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好书推荐《如何安心如何空》

好书推荐《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

作者杨海英

直入千山万山去

    时下虽称是末法时代,但伽蓝的兴建、经卷的流播不可谓不广.作为诸多阐释宇宙人生学说的一种,佛学的义理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讨论和熟知,但行门之内仍然有失寂寥,乃至于南怀瑾老先生出言:几十年来,我就没看到有哪个人过去。此话细想起来,未免让人有些惊骇。



    作为知见体系的佛学,和作为信仰体系的佛教,都源于释迦牟尼另辟蹊径的生命探险,源于二千五百多年前尼连河畔那个无比深邃的夜晚。倘若博大精深的知见体系和繁复庄严的信仰体系。不能导向那个夜晚披露的宝藏,那将是多大的遗憾啊。因此,个体生命的修证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浮沉漂泊于生死患海、困惑迷乱于无常幻象中的芸芸众生,这是获得解脱智慧的必经之途。毕竟,像六祖惠能那样触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刻开悟的再来人少之又少,刚强众生的真如本性包裹于重重业障之中,需要善巧方便层层剽剥转换,才可以打开本来。



    杨海鹰先生是一位职业的科技研究人员,工作之余以自己身心修证的实验为基础,长期致力于禅修方法及其结果的研究,并因因缘际会,次第获得殊胜成就,使与他一同修学的人分饮菩提恩泽。《如何安心如何空》是他皈依佛门二十年修证经验的提炼,适合于有一定知识修养的人群。正如经上所示,至高的法性言语道断,无法可说,能够言说的是通往菩提之道的种种方便门径。然而,修行法门必须随受众心性习气教养的迁移对机巧设,不可以僵持一种定法,袭用一种套话自言自语。今天,自然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它不仅大大改变了尘世间的风貌,也成为大多数人普遍的教养,成为人们认识事物通用的方法论。在以怀疑为精神的科学已经成为一种信仰的时代.一开始便通过信愿来入门和获得超越的修行变得困难。世道的变化要求佛法的教学必须随缘顺变,发明适应当代人修行的法门和传播的方式,验证和展示佛的智慧光明,消除各种怀疑和迷信。《如何安心如何空》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金刚经》云,世界是一合相。与此相应,人也是一合相,人的性命就是一个多维度的复合体。  “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如何解脱自心对重重现象境界的执染,将身中的三十二相逆转。直入千山万山去,亲证诸相非相的究竟,是佛法修行的任务。《如何安心如何空》将人性命的复合体分解为身体、能体、本心三个层次.又对三者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作了细致的分析,指出“通过剥离和粉碎覆裹在本心外的层层意识沉淀,可以使本心复还,并且最终汇入宇宙本体”,进入超越一切形而下之现象境界的一真法界。针对身体、能体、本心三者的不同性质特性,结合作者自己的修证经验.该书在有相部设立了六个对应的修行步骤,并对各个步骤适合的对象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蕴含的原理和可供选择的修证方法,进行了说明,从有相到无相,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修证程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尤为珍贵的是,本书“在表述上主要采取了直陈的方式,直接对实相或现量境界进行描述,没有以概念为基础的文字游戏,从而便于读者如实体证”,让读者能够认知自己所处的层次,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转化和获得超越。如此清晰地描述各个修行阶段现量境界的著作,实在不可多得。此外,书中还出示了有关念佛持咒、转化障碍等方面的善巧心法,行者倘若能够如法运用,必将获得殊胜的加持和突破,避免在某个层面上滞留过长的时间。



