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振动蝴蝶的翅膀

振动蝴蝶的翅膀

<div>        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也没有什么可能逆转历史的进程。但是如果这发展进行的过程中有了微妙的偏差,结果就会大相径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说, 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说,它经典地被引用到各个领域,无论何事从最初的微小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也许对其未来状态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div><div>         上个世红八、九十年代,美国的比尔盖茨用复杂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连通全世界,使全世界变得更加简单和接近,人们相互的联系突然可以在瞬间进行。比尔盖茨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改变了世界的生活方式和效率,使人类发展前进了一大步,他因此被称之为“坐在世界之巅的人”          </div><div>        到了九十年代的中国,身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教师马云,突发奇想,要将商业做到互联网上,为了这个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四处游说,因为创意好,台湾的蔡崇信放弃70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千里迢迢来投奔马云,选择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薪水。他的到来使阿里巴巴开始进入了正轨,就像那只亚马逊雨林蝴蝶的翅膀振动起来了,由此在中国的商业销售模式上掀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div><div>       世间万事万物皆在星移斗转,不断变化之中,操纵之手均隐身在尘世之间,无影无形。无论事物变化,还是朝政更改,英雄辈出,都事出有因。</div><div>        社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笔直向前,总是跌荡起伏。每当在由盛及衰,情势危急的情况下,必定会涌现出很多热血人士执意要改变现状。他们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的最后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世界。</div><div>      六百年前在湖广嘉鱼县的黄冈湖(今赤壁黄盖湖)边住着一支方姓的人家。黄盖湖水域广大,弯蜒曲奇,为湖北、湖南两省交界,在有着可以连通长江,水运商业发达,号称八百里洞庭湖的水域边。历史上著名的巴陵大盗隔水相望,他们流窜在这片水域两岸,出没在各个角落杀人劫物,两岸山峻峰险,地形复杂,方便了盗匪们的逃窜和躲藏。方家世代富有,是县里很有势力的豪绅,面临这样的险恶环境,为了自保,男丁自然都要选择习武。最后不断发展壮大,达到拥有“壮勇”百余的声势,在当地经常代替官府为民出头摆平盗匪,维持地方平安,其实力并不输于县衙。到了方孟锭这一代,方家更加德高望重。嘉鱼县令马炳然“凡政事之疑者,必与之议而后行”。方家也有求必应,对衙门鼎力相助,为维护地方安宁不遗余力。</div><div>        正德四年(1509)年,嘉鱼县闹饥慌,贺璋、刘琪聚众闹事。蒲圻罗大洪也与之相呼应,沿途烧杀劫掠来到县城,进攻县衙,反抗官府,方孟锭之子方宸、方宠和官府联手将他们打退。</div><div>        正德11年(1516)年,因为贺璋、刘琪等声势越来越大,湖北巡抚秦金勇亲自来嘉鱼督阵剿匪,嘉鱼知县陆槐请方宸,秘密筹划计策对付。这一年的7月22日,方宸发现贺璋、刘琪等来到了黄盖湖,于是巧出奇兵,先将他们引到嘉鱼高铁镇峡山石岭寺等地,再集中兵力合围,彻底打败贺璋与刘琪,一时名声大震,方宸之弟方宠也应邀共同参与了战斗。</div><div>         方宠之子名方亨,是县里有名的秀才,也是习武之人,据说功夫高强。可惜人到中年不幸因病早逝。留下一子,字行之,号金湖,名逢时。</div><div>       失去父亲的方逢时童年仍然很幸福,方家在当时是很有声势的豪门大族,他虽然住在嘉鱼县城读书,但是也可以经常坐船从长江回到老家黄盖湖游玩。长江水面宽广,来往船只如梭,行人商品满载船舱。两岸山青水秀,村落房屋星罗密布,错落有致,在绿荫丛中忽隐忽现,情意盎然,十分有趣,常常引得他诗性大发,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了他随情随景,随性而发的咏诗习惯。从长江的三国古战场赤壁转入黄盖湖水域,那里水道突然变得曲折陡奇,或宽或窄,两岸山丘忽高忽低,十分凶险。盗匪随时可能出现在面前,进入这样地方就都开始十分小心谨慎了,稍有不慎,就可能人物俱没。幸亏方家在当地人多势强,一般贼匪轻易不敢惹,反而方家常常参与追捕捉拿盗匪。方逢时在老家听到、看到的多数是长辈们在研究、策划怎么诱捕,堵截盗匪的事情。