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宜兴紫砂陶土矿源探究

[转]宜兴紫砂陶土矿源探究

根据我的了解,得以下几个新的想法:



   一、 一般人们一直认为本山绿泥是紫砂泥层中的夹脂,称为“泥中泥“。现在根据采挖剖面我们知道,本山绿泥是龙骨与黑墩头之间的一层矿泥,而不是所谓紫泥夹层。根据成分分析,其含铁量较少,且以Fe离子为主,故其矿物呈暗绿色,烧成后呈黄色。由于其石英含量高,颜色浅,故矿物有油脂一样的光泽,属于一种完全解理矿物,其产量非常少,只有薄薄一层。



  二、 黄龙山也产红泥,在黄石的夹层中,虽量很少,但烧成温度与普通紫泥一样,远远高于赵庄红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紫砂红泥),且其表面质感与紫泥完全一样。其工艺性能:可塑性、触变性、干燥、烧成、收缩等也与紫泥大致相同。根据笔者小样试验,也适合用于手工拍打成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曾出现较大造型的红泥茶壶。(根据艺人的经验,赵庄红泥、川埠红泥不适合做大件红泥作品,只能做一些小的类似与水平壶的作品)。




品名     烧成温度     颜色      质感      原料颜色、 状态 ---------------------------------------------------------------------------------------------



黄龙山红泥   1180     红色      有颗粒      红色、细粉砂岩


-------------------------------------------------------------------------------
赵庄红泥    1100     红偏黄      细腻       黄色属页岩


--------------------------------------------------------------------------------



  三、 所谓有争议的天青泥的问题:
  明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到天青泥“出自范蠡墅,陶之变黯肝色”,而有些人认为烧出来的茶壶颜色象天青色,才是天青泥的颜色。




  根据与采矿人的交流,我认为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一个品种,是龙骨上的一个夹层,只是较嫩而已。其依据是确实有象天青颜色一样的矿源出现,其烧出来的颜色确实呈暗红色,也就是“黯肝色”;其二,泥料的称谓一般都是开挖人叫出来的,他们的文化素养决定他们不可能象文化人那样浪漫,是比较直接、直观,泥象什么颜色,就称什么颜色;其三,根据分析紫砂泥中显色元素主要为铁,含量较少的元素如锰、铜等烧成过程中不可能呈现近似天青的颜色。




  四、 有关紫砂泥中“杂质”说



  紫砂矿属粉砂质沉积岩,以硅、铝、铁为主,尤其在紫泥中以石英、高岭土、赤铁矿和云母为主。前一段紫砂炒作中,台湾收藏家在收藏的迷茫中无法确定紫砂茶壶的真正价值,只能根据工业产品标准来衡量一把茶壶的好坏。这其中包括泥料好坏--------纯度。在坯体上不能出现黑色杂质、云母片(银星)。为了适合消费者的口味,泥料加工者发明了泥浆冲砂法,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从紫砂泥料的组成成份中我们看出,真正的紫砂泥必须含有少量的云母(银星闪点),偶尔也会出现黑色斑点,黑色斑点是Fe或Mn等金属化合物的聚合不熔物,不出现这些特征反而说明此种原料不是手工磨制或正常机制的,而是用了泥浆冲砂法,或用其他含云母少的矿源来替代的,是一种人为的故意的对自然材质的自然美的破坏。另外,由于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以CoCO3为主的化石在高温烧成中变成了熟石灰,冲泡中吸水膨胀,产生了所谓的“灰爆”即茶壶表面的瑕疵点。这在泥料中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紫砂泥料中的一个缺陷。

TOP

五、 正宗紫砂泥

从古到今,我们所称的紫砂泥都出自黄龙山,近几年由于开矿成本涨价,紫砂泥本身开采量不大,用量增大,人们开始用黄龙山的夹泥、湖父的紫泥来替代。近期我们从中采取几个样品,大致作了基本元素的测定,列表如下:
原料名称  化学成分(%)
Tfe Fe2O3 TAL AL2O3 Tsi SiO2

紫泥 6.222 8.895 4.418 9.145 36.26 77.59
老底槽青 8.67 12.38 7.37 15.25 27.98 59.87
中底槽青 7.892 11.27 5.56 11.5 28.08 60.11
嫩底槽青 6.986 9.98 5.645 11.68 33.3 71.25
本山绿泥 0.809 1.155 6.175 12.78 39.47 84.45
4#底槽青 8.51 2.14 5.04 10.43 32.16 68.81
4#紫泥 5.519 7.884 5.095 10.54 35.91 76.83
甲泥 5.905 8.475 6.655 13.775 36.9 79.03
湖父底槽青 7.635 10.9 4.735 9.801 31.78 68.01

