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普洱茶价格今春难见底

普洱茶价格今春难见底




为了深入了解即将上市的春茶能否一改2008年的颓势,记者于2月5日从昆明出发,到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普洱茶主产区,对今年茶农、茶企、茶商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解。版纳是此次采访的最后一站,2月9日中午,记者一行从版纳市区出发,沿着狭窄蜿蜒的山间小道到达位于勐海县东部的南糯山,古茶树已经开始冒新芽,“高山云雾出好茶”,由于长于最佳生态环境,南糯山成了著名的古茶区。“也是在春茶上市之前,2007年初春,家里挤满了上门收购茶叶的商人,我国台湾的、广东的,还有来自韩国的,每个说着不同语言的商人都希望能抢到我家当年的春茶。记得当时生意好得很,每公斤茶叶可以卖到300元以上。只要有人叫价300元,另一个马上就会叫价310元,我们就等着谁出的价最高就卖给谁,那一年寨子里没有人会想到,祖祖辈辈守护着的古茶树会这么值钱,买车、买电视、买洗衣机,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东西都买到手了。”南糯山半坡老寨村民小组组长批朱说。

 
□ 现 状


茶价大跳水 茶农无心采茶


“2007年开春看到古茶树冒出新芽,就看到了这一年的好日子。每公斤茶叶可以卖到350元,有时一天就可以卖上万元的茶叶。当时家里有劳动能力的成员都在采茶,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多元。家里这一栋吊脚楼也是在那时花了2万块装修的。”记者2月9日在南糯山采访时,现年50岁的南糯山半坡老寨村民小组组长批朱回忆说。他的二儿子也说:“如果茶叶还像2006、2007年的价格,我的摩托车就可以换成小汽车了。”当时的价格让寨子里的茶农有了“摘茶就像摘人民币”的感觉。


随着2007年4月茶价开始走低,“采茶姑娘何处寻”的难题已经不是茶农致富的主要阻碍。“发芽也没有用,没有人买,这就是一堆树叶。”批朱的二儿子无奈地说。“老板都不来了,我们的茶叶卖不出去,采古树茶比采台地茶辛苦很多,亩产也只有20来公斤,没有老板来谈价格,我们也不想去采茶叶。从最高点每公斤350元降至150元,太突然了。今年价格不低于每公斤150元还有搞头,如果收购价低于这个价格,我的几个儿子都决定要外出打工了。”据批朱介绍,现在普洱茶产业泡沫之后,他家的人均年收入也跌至2500元。


现在,当地茶农更多的是无奈,大多数茶农都抱着消极的态度,连茶都不想去采了。


热门变冷门 茶艺师求职难


2006年、2007年普洱茶被炒得火热,茶艺师和评茶员成了热门职业,各种培训班应运而生。一年前考到茶艺师资格证的小张说:“本想着考了一个热门证书,工作应该很好找,没想到普洱茶‘泡沫’过后,找新工作的希望也破灭了。现在,每个茶城的生意都很萧条,生意较好的几家已经有上手好几年的茶艺师,工作太难找了,原来交的1000多块学费就像打了水漂。”小张说。


小张就是普洱人,在昆明考取茶艺师资格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回到普洱老家。可是在家乡,她的求职路也不顺畅,“现在为了节省开支,我们老板都自己来守店铺了。除了春节那几天还有一些老顾客来拿茶叶外,茶叶生意实在是难做了。”听到老板这样的回答,小张对记者说自己怕是该找另一份工作了。


“2007年4月20日,茶价开始下跌,茶农、茶商都措手不及,“古春茶从每公斤300多元跌至100多元,夏茶价格更低,台地茶就更不值钱了。”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彭哲说。经过市场一年多的洗礼,采访中茶商、茶农都已经能理性地看待2007年虚高的行情,“肯定不会再回到原来的价格了,毕竟那都是泡沫。”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启忠说。彭哲分析,今年春茶价格(乃至全年普洱茶价格)不会大幅回升,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行业也将持续低位盘整。


初期 市场膨胀吹大泡沫


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是此行采访的第一家企业,朱启忠对前几年的市场做了分析,“前一轮的宣传是很成功的,在很短时间内让国内外消费者都知道了普洱茶。普洱茶需求量急升,就我们公司来说,原本我们是以卖原料为主的,2005年以前公司产量不到100吨,2005年达到200吨,2006年升至500吨,进入2007年产量飙升到3000多吨。面对急剧膨胀的普洱茶市场,公司为了解决发展中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新建加工厂。没想到建厂速度赶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可以投产的新厂房没赶上好的市场行情。”


他分析,在2007年普洱茶需求量急升,一时间云南省内出现了大批普洱茶生产企业,当时只要能生产出普洱茶就能产生可观的利润,重量不重质的结果导致没有相应的实体经济来支撑已经宣传过头的产业。


