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佛说长阿含经》要义录

《佛说长阿含经》要义录

网上读经:http://www2.foss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E9%95%BF%E9%98%BF%E5%90%AB%E7%BB%8F&catid=1:01&Itemid=3

卷一。

生死何从。何缘而有。即以智慧观察所由。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缘。有从取起。取是有缘。取从爱起。爱是取缘。爱从受起。受是爱
缘。受从触起。触是受缘。触从六入起。六入是触缘。六入从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缘。名色从识起。识是名色缘。识从行起。行是识缘。行从痴起。痴是行缘。是为
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此苦
盛阴。缘生而有。是为苦集。菩萨思惟。苦集阴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

于时。菩萨复自思惟。何等无故老死无。何等灭故老死灭。即以智慧观察所由。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取无故有无。取灭
故有灭。爱无故取无。爱灭故取灭。受无故爱无。受灭故爱灭。触无故受无。触灭故受灭。六入无故触无。六入灭故触灭。名色无故六入无。名色灭故六入灭。识无
故名色无。识灭故名色灭。行无故识无。行灭故识灭。痴无故行无。痴灭故行灭。是为痴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
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菩萨思惟。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
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 十二因缘。如实知。如实见已。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时颂曰。


此言众中说  汝等当善听

  过去菩萨观  本所未闻法

  老死从何缘  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观已  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缘  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  知生从有起

  取彼取彼已  展转更增有

  是故如来说  取是有因缘

  如众秽恶聚  风吹恶流演

  如是取相因  因爱而广普

  爱由于受生  起苦罗网本

  以染着因缘  苦乐共相应

  受本由何缘  因何而有受

  以是思惟已  知受由触生

  触本由何缘  因何而有触

  如是思惟已  触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缘  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  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缘  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  名色从识生

  识本由何缘  因何而有识

  如是思惟已  知识从行生

  行本由何缘  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  知行从痴生

  如是因缘者  名为实义因

  智慧方便观  能见因缘根

  苦非贤圣造  亦非无缘有

  是故变易苦  智者所断除

  若无明灭尽  是时则无行

  若无有行者  则亦无有识

  若识永灭者  亦无有名色

  名色既已灭  即无有诸入

  若诸入永灭  则亦无有触

  若触永灭者  则亦无有受

  若受永灭者  则亦无有爱

  若爱永灭者  则亦无有取

  若取永灭者  则亦无有有

  若有永灭者  则亦无有生

  若生永灭者  无老病苦阴

  一切都永尽  智者之所说

  十二缘甚深  难见难识知

  唯佛能善觉  因是有是无

  若能自观察  则无有诸入

  深见因缘者  更不外求师

  能于阴界入  离欲无染者

  堪受一切施  净报施者恩

  若得四辩才  获得决定证

  能解众结缚  断除无放逸

  色受想行识  犹如朽故车

  能谛观此法  则成等正觉

  如鸟游虚空  东西随风逝

  菩萨断众结  如风靡轻衣

  毗婆尸闲静  观察于诸法

  老死何缘有  从何而得灭

  彼作是观已  生清净智慧

  知老死由生  生灭老死灭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TOP

问候简单行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TOP

问候二书先

TOP

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缘。有从取起。取是有缘。取从爱起。爱是取缘。爱从受起。受是爱

喝茶, 喝的是
一种心境; 
一种情调;
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  
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8093

TOP

一直听说,〈阿含经〉是很重要的一部经典,里面有最原始的、基础的佛学教义。有人曾经做过譬喻,说〈金刚经〉是大学论文,那〈阿含经〉是小学到初中的教材。还有人说,我们汉传佛教,之所以受众面较窄、而且受众的理解偏差较多,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打好小学与中学的基础,一上来就把〈心经〉、〈金刚经〉这些大学论文级的高端玄妙经典端出来。

