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好茶是怎么种出来的之二好鲜叶制好茶的美

好茶是怎么种出来的之二好鲜叶制好茶的美

 


好茶是怎么种出来的之二好鲜叶制好茶的美


 


一、茶叶的价值高低首先由鲜叶决定


 


       我们都知道茶叶的差别很大。同样是一斤茶,卖价是5元到5000元的差别。同样是一斤明前芽茶,价差是200到10000元;为什么?就因为茶叶的干物质含量和包装的时尚化。对于我们搞茶叶种植的来说,就是茶叶干物资即鲜叶的质量差别。众所周知:一杯茶泡几水(几道汤)?汤色如何?茶味如何?茶香的浓与正?茶叶的肉头厚与薄?茶叶行状是否地道?都取决于鲜叶。所以茶叶的价差也就由鲜叶决定了。没有好的鲜叶,再有本事的师傅也加工不出好茶来。


 


        那么什么样的鲜叶是好鲜叶呢?


 


        一是干物资含量全和高的鲜叶。做茶的都知道:鲜叶含26种以上的干物资之多,直接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干物资就有15种。我们平常检测的主要是氨基酸和茶多酚,再加个儿茶素,但以前两种为多;因为茶多酚低于18制不成茶,氨基酸低于3、7没有茶味,所以这两个指标就成了关键数据。对于明前茶来说干物资含量远低于春茶,春茶又低于夏、秋茶,但茶叶的鲜嫩与型和香都高于其它,所以茶叶价格是越早越贵。好鲜叶在鲜嫩与条形相等时,就由氨基酸(3.8%以上)和茶多酚(12%以上)决定,能卖到5000以上的上好茶的质量就是这两个指标高。达到5以上的氨基酸+40以上的茶多酚,其香浓香正扑鼻沁心,汤色鲜亮诱人,肉头厚实多绒毛,最好可泡到4道水以上,茶味悠远纯正,口感清香回甜。


 


        二是鲜叶的鲜嫩度和条形。鲜叶的鲜嫩度与条形是相连的,鲜叶的鲜嫩必须是两叶一枪的旗枪茶和芽茶、蕾茶。鲜嫩度直接决定着茶形的外观和颜色,娇绿、白绒是其典型的特色。上好茶叶在水中泡开后舒展开的叶面,给人是一种娇艳的翠绿,一层白茸茸的细绒在上面,透出一种浓郁的春色、欲滴的娇嫩;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让人沉醉于生命萌动和满杯的醇香里。


 


         能给人类给予以上两种享受的,就是用好鲜叶的灵性做出来的好茶。

TOP

[原创]好茶是怎么种出来的之三(好鲜叶为什么不多)

好鲜叶为什么不多


既然好鲜叶制出的好茶是普通茶的价值上十倍,那我们为什么不都用好鲜叶来制上好茶呢?不是制茶人不用,而是好鲜叶不多。按季节算,好鲜叶都在春季,并集中在明前的低产茶,头道春茶有50-70%,二道有10-20%;夏秋两季因为叶面成熟过快而采摘不了;所以茶树一年产260公斤鲜叶后,只能产60公斤左右好鲜叶,制6公斤左右好成品茶。好鲜叶的稀少,是好茶高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我们为什么不提高好鲜叶的产量呢?


是啊。提高好鲜叶的产量是我们茶农做梦都想的事。可现在存在以下难题:


一、季节的制约:


好鲜叶集中在清明前后和春季的4月下旬前,这个季节都是茶叶萌芽生长期。茶树在冬眠复苏后,在茶树最佳的生长环境里(温度15-25度,湿度65%-85%),吸积物宝天华之精髓后,吐露出富含26种对人有益物资的茶蕾嫩叶。茶树在这一季节里,茶蕾与嫩叶的生长时间是3-5天后,才开始转化为成熟老叶,所以十分利于人类的采摘。


