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雪漠《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精语选摘

句句都是精言。

讀來容易,行,還得多下功夫。

TOP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下部


 


 


   有些人行善带有一种目的,有些人行善只是一种手段。当它仅仅是一种手段时,就有可能被人称为伪善。不过,笔者认为,只要这个善的手段所引起的行为、结果具有善的效果,那就不应该被称为伪善。不同的是,我认为善的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至于它的结果怎样,那是次要的事。


 


   善的行为也一样,它的过程重于它的结果。当我们不能改变某些结果时,我们就首先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因为这态度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时下,追求美好前途、功名利禄和安乐享受,仿佛是默认的法则,不好此道者往往被认为是胸无大志。 但是,这些很多人用了一辈子来追求的东西,往往很快就消逝了,连同它们带来的快乐,也是转瞬即逝的,很像炎阳下的露珠,虽然晶莹,但很快就被蒸发了。


 


   当我们明白,每个人最终的前途其实是那个骨灰盒时,你也许不再去追求一些其他的前途了。这时候,你应该追求的是,如何在生命接近骨灰盒之前,让你的人生发挥最大的价值。这个最大的价值就是奉献。我们永远要追问:我对这个世界奉献了什么?


 


   为这个世界奉献了思想的人,是思想家;奉献了慈善事业的人,是伟大的慈善家;奉献了一种人格力量和智慧的人,是圣者;奉献了好的文学作品的人,就是伟大的文学家。


 


   我们用一吨铜来做许多物件,当我们用铜来做尿壶时,它便是尿壶,只能用来盛尿,壶中臭气熏天,让人屏息皱眉;当我们用铜铸佛像时,它便又成了佛像,它就会得到万人敬仰,甚至价值连城。我们每个人都是铜,我们能成为啥物件,其实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时常惦记着死亡太不吉利或者太消极,但是事实恰好相反,很多人之所以到死都过得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总以为还有时间,等他们“忙完了”再来陪陪妻儿、找点乐子。可惜命运之手不像电视遥控器,你永远无法遥控人生,也不会知道哪一天就是生命的尽头。


 


   你也根本不用去问别人自己有没有前途。不要问这些。因为任何前途,都是自己奋斗努力而来的。当你有了智慧和慈悲之后,哪怕你只是山洞里一个赤身裸体的人,也会变成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在山洞里苦修时,是绝不会去追问什么是他的前途的。


 


   修行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不是法脉,法脉只是其中之一,主要是精神。最重要的是法脉承载的那种精神。如果有这种精神,法脉就有了意义;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法脉就没有意义。


 


   真心就是诸佛的心印。这就是以心传心。好多大德都有心传弟子,心传弟子的“心”,就是真心。上师把真心传递给你,为你印证,这就是心印。心心相印的“心”,就是这个心。“心心相印”本是佛教用语,即指传授佛法,不借助于文字,而是以心互相印证。


 


   真正的印心是在刹那之间发生的,既不借助于文字,也不借助于教,更不借助于仪轨。历代大德最初的心印就是这样。光明大手印的本质就是它。它超越仪轨,超越灌顶,超越传法。


 


   轮回、涅槃也是巨大的梦幻,世界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它没有实质,也不会永恒,没有什么是能够永恒的。明明白白知道没有永恒,你却想抓住那些,想让它变成永恒,这是不可能的。


 


   就连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以及我们称之为“世界”者,也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微尘般的存在,它也会跟其他的东西一样崩坏的,最终会消失于无际。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个表面实在的世界,其实是个巨大的谎言,我们心目中的永恒,并不存在。


 


   所有的佛就是能指导你认识究竟真理的导师,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让你明白,能让你发现自性,证得空性。如果你觉得这个“佛”是离开心性的一种永恒不变的真实神奇,你也就错了,变成外道了。要知道,真正的佛教,是信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


 


   在所有密法中,最高的法其实应该是上师相应法。只要你跟上师相应,你就能契入大手印,你就能得到究竟解脱。而修上师相应法中最重要的,是对上师的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信心是根器的标志。大根器者,才有大信心。


 


   真正的业障,是对上师生起信心时制造出的障碍。我曾有个比喻,有人心中盛满了自己的五毒尿液,他以为那是无上的甘露。上师要他倒,他舍不得倒。上师的加持和慈悲就很难再装进他的心里,即使加进去一点儿,也仍然被五毒和尿液污染了。


 


   “息羽听经”的“羽”,代表心,这时候把自己的心收回来听经。你虽然渴盼成就和觉悟,虽然像饥饿的狮子那样,满心盼望着早日觉悟,获得终极解脱,但在“事”上,首先应该收起心上的翅膀,止息所有的妄念,把心定下来,好好修行。因为只有心定下来,才谈得上以后的修行。


 


   表面看来,开始修行时的那种熏染也是执著的一种,你无论做什么事,心里总是念着佛国,念着修行,念着利众,一直都在牵挂它们,放不下。但这时候的执著是必要的,如果这时候没有执著,就不会有后来的觉悟。这时的执著是以“一念代替万念”的一剂良药。


 


   现在,有一些人为了“解脱”而不断换工作,但每跳到一个单位,总有不同的原因让他们不快乐,于是他们把跳槽叫做“从一个火坑跳进另外一个火坑”。为什么他们得不到解脱呢?因为解脱靠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别人和外物,也就是所谓的“心外无佛”。


 


