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万里茶马古道促成第一人:万历兵部尚书方逢时

万里茶马古道促成第一人:万历兵部尚书方逢时

兵法有云 :“不战以屈人之兵,上上也。”意思是说不需要战斗就让敌人屈服的战争手段是最上乘的手段。孙子兵法又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次伐兵,最下攻城。"一个最好的军事指挥官用的最上乘的战术是:谋略第一,战斗其次。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胜利,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用战斗,就可以获得胜利。
      方逢时在抗倭和与蒙古作战方法来看,多符合上上兵法,充分的采用了多种谋略。《明史》主要写方逢时促成“俺答封贡”,只是因为这件事到了清朝也意义非凡。可是《明史》最后又说方逢时以平两广功,进少保。致仕(离休)时,万历皇帝御赐“尽忠”二字。《明史》对方逢时在两广抗倭的事情,仅以“ 广东、江西盗起,诏于兴宁、程乡、安远、武平间筑伸威镇,擢逢时广东兵备副使,与参将俞大猷镇之。已而程乡贼平,移巡惠州。”数语简单带过,对他具体怎么立功,没有明说。
       其实方逢时在两广平倭之事也是异常精彩。方逢时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任广东按察司兵备副使。当时广东惠州有山贼花腰蜂、伍端松、温七等,福建长乐有叶丹楼等。据险要之地横行十余年,明朝军队对他们打击狠了,他们就受降,稍微得势,又转为贼。朝庭对他们征战十多年,反而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常与海上倭寇聚集一起作乱。民怨、民愤极大。
      方逢时判定山贼只所以对官兵的到来应付自如,是因为在民间广布耳目,所以方逢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捉拿山贼在民间布置的探子和接应,全部法办。并且还反派耳目渗入山贼之中。准备彻底剿灭山贼花腰蜂。
      这时候已到嘉靖四十二年,海上倭寇突然聚集一万多人,从潮州经海丰侵至金锡都。是因为与花腰蜂发生内讧的部下徐某等300多人投入倭寇后怂恿的,花腰蜂非常害怕,于是“以美女二人,马十匹,银二百两,送之倭奴以结好,约与合兵入寇”。情况十分危急,方逢时非常冷静。他认为:“山贼不足忧,所患者倭也”。他利用花腰蜂与倭寇的矛盾,以“抗倭”为主的方略稳住花腰蜂。通过策反叛逃到倭寇的徐某等300多人中的密探,获得了倭寇准确位置的情报。
      方逢时立刻喽使伍端松等3000人为先锋进攻倭寇。 同时不失时机的督促海道刘存德,巡道徐甫,知府张冕带兵随后,没有防备的倭寇被迅速打败逃跑。倭寇这时候发现徐某等人是官军耳目,气极败坏的倭寇在逃跑途中将徐某等300多人全部斩杀。倭寇被一直逼退到远离惠州300里的角江。花腰蜂等人麻庳大意地以为方逢时忙于抗倭,无暇顾他而沾沾自喜。没想到已经彻底摸清他们情况的方逢时突然兵分三路,将花腰蜂、伍端松、温七等三股山贼一举剿灭。方逢时借抗倭之名,离间贼倭,使山贼与倭寇不但没有联手作乱,反而以贼抗倭,最后倭、贼一齐剿灭,可谓“一箭双雕”。
      然而仍有叶丹楼等万人贼匪,横行一时。方逢时针对叶丹楼流动性强的特点,对他进行招抚。然而叶丹楼匪性不改,仍然继续作恶。方逢时决定彻底铲除叶丹楼。
     嘉靖四十三年,倭寇万余人又再次进入潮州和惠州。方逢时督促总兵俞大猷等带3万精兵,由惠州平山至海丰,击杀倭寇3800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方逢时回到惠州,以征倭为名,命令表面上已经被招抚了的叶丹楼,带3000人为先锋在巢保镇听令。随后方逢时急令王诏以3万兵进攻叶丹楼,叶丹楼率4000人逃到南山,据险抗守。方逢时将叶丹楼的所有进出路线封闭,只守不攻。迫使叶丹楼部下内乱哗变,叶丹楼被手下擒拿后交给方逢时。
     方逢时因平倭寇、山贼功而被朝庭重用,调往战争最激烈的北方。潮州,惠州百姓听说后:“士民遮留,哭声震天”。富坤为了感激他,都积极给他建生祠。
     隆庆四年二月八日,方逢时刚刚到任大同巡抚,直接面对蒙古最凶悍的部族鞑靼部。首领俺答立刻率兵进犯威远,同时邀约其它部落进犯靖卤,准备对他来个下马威。方逢时毫不惊慌,将马芳的部队派驻威远,山西郭琥的部队支援老营。他又另外要陈其学率领部队在高山上声援。“以步骑八千分为数部,昼则扬旗鸣鼓,夜则举火先后发,军声大振”。
     十一日,以前连连得手的俺答部队到了威远,看到这些,大吃一惊,俺答不由得脱口:“马太师从天来乎?”。看到威远防守严密,阵势很大。俺答部队士气就开始有些沮丧,俺答并不甘心没有获得战果。于是他带领部队改攻老营,但是到了老营,郭琥的部队早就严阵以待等着他了。什么都没捞到的俺答不知道怎么办了,他生气的把密探马西川叫来问:“汝言老营无兵,可袭,今若何?”。准备杀了马西川解恨,众人赶紧劝住。俺答仍不愿意空手离开,围城三日,见官兵防守隐固,没有间隙可以进攻,才非常不情愿地撤退。
