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从“三不读”到“开卷有益”

从“三不读”到“开卷有益”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敢以此自比,但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总爱较一下真,于是就有了“三不读”。


无病呻吟之书不读。曾经有一个朋友说过,时下有些书,从中间撕去一沓子,再看还能把意思接上。而如《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中间扯掉一页,再看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话虽然未免有失偏颇,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书不咸不淡的片汤话太多了。


闷骚自慰之书不读。或许这也是一个潮流,一些书翻来覆去就是想把自己一些愤世嫉俗的看法强加给读者,说白了,就是愚弄人、误导人。


人云亦云之书不读。还有一些书,你也说好,他也说好,自己去读吧,却觉得索然无味。无味之余就有些疑惑,到底好在哪里?最后除了怨自己才疏学浅,只能剩下莫名其妙的一声叹息了。


    上面简单说了三不读,其实是在看过一些书之后总结出来的。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没有看过人家的作品就胡乱进行抨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看过了,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可毕竟总结出来哪些书该读,哪些人的书可读,这也算是一种独立冷静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么就是开卷有益了。


    开卷有益这个词,即是由来已久,又是老生常谈。看你怎么去理解。比如在车站等车,顺手买一本三流杂志看,其中虽有许多滥调陈词,看过之后权当一种心情的放松,间或其中有一两行醒世格言触动内心,则是开卷有益了;再比如欣赏名家大作,也抱着一种学习和探讨的态度,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无知攻击。用扬弃的观点去读书,应该才是开卷有益的真谛。


    胡耀邦曾经说过“不唯书”,说的就是要坚持科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读书。读之前不要先入为主,读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了这样的态度,那么什么样的书我们都可以读了。比如说韩寒的《三重门》可以去读,毕飞宇的《玉米》可以去读,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可以去读……我们不因其作者是名人就一味推崇,有争议就跟着起哄,销量高就违心赞誉。只要读过之后有所感悟,或喜或悲,或平燥或震撼,均可。


看来,读书本来就是件极其简单的事,有简单的心态,加上简单的态度,那么一字一句中有着多么自然而然的乐趣啊。于是,我从来不以为读什么书是枯燥的,什么书是生涩的,什么书是无趣的,什么书是无益的。书,本无差别,有差别的,是读书的心。


从上小学时候,那些课本就是喜欢读的书,语文里的字词,数学里的符号,自然里的现象,诸如此类,是在给自己空白的大脑做最原始的知识积累;到了中学大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微积分、量子力学……等等,这些是在进行必要的知识扩充;进了社会,人文社科、时政社要、科普杂谈……又是在给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进行必要的校对与修正。比如说我们看《求是》杂志,从中体会温家宝总理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看《人民日报》去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有了思考,就不会读死书和死读书,读书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兴趣是主动读书的必要课件。主动去做一件事,远比被动去做来的轻松,效率自然就高得多。书读多了,就能分辨出那些是好书,那些书更适合自己阅读,哪些书能给人启迪,哪些书值得推荐给别人,哪些书能够传世等等。比如我们说说《论语》和《诗经》吧。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能流传到现在,这些书好在哪里呢?要我说,就好在对历史的承载和还原。《论语》之所以经典,并不是因为其中观点皆是语录宝典,而恰恰是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们隐隐约约能够去了解古代中国先贤哲人的超前意识与辩证思维,这是思想创造的魅力,所以能够传世。《诗经》则是对古代中国百姓生活状态的一种真实再现。通过读古而思今,见贤而思齐,文字书中读,修行在书外。再比如我们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国名著,从中去体会当时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的制度背景,时代青年的思想意识和品格意志,进而与之产生共鸣,这就是从书中读出了时代感和使命感。


    书读的多了,就能理解好书是要有时代感和使命感的。无论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无论喜剧、悲剧、正说、戏说,都必然有一个时代的主题。这个主题代表着一种美好愿景,一种主流,一种希望。用这种观点去看待现代的一些图书,或许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了。时下,穿越、玄幻等题材在网上风生水起,题材本身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主题才是应该关注的。通过作品忧国忧民是好书,愤世嫉俗就不好;轻松搞笑是好书,借机蛊惑煽动就不好。我们鼓励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绝对不是乌烟瘴气、无法无天。随着人民文化素质与读者读书水平的提高,作者作品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整个文化市场也就形成了一个和谐有序健康祥和的新格局。到时候,“三不读”的书会越来越少直至销声匿迹,而“开卷有益”的书则会遍地开花了。

TOP

读之前不要先入为主,读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了这样的态度,那么什么样的书我们都可以读了。

同感。

TOP

TOP

好文!谢楼主。

TOP

嗯,其实吧,一个人的潜意识会指导你在读书的时候自动过滤掉一些糟粕的书。只要做到像楼主说的,能甄别良莠,哪怕一本书学到一句话一种做人的方式,都是终身的受益。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法自然,无中穿行。

TOP

TOP

才人,需要学习,O(∩_∩)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