过了4月下旬,进入5月后,茶蕾与嫩叶的生长时间是1-2天后,就转化为成熟老叶,人类还可以抢摘一点。进入6月后,茶蕾与嫩叶的生长时间是1天,嫩叶就转化为成熟老叶,人类就很难采摘鲜叶了。进人夏秋季后,茶蕾与嫩叶的生长时间是几个小时天,就转化为成熟老叶,人类更无法采摘了。所以好鲜叶产量低,首先是季节的制约。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好茶的需要,人类一定会不断发明延迟嫩叶老化的技术的,因为夏秋茶的茶质要好于春茶。


二是种植与施肥的原因:


好鲜叶不多,还有种植习惯不科学和施肥技术不科学造成的原因。中国种了几千年茶,为什么赶不上世界茶叶最高水平的代表印度?中国的产量与质量和价值都低于印度茶叶的一大半,就是种植习惯和施肥技术落后于印度。


先说种植。虽然中国的茶叶种植技术,在近几年学习外国后有飞速的发展;但根子上还停留在老祖宗的观念上,还报着我是世界茶叶祖宗的思想不放,对先进技术和观念都是在中国化后的为我使用,所以种植首先是观念上的落后。第二是中国特有的小农经济实情,一家几亩茶园制约了中国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虽然我们有大茶场,但从面积来讲形成不了气候。三是没有专业的推广队伍和保障机构,在一家一小园的种植结构下很难推广先进技术;所以中国茶叶种植技术现在基本上是停留在粗放种植的水平上。什么叫粗放呢?就是各户散种,按习惯管理与种植,投入在最基本的水平上,没有改善茶树生长的意识和能力,任其茶树自然生长,甚至破坏茶树生长。虽然我们有剪枝、修园、浅耕、施肥、治虫等,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种植科技,而是那好用那的粗放种植观念与习俗。


再说施肥。施肥可是种植技术的头等大事。茶农也十分重视,他们就是什么不搞,也要施肥的。但他们并不知道施肥除了有产量外为什么?又没有人从茶树生长特性与需要上告诉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按传统和照搬别人之法来施肥。现在的茶树是怎么施肥的呢?我们按季节说:


秋冬施基肥:以复合肥+农家有机肥为主。亩施量复合肥25-50公斤,有机肥100公斤,施肥投入150元内,没有条件的仅施复合肥,投入120元。复合肥以3个15为主,还有的施20%含量无机+25%有机肥。施肥方法:浅耕后用浅沟埋施法,沟深10公分。


春季施追肥:清明前10天,撒施尿素30-50公斤/亩,在采摘头道茶后再撒施尿素30-50公斤。两次平均撒施80公斤尿素,投入160元。


夏秋两季多数不施肥,施肥也是在采摘后撒施尿素一次30公斤。


大多茶农在打药时,还带着打药用茶叶微肥混合农药做叶面喷施,但肥料与农药一年总投入在170—270元内。


在这种施肥模式下,对好鲜叶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先讲一下肥料和作用。


肥料是什么?肥料是作物的能量源。作物的生长就是光与能的转换率。光能转换率越高,产量越大,质量越好。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就是提高了水稻的光能转换率后科学补充水稻综合能量。肥料就是人的饭菜,也就是作物的营养能量。那么作物需要什么营养能量呢?在元素周期表发现的同时,就有一位科学家叫李比稀的就提出了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矿物资营养学”。他说:植物所有的营养都是由16种矿物资组成的,占植物干物资重量86%以上的是碳、氢、氧,由大自然补充;占植物干物资重量5公斤以上的叫大量元素,有氮、磷、钾;占植物干物资重量5公斤以下、0.5公斤以上叫中量元素,有钙、镁、硫;占植物干物资重量0.5公斤以下叫微量元素,有锌、铜、锰、硼、铁、钼、钠。他同时提出三个定律:养分同等重要、养分不可替代、养分吸收率按最小养分量。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工补充的13种元素都是作物必须的营养养分,相互不可能替代,作物对这些营养的吸收是按13种元素里含量最小的那个为准。他的发明就是现在农业土壤学和施肥科学的基础理论。在他的基础上我们才有了测土施肥,才有了现在的化肥工业。后来科学家又在研究后提出:应该和人吃饭一样,饿了就吃,不饿吃了浪费的“按作物生长周期平衡施肥”的理论。