〈阿含经〉从五阴、十二因缘说起,细细讲述生死解脱的正觉之路,自然比从色色空空、非有非无等更平实。

因此,即使对〈心经〉、〈金刚经〉等经典有所理悟者,也需要回头再把基础给补上。

这十二因缘,分别是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痴(无明)。由痴起行,行而识、识而有名色、名色而六入、六入而触、触而有受、受而有爱、爱而生取、取而有、有而生、生而有老、病、死、忧、悲、苦。

人生所有的痛苦其实不外乎这老、病、死、忧、悲,把这所在的痛苦汇总起来,就是苦谛。专业的说法多为老病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

此卷一里教我们智慧观察,原来所在的苦,最开始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生而为人了、是因为有了这生,才有这一切的老、病、忧、悲、苦。再按十二因缘,要想灭苦,就得灭生。灭生不是让人自杀,而是要溯其根源,有灭才能生灭。。。。。。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卷二

跋只国人行七事:
一、数相集会。讲议正事。
二、君臣和顺。上下相敬。
三、奉法晓忌。不违礼度。
四、孝事父母。敬顺师长。
五、恭于宗庙。致敬鬼神。
六、闺门真正洁净无秽。至于戏笑。言不及邪。
七、宗事沙门。敬持戒者。瞻视护养。未尝懈惓。
---------------------
罗阅只城讲法:

七不退法者。一曰数相集会。讲论正义。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二曰上下和同。敬顺无违。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三曰奉法晓忌。不违制度。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四曰若有比丘力能护众。多诸知识。宜敬事之。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五曰念护心意。孝敬为首。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六曰净修梵行。不随欲态。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七曰先人后己。不贪名利。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为。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二者乐于静默。不好多言。三者少于睡眠。无有昏昧。四者不为群党。言无益事。五者不以无德而自称誉。六者不与恶人而为伴党。七者乐于山林闲静独处。如是比丘。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有信。信于如来.至真.正觉。十号具足。二者知惭。耻于己阙。三者知愧。羞为恶行。四者多闻。其所受持。上中下善。义味深奥。清净无秽。梵行具足。五者精勤苦行。灭恶修善。勤习不舍。六者昔所学习。忆念不忘。七者修习智慧。知生灭法。趣贤圣要。尽诸苦本。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敬佛。二者敬法。三者敬僧。四者敬戒。五者敬定。六者敬顺父母。七者敬不放逸。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复有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法。一者观身不净。二者观食不净。三者不乐世间。四者常念死想。五者起无常想。六者无常苦想。七者苦无我想。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复有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修念觉意。闲静无欲。出要无为。二者修法觉意。三者修精进觉意。四者修喜觉意。五者修猗觉意。六者修定觉意。七者修护觉意。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六。一者身常行慈。不害 众生。二者口宣仁慈。不演恶言。三者意念慈心。不怀坏损。四者得净利养。与众共之。平等无二。五者持贤圣戒。无有阙漏。亦无垢秽。必定不动。六者见贤圣道。以尽苦际。如是六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复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

在竹园与诸比丘说戒定慧:修戒获定。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净。得等解脱。尽于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已得解脱生解脱智。 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
在巴陵弗城与诸信士说法:
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
在拘利村。一林下告诸比丘。有四深法。一曰圣戒。二曰圣定。三曰圣慧。四曰圣解脱。此法微妙。难可解知。我及汝等。不晓了故。久在生死。流转无穷。颂曰:
戒定慧解上  唯佛能分别
离苦而化彼  令断生死习

----------------------
在那陀村说法:

今当为汝说于法镜。使圣弟子知所生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阿难。法镜者。谓圣弟子得不坏信。欢喜信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十号具足。欢喜信法。真正微妙。自恣所说。无有时节。示涅槃道。智者所行。欢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质直。无有谀谄。道果成就。上下和顺。法身具足。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甚可恭敬。世之福田。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阿难。是为法镜。使圣弟子知所生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或者这是不可重现之历史?记述都很简单,从这里到那里,讲这法讲那法,突然就要走了。无论如何,要用心地读。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行者真精进.

向你学习

TOP

阿弥陀佛
喝茶, 喝的是
一种心境; 
一种情调;
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  
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809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