小到对盗匪的狡黠,特点及性格分析。大到成功捕捉到,或者怎么计划不周让盗匪逃遁的总结。小小年纪的方逢时对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听得晶晶有味,悠然神往,常常有跃跃欲试的冲动。</div><div>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方逢时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个法则,自幼跟随父亲读书求学的方逢时的教育重担,后来就由其母担当。其母教育他“官钱不养子孙,刻薄非招福之道”,“得失穷通有命,不可趋权势,辱名声”。生得逢时的方逢时并没有像他的号名金湖一样,使钱财像金湖一样多,而是在嘉靖二十年,他十八岁的时候,一举成名中举后被封授到江苏宜兴任知县,开始了他最初的仕途。</div><div>        宜兴百姓富足,山美水秀,绿树成荫。更有无数名胜古迹点缀其间,一片平和,歌舞升平的景象,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加之人文荟萃,文化气息浓厚与家乡的盗匪纷乱相比别有不同。方逢时到了这里,如鱼得水,触景生情咏唱了很多佳诗,其中“荆溪八景诗”最为著名。至今宜兴人都对方逢时这个文采飞扬的诗人没有忘怀,他的佳诗被经常提起和传颂。</div><div>        明正德十五年,皇帝朱厚照在江苏淮安清江浦的一个积水池里撑船捕鱼中跌落水中,由于惊吓过度而一病不起,竞然不幸逝亡,此池由此名声大振,被誉为跃龙池,成为清江浦一景。三十五年后的嘉靖三十四年,方逢时来到了清江浦任户部主事,万分感叹之余,触景生情写下</div><div>              《雪中同周水部观鱼西池》</div><div>  一曲清池抱郭斜,沦漪滚滚漾晴沙。</div><div>  渔人偶泛江头棹,客子同回海上槎。</div><div>  苑外行橱羞玉鲙,林端暮雪散琼花。</div><div>  相逢野老无机事,指点风云说翠华。</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闻道先皇巡幸年,属车曾驻此池边。</div><div>  虎贲夹岸疏云殿,凤舸中流戏水仙。</div><div>  奏赋已无朝士在,棹歌犹听野人传。</div><div>  只疑泱漭澄潭下,尚有神鱼抱饵眠。</div><div>  他用“翠华”、“虎贲夹岸疏云殿”形象的描述了正德皇帝南巡时的奢华场景,用“戏水仙”生动地表现武宗落水的状态。同时,通过“奏赋已无朝士在”,委婉批评了正德皇帝独断专横,喜好玩乐,政事荒废。对“南巡盛典”耗费民财民力也隐有指责之意。</div><div>        在风景如画的淮安清江浦,他遇到了当时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的周望,刑部郎中分司漕运理刑的是曹天祐,都是志趣相投的文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慨。方逢时和他们经常在一起游玩各处名胜景点,他更是诗兴大发“随处随地皆有吟咏,每咏辄工”,此时不再只有宜兴时的风花雪月,更多的带有政治的忧国忧民思想。“根柢旁魄,于古今之变、国家治乱之原、生民休戚之本,千态万状,沈冥发舒”。以至于,在当时他被人比作杜甫,称之为“诗史”。</div><div>         他特意到淮安码头镇,游览韩侯故里和漂母墓,感触很深的作出《淮阴》和《漂母》两首诗。“如何钟室语,却忆蒯生谋”,生动表明了韩信在临刑前会想到,当初不听谋士蒯通的话,抓住时机,自立为王的错误。“未必知人杰,祗缘尽此心”说的是当年河边漂洗丝絮的漂母,可怜受屠夫胯下之辱后,欲投水自杀的韩信。漂母每天将自已的饭菜分食半碗给他,最后叫他去投军,本意只是让韩信去自谋生路,漂母并没有意识到韩信雄才大略,是日后决定江山成败的盖世英雄。这句话留传至今,堪称经典佳句。 </div><div>        直到此时的方逢时,可以说,仍然彻头彻脑的是个满腹经纶的文人。可是有些时候,事情的发展总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发生了逆转,不知道是谁居然认定了这个标准的文人也是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官。在嘉靖四十一年,朝庭竞然将他派到倭寇最多的广东任兵备副使,去督促指挥俞大猷,刘显等抗倭。让人惊诧之余,更加多的是担心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胜任这个重担。</div><div>       当时倭寇因为首领王直被杀而引发了沿海一线的“嘉靖大倭乱”。朝庭集中兵力进行打击,使江浙一带倭寇逃窜至福建、广东沿海一线。他们与内陆土匪连结一气,其势力一直延伸到江西境内。方逢时来到广东,情况十分危险,倭寇能预先知道朝庭官兵的动向,打不赢就走,蠃了就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们对倭寇的暴行十分愤慨。方逢时针对这种情况,并不急于盲目行动。他首先在倭匪中安插密探,侦查情况。最后发现倭匪只所以能够及时躲避朝庭官兵的打击,是因为倭匪在民间到处都布置有密探,对于官兵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使官兵十分被动。方逢时当即立断,用传播假消息,假出兵动作诱出密探,集中围捕消灭,使倭匪无法真正掌控官兵的动作。