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六字诀与传统声乐艺术

六字诀与传统声乐艺术

六字诀与传统声乐艺术


 


 


文章来源: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声乐艺术是指以人声演唱为表现形式的艺术,讲究发音纯正,吐字清晰,声区统一,音节均匀,气息饱满,音调准确,音域宽广,强弱自如,连音流畅,嗓音灵活。它要求演唱者掌握好发声、共鸣、行腔、五音、四呼、出声、归韵、收声等发音规律。


 


  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气质、个性和风格。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声乐教学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意思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


 


  传统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健身养生方法。六字诀通过呼吸吐纳,并配合念嘘(xū)、呵(hē)、呼(hū)、呬(sī)、吹(chuī)、嘻(xī)六种字音,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气机,起到强壮脏腑、去除病邪、益寿延年的作用。


 


  虽然六字诀属于传统养生功法,但它产生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糅合音韵学、声乐学、中医学等多学科知识,需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它进行深层次解读。下面从六字诀与传统声乐艺术中的反切、五音、四声、呼吸等相关联的四个方面,了解六字诀的发音特色。


 


  一、反切与六字诀的发音


 


  六字诀练习,是用拼音来规范六个字的读音。而在古代,规范读音只能运用反切法。反切是指用两个常见汉字的读音来标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比如“嘘”字由“许御”反切;“呵”字由“呼箇”反切等等。


 


  严格地讲,反切属于音韵学的内容,但演唱时需要吐字清楚,所以反切又是古代声乐艺术发展的基础。


 


  六字诀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456~536)所著《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说明六字诀从产生开始,就特别要求发音清晰准确,这必然要求规范六个字的读音。


 


  《隋书•经籍志》记载:“自后汉佛法行于中国,又得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可见反切产生于后汉(公元200年后),它的产生促进了音韵学和声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对六字诀的形成产生了作用。


 


  反切用上字和下字来标注被切字,是汉字有了声部(上字)和韵部(下字)的区分,而声部和韵部的出现又使汉字能够划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字头为声部,字腹、字尾为韵部)。在古代声乐艺术中,字头、字腹、字尾直接联系着出字、收音和归韵,后者的准确与否是“字正腔圆”、“依字行腔”的关键所在。


 


  在传统六字诀的练习中,出字、收音和归韵应该是有严格规范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的记载中感受到:“出字总诀:一、东钟,舌居中;二、江阳,口开张;……收音总诀,曲度庚青,急转鼻音。江阳东钟,缓入鼻中……归韵之法,如东钟字,则使其声出喉中,其从上腭鼻窍中过,令其声半入鼻中,半出口外,则东钟归韵矣……”与六字诀进行对比,如“嘻”字诀,对两唇、牙齿、嘴角、舌尖等的形态有特定要求,对气息经过的路线有清晰的规定。两者可谓殊途同归。


 


  古人对吐气发声的详细规定,对练习六字诀不无裨益。吐气发声是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因此应特别注意口型的变化和气息的流动。气息通过喉、舌、齿、牙、唇时的流动线路与口型的变化密切相关。六种口型产生特定的六种气息运动方式,进而对内气与相应的脏腑功能产生影响。因此,习练者必须注意口型的要求,校准口型。口型的正确与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声时体会字音是否准确;二是体会每个字的正确口腔气流流动方式。


 


  二、五音与六字诀发音


 


  五音是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的出处最早见于梁代顾野王《玉篇》的《五声音论》。五音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音阶上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如《孟子•离娄上》中“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五音纷兮繁会”,按照五行理论,这五个音阶对应着五行、五脏,也对应着六个字诀。


 


  五音的另一种含义是指音韵学中的喉、舌、齿、牙、唇五个音类。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借鉴了音韵学上的五音分类,并与歌唱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古代声乐演唱的“五音”规范。六字诀在发声吐气的方法中也采用了这些分类法,声出于喉为喉音,出于舌为舌音……


 


  六字诀的发音,兼顾到了上面的两种五音理论。比如,“嘘”对应肝,肝气存于两肋,发嘘音时要配合转体伸臂、双目圆睁,以疏泄肝气;“嘘”属徵、属木,喜条达,且肝为青龙,有盘旋而上之势,所以动作应舒展大方,不松不懈,劲力内蓄;同时,“嘘”为牙音,这就要求发音时两唇和牙齿微微张开,舌头放平,上槽牙和下槽牙之间留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息经过舌头两边慢慢呼出体外。


 