我们知道了以上施肥科学后,一对照我们茶树的施肥,就知道了我们有以下问题制约了好鲜叶的产量:


一、没有平衡施肥,13种元素不仅没有平衡,还只施了大量元素,造成大量的浪费和农田污染不说,使茶树营养缺乏后,制约了好鲜叶的产量。


二、茶树是讲干物资含量的作物,仅有三元素,特别是氮元素肥施用过量后,使干物资含量大大降低,最典型反映是:鲜叶薄到不能成型制茶,春茶的氨基酸含量低于3.6以下,茶多酚含量低于10以下,达不到12%标准,泡水最多三水后就没有茶味。


如果我们的茶树按矿物资营养学去施肥,春茶鲜叶就会大大提高质量与产量,就起码可以提高59%以上好鲜叶的产量,这种大家有好出的事,我们为什么不提倡,不去做呢?难道就让习惯把我们困在氮肥过量,报酬率递减里吗?我们不能学日本,要学印度,用先进的科学来提高我们的好鲜叶的产量

TOP

[原创]冷冬之后春茶高产施肥的研究()


一、冷冬后的春茶市场


2008年60年一遇的南方冷冬,用连续15天-2度以下的低温,让南方茶叶、柑橘大面积的受灾,为2008年的春茶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根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北、湖南,就有高达1/5的茶树冻死,4/5的茶树在2008年春分后靠常规种植技术很难快速恢复生机,所以专家们最保守估计就是:春茶减产1/4。大多数专家认为:2008年春茶市场是个低产、高价的市场。低产是因为减产。高价有两个原因:一是减产,特别是因为恢复难度,使明前茶减少40%以上;二是冷冬杀死大量病虫害,极大的提高了土壤有机活力,使茶树干物质含量提高20%以上,在质量大提高和产量大下降的条件下,春茶价格起码要上涨15%以上,特别是高端 明前茶要在20%以上。


二、冷冬后的茶树就真不能高产了吗?


专家上述判断,就是基于茶树生长特性和现有的茶树种植技术。


(一)从茶树生长特性来说:茶树是中、浅根系作物,比柑橘这类深根系作物还怕低温。毛细根70%生长在10-2公分土壤层内,而柑橘却生长在25-45公分土壤层内。当地表温度-3度时,10公分以上土壤温度在负2度以下,茶树的毛细根冻死概率在30%以上;当地表温度负0度时,10公分以上土壤温度在2度左右,茶树的毛细根处于休眠状态;当地表温度3度时,10公分以上土壤温度在5度左右,茶树的毛细根处于半休眠状态;当地表温度高于10度-18度时,10公分以上土壤温度在12-19度以内,茶树的毛细根开始恢复生机,吸取20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叶绿素转化的蛋白酶在嫩叶上聚合最多,使得明前茶以鲜嫩清香成为高端茶之首;当地表温度过20-30度时,10公分以上土壤温度在21-33度内,茶树的毛细根处于最佳的营养吸收状态,茶树在这一温度条件下,茶叶生长缓慢,多达40种以上的矿物质在嫩叶上聚合,是春茶骄傲的胜过夏、秋茶的唯一条件;当地表温度高于30度时,10公分以上土壤温度在33度以上,茶树的毛细根处于亢奋状态,茶树也同时处在光能转换的最高点,这时茶叶产量与质量最高,但也极易老化。正是茶树这些生理特征,使得专家判定:高达15天以上的-3度的冷冬之后,在春分-清明这段时间,就是地表温度日平均积温达到10度以上,但因为二个方面原因(一是昼夜温差大于5度以上,二是毛细根自身的修复能力),使得没有冻死的茶树,自我修复能力要过了清明,当地表温度连续15天超过15度后,才能恢复。等茶树恢复了,明前茶上市季节也过了。