方逢时同时增派密探加入倭匪,去更加充分了解倭匪的行动,等待时机消灭倭匪,朝庭官兵抗倭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div><div>      嘉靖四十二年,穷凶极恶的倭寇准备联合内陆土匪大肆作乱,方逢时通过密探传来的消息,及时掌握了这一情况,他知道土匪其实是因为害怕倭寇报复而被迫参加的,他果断的与土匪取得了联系,抢先将土匪争取到自己这边,招安为兵。随后利用土匪假意将倭寇引入包围中,最后官匪联合,集中兵力将倭寇打得一败途地,直退海上三百里,折兵损将大半,原气大伤。方逢时又反过来趁机将继续负隅顽抗,仍然恶性不改的土匪彻底剿灭,其他土匪或参加官兵继续抗倭,或给予路费回家。到嘉靖四十三年以后,倭匪根基被连根拔起,难以立足,不成气候。隆庆二年,方逢时因为卓越的军事表现,被朝庭紧急调往北方对付更加威胁的北虏蒙古。潮州,惠州百姓听说后:“士民遮留,哭声震天”。富坤为了感激他,都积极给他建生祠。</div><div>        隆庆四年,张居正极力推荐方逢时到了与蒙古最强悍的俺答直接面对面的大同任巡抚,俺答对方逢时也有听闻,决定在他上任之日发起猛攻,彻底摧毁明朝的战斗意志。踌躇满志的俺答曾经在嘉靖二十九年,挥师北京城下,一路掠杀,无人敢挡。所以对于方逢时这种文官半路出家做武官的将帅毫不放在眼里,认为他又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div><div>       他立刻邀约其它部落率兵分别进犯威远和靖卤两地,准备杀他个痛快。方逢时早有预谋,他调俺答的死对斗,素有明朝第一勇士的马芳驻守威远,山西郭琥的部队增援老营。他同时调陈其学率领部队在高山上等待。俺答最先来到威远,只见防守严密,无隙可插。于是改攻老营,可是刚刚到达,明朝八千骑兵分成数部,扬旗鸣鼓,向他攻来,他不由得惊慌失措,急忙率兵撤退。一无所获的俺答十分沮丧。他不甘心空手而回,凭他以往的经验,他料想马芳可能从威远撤兵,于是他杀了个回马枪,又赶到威远,没有想到方逢时早就叫马芳一直坚持守候等待。马芳当即对匆匆出现,疲于行军,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的俺答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俺答落荒而逃。马芳获得了首级十六,马一千五百匹的战果。俺答邀请的黄台吉部的千余骑在靖卤也被伏兵打败,方逢时在北方顿时名声大振。</div><div>        这一年的九月份,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突然向方逢时投降,方逢时知道蒙古对中原发动进攻是因为物资缺乏,多次主动提出和好互市的要求。只要没有物资补充,无论胜败,蒙古都会毫不犹豫的再次进行战争。善于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永远都不会停止的战争的绝佳机会。于是在总督王崇古,同乡张居正,首辅高拱等的共同努力下,利用这件事情为契机与俺答化敌为友,一起共同促成了蒙汉友好的“隆庆和议”。</div><div>         这个似乎不太起眼的蒙汉友好互市“和议”,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改变了蒙汉之间的关系,其实它对于后来的中国经济和政冶的改变以及发展,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其影响深远的扩展到今天。因为物资交流的原因,不仅仅是从中原腹地的内陆湖广,产生了一条连结蒙古甚至更远的万里商路,这条商路沿线无心插柳柳成荫,自动出现了无数工农商产业。同时因为需要,沿途也自动形成了许多星罗棋布,鳞次栉比的城市。到了今天,这些城市发展得更加广阔和繁荣,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div><div>        方逢时优秀的军事才能是从小在家族的影响下形成,是一种潜移默化中的教育。像他的名字一样,他又在后来被任命到重要职位,逢到了发挥的时机,他的才能就自然而然的得以表现出来。这个才能的发展结果,一般情况下,只能是永远没完变了的战争在等着。如果方逢时一味的追求战功,那么就不会有和平,可是方逢时最擅长的偏偏是根据情况,相机行事。他利用蒙古内部偶尔发生的矛盾,突然转变思想,不仅不战,反而促成友好,成功的改变了历史原有的轨道,使战争变成和平。皆大欢喜之后,才发现这个不经意促成的“隆庆和议”对未来的中国发展更加意味深长,这就是蝴蝶效应在中国的典范。</div><div>         其实互相敌对的人,不必一定要使用战争敌对的方法解决问题,也许改变一下,放下武器,化干戈为玉帛,用和平友好的方式反而效果更好。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只有在互相友好的状态下,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交流,不仅仅只在物资上的互相补充和交流。在情感上,彼此间也会由了解到理解,互相学习和影响,直到最后融合在一起,慢慢成为一个整体,逐步达到世界大同。这是多数人认可的,世界发展的最后结局,这个结局的前提必须是和平。</div><div>        一场战争的爆发,可能是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而同样,一些美好的未来,可能就是由先前一个小小的良好开端展开下来……。</div>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