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说“长”道“短”话人才

说“长”道“短”话人才

   中国人素来以谦和、稳重、慎言为传统美德。古训“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说的就是不要在背后对人指指点点,说长道短的意思。

   今天之所以特地里搬出“长”和“短”来理论一番,实在是因为有鲠在喉,不吐不快。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国人彼得·德鲁克(1909-2005),曾经提出过著名的“木桶理论”:盛水的木桶由多块木板组成,水容量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的一块木板很短,则木桶的盛水量就被限制,该短板就成了木桶水容量的“限制因素”。也称为“短板理论”或者“短板效应”。不知为何,这个原本是用于指导企业管理的理论进入中国之后,功效竟被无限放大了许多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教育时常被“短板理论”所束缚。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门门功课都优秀,但凡有学生“偏科”出现“短板”就会被警告或者纠正。作为“命根子”的考分是容不得有任何一块“短板”拖着后腿的。

   “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曾经引起过教育界的对于创新教育的思考。可事实是,中国的学生仍被淹没在题海考卷之中,为了升学率各类“超级中学”层出不穷,把学生变成“做题机器”的结果是,孩子们的所谓“三闲”(闲思、闲心、闲话)被有效控制,导致奥数金牌层出不穷却出不来一个诺奖得主。难怪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河南代表黄燕一针见血地指出:令人趋之若鹜,奉为神明的“超级中学”实乃是教育的癌细胞。

   当走上社会之后,“短板理论”更时常捆绑着人们的手脚。就业看学历、分性别、划区域,甚至按身高、凭长相等等,不一而足的“短板”,把无数适合岗位的人才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不少“长板”齐全的人混迹岗位,碌碌无为。

   有人在质疑“木桶理论”时就指出:决定容量的因素除了长短木板之外,还有排列形状、木板数量等等因素;是想:把一堆长板捆在一起就能保证容量了吗?管理的因素绝不单靠长短而论,一味地强调长短无疑有失偏颇。抛开这些不谈,就人的个体本身而言,能力有强有弱,避实就虚,发挥强项,让长板更长,何惜短板更短?

   姜子牙当年四次经商一败涂地,钓鱼也用“直钩”曰愿者上钩,可谓百无一用。刘备曾经落魄街头以编织草席为生,最多称得上是勉强糊口度日。做生意可算得上他们人生最大的“短板”吧?只不过其经天纬地的“长板”无从施展罢了,一旦把这些短板如此明显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发挥出出其不意的神效来。

   看来,“长板”才是人生出奇制胜的法宝。

   作家王潮歌在央视著名栏目《开讲啦》中,就发表过这样精彩的演讲:如果你要是短板的话,你的水就要流出去。我站在这里告诉大家,我就是那个长板理论!所有板都短,我有一根长……所以我现在并不扭曲。那么,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把短板垒起来,把长板压下去呢?

   王潮歌的成功如果可以复制,她就是对的。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扪心自问:难道人们真的愿意压长垒短么?非也,教育机制和用人体制的约束和藩篱才是迫使人们均衡发展,甚至削足适履的根本所在。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一技之长,而非面面俱到。数年前,青歌赛刚刚走上电视直播,加上歌手“综合素质考评”环节时,有选手对于评委提出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而一脸茫然,被人耻笑时,刘欢评委就明确地指出:知道四大美女和当一名好歌手并没有必然联系。著名画家、博士生导师陈丹青也曾无奈地说:看到绘画功底如此优秀的学生,而被挡在外语不及格上,真让人心痛。

   “短板”之殇,究竟还要埋没多少人才?还会有多少长板屈服在“短板理论”的误导之下?

   在提到人才使用时,我们常常把“破格”当成新闻来阅读;那么,不妨反过来看一看:被破掉的到底是些什么样的“格”?既然阻遏了人才的成长和使用,影响了发展的实效和进程,不是早该破掉的陈规吗?成规能够破除,陈规当然是要破掉的。

   “短板理论”当休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