(二)从茶树现有种植技术来说:中国的茶树技术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从总体来说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以下,基本处于落后的传统种植技术。中国两湖的种茶技术,还是以传统为主,重产量不重质量;重采摘和加工,不重鲜叶干物质含量。在处于20年暖冬的茶树大发展时期,还看不出种植技术的落后;只反映出产量的提高和包装的提高,茶叶的价值增殖靠的是加工和包装与营销,而不是靠茶叶的质量。但一遇冷冬,不重视茶树的干物质含量的传统种植技术,就显示出自己的不足,春分后,大量受冻的茶树仅靠三元素颗粒肥和农家肥的营养,是不可能恢复茶树毛细根的机能地。因为:一、我们现在的种植技术以施三元素(氮、磷、钾)基肥为主,以尿素和单元素微量肥的追肥为辅;茶园管理与防治病虫害为主,以采摘带修剪为辅。二、我们的茶场没有成为真正的茶场,以向农民收鲜叶再加工为主,功夫用在茶叶的加工和包装与销售上,没有形成创造高质量茶的意识,所以整体上对农民没有质量要求,在这一大环境下,农民当然是也简单越好,也就失去了提高种植技术的源头。


专家的判断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当然正确。可在这么好的市场条件下,我们真得在冷冬后,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就不可能高产了吗?回答是:科技使之可能。


三、明前茶保产、增产的科学依据


冷冬之后,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增产的科学依据是:


(一) 有15天的15度以上的日积温天气,是高产的前提。


根据湖北气象资料:湖北3月平均气温是8-13度,2007年3月茶叶主产区是10-11.4度,下旬温度高达30度。2007年到4月1-4号平均温度在12度以下, 极端温度在0.5-7度(寒潮),4月平均温度13.2-17.5度。2007年3-4月平均温度比历史高0.2-1.9度之间。根据资料推算:2008年明前茶生长的关键时段春分-清明(3月20号-4月4号)的15天期间,按2007年3月下旬23-32度下降6度左右计算,平均温度在17-26度之间,4月1-4号在0-5度之间。按茶树最低的光能转换系数0.15计算,温度可以确保茶树亩产500公斤鲜叶,再X40%光能系数利用率,得出湖北主茶区有生产200公斤/亩以上鲜叶的可能,2008年与往年暖冬产量相同。用湖北温度为例,是因为湖北是海拔最高的南方茶区,也是最靠北的南方茶区。既然湖北有保产、增产发可能,在温度保证的前提下,南方其它省的明前茶保产、增产就自然可能。


(二) 茶树的生长特性,确保了明前茶保产、增产的可能。


茶树是多年生喜阴喜湿富营养植物。其生理特性是:依靠毛细根从土壤里吸取无机矿物质,依靠树叶吸收占树体85%以上的碳、氢、氧和占15%以下的其它矿物质(主要14种:氮、鳞、钾,钙、镁、硫,锰、钼、铁、锌、铜、铝、硼),而获得能量;再通过叶面进行光能转换,转换率在0.15-6.5之间。转换过程是:毛细根将所获能量(矿物质)输送到树茎干的节枝上,再由节枝将氮与铁、铜、锌为主的矿物质输送到叶面,在叶面通过光合作用生成叶绿素,再输回节支内,转换成蛋白酶。蛋白酶就成了茶树的胃液,来转换其它高达40种矿物质与光进行能量转化而生长,所以茶树是用根系和叶面来获取或转化能量的。但根系与叶面系这两大系统在矿物质吸收上各占多少比率,笔者没有查到资料,也就只能用模糊概念都重要而暂定。


笔者为了研究茶树的吸收特性,专门做过毛细根试验(以下均为地表温度):


1、 秋季斩断的毛细根,在初春月平均温度10度以上,开始自然恢复,日温度到 了13-20度时,自然恢复需要15-20天,在夏季(月平均温度35度以上)自然恢复只需要12天。


