成都网友将成都位列缺水城市视为“笑话”。但现实摆在面前,资源性缺水、用水量增大、水质性缺水以及部分水资源消失,直接导致坐拥都江堰的成都从一个“富水”城市变成“贫水”城市。专家称,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成都平原部分地区20年后将“无处找水”。


                              都江堰500年泉眼干了


                              今年春天的西南大旱,让全中国人史无前例地关注到“水”的稀缺与重要。但就在都江堰,“水”情也不容乐观。


                              “古城村的跑马泉不冒水了!”今年3月,当地群众介绍,都江堰石羊镇古城村一口500年来从未断流的泉眼干了,这口泉眼几百年前就往外喷水,水流大约碗口粗细,不论冬天还是夏天,也不管雨季还是旱季,从未断流。同时,都江堰不少村民也发现,家里水井水位也严重下降,村民们因井里的水抽不上来,只好再将水井打得更深,结果发现,原本打个两三米就可以出水,现在要打到6至10米。很多村民认为,是西南百年一遇的干旱导致。


                              作为省水利厅下属单位,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负责整个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调配。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现象并非今年独有,他们发现,在都江堰,普遍存在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现象,“特别是在地震后,除了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出现下降情况,还有些地方水源和地下水莫名就消失了”。


                              岷江上游高山积雪偏少近5成


                              作为成都的主要供水干流,在人们的印象中,岷江的水资源向来丰富。但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丰富是“相对丰富”,实际上,岷江来水近几十年一直呈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5%左右,这几年比例还要高些”。根据紫坪水文站实测数据,上世纪50年代岷江上游的来水量为年均156.5亿立方米,而至上世纪90年代,已降到132.8亿立方米的低点。


                              随着近年来气温的不断升高,岷江上游的积雪量也在不断减少。记者从《都江堰灌区2010年配水计划》中了解到,自去年11月下旬以后,岷江上游降雪明显少于往年,截至今年2月,高山积雪较往年偏少了近5成”。


                              地震也给岷江上游土壤含水性造成了一定影响,“这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无法再按照正常方式补给岷江”。


                              水厂取水口水位近10年最低


                              近几年出现的干旱也给岷江带来了影响。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水六厂在毗河上的取水口水位再次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


                              数据显示,成都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93.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本地水资源量仅为828立方米,已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人的严重缺水警戒线。因此,从2008年起,成都便被列入全国400个缺水城市之一。去年,成都人均水资源仅为660多立方米,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3,不足世界人均的10%,“且仍有逐年降低趋势”。


                              37个县向都江堰要水


                              与岷江上游来水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用水量则在不断增大。


                              一名水利专家介绍,由于都江堰人民渠6~7期工程、东风渠5~6期工程使都江堰灌区范围大大扩展,岷江水源从龙泉山端、中部、北端穿过,流进涪江和沱江流域的丘陵地区。这就造成都江堰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83万亩扩展到现在的1010万亩,所增加的灌溉面积中,一半以上属涪江及沱江流域的丘陵地区,“从只有成都平原的14个县,到7个地市所属的37个县(市、区),尽管成都用水占了总量的75%,与以前相比仍大为减少”。


                              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表示,尽管都江堰灌区的水其中8成用于农业灌溉,但近年来随着下游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生活用水开始大幅度增加。“自2008年以来,成都用水量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用水需求量平均每天为140万吨,峰值超过150万吨。记者采访获悉,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下游各个城市的用水量增长比例都与成都大体相当。


                              污染让部分河流消亡


                              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也导致了水污染严重。据测算,在成都平原上,每平方公里有1.22公里的河流。由于缺乏活水,河流自净能力丧失,一些自然河流消亡了,另外一些自然河流则沦为生产、生活废水的下水道和雨季时节的溢洪道,“这也成为缺水的原因之一”。


                              3年前,由成都市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等人组成的专家调查组,对成都府河九眼桥段、杜甫草堂浣花溪、摸底河等100多条河道展开调查后表示:成都河流缺水的现象并不仅仅是在哪一条河中存在,成都市三环路内的52条河流已经不能再称为自然河流。


                              成都局部20年后恐无处找水


                              省水利厅表示,包括成都在内,四川很多城市都处于缺水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0年,全省城市需水缺口将达4456万立方米,这意味着城市用水需求8成得不到满足。有水利专家称:“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成都平原部分地区20年后将出现‘无处找水’的现象”。


                              一位水利专家称,作为缺水城市,成都“节水”已经迫在眉睫,“也许以一两天为单位,缺水趋势化并不明显。但如果把时间单位扩大看:公元前的蜀国,一片汪洋,川西坝子上,水至则泽国一片,苍莽遍野;战国时代的成都平原,拜都江堰所赐,沃野千里,水多得用不完。而如今的成都,已经是缺水城市”。本报记者韩利 来源:成都商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5-18/114120295775.shtml

                            TOP

                            喝茶, 喝的是
                            一种心境; 
                            一种情调;
                            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  
                            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809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