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第六感官(文/潘启明)

第六感官(文/潘启明)

 


 


 


 


  人除了五官,还有第六、第七感官。英语叫ESPExtra Sensual Perception),超五官感知。


 


  我小时候就有时间感,不管你什么时候问我,我都可以准确告诉你时间;晚上只要我想一下明天几点起床,到时候一定会醒。误差不超过一刻钟。


 


  但我现在没有时间感了,现在我看着表,也可能报错时间(连表针都会看错)。


 


  我小时候有方向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原地旋转几圈,我还能准确说出东南西北。


 


  但我现在没有这方位感了,我中学大学都在北京上的,那时候我东南西北还分得清,但前几年我在北京石景山住过多次,我总是转向,太阳在头顶上还分不清东南西北,就像在地铁里一样。


 


  虽然我现在会转向,但我记路和判断方向找路的能力比普通人还厉害一点。


 


  我还有一些其他的非五官感知。


 


 


☆ ☆ ☆


 


 


   朱建军《中国的人心和文化》,里头有一篇讲庄子的文章,叫《鱼快乐吗?我快乐吗?》


 


  朱先生从心理学家的角度说,人还有直接感知的能力。庄子说“我是在濠上知道的”,不符合逻辑,因为庄子是直接感知的。


 


  朱先生说,


 


  人的认知活动,我过去以为只能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只能通过把感觉信息经过加工或者说思维以得到知识。实际上,人还有一种方式能认知,这个方式是一个全然不同于此的方式,那就是“不通过感官、不进行思考、不信息加工,直接知道”。


 


  我有过这种体验。我知道某些事,别人问我,“你怎么知道的?”我不知道我怎么知道的,但我知道我知道。


 


  我有很多朋友,都有这种体验。


 


  朱先生在他的工作中体验到了这种非五官感觉。他说,


 


  我在做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了,我们可以直接知道来访者的情绪、欲望和感受。在一个来访者抑郁时,实际上我不需要看他皱眉、不需要听他叹息、不需要问他话也不需要了解他的背景,我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情抑郁。因为,他的抑郁弥散在他身边,让我也沉浸其中。在他身边的我,只要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就能在自己的内心中看到有一个异己的抑郁,那就是他的抑郁。


 


  朱先生还说,


 


  “这个看起来非常玄的认知方式,实际是非常普遍的,实际上所有人在所有的时候,对所有其他生命(甚至无生命)都有这样的直接的认知。”


  “这种认知方式不需要学习获得,也不曾失去。只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或不承认它的存在而已。”


  “只是因为我们不习惯用它,或者说早已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相信它存在,所以才“失去”了这个能力。”


  “我们可以用这个能力知道其他任何人的感受和情绪等,但是一般不能知道他所想的语词,这个能力和语词无关。”


 


 


☆ ☆ ☆


 


 


  我知道世界上有这种非五官感知,我知道人人都有这种非五官感知。但我不愿意谈它们。


 


  因为话不投机,则半句多。


 


  我在《性格决定命运》中说过,


 


  我们的性命双修,如果用西方文化重新包装一下,也许现代人会更容易理解了。


  修性,可以用心理学中的EQ、人格、气质、性格等包装。


  修命,则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催眠、潜意识、直觉、灵感、洞察力、心灵沟通等来包装。


 


  为什么要用人家的语言重新包装?因为在某些人看来,只有西方的才科学,我们老祖宗的不科学。


 


  其实他们说得不错。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是不分科的,我们老祖宗是求同的。


 


  说话和听话的人,不用同一套编码,那是一定会误解的。


 


  对着聋子再大声也没有用,因为他感知不了;对盲人讲颜色,描绘得再精细也没有用,因为他体会不到。


 


  朱先生在他的《鱼快乐吗?我快乐吗?》说到一种我们可能都见到过的人,


 


  “他们不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别人,他们不论做什么对别人残忍的事情,自己都不会觉得不舒服。”


  “他们不会因别人的痛苦而痛苦”。


 


  朱先生是做心理分析的,所以他知道,


 


  “这些人由于某种原因严重压抑了自己对别人的感受能力”。


 


  在认知上,归零非常重要。就像我们用计算器一样,不清零就进行计算,是一定会因上一次计算而造成计算错误的。


 


  教育、老经验、习惯、思维定式、偏见、成见、利益、情绪,都会造成我们感知上的麻木不仁。所以必须归零,必须忘我,必须虚心,必须放松。杯子只有清空了,才能装进东西。


 