2、 用尿素、复合肥和农家肥根施,对毛细根生长没有明显作用,用尿素叶面喷施在春分后可提前1-3天;用复合肥叶面喷施在春分后可提前2-5天。


3、 用全效水溶肥料(含人工能提供的13种元素)按1:15倍液叶面喷施,一亩5L/壶,春分后可提前4-9天。


经过三天一切片显微镜观察对比试验的结果,发现:茶树毛细根的作用与茶叶叶面的作用如下:


1、 毛细根在恢复时,叶面一是聚合叶面和茎枝元素进行光合作用生成养分,保证茶树正常生长;二是向下输送和提供毛细根恢复的营养。


2、 我把叶都剪掉后的试验说明:毛细根自然恢复主要靠叶面转递的营养,没有 叶面传递的营养后,自然恢复期长达40天以上。


3、 毛细根恢复的主要条件是温度11-34度,湿度65%以上,营养元素只有在温度、湿度达到的前提下才有促进毛细根快速生长的作用。


4、 加速毛细根生长的营养必须全面平衡,符合矿物质营养学三个定理,没有综合平衡的营养元素,一样对毛细根恢复作用缓慢。这就是尿素、复合肥、农家肥根施或叶面喷施后,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四、全面平衡的科学施肥,是春茶保产、增产的保证


虽然我们知道了在冷冬之后,春茶有保产、增产的可能,但这也只是个可能,如果我们想要抓住2008年春茶大好市场来发展一把,还必须引入《全面平衡》的科学施肥概念,导入茶树营养学种植技术,因为这才是春茶保产、增产,提高品质的保证。为什么?(茶树营养学种植技术将用专文讲述)


(一) 今年被冻死的茶树,有70%的是可以救活


毛细根是茶树主要吸收营养元素的器官之一,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全靠毛细根吸收,没有毛细根,茶树就会死亡,更谈不上茶树的生长。毛细根因为细小,又多在2-10公分的土壤层内生长,所以在冷冬来临之后,最先受冻的就是毛细根。茶树受灾的主要是毛细根受灾,而主根不到-10-15度是冻不死的。所谓冻死的茶树,基本上毛细根冻死(在黄河以北主要用堆拢加厚根部土壤来保证茶树过冬)而不是主根冻死。根据笔者研究,南方茶树只要主根生长到15-20公分内,有20%的毛细根也随主根生长到这个土壤层内,只要地表温度在-9度以上,就不可能冻死,而2008年的冷冬最低温度在-6度以上,所以被冻死的茶树,有70%以上是毛细根冻死60%以上,在这个条件下冻死的茶树,是可以救活的。


(二) 颗粒化肥、有机肥、农家肥的营养元素满足不了茶树的生长需要


要想救活茶树和确保茶树正常生长,就要为茶树提供生长的能量营养,而我们专统的种植技术,主要是尿素、复合肥、有机肥、农家肥及部分单元素的叶面肥。这些肥有个先天不足:就是营养元素不平衡、不全面。学过植物学的都知道《矿物质营养学》,都知道矿物质营养学的三个定律。按照三个定律我们就知道上述肥料全部违反了三个定律,所以不可能满足茶树的正常生长需要,更谈不上救活70%被冻死的茶树了。不能满足不说,还因为不平衡带来大量的浪费和农田土壤的污染。


比如颗粒化肥的尿素,营养元素是氮,氮的作用是生成叶绿素后转化成蛋白酶,起到胃液作用后再转化其它营养元素。可我们现在习惯上是以偏施氮肥为主,带来报酬率递减效应不说,还带来春茶鲜叶氨基酸含量低(3.5-5.5),茶多酚含量低(18-22),使春茶质量大大下降,有的下将到连枝茶时揉捻都揉不成型,更谈不上有三道以上的茶香了。