    时下,禅学著作流行坊间,尤其是禅宗的公案。阅读此类书籍.对于增长佛学学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倘若学者滞于知见的琢磨。不能与功夫行履结合起来,就会衍成一种知识障。居因位而大谈果位之事,是修行的一大忌讳,也是今天常见的一种现象。特别是翻阅过一些佛学著作的人,喜欢在酒肆茶坊大谈禅悦,凭自己见闻觉知范围内的经验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将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识境界当成心性的开悟,自以为已经领取佛法的精髓。这是件悲哀的事情。禅宗公案是禅师们在不同修行次第上的行状记录,并非所有的公案都指向开悟。严格说来,那些显示开悟的公案,也只有真正过来人才可以看得明白。许多公案昭揭的,也还是超越第六意识之时的初悟状态,不可以当成究竟来加以对待,初悟之后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最难人手的也恰恰是这些地段。禅籍之中,深入探讨初悟之后的修行次第、详细描述初悟之后现量境界的转换者并不多见.很多文本对初悟之后的事情语焉不详,欲言又止。有的行人以守住了第六意识的无念之念为成就;有的行人将突破第六意识之后的本地风光视为大彻大悟,以为剩下的事情就是保任本心和消除习气,浑然不知此后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  达摩祖师时代,禅宗是《金刚经》  (或《文殊般若经》)和《楞伽经》并传,体现了般若和唯识的结合,也隐含着禅与金刚乘的同源。前者扫荡一切现象境界,后者讨论种种自心现量,其意是在不执著的前提下获得心对境的层层超越和心性自身的重重开展,避免陷落于不究竟的空相之中,体现了一种从容中道的精神。可惜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改为只传《金刚经》,不再以《楞伽经》印心。此后.禅师们奢谈顿悟而耻言渐修,只谈明心见性不论阶级果位,不少人以超越第六意识之后的心相为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尽管后来马祖道一和黄檗希运等大成就者一度恢复《金刚经》与《楞伽经》的组合.但在后世禅宗里已经不能形成稳定的学统。《如何安心如何空》一书最为珍贵的,是它深入细致地探讨超越第六意识之见闻觉知后,如何超越第七意识,证入第八意识并且最终遍证人法两空的大圆觉海的行程,体现了《金刚经》与《楞伽经》的璧合。



    因与杨先生多年的缘分,本人有幸在出版之前就获读此书,并从中得到深深的教益,体味佛恩的宏浩。但愿出版之后有更多的人从中受惠.一同去亲证菩提树下的自在清凉。



    佛法修证问题是自佛出世以来的二千多年里。无数先贤和修行人所探寻与实证的大问题。以佛法修证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佛教.虽然对佛法的传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门宗教,伴随她的发展,也包容了大量与佛法修证相关性不大或无关的内容。时至今日,佛教体系内各种经典、论注和秘籍资料已成了海量的文献.这在给研究者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他们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加工带来了困难。好在佛法从一开始就强调解行并重的研习方式.客观上为我们正确拣择所需的资料提供了一个指导。可是。由于行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技艺,教内普遍认为只能以师徒间口授心传的方式才可完成,所以,究竟佛法的普世就变得十分困难。


    从历史的角度和佛法的本质来看,佛法自身就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活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都会产生与当时环境相适应的形式或教法,佛教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渐壮大起来的。然而。近一百多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给整个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带来了巨大变化,相形之下,佛法的研修形式与教法却与已往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面对现代社会不断推陈出新的思想概念和生活方式,佛法的承袭与发展一定要有新的思路,这也是佛法住世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可以预言,新时代的佛法一定是包容了现代知识和内容、满足现代人生命质量不断提升需求酶宗教。探寻佛法的现代修证方法和传播形式,展示佛法的内在本质,提升现代人的生存质量,这是当代每一位佛弟子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每一位以探求未知、提升人类生存能力为己任的科学家所应关注的课题。


    本书就是作者在这方面努力的一点结果。书中内容是作者依据自身多年的修证体验和对经典佛法的研习领悟,结合现代的知识表达方式,总结的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修证方法。全书从对人体和佛之所证的探讨出发,将佛法修证的整个过程,按所证果位的差别,分成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目标,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鉴于佛法修证的实证性特点,在表述上主要采取了直陈的方式,直接对实相或现量境界进行描述,没有以概念为基础的文字游戏,从而便于读者如实体证。希望本书的出世能为现代有心修证佛法的有缘人提供一个参考。


