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四川茶艺小略

四川茶艺小略

<P><BR>文/饮茶客   愿品茗网<BR><BR> 近日无事,不免多有乱想。偶然看到一书,封面上有“天府”二字。思从中来,人称四川“天府之国”,这个美名究竟自何而始。不免看了一番资料,书中如是而言: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由此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我不免又有慨叹,想入蜀求学,已有三载,却还不知“天府”之大,真是辜负了这身在“天府”之机缘。<BR><BR> 有人曾今这样形容四川人的生活:麻将将搓起,盖盖茶喝起,龙门阵摆起,火锅锅来起。说白了,就是四川人的四件必做之事——打麻将,喝茶,摆龙门阵,吃火锅。在四川几年了,打麻将没有学会,龙门阵摆不起来,就是火锅也总是觉得有点吃不得。所以这能将这茶作为我的说词了。前几日浏览网页,偶尔在一个愿品茗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茶为国饮,愿为上品。觉之多有玄机,茶之历史,单单几句话是说不来的。想我阅历有限,未曾有过四海之游,无能品遍天下之茶,亦不敢斗胆去谈中国之茶,然这四川之茶,我还是有资本说上一说的。<BR><BR>所谓“茶艺”,在我这里,总觉得除了喝茶的艺术,还有泡茶的技术。而这四川茶艺,说的就是掺茶过程中形成的艺术,因为四川的优质茶叶多属嫩芽茶,不似潮,汕,台等地的大叶乌龙。因此,这川茶自然而然便有了独特的茶艺之形式。只要四川人,都知道喝茶时候,那个有着长长的壶嘴的铜壶是作何之用,这也是四川茶艺最为特色的地方——用1.2米长的铜壶掺出滚烫的开水注入茶碗中,不会溅出一滴水。茶艺师在掺茶之前,总有一番类似表演的技巧展示,就是所谓的“秀茶壶”了。说起这一秀,又让我想到此时风靡中国的各类之秀,但凡“快男秀”,“美女秀”,“明星秀”,诸如此类,我总认为,仅仅局限于娱乐之用,而不能有太多的关注之行,毕竟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难以让人稍有悟觉。可是这四川的茶艺要是想秀上一秀,没有三五年的功夫,倒是不能有倒茶的资格地。中国武术中的十八般武器的套路皆被融入长壶茶艺,使得一只茶壶有如利器在手,茶艺师傅正是武林高手。然而十八般兵器也各有各的好处,茶艺师傅也晓得其中道理,故而只会研习茶艺招式的一两中把式,从来没有哪个人会想着学会所有的茶艺门道,一则耗费时日太久,二则不会有大成,偶有精通五六种表演功夫的茶艺师傅,已经算是大师级的人物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此等茶艺都埋没于民间,直到近年,才被政府看重,使得四川茶艺秀壶技术的知名度才渐渐提升。但仅仅限于高档茶馆和民间的艺人表演,远远没有普及的迹象。<BR><BR> 川茶艺术的另一个特色,便是说词。这说词是茶师在表演之时的解说,列位切莫小看了说词的内容,不同的茶馆,不同的师傅,说词自由不同,说词的内容所包含的东西各有风格,加上不同演说者所变现的音调和表演风格,那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曾经去过一个茶馆,是朋友介绍的,名字记得不大清楚了,好像是顺兴老茶馆。但是那里茶艺师傅的说词我却是记忆极深。在介绍了茶具之后,茶艺师傅的表演便开始了,“峨眉天下秀,高山出好茶”,“ 白鹤展翅”,“ 玉壶养太和”,“ 春风拂面,重洗仙颜”,“ 凤凰三点头”,老师傅甚至连玉川子的《七碗茶诗》也都能成诵: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青汗,平生不平事,竞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在一遍又一遍的倾听着古老的差异传唱,我们没有理由不郑重的对待这手边的一盏茶了,即使你不是品茶的高人,在此时,你也必须知道这是一种享受。<BR><BR> 愿取三江水,品罢五岳茶。<BR> 茗间论古今,杯中说日月。<BR> 愿品茗,直须来,<BR> 不做过客做茶客,<BR> 清茶亦可胜烈酒。<BR> 天府从来多安逸,<BR> 何不举杯共锦城。<BR><BR>(转载自愿品网www.will-tea.com)</P>
<P> </P>
<P> </P>

TOP

请勿重复发帖,感谢愿品茗网支持。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