 


☆ ☆ ☆


 


 


  朱先生知道这种直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在做心理咨询的生涯中,我意识到,这个认知对人类有非常大的意义。——这是人与人真正的相互了解的最好的(如果不说是唯一的)方式。通过它,我们直接像别人体会自己一样体会他,而不是通过各种信息去猜测他。这种方式把人和人联系起来,使我们知道别人的喜乐如同自己的,而快乐别人的快乐如同自己的,也使我们痛苦别人的痛苦如同自己的。


 


  心有灵犀一点通;心领神会。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 ☆ ☆


 


 


  下面,是朱先生的原文。


 



 


鱼快乐吗?我快乐吗?


 


 


  一


 


  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濠梁的河边游览。庄子看到鱼在水里轻快地游来游去,感叹说:"鱼在水里游得多快乐啊。"惠子,辩论成瘾,马上质疑:"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迅速反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惠子逻辑精密,接住庄子的逻辑反驳庄子:"我不是你,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鱼,因此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对吧?"庄子一看不妙,沿着这个逻辑思路,很难去反驳惠子了,于是他话锋一转说:"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上,一开始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说明你已经肯定我知道鱼快乐了,只是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我以前看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感到从辩论逻辑上,还是惠子更严密。惠子说:"我不是你,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鱼,因此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对吧?"庄子已经理屈词穷,而后面的说法形似狡辩。因为,从当时的情境看,惠子一开始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显然并非是"肯定庄子知道鱼快乐",而是认为庄子不可能知道鱼快乐,而通过要求庄子提供证据的方式来质疑。惠子的意思是:"如果你认为你知道鱼快乐,请给出证据?"而庄子故意曲解惠子的话,才能给出他自己最后的论辩。而最后,庄子还是给不出惠子所需要的证据,"我就是在濠上知道的",这样的证据在惠子看来,根本是和没有证据一样。


 


 


  二


 


  但是,后来做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人类知识方式了解越来越多,终于明白了庄子的意思,也明白了以庄子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写在自己的文集中。——在过去我一直奇怪,庄子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形似辩论成功而实际是失败的事例写下来,在后世才智之士面前出自己的洋相。现在才明白了,这个故事是道家的精髓。


 


  因为,人的认知活动,我过去以为只能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只能通过把感觉信息经过加工或者说思维以得到知识。实际上,人还有一种方式能认知,这个方式是一个全然不同于此的方式,那就是"不通过感官、不进行思考、不信息加工,直接知道"


 


  我在做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了,我们可以直接知道来访者的情绪、欲望和感受。在一个来访者抑郁时,实际上我不需要看他皱眉、不需要听他叹息、不需要问他话也不需要了解他的背景,我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情抑郁。因为,他的抑郁弥散在他身边,让我也沉浸其中。在他身边的我,只要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就能在自己的内心中看到有一个异己的抑郁,那就是他的抑郁。


 


  而我也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这个能力是人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并非多么神奇,只是因为我们不习惯用它,或者说早已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相信它存在,所以才"失去"了这个能力。在我的体会中,我们可以用这个能力知道其他任何人的感受和情绪等,但是一般不能知道他所想的语词,这个能力和语词无关。


 


  知道了这些,我就知道了庄子真正的意思:庄子一开始知道鱼快乐,靠的就是这个能力。惠子质疑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的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这个回答不是狡辩,而是说明。庄子的意思是,惠子不是庄子,却认为自己有可能知道庄子的感受,这说明在惠子的内心深处,是知道"生命可以直接知道其他生命"的感受的。庄子试图用自己的反质疑帮助惠子体会到这种"直接知道庄子",如果惠子发现了自己可以直接知道庄子,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庄子可以直接知道鱼。所以,庄子的确在为惠子提供证据,只不过这个证据在惠子身上而惠子并不知道。


 


  惠子说:"我不是你,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鱼,因此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对吧?"如果惠子坚信自己不可能知道庄子,则很自然的推论是庄子不知道鱼。这个前提是否成立,这才是问题,因此庄子说"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上,一开始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说明你已经肯定我知道鱼快乐了,只是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在濠上知道的。"这里,庄子的说明是,如果你承认我有一种方式知道鱼的感受,我就告诉你这是什么方式。也就是说,生命能否直接知道其他生命,这个前提,是不可能通过辩论清楚的,庄子知道而惠子不知道,所以他们的逻辑前提就不一样。


 