注:1、黄龙山矿标由台西矿陈伟先生提供,4#由紫砂一厂原料车间提供。



2、分析实验由重庆师范大学化学系孙进元教授协助完成



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 从泥料的形成看:
根据前人的观测,紫砂矿中石英 颗粒呈次棱角的砂粒状,说明是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的。由于矿物沉积过程发生沉积分异作用,当流速减小时,水中重矿物总比同样大小的轻物先沉淀,同一种矿物总是粗粒先沉积下来,球形比片状的更容易沉淀。另外,材质密度Fe2O3>SiO2>Al2O3,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同一层次中含铁高的材质,颗粒沉得深下,而含铁质低的在上层。故而有老中嫩底槽青之分。



(二) 从烧成角度看:
底槽青相对紫泥来讲烧成后由于含铁高而偏紫,而底槽青也是越深越紫。
由于含Al量的不同,4#井紫泥的相对耐火程度高于黄龙山的,在底槽青中越是深的耐火度越高,湖父的就更差一些。
本山绿泥的耐火度,高出其他各种 泥料。故而本山绿泥的坯放在一般窖中不易烧成。
紫泥的耐或度不及底槽青,比较适合现在一般窑火温度。
湖父的底槽青由于含铁量近于黄龙山的中槽青,而含Al量又远低于中槽清,耐火度较差,相对来说湖父底槽青确不如黄龙山的,也是一般人为什么推崇4号井底槽青的原因。



(三) 制作工艺上:
本山绿泥中含石英较多,坯体的收缩大,吸附水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收缩大,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泥料“爆”。同时底槽青越老越好,收缩越小,利于制作。

TOP

 (四) 从外观、加酸反应看:

矿标名称      矿色            外观        未碎成粉的矿加盐酸
                                 
                                     
湖父底槽青   紫色含有较多的白色云    有的比较坚硬,有的     状态  结论
        母片,           易碎,杂质较多
        有白色鸡眼                      不发泡  无碳酸盐


黄龙山底槽青  紫色,含白色云母片,    易碎、质地较均匀
        鸡眼较多                       同上   同上

  


湖父底槽青中相对杂质多一些,其他指标都接近黄龙山,只是外观的纯度不如黄龙山,没有脂润的感觉。

  总的来说,从矿物的化学成分来看,很难确定一个明确的好坏标准,就向现在长兴、建水、延安也产紫砂土。我们平时所讲的“正宗”,是泛指学业技术的嫡传正派,而几百年来,我们讲到紫砂壶都是以黄龙山泥料为原料的茶壶。紫砂茶具能成为茶具之首也是因为用黄龙山原料所制出的茶壶特别适合冲泡茶,它的双重气孔结构使得紫砂壶的透气性优于其他茶具。另外,从泥料工艺性能上来讲,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拍打成型法都是基于黄龙山泥土的性能,是一个特定的工艺方法。所有的工具:明针、竹刀、木转盘等等都是特定适用于黄龙山泥料之工艺性能,如它的高可塑性、颗粒感等,而不是采用景德镇等地的辘轳拉坯法。在黄龙山原料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几百年的工艺改进,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拍打成型法,成为紫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龙山紫砂陶土是大自然赐予陶都人民的宝物,正如传说中的“始陶异僧”带给人们的“富贵”一样。其实,在其他地方也有近似或相同的陶土,故而无必要过分夸大陶土的神秘性“就象有的人夸口他的陶土藏了几十年、价值愈千金等”;但是,黄龙山陶土已经成为紫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独特而完善的陶瓷成型工艺,成为中华民族陶瓷文化的一块瑰宝,并产生了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结合在一起的紫砂茶壶。



  因此,我们可以说黄龙山的陶土是宜兴紫砂土的代名词即正宗紫砂泥源于黄龙山。
作为一位从小生活在紫砂陶文化环境中的人,即熟悉它,有很陌生,随着学陶时间的增长,发现自己对它其实是一知半解,翻阅有关紫砂书典,发现其中也是很少提及紫砂陶的最基本东西矿源,即使有也是相互抄摘。我觉得做为一个作陶的人有必要深入了解手中伙伴,这样才能“心手泥相印”。以上提出的想法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是一种探索,有些还需要用科学理论来作进一步研究。

TOP

心手泥相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