  其余五个字诀均与上同,举凡形、神、意、气、音、劲各个方面,都与五音理论暗相契合。在练习时,要根据五行属性,针对不同脏腑,运用好五种发音方法(见下表)。


 


 


 





















































六字







嘻 


拼音


x ū


h ē


h ū


s ī


chu ī


x ī


五音





齿




五音








五行








脏腑







三焦、胆


 


 


  三、四声与六字诀的发音


 


  古代声乐学中“四声”理论对六字诀的发声产生了影响。南朝齐梁之际,沈约等人提出了“平上去入”四声的理论,后世又把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去、入三声总称为仄声,谓之“调平仄、别阴阳”。《乐府传声》记载:“盖平声之音,自缓、自舒、自周、自正、自和、自静……得舒缓周正和静之法,与上去迥别,乃为平声之正音”。


 


  六字诀的动作要求松、柔、舒、缓,发声要求匀、细、柔、长,所以采用平声发音,以达到上述要求。习练时还要掌握好“先出声,后无声”的原则,初学时可采用吐气出声的方法,以便于校正口型与读音,防止憋气;在熟练掌握功法后,可逐渐过渡为吐气轻声,渐至匀细柔长直至达到吐气无声的状态。


 


  初练六字诀,要求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能表现出“六字”各个不同的“音乐特色”。这就需要利用好嗓音。人的嗓音,好比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乐器。要想发出美好的声音,首先要了解嗓音的生理结构及其发声原理。


 


  人的发声器官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


 


  根据以上原理,对比练习六字诀的要求,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第一,发声时,腔体形成合理的共鸣,声音才能悠长、浑厚;第二,要发出正确的声音,必须要合理运用发声器官,使气息循线而行;第三,动作和发声要配合协调,比如,发“呵”字音时不能低头,发“呬”字音时头慢慢摆正,以利气息呼出。


 


  四、呼吸与六字诀的发音


 


  从声乐的角度看,要想发出洪亮而有穿透力的声音,除了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外,良好的呼吸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气息是声音的关键。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气出丹田,声分抗坠,歌声才能美妙。唱歌时的呼吸看似简单,实际上抽象而复杂,六字诀要求逆腹式呼吸,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论唱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在清代王德晖、徐沅征共著的《顾误录》中说:“度曲得四声之是,而其要领,在于养气”。此“气”指呼吸之气和丹田之气。古人强调要把静心、调息、养气的功夫和唱歌结合起来。《梅兰芳艺术谭》中专有一节讲唱戏和气功之间的关系。可见,传统声乐艺术和气功文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和西方声乐理论有近似之处,又有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


 


  呼吸的方法最常用的有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分为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两种。六字诀”的呼吸方法主要是逆腹式呼吸。


 


  六种吐气方法不但可以去热、风、烦、寒等邪气,还可以散出脏器的胀满、痛闷等气结,所以六字诀祛邪泻实。通俗的讲,它是一种主“泻”的功法,这就要求在练习时一定要处理好“泻”与“补”的关系。其扶正、补气之处是:发音吐气后的吸气;动作导引中两手外开、外拨后的内收、内拢及捧掌内翻;练功后的收功;练功过程中的身心合一等;其祛邪、泻实之处是:呼吸吐纳中的吐气发音;动作中的两手外开、外拨导引;吐音中的两目睁圆;吐气发音中的微微用意等。


 


  虽然逆腹式呼吸要求气沉丹田,但在发声、吐气时,丹田之气决不可外放。在练习时,要注意体会“二气分争”的感觉,即一呼一吸之间,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同时,丹田之气要相应的扩散、聚合。也就是说,肺中之废气排出,而丹田之真气留存。


 


  在六字诀产生以前,春秋时代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中就有“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的记载,战国时期庄子在他的《刻意篇》中,也有“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的相关记载,可见把呼吸配合吐音作为养生去病的方法,历史十分久远,但正是伴随着音韵学和声乐艺术的发展,在南北朝之际出现了六字诀。


 

TOP

好贴子哇,顶一挂,干活去~

TOP

学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TOP

呵(hē)、又可念ke


 




 


 

萍水相逢,倾盖如故。

TOP

分享
浮生有余闲把茶言欢!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4612

TOP

收藏着

TOP

嘘(xū)、呵(hē)、呼(hū)、呬(sī)、吹(chuī)、嘻(xī)
走进雅茗居的门,握住新朋友的手,凑到耳边说一口,如果是位MM,相约今晚泡茶一起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