   上一篇中我们分学部对各个阶段的修证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这是一种系列式讲座的表述方式,可以较好地表达不同修证阶段的修持重点、原理及方法特点。较易把修证的道理讲透.但由此产生的不足是过大的信息量给读者对修证方法的整体把握带来了不便,无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了解所述修持体系的主要架构.不同修习方法间的相互关系及如何在日常修习中具体应用。所以有必要对前述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出一些简明易记的手册类指南,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在实修中对修证方向和具体技巧进行把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众多习练者提供一个直接的修习指导,使他们能先按指南做起来,然后再慢慢学习和理解修证方法的原理和目的。对一些信心坚定、长于“行”的习练者,这也许是一条方便的入门之径。



    佛法的修证涉及面相当宽,而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指南里将其全部罗列一遍,因此从什么角度去整理提炼相关内容是指南编写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作者认为简明实用是本指南的第一要素,它所提供的基本信息应该与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关。从实修的层面来看,修证方法可行的基础和目标、修什么、如何修?是一个修证方法所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与具体修持相关的实际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决定了方法的合理性与否;第二个问题要解决修持的具体对象;而第三个问题将回答修持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因此,对上述三个方面问题的答复,也就成了本指南的基本内容。为了便于流传,下面提出的“修证方法指南”以“一”、“二”、“三”、“四”、  “五”口号式的标题进行表述。其中。  “一”是对第一个问题的答复,它告诉我们这套修证体系建立的依据及终极目标:


“二”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它告诉我们这一方法所要修的就是证知“能,所”或“主/客”出处的能力;而“三”、 “四”和“五”则是对第三个问题的解答,它从具体修持的操作原则、步骤和技巧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修持问题的具体解决纲要。



1.修证方法指南


    本指南是为习练者日常修行而编写的简明手册。为便于记忆和交流。按“一”、  “二”、  “三”、  “四”、  “五”提炼了五个口号式的标题,即“一个基本信念”、  “两(二)个下手之处”、  “三条修持原则”、“四步操作程序”和“五种技巧方便”。


  1.1.一个基本信念


    修习本方法的习练者应该确认的一个基本信念是:


    相信二千多年前古印度王子悉达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他通过个人修行努力所证到的“佛”境是人所能拥有的一种真实境界,证到这种境界的人生活在一种超然的觉知状态。佛经是他和他的团体成员对所证超然状态及如何达到这种状态的修持方法的描述和讨论。是关于人体生命超然状态及其修证的最原始研究文献。通过研修,一个修行人是有可能证达佛之所证的。


    1.2.两个下手之处


    本方法的修持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体认“主、客”或“能、所”之源:


(1)  “能”的寻找,由“知”到“觉”再到“觉”的源头;


(2)  “所”的寻找,由行者当下能体认到的存在形式逐渐向微细、空的方向退。最终退到产生或化现种种境界的源头。


  1.3.三条修持原则


    (1)最高状态原则

尽可能呆在行者的最高状态(“能”  “所”两个方面)。


    (2)顺其自然原则


    强调修行过程中不要强行导引,而是随着身体能量运动的趋势跟着走。


    (3)舍的原则


    对修行过程所遇到的一切境界都不要执着,学会舍弃放下。


    1.4.四步操作程序


    (1)在体内找到当下能够觉知到的存在点(疼痛处、脉动处、密度较大处、觉知的盲区等)并将“知”或“觉”移至所觉察到的存在点:


    (2)利用各种方便技巧使“知”或“觉”能融入存在点;


    (3)通过“知”或“觉”的作用将存在点化掉;


    (4)将存在点化掉后所产生的“空”境推至极处(由体内局部至全体乃至整个空间)。
 
 

TOP

喝茶, 喝的是
一种心境; 
一种情调;
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  
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8093

TOP

好多的内容阿

我们要有最__遥远的梦想       和最___朴素的生活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64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