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朱清时: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朱清时: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3月8日下午3时开始, 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引到了听众的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点报以热烈的掌声。主题讲演完了后、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著名美学家韩玉涛,和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等与会学者进行高端对话。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藏识上因风缘而起的波浪是极其相似的。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


    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对朱清时院士后讲演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学勤教授说,人类已习惯于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而今天科学的进步,有可能让我用多科思他途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还说,其实从二十世纪中期已有学者提出了一时切关认识,今天朱清时先生让这一问题摇到了哲学的高度。


 


      下面是演讲的正文: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       朱清时院士


 


        序: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财富----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依据,不过真正懂得它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下面这则消息说明了这种状况:霍金在2002年8月19日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玄论。真正懂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说一下玄论的主要概念,以期望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他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却又说不清“物质”究竟是什么?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为什么它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呢?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认为物质是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起,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绝对的起点和终点。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的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于在化学反映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然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是实体不变的具体表现。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物质实体论的谬误。


        想像一个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的时候,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困难,那么那些能量去那里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这就是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迅速深入发展。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1932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 .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优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20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迄今人民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忽生忽灭、诸行无常)。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粒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粒子、∑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至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好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28秒。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既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幽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是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看起来象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理论中的弦称为宇宙弦)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的一个共振对应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着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象是水中的泡沐,它们不断的产生,也在不断的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作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的,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在进行脑壳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存在。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任何一套乐器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物质和意识是一个东西,是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有人也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么的小,无论人们是否观察得到它,但它总归是客观实在,也应该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界还是客观实在的。此话不准确。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宇宙弦的各种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象组成交响乐的基本单位是乐器发出的每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


      在弦理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基本粒子,如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成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在弦理论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的基本粒子都是宇宙弦的各种“音符”。因此,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金刚经》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佛法禅定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既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


       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使用的哲学词汇对你可能生涯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我们看见一束红光,这是一个事件,是一个“果”。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素聚合而产生的。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家们熟悉的语言,这是“第一类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因”。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又称为“缘”。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红色”这类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关系实在论”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再举一个更清楚的例子。要得到一颗苹果树,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这是“因”。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颗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所以单有因是结不出果的。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关、温度、肥料等等的配合,种子才会发芽长大,最后长成一颗苹果树,结出苹果来。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就是“缘”。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换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有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关系实在论”其实与“佛学缘起说”的基本思想一致。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回头看本文开始的那则消息,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何难以听懂霍金的那么生动的演讲报告,原因就是物质是实体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太过执着了!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是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源吹奏的宇宙交响乐。


     《如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当外面的境界风吹来时,平静的识海生起了种种的波浪,从次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暝,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宇宙的本体藏识海(如来藏)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眼识、耳识、鼻识、色识、身识、意识、分别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作用,奔腾澎湃,便转生成一切境界,永无止境了。


       又如**所说:“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这句偈语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山河大地,日月光华等,追根索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万物的时候,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如同海水变成了波浪,波浪的作用与整个海水便不一样了。可是波浪还是和海水本质一样的。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歧差别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从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清净的识海,便永无宁静了。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他们正是物质世界和宇宙本体的关系。


      当我们弄懂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读到这里,你可能感叹到:“当科学家千辛万爬到山顶的时候,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朱清时


                                                                                                                             2009-03-8 

TOP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TOP

谁的心识(如来藏)能做到随缘常住而不变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呵呵,现在人拿来做口头禅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ilyx0211 于 2010-1-23 11:52 发表 谁的心识(如来藏)能做到随缘常住而不变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呵呵,现在人拿来做口头禅而已


呼呼~~做好自已就好啦~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