  庄子最后说的是他知道鱼的方式,那就是"在濠上知道的""就是这样就知道了",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感觉直觉思维等信息加工。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玄览",是直接的知。获得这样的知的唯一方法,不是如何思考,而是不思考,恰恰是当一般的思维停止时,才最容易见到它。


 


 


  三


 


  这种东西看起来的确是"玄而又玄",不仅获得它似乎非常地困难,而且似乎实用价值好像也不够大。在春秋战国那动荡的年代,法家可以用简单实用的"赏罚"来获得战争胜利,可是庄子真知道了鱼快乐与否,又能怎么样呢?在我看来,道家的思想是最深刻的,但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它也是最难被人掌握的,也是因此而被失落最多的。


 


  但是,在今天,在做心理咨询的生涯中,我意识到,这个认知对人类有非常大的意义。——这是人与人真正的相互了解的最好的(如果不说是唯一的)方式。通过它,我们直接像别人体会自己一样体会他,而不是通过各种信息去猜测他。这种方式把人和人联系起来,使我们知道别人的喜乐如同自己的,而快乐别人的快乐如同自己的,也使我们痛苦别人的痛苦如同自己的。


 


  我发现,这个看起来非常玄的认知方式,实际是非常普遍的,实际上所有人在所有的时候,对所有其他生命(甚至无生命)都有这样的直接的认知。这种认知方式不需要学习获得,也不曾失去。只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或不承认它的存在而已。


 


  让我稍微展开说一下证据:我们常常发现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不自觉地"感染"了来访者的心理症状。比如一个心理咨询师为抑郁的病人做咨询,往往他自己会变得更抑郁;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为疑心病人做咨询,往往他也会变得更疑心重……心理学家发现,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在和那些有心理问题或疾病的来访者一起时,心理咨询师感受到了来访者心中的抑郁或疑心,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觉察,他很可能误以为这是他自己心里产生的情绪,就会感到"自己"有些抑郁或者疑心重。在这样的例子中,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就有"玄览",但是却误认了这个玄览,而不知道它实际是什么。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训练有素,且觉察能力很强,他就能够知道这个情绪不是自己的,虽然是在自己的心中被感觉到。——而是来访者的,当他知道了这一点,自己就不会继续抑郁或疑心,但是这个知使得他对来访者的了解成为了最直接和深入的了解,那么他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别人的"知己"。他知道别人如同知道自己,所以对别人的帮助也会恰到好处。——这样一种情况,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共情。


 


  我们知道了,共情对心理咨询师用处很大,那么,共情对我们其他人有什么用处呢?实际上,共情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的最大的用处,就是,使我们懂得了要关心和爱别人,因为,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快乐都会增加你感觉中的快乐,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的痛苦都会增加你的痛苦。最不了解自己的共情的人,或者简称共情能力很差的人,就很容易成为威胁别人的人物,因为,他们不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别人,他们不论做什么对别人残忍的事情,自己都不会觉得不舒服。当然,严格地讲,并不存在共情差的人,这里说他们共情差,是指这些人由于某种原因严重压抑了自己对别人的感受能力,因此他们不会因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而不幸的是,他们也不会因别人的幸福而幸福;最重要的是,不论他们获得了多少好处,至少有一个重要的"好处"他们得不到,那就是"和别人有真正的融合"的感受,他们一点也得不到,因此,他们永远是孤独者。


 


 

TOP

心有灵犀一点通;心领神会。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TOP

说话和听话的人,不用同一套编码,那是一定会误解的。

TOP

“这些人由于某种原因严重压抑了自己对别人的感受能力,因此他们不会因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而不幸的是,他们也不会因别人的幸福而幸福;最重要的是,不论他们获得了多少好处,至少有一个重要的"好处"他们得不到,那就是"和别人有真正的融合"的感受,他们一点也得不到,因此,他们永远是孤独者。”

有所悟!

谢谢心香一瓣

TOP

记得小时候我曾经在梦里解开一道数学难题, 也许就是非五官感知吧。如今八百岁了, 都退化咯

TOP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是用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文字,也可以靠感知

TOP

引用:
原帖由 清水散人 于 2012-11-3 21:18 发表
记得小时候我曾经在梦里解开一道数学难题, 也许就是非五官感知吧。如今八百岁了, 都退化咯

元芳,這事你怎麼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admin 于 2012-11-3 22:05 发表 元芳,這事你怎麼看.


元芳说,大人,这要靠穿越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