记者在普洱茶叶批发市场采访时,多家商户均表示现阶段不敢再扩大生产。


涅槃 茶企业进入洗牌期


“历史上,普洱茶产业经历了3次起伏,分别是1988年、1998年、2007年,每当产业走到低谷,行业内出现洗牌是必然的。目前,全省现有5000多家生产企业也必将进行一轮整合、洗牌。想要调整普洱茶市场也应该凭借市场调控。”普洱市玉龙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友说。“在这次大洗牌中,淘汰部分企业是不可避免的,而没有抓住机会的企业,保牌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普洱茶叶批发市场的商户说。


随着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使不规范的市场重新洗牌,一些产品质量差、信誉不好的企业将会被淘汰,整个普洱茶产业将走上规范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今年 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受2007年炒作风波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在低谷徘徊。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市场疲软、收藏市场萎缩、新消费群体及新市场扩展速度减缓。毛茶价格低,产品大量积压,停产、半停产企业多,产值下降,茶农收入减少,企业收益下滑。加之制茶企业小、散、弱,产品多、乱、杂,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今年普洱茶产业仍有可能在低谷徘徊,产业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茶叶种植业水平低,企业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升级换代能力低,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差距大,品牌建设滞后,宣传促销、新兴市场、终端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等因素和困难仍然存在。”彭哲分析了今年我省的普洱茶产业发展情况。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转变 增产量不如重质量


赵友表示,就目前普洱茶市场来看,发展方向应该有所扭转,扩大种植面积不能让产业走出低谷。如何让现有的资源产出品质更高的产品才是关键。“控制种植面积并不会导致产值下滑。现阶段部分茶农为了增加产量,施肥施农药。在提倡健康养生的消费环境下,古树茶、生态茶显示出更高的品饮价值,从收购价格上就可见一斑。如果茶农坚持用生态的方式来种植,即使亩产量有所下滑,但价格自然会比台地茶好,算下来利润更高。”彭哲说。

 
规范 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普洱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但是,由于行业发展的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法规法律约束,导致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欺骗消费者、损害行业声誉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如果长期存在,势必严重阻碍普洱茶产业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据彭哲介绍,目前云南省约有1000多家精制茶叶加工企业,约3000多家初制茶叶加工所。获得了市场准入资格的茶企,占云南省精制茶叶企业总数的一半左右。当前“云茶”产业,特别是普洱茶的生产加工,还存在企业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部分企业达不到市场准入条件等问题。据业内人士介绍,我省部分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以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冒用知名普洱茶商标和知名普洱茶生产加工企业名称、厂址生产加工普洱茶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且普洱茶标签、标志滥用问题还比较严重,过度包装和包装材料二次污染普洱茶还存在个别现象。“若能够提高普洱茶企业准入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拒绝部分以次充好的产品扰乱市场。”朱启忠说。他还表示,政府还应当扶持具有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使其在市场上能有更好的调控能力。


回归 扩大终端消费人群


“普洱茶除了具有收藏价值外,说到底就是一种饮品。想要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市场的颓势,应大力开发终端消费群。让所有爱茶人都能随时随地喝到普洱茶,就要解决目前产品砖、饼、坨老3样的局面,快捷方便的产品将会有很大的市场。而对于不了解普洱茶的消费者来说,就要从观念上灌输普洱茶独有的养生、药理功能,以扭转前期过度炒作的负面形象。”彭哲说。


【普洱茶泡沫史】


时间:2003年
事件:普洱茶市场不断升温,众多连年亏损的茶商开始赚钱,很多原本不卖普洱茶的茶商也将普洱茶摆上柜台,普洱茶已成为众多茶商的救命草和摇钱树。



时间:2005年、2006年、2007年
事件:经过云南马帮进京、天价茶叶炒作、思茅市改名普洱市等一系列事件,普洱茶声名大震,“大益”、“下关”等市场主要供应品牌开始涨价,且涨速惊人,很多茶商开始囤积产品。



时间:2006年
事件:价格涨幅已接近100%~150%。



时间:2007年初
事件:春茶开卖,市场又出现“井喷”,春节刚过,几大主要供应厂商在2006年价格基础上,以300%的幅度急速拉升普洱茶市价。虽然市场需求已从传统的粤、港、台等地,扩大到长三角及北方地区,市场急速增长也导致假茶、冒牌茶等现象出现。



时间:2007年4月20日
事件:普洱茶价格连续暴跌,这一天,从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传来消息,“大益”7542生饼价格开始下跌,每件(30公斤)7542生饼的零售价从2.2万至2.3万元跌到1.7万至1.8万元。6月初,同一批次的“大益”茶价格跌破万元。此后一年间,茶价一路倾泻到9月。



时间:2008年
事件:“大益”7542生饼(15公斤)已跌破1500元,茶价缩水超过70%。这轮跌价风暴将一度风光无限的普洱茶价打回原形,茶商们损失惨重,有媒体报道称,普洱茶市场至少蒸发了340亿元,无数“散户”被套牢。普洱春茶的价格也持续跳水,鲜叶和毛茶价格从去年的每公斤七八十元降到十多元。



