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福安饮茶趣俗

福安饮茶趣俗

新娘献茶礼


     在福安的旧式婚俗中,有“新娘献茶礼”(又称“见客献茶”)的仪节,它是在婚礼的第二天紧接新娘“下厨”和“庙见”仪节之后举行的。厅堂摆设均如婚礼原封未动,只左右增排两行交椅,椅上铺以椅披和坐垫,男家女眷(包括伯母、叔婶、姑嫂等)按辈份大小就坐。

   仪节在鞭炮和细乐声中开始,新娘头戴珠冠,肩披“云肩”,面戴流苏珠罩,身着袄裙,由伴娘妈挽扶着姗姗寸步从中庭左边出厅,直线移步廊沿转至厅右,向左排女眷鞠躬,再移步厅左向右排女眷行礼,礼毕进。


     新娘第二次出厅开始献茶。茶是由冰糖、蜜枣(或红枣)、瓜糖、花生仁和少许茶叶泡成;每杯放一把银茶匙,以备搅拌;杯下有锡制“茶舟”(俗称“茶替”)为托,以防烫手,集十至十二个茶杯为一盘;盘亦锡制,为无棱的长方形。新娘依座敬茶,彬彬有礼。


     新娘第三次出厅,是收取茶杯,由伴娘妈陪同,诸女眷饮茶之后,纷纷以红包犒赏伴娘妈,号称“茶钱”。


     第三次新娘出厅行同第一次礼。礼毕,诸女眷离座,乐止,鞭炮复鸣,献茶仪式结束。

     有趣的是新娘每次进出中都要更换衣裙,以显示陪嫁妆奁的丰厚,因此客人不仅品茶为趣,还兼有欣赏新娘服饰之雅兴。 

“无意冲茶半浮沉” 


    福安自唐代就开始种茶,茶叶历史悠久,因此饮茶早已成为福安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习惯。几乎所有人家的灶台旁,都砌有烹茶的小炉灶。为待客方便,炉灶火灰中,必埋有木炭作火种,客人来了,一把火就点着,边闲谈,边烧水,直到茶钴的水烧开为止。福安敬茶最重茶叶是否下沉,如水未开,冲后茶叶浮在面上,认为这是无意待客,有不够礼貌之嫌,故福安至今仍留下这句“无意冲茶半浮沉”谚语,以示人们要冲好茶诚意待客。 


“茶哥米弟” 


福安民间把茶叶叫做“茶米”,与稻、麦、豆(菽)、麻同列五谷类中,足见福安人重茶之程度。有趣的是福安人历来有先喝茶后吃饭的习惯,特别是来了客人,很少有不喝茶先上桌的,他们认为先喝点茶,保持肠胃通畅,然后再吃饭,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把茶称作“哥”,把饭(米)称作“弟”,“茶哥米弟”之称便由此流传。 


治病良方 


     过去,福安的居民古宅常在通风处挂有一棵柚子,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它是一服治病的良方,民间将柚子切顶去瓤,装入茶叶,然后盖顶缝合,挂在通风处晾干,据说用这种柚子茶叶冲了喝,能治疗膀胱炎引起的浮肿以及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症。福安用茶治病的例子还很多,如受惊后所服的安神镇惊药中就有茶叶;民间被小毒虫咬伤肿大,也常用茶叶嚼成茶渣揉擦伤处消毒等。由此可见,福安民间早就认识茶叶的药用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使用。 

 

“七夕茶” 


    《福安县志.风俗志》中有“七夕乞巧”的记载:“是日俗以桃仁、米糕点茶。”每逢旧历七月七日、婚后三年中,女家送男家白枣、状元糕、蜜茶糕、花生、葡萄、黄豆和凸饼供女儿乞巧之用,号称“七夕糕”,目的为讨个手巧心灵的吉利,非新婚人家则抓几只兵蚁(俗称斧头蚁)与黄豆、芝麻、麦子同炒,俗叫“炒蚁脚”,亦称“七夕茶”,不过目的不同了,这是为了讨个免除蚁害的吉利。 

 

“下茶”之礼 

 

     如果你是未婚少女,到亲朋家做客,请注意:其他东西都可以吃,只有茶不能轻易喝,喝了就意味着同意作为这家的媳妇。如果有父母同行,则另当别论,你可以放心地喝完这杯茶。这是福安古老的一种风俗,这种风俗与明代许次舒在《茶疏·考本》中所说的古礼完全吻合,该书说到:“茶不移本,植则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福安此俗是源于下茶之礼抑或同工异曲,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茶泡”谣 

     福安有首民谣:“行中秋,旅中秋,脚布乌溜溜,出门三下搦,‘茶泡’拿里收,收来收来做中秋。”说的是古代中秋晚上,妇女尽情畅游,连裹脚布也弄脏了;一路遇见亲戚就行敛衽礼,行一个礼、对方就赠一些“茶泡”,亲戚多,“茶泡”也多,足够自己过一个象样的中秋节了。

 

    “茶泡”,福安人又叫做“手信”或“伴手”,即作客时送给亲朋的糖果糕点之类的见面礼。既然送受的礼物都是糖果糕点,并没有茶叶,为什么称它为“茶泡”呢?原来它的本意是临时泡茶来不及,权且以糕点代茶,自己带回去边泡茶边吃糕点吧,故称“茶泡”,它说明在福安茶是最具敬意的,既使送礼也要冠以“茶”字。 

 

“龙籽袋” 

 

     福安的旧式丧葬俗中,当棺木送进圹穴时,由寻龙(又称地师或堪舆)先生举行“喝龙”仪节。寻龙先生口念词语的同时,将茶叶、麦豆、谷子、芝麻以及竹钉钱币等撒下红毡,由死者儿子收集装入小红袋中,这个袋子就叫“龙籽袋”。“回龙”后,亡人家属将“龙籽袋”挂到楼仓中长久保存,以求日后添丁发财,五谷丰登。由此可见,在福安古老的祭祀仪式中,茶已被列为五谷之列。 

 

 

七宝瓮 

 

     福安民间砌厨灶时,在灶桥底下必须埋下一个陶制瓜形茶杯大小的小瓮,小瓮中盛茶叶、稻、麦、豆、麻、竹钉和钱币七样东西,故谓“七宝瓮”,民间以此俗作为日后能添丁发甲、招财进宝和五谷丰登的象征。

 

     另在营葬建造墓穴之初,除于圹穴前底部预埋文房四宝(笔、墨、砚、三字经)以预期后裔能聪明好学、代出文才外,同样也要放“七宝瓮”一个,瓮中贮物与象征意义均与灶台埋相同,此俗今仍流行于民间。 

 

民间的“擂茶” 

 

     擂茶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饮茶风习。擂茶又叫“姜盐米茶”,它除配制茶叶外,还配有生姜、盐巴、炒熟花生米、炒米花等。将各种原料放入擂臼中椿碎后,取出与茶叶搅拌均匀,放入陶瓷罐中保藏,擂茶因此而得名。


     当接待宾客亲友饮用时,主人用小汤匙从陶瓷罐中取出二至三勺注入瓷盅或茶碗中,用沸水泡,放入漆盘中端出,依次敬献客人饮尝。同时在每一盅(碗)中放一小根筷子或银器汤匙以备客人搅拌使用,充分发挥擂茶故有风味。

     擂茶具有香味四溢、咸辣适口、生津止渴、润肺清火、舒筋活血的功能,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为接待宾客亲友的必备之物,并视为礼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