      在威远的马芳先前见到俺答离开后,向方逢时请求撤兵,方逢时料定没有收获的俺答一定会回攻,叫马芳按兵不动,并且预料俺答部队像这样来来去去的行军,已经没有什么斗志,不堪一击。果然到了十四日,被方逢时预算到了的俺答又返到了威远。马芳面对疲彼行军刚到的俺答进行了猛烈攻击,获得首级十六,马一千五百匹的战果。俺答邀请的黄台吉部的千余骑在靖卤也被伏兵打败。边境得到暂时的安宁。方逢时在此期间了解到,蒙古之所以对明朝发生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资严重缺乏。并且多次请求互市,遭到明朝的拒绝后,为了生存,不得不用战争抢掠的办法解决。
      到了九月三十日,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突然向方逢时投降,此时总督王崇古以防秋入卫陵寝,没在身边。方逢时一边自作主张热情接纳把汉那吉,一边报告王崇古认为:“此奇货也”,“机不可失也”。于是两人联名上疏,提出利用此机会打破僵局与蒙古和好,上疏中用了上、中、下三策详细分析了明蒙之间处理的办法和相应获得的结果,认为上策是和好。朝庭一片哗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幸亏首辅高拱,阁臣张居正等人的有力支持。开明的隆庆帝决定:“授把汉那吉指挥使,阿力哥正千户,各赐衣一袭,镇城安置”。
      然而俺答并不知道这些,他以为孙子一定不能生还,于是带2万大军前来应战。并泒使臣五奴柱来谈判。方逢时胸有成竹,派旗牌官鲍崇德和副总兵田世威同五奴柱洽谈,说:“汝把汉慕义来降,非我故诱,汝今生死为我制,汝必求生还,以何道使太师有辞为汝请于朝,保首领,归乃可耳。若拥兵强索,是速其死也,堂堂天朝精兵四十余万,粟支十年,固欲剪灭汝而后朝食,汝奈何得以兵劫之?”同时让俺答知道把汉那吉已经被明朝封官,表示了朝庭和好的意思。特别提出,要将帮助蒙古攻打中原的叛徒赵全等人交换把汉那吉,恩威并施。本来之前俺答领略过方逢时军队的威猛,所以方逢时对提出的条件的态度,也毫不动摇的坚决。
      最后俺答非常不情愿地,把赵全等十人头目换把汉那吉,并且说自己与明朝作对是:“我不为乱,乱由全等”。方逢时与此同时,对症下药的与俺答约定明蒙之间封贡互市。在隆庆,高拱,张居正等人支持下,终于达成了这件对中国政治和商业有着深远意义的事情-“俺答封贡”。可惜的是方逢时刚刚得到朝廷对他这件事的褒奖,其母孔太夫人病丧,他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所以“通贡市”的后续工作由王崇古独立完成。据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同乡京官张涛筹请谥公揭》中指出“首是谋者方公也,而记嘉隆间事者一以归王公崇古,史氏之失实也。”
     方逢时在万历初接王崇古之职任宣大总督,亲自深入体查明蒙之间的实际情况,主动积极地扩充和维护互市的商品及内容。并且同时非常注重军事建设,利用天险修筑长城,时刻防备战争。在离任升到兵部尚书后,仍以蒙古和互市的后续事宜进行分析、判断。并且向朝庭献计献策。方逢时在明中晚期西北边陲作为重要人物,被天下倚为“长城”。
      “俺达封贡”后,蒙古不再是明朝的心腹大患,间或有某些部落作乱,均规模不大。唯数十年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强大后,朝庭中已经没有方逢时、张居正之流的中流抵砥了。所以立志振兴的万历皇帝在崇祯四年为方逢时开祭谕,修牌坊,祭坛。崇祯九年将方奉时入祀乡贤祠,以示永远纪念。
       方逢时十八岁中进士,十九岁任宜兴知县,“精致练达,剖决如流,老吏不能及”。当时宜兴大旱,他”躬往规划”,救济难民,引水灌田,与民同苦。此后在宁津、曲周都做过知县。这种亲力亲为,直接深入基层的习惯,使他后来在促使“俺答封贡”和主张保护“互市”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了解到蒙古与明朝拼死战斗是因为物资的严重缺乏,所以他自作主张,善待来降的把那汉吉,并与王崇古提出了上、中、下策的上疏,说服朝庭,最后达成封贡通市的结果。后来他任宣大总督,发现蒙古缺铁做锅,又奏请朝庭让蒙明互市中可以交易铁等。说明他非常能够根据情况正确处理事情,所以《明史》说他“才略明练,处置边事,皆协机宜,且常亲自巡视塞外……”
      对于互市,方逢时及时捕捉住了机会,并且是在“俺答封贡”事件中的第一个,也是最主要谋划人。在整个与俺答谈判和处理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方逢时谋略的,王崇古是与他共同的有力支持者。也许因为方逢时和王崇古的上、中、下策分析的上疏,有很大的说服力,隆庆帝,高拱,张居正等都强力支持,事情的进展也异常顺利。
     “俺答封贡”事件中,方逢时不失时机的消灭了帮助蒙古侵扰明朝的赵全等叛徒,消除了明朝的一大隐患。方逢时同时谋划促成了封贡互市,而且从头至尾彻底的支持互市。互市的结果不仅使明蒙关系转敌为友,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以至到了天启年,宣大总督王象乾感慨:“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接,无异中原。“一条从中原腹地连通蒙古直至欧亚大陆的万里商路,因为明蒙之间共同的需要。被方逢时,王崇古,高拱,张居正,隆庆帝等开明人士轰然打开……
     方逢时作为这条万里商路促成第一人,应该当之无愧。因为蒙古此时开始逐渐把饮茶作为生活必需,中原又缺马,所以商品以茶马为多,这条商路现在被习惯的称之为:“万里茶马古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