建议·茶企


让茶农利益最大化


前几年由于价格飙升,常会出现因为收茶,茶企与茶农之间产生冲突。“价格好,茶农就会私下卖茶,数量达到产量的20%,这让企业承受了不小的损失。当价格走低时,企业就必须用高于市场价来收购茶叶。”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启忠说。采访中,一些小茶厂负责人表示,看到大企业在收茶这一环节遇到的问题,他们宁愿按照当时的价格灵活机动的来收茶,以免造成没有原料进行生产的情况。


朱启忠表示,只有两者的利益最大化才能化解两者间的利益冲突。对茶农来说,他们进行的是茶叶生产的第一个种植环节,企业方应该将这一环节中产生的最大利益让给茶农。而茶企应该将企业利润的产生着重放在生产、加工环节。


产品质量不能靠吹


针对现阶段我省普洱茶生产企业鱼龙混杂的情况,朱启忠说:“普洱茶加工生产随规模、科技化程度的不同,在资金投入上也有巨大的差异。在坊间,几万块钱也能建个生产厂房。有的甚至有一口锅就可以开始加工了。普洱茶作为市场的大众饮品,质量安全最为重要。”西双版纳王先号茶庄老板王智平说:“由于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普洱茶经销商常会听到省外的客户说,普洱茶是被吹捧出来的,我们喝到的茶叶口感苦涩,一些混迹市场的所谓‘普洱茶’损害了普洱茶的名声。”


差异化共存拓市场


“普洱茶好喝,还好玩,玩的是它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统一用大企业的生产模式来进行加工,显然不太现实,同时还可能让普洱茶潜藏的文化消失。”普洱市玉龙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友说。“大企业创造好品牌,小企业玩文化。”王智平表示,普洱茶产业目前不可能做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各种规模的企业都有发展中的侧重点,同时存在短板。对于小生产企业来说,不得不承认只有这些大的茶企发展并长存下去,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大企业把普洱茶的品牌做出去,让更多的爱茶人进来,通过了解会发现,普洱茶文化也包含博大精深的学问。普洱茶发烧友把弄茶艺,更多的就会选择具有特色企业的茶品。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

建议·茶商


让普洱茶身份明确


记者在王智平的茶庄,发现茶架上的每种茶叶均有详细的标注,产自哪座山、出自哪一年,是古树、荒山还是原生态,这让茶友一目了然。“我的店里光是各种刻章就有一大箩筐,只有将产品特质明显化,才能将最好的产品推广出去。就在同一茶座山,不同纬度的茶叶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口感不同,价位也会有不同。这些普洱茶知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普及出去就是关键。”


把中间商挤出行业


张女士在普洱茶叶市场有一家分店,作为本地茶商,接触到很多来当地炒原料茶的中间商,他们活跃于版纳、普洱、勐海等产茶区。除了茶农外,在这波暴涨中炒茶商人属于得利非常明显的一类群体。他们收茶后并不是用于自身制作,而是倒差价。大量企业的涉入,使从业者良莠不齐。在这种短期逐利风气的带动下,一时间,各种各样真假普洱充斥市场,甚至有无良奸商大发不义之财,多年卖不出去的陈货也成了宝贝,这样一来普洱茶品质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经销商是普洱茶流通的最重要环节,一些经销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经常会听到几个大的经销商炒茶。 茶庄或茶行的商家俗称第一炒家,卖茶的同时也兼着炒茶。例如,湛江茶商一般在广州进货,但有大型茶庄的商家也会亲临盛产普洱的云南入货。他们穿梭于普洱采购第一前线,为各种职业炒家打下了炒作的物质基础。但由于要照顾部分炒家的利益,商家的利润往往不是最高,获利最高的反而是第二手炒家。二手炒家往往联合多个茶庄老板,大量入货囤积,继而选择最佳市场时机抛货,市场炒作追求暴利。行内人都在说,普洱茶是最赚钱的生意,会比股票升得还好呢,当时业界甚至有人提出“普洱茶证券论”。


“只要能把这些中间商挤出行业,让消费过程显得简单化,消费者就能最大程度获利。只有广大消费者接受了普洱茶,产业才能脚踏实地地发展。”王智平说。


重塑普洱茶市诚信


“前几年的过度炒作,确实让普洱茶的名声受到损害,如何正名显得很重要。各企业应加强自律,避免风险。”赵友表示。 同时业内人士提醒,随着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的“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投入使用,使用者只能是在云南省内从事普洱茶生产并且有稳定经营场所、证照齐全的经营者。但众多具有地理标志使用权的茶叶企业在享受同一区域品牌所带来的好处时,也面临同样的风险,个别企业不守信誉、欺诈失信于市场,会给该地域内的所有企业带来损失,即所谓的“一损俱损”。在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时,企业应该加强自律,自觉抵制违法、不讲诚信等有害行为,共同努力把公用品牌和市场做强做大。

 


(来源):新境普洱茶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