比如复合肥,它必须有水才能溶解,就是在有水的条件下溶解后,还有54%以上的残留物留在土壤里结田。所溶解的氮、磷、钾三元素,因为是统一配比而极大的不平衡,利用率仅25%左右(茶树氮-磷-钾比率:1:0.28:0.66)。复合肥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溶解温度必须高于25度才能在5小时内溶解,可茶区在3月分很少有连续5-8小时的2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所以不起作用。


单元素叶面肥和有机肥、农家肥的营养元素都是单一和低含量的,比颗粒化肥更不平衡,所以更不符合帮助毛细根恢复机能了。特别一提的是,有机肥和农家肥营养元素含量极低,特别在所谓的有机茶园普遍推广,不仅使产量下降,更使茶叶的干物质含量下降,连三水茶香都泡不出来,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了。


(三) 只有全面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快速恢复毛细根的生理机能


那什么样的肥,才能对冷冬之后的毛细根恢复机能有效呢?只有全面平衡的营养元素——全效水溶肥料,才能快速恢复毛细根的生理机能。因为:


1、 全效水溶肥料是唯一按矿物质营养学三个定律配方和生产的化肥。


2、 全效水溶肥料是唯一按茶树季产百公斤鲜叶,所需要全面营养元素的多少量 来平衡配方的,并含全了人工所能提供的13种营养元素。


3、 全效水溶肥料是唯一用国家专利《水中和工艺》生产的化肥,从工艺上保证了不含非营养物质,不含残留物和重金属,所以是绿色的洁净化肥。


4、 全效水溶肥料是用水包裹营养元素的纯营养,又是全面平衡的肥料,所以肥效比我们传统使用的所有肥料的肥效要高50%以上,而且使用方便简洁;一亩春茶在明前中需要一壶(5L),明前茶后用1壶,在每采摘一遍后用一壶,全部四道春茶只需要4壶即可,全部成本只有100元。由于全效肥极大的提高了茶树的综合能力,所以可以防治常规病虫害,少用50%以上农药。


虽然笔者用全效肥只做了一次毛细根恢复对比试验(见上),但仅这一次就可推出:“只有全面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快速恢复毛细根的生理机能”这一结论。这一结论的后续支持是,笔者又做了夏茶、秋茶的叶面喷施对比试验,试验面积2亩,亩用量2壶,兑水率肥1:水30;仅夏茶一遍的采摘就增产100公斤/亩鲜叶,10X10cm 5处平均的秋茶发芽数是53芽,百芽克重是15克,氨基酸含量是3.9以上,茶多酚含量是12以上。2007年11月8号,我还做了6亩茶园秋基肥实验(海拔800米,大雪15天平均温度-4度,极端温度-10度),用量2壶/亩,在距茶树根10公分处开沟10X10cm,按1:20倍液兑水后浇施后掩土,再培拢10公分高,2008年1月28号去看毛细根全部生长良好。


综上所述,笔者从冷冬后的春茶市场,冷冬后的茶树就真不能高产了吗,明前茶保产、增产的科学依据,全面平衡的科学施肥,是春茶保产、增产的保证等四个方面的研究之后得出:冷冬之后春茶高产关键在于全面平衡的科学施肥。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引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帮助我们受灾的茶农恢复生产。


2008年2月2号于宜都


联系地址:湖北宜都陆城解放社区2组-宜都吉祥配方肥业有限公司


邮编:443300 电话:13872505330 邮箱:shahuoshang@sina.com

TOP

己拒绝喝施化肥,打农药的茶。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8-2-11 1:06:43的发言:
己拒绝喝施化肥,打农药的茶。

口感上不懂得区别哦

TOP

以下是引用心香一瓣在2008-2-11 1:09:59的发言:


口感上不懂得区别哦


正如农家鸡与饲料鸡。

多喝多比较就可分出来。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原创][转帖]好茶是怎么种出来的之二好鲜叶制好茶的美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8-2-11 1:12:53的发言:


正如农家鸡与饲料鸡。

多喝多比较就可分出来。



哦,那要有条件多喝 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