   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了,善根越来越增盛了。这时候,你就会一心想利益众生,帮助别人。这样做,你觉得非常快乐。你的善根会越来越好。智慧的树开始茁壮成长。

TOP

内容提要:明白之后,一切都是慈悲和智慧的显现。

●有些人会因此认为自己得道了,成就了,可以不修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时候,心看起来寂灭了,但实际上烦恼的种子还存在。就好像把皮球压在水下面,等你一松手,它还是会反弹出来;又像冬天的土地上没有了草,可种子还在,春天一到,草又会长出来。所以说,还要继续修。


 


●大手印是佛教中超越的智慧,它不是空中楼阁。它其实融合了小乘、大乘和密乘的所有智慧。在香巴噶举奶格五金法的修炼中,提倡“外修身闻戒,内修菩提心,密修金刚禅”。任何不注意实际行履的所谓超越皆是空中楼阁。


 


●俗话说:“站得越高,望得越远。”所谓的顶法,就像你此刻站到了山顶上一样,俯瞰四周,许多东西尽收眼底。这时候,你突破了以前的一些角色的限制,才能慢慢品尝到超脱红尘负累的喜悦。


 


●当你追求觉悟的时候,并没有觉悟;当你害怕迷失自我的时候,实质上也没有迷失。无论是追求,还是畏惧,都会成为你执著的原因和修行的障碍。只有当你不畏惧“迷”,也不求“觉”,破除所有执著而专心精进时,才可能见到实相。


 


●这就像有的人写作前喜欢先喝酒,酒醉后才能写出好东西来。但酒不是马良神笔,更不是灵感的源泉,真正让人文思泉涌的,是摆脱了自我束缚的心灵。当你的心里没有规矩、技巧、瞻前顾后时,真心、真情才会像山间的清泉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由于看破了虚幻,开悟者定然有颗平常心,其行为大多真实、自然、质朴、率真、无我、自在,其内与外、言与行、身与心皆达到了惊人的和谐。其心博大而虚灵恬淡,其情专注而去留自在,一切无非缘聚缘散,触目应心无不广大清明。


 


●因能安住自性,禅者语多清净,见地超迈,其智慧人人本具,多为客尘所覆,不能显发。悟后客尘不见,光明新发,透彻玲珑,这便是那些禅僧大多具备诗才的原因。到了这种境界,人间无处不是净土。


 


●悟境非造意,非做作,非表演,非发明,非主观,非客观,非原始,非童蒙,非语言,非概念,它是无限的可能,是无穷的超越,是无尽的明光,是本有之存在,是无上的召唤,是无边无际的清净之流,是大破大有后的创造,是本真存在之魂魄,是大我思想的实现,是存在本有的发言。


 


●真正的禅悟,非木非石,而是于净境中充满无穷的活性和灵动。此时,万籁俱寂,烦恼已息,但自性的“晴阳”却没有“醉眠”,仍在源源不断地传递着一种光明。而行者心中,也能感到那自然之风的细腻和温柔,那是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天籁。那微风,那静泣,那晴阳,那消息,诸种因缘,一时齐备,智慧的光明才会源源不断地流向我们的心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清凉——


 


●明白之后,一切都是慈悲和智慧的显现。弘一法师圆寂时,他写了四个字“悲欣交集”。说他高兴,他又是悲的;说他悲时,他又是高兴的。还有一种说法:得道之前,如同死了父母,到处寻找;得道之后,也如同死了父母,悲欣交集。


 


●要走到自由之旅的“见实相”一站非常不容易,这之前必须经历很多心灵的折磨和灵魂的拷问,必须放下很多你曾经觉得这辈子都不想放下的东西。不过,连“这辈子”你最终都要放下,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现在,烧香拜佛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成佛,什么是究竟解脱。能够飞天遁地、穿墙入室、化废纸为金箔,那不是成佛。修行追求的是觉悟,是智慧。在密乘中,我们追求子母光明会。


 


●当你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把自己的眼睛蒙蔽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衡量的时候,就会像蚕织茧一样,把自己跟这个世界以及真理分隔开来。唯一不同的是,在意识到或者接受这一点之前,你很难破“茧”而出,很难蜕变成蝴蝶。这就造成了一种巨大的障碍,形成了所谓的“所知障”,看不到光明。


 


●有时候,人们不仅看不到光明,还会因此产生各种烦恼障:贪婪给他裹了一道蒙眼布,仇恨再裹了一道蒙眼布,愚昧又裹了一道蒙眼布,各种欲望、怀疑、嫉妒更裹了一道道蒙眼布。这层层叠叠的蒙眼布,让他越发看不到一点光明。当他看不到光明时,就会乱冲乱撞。这就是六道众生痛苦轮回的原因。


 


●其实,痛苦只不过是一种情绪,它是由心生起的,本质是因为心的愚昧、愚痴。所以,要消除痛苦,只能从去除无知入手,若是把痛苦归咎于他人,只能加重这种无知。


 


●俗话说得好:“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见道来说,必需的准备就是找到你的善知识。好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善知识的指点,不知道眼前的就是“净光明”,才会与它擦身而过(错过的人简直多如牛毛)。

TOP

俗话说得好:“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见道来说,必需的准备就是找到你的善知识。好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善知识的指点,不知道眼前的就是“净光明”,才会与它擦身而过(错过的人简直多如牛毛)。

TOP

改天继续,